見在場眾人都不說話,元惠帝皺了皺眉。
看向一旁的鐵蓋山,元惠帝意有所指的說道:“你的部族在上次大明北伐之後,隻剩下了不到五百名勇士。”
“不如並到達嚕哈齊的部族,跟隨達嚕哈齊的部族,從山西南下,試探一波大明的實力。”
一旁的鐵蓋山還沒有說話,達嚕哈齊便率先站了起來。
達嚕哈齊滿臉怒意的對元惠帝說道:“憑什麽是我們南下!為什麽不讓黃金家族·孛兒隻斤部族南下?”
“他們是蒙元最強大的勇士,也是人數最多的部族,應該更能試探出大明的實力。”
元惠帝一拍椅子的扶手,站起來指著達嚕哈齊的臉怒罵道:“達嚕哈齊,你打算違背我的命令嗎!”
“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你隻是一個來投靠我大元的小部族而已!”
達嚕哈齊忍無可忍,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達嚕哈齊一直被孛兒隻斤家族唿來喝去,但是卻沒有帶給他們部族任何利益。
短短一百年,上千人口的龐大部族,已經被孛兒隻斤家族削弱的隻剩下五百人,這還是算上了繈褓中的嬰兒,以及從漢地搶劫來的奴隸。
孛兒隻斤家族的長老看了一眼元惠帝,又看了一眼達嚕哈齊,咧嘴冷笑一聲:“看來,達嚕哈齊作為部族的勇士,打算帶自己的部族離開大元。”
達嚕哈齊先是皺眉,心想自己確實很生氣,那也隻是不想在被利用而已!
自己什麽時候說過,要帶著部族獨立出去?
下一秒,達嚕哈齊瞬間反應過來,自己想不想獨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元惠帝和孛兒隻斤家族長老的想法。
隻聽得這時,孛兒隻斤將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發出嘩啦一聲杯子破碎的聲音。
這個簡易搭建的帳篷之外,瞬間亮起火把,帳篷外人影攢動,每個人的手上都帶著兵器。
……
“父皇,我們真的不趁著北元內亂,對他們進行北伐?”
“這可是個絕佳的好機會!如果不趁著現在蒙元內部的撕裂,等他們穩定了再打,我們隻會徒增傷亡!”朱標有些焦急的看向朱元璋,手中還拿著自己寫出的計劃,試圖說服朱元璋出兵。
別看現在是朱標主持朝政,而朱元璋裝病跑到後宮偷懶。
在北伐這種大事上,朱標的話語權還是不夠,任憑他調動五軍都督府還是兵部,發送的消息都石沉大海。
朱元璋躺在軟床上,休息了兩天,整個人看起來氣色都好了不少。
聽到朱標的詢問,朱元璋這才微微睜眼看向朱標。
“標兒啊,這可不是一個好機會,這是一個天大的壞機會。”
“咱大明現在需要的是什麽?是用來起步使用的石油,是能夠裝備更多的步槍和幾億的備彈。”
“如果現在北上,要麽將蒙元人殺死,我們因為運輸效率的原因,沒辦法掌控蒙古大漠。”
“要麽被蒙元人逃跑,我們依然沒辦法掌握那裏。”
“無論哪種結果,都會影響大明的發展速度。”
“現在是大明滾雪球最重要的時機,不能輕易動兵。”
“怎麽張天賜教你那麽多,地緣政治和戰爭經濟,結果你還不如咱這個在門外旁聽的,記得牢固呢?”
朱標被朱元璋說的有些糾結,心底裏認為朱元璋說的確實是對的,隻要耐心等到鐵路鋪設到克拉瑪依,在等到采油和煉油設備建設成功。
那時候大明才能無懼地理環境,將蒙元納入自己的領土,而不是向前朝一樣隻追求名義上的歸屬。
可是另一邊,朱標年輕氣盛,心底裏那一份開疆拓土的熱血,卻在讓他想要做點什麽。
不然朱標晚上連睡都睡不好。
朱元璋抬眼看出朱標的異樣,安撫道:“有個南洋還不夠你折騰的?不是還有兩個小國正好撞到臉上了嗎?”
“現在南洋動不動兵,什麽時候動兵,咱不都交給你了嗎?你要是實在心中有火難去,那就派水軍到南邊轉一轉。”
朱標搖搖頭:“南洋小國不過是蝦兵蟹將,對著沿岸開幾炮便會投降的東西,打起來有什麽痛快的。”
朱元璋哼哼一聲,對朱標說道:“弱,不代表沒有用。那些南洋小國必須拿下,以做我大明沿海之前的第一條屏障。”
“張天賜說的不錯,未來將是海洋爭霸的時代,誰能征服海洋,誰就能掌握整個天下!”
“而那群南洋小國,就是我大明海麵上的萬裏長城!”
朱標沉默片刻,最後還是歎息一聲:“好吧父皇,兒臣都聽您的。”
看著朱標漸漸遠去的背影,等朱標走遠之後,朱元璋叫來蔣瓛:“這兩年,咱讓錦衣衛在暗中選育的沙鼠和線蟲,做出來了麽?”
蔣瓛迴憶一番,隨後對朱元璋說道:“迴稟陛下,從前指揮使毛驤開始便有研究,至今已篩選出優種沙鼠四種,線蟲兩種。”
“因為太醫院目前還沒搞懂,什麽細胞器之類的東西具體的原理,所以進展緩慢。”
“目前所育沙鼠三萬對,線蟲兩萬斤,陛下可是要調用,對北元襲擊?”
三年前張天賜曾對朱元璋提出過,三條滅亡北元的絕戶計。
雖然當時朱元璋全部否決了,但是對於其中【生物戰】這條絕戶計還是很在乎的。
畢竟這是一種新型的,華夏文明此前從未有過的絕毒計謀。
不費一兵一卒,以自然的力量,將一整塊區域造成根本上的崩潰。
這樣強大、緩慢、滅絕人性的計劃,就連朱元璋也隻敢偷偷找一些人,在暗中秘密計算研究,從不敢拿到台麵上。
不過最近北元的內亂,卻讓朱元璋起了警惕之心。
如果是普通的皇帝,那隻能看到這場內亂中,己方的機遇。
而隻有朱元璋這樣的政治家,卻能敏銳的從地方的內亂中,看到對於大明極端危險的信號。
看似元惠帝禦下無能,導致國內政治力量撕裂。
實際上,在這股混亂之中,卻是統一和凝聚誕生的契機。
元惠帝可不是一個庸才,能從朱元璋的手底下逃出去那麽多次,可見其對戰事和政治的敏感性。
看向一旁的鐵蓋山,元惠帝意有所指的說道:“你的部族在上次大明北伐之後,隻剩下了不到五百名勇士。”
“不如並到達嚕哈齊的部族,跟隨達嚕哈齊的部族,從山西南下,試探一波大明的實力。”
一旁的鐵蓋山還沒有說話,達嚕哈齊便率先站了起來。
達嚕哈齊滿臉怒意的對元惠帝說道:“憑什麽是我們南下!為什麽不讓黃金家族·孛兒隻斤部族南下?”
“他們是蒙元最強大的勇士,也是人數最多的部族,應該更能試探出大明的實力。”
元惠帝一拍椅子的扶手,站起來指著達嚕哈齊的臉怒罵道:“達嚕哈齊,你打算違背我的命令嗎!”
“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你隻是一個來投靠我大元的小部族而已!”
達嚕哈齊忍無可忍,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達嚕哈齊一直被孛兒隻斤家族唿來喝去,但是卻沒有帶給他們部族任何利益。
短短一百年,上千人口的龐大部族,已經被孛兒隻斤家族削弱的隻剩下五百人,這還是算上了繈褓中的嬰兒,以及從漢地搶劫來的奴隸。
孛兒隻斤家族的長老看了一眼元惠帝,又看了一眼達嚕哈齊,咧嘴冷笑一聲:“看來,達嚕哈齊作為部族的勇士,打算帶自己的部族離開大元。”
達嚕哈齊先是皺眉,心想自己確實很生氣,那也隻是不想在被利用而已!
自己什麽時候說過,要帶著部族獨立出去?
下一秒,達嚕哈齊瞬間反應過來,自己想不想獨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元惠帝和孛兒隻斤家族長老的想法。
隻聽得這時,孛兒隻斤將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發出嘩啦一聲杯子破碎的聲音。
這個簡易搭建的帳篷之外,瞬間亮起火把,帳篷外人影攢動,每個人的手上都帶著兵器。
……
“父皇,我們真的不趁著北元內亂,對他們進行北伐?”
“這可是個絕佳的好機會!如果不趁著現在蒙元內部的撕裂,等他們穩定了再打,我們隻會徒增傷亡!”朱標有些焦急的看向朱元璋,手中還拿著自己寫出的計劃,試圖說服朱元璋出兵。
別看現在是朱標主持朝政,而朱元璋裝病跑到後宮偷懶。
在北伐這種大事上,朱標的話語權還是不夠,任憑他調動五軍都督府還是兵部,發送的消息都石沉大海。
朱元璋躺在軟床上,休息了兩天,整個人看起來氣色都好了不少。
聽到朱標的詢問,朱元璋這才微微睜眼看向朱標。
“標兒啊,這可不是一個好機會,這是一個天大的壞機會。”
“咱大明現在需要的是什麽?是用來起步使用的石油,是能夠裝備更多的步槍和幾億的備彈。”
“如果現在北上,要麽將蒙元人殺死,我們因為運輸效率的原因,沒辦法掌控蒙古大漠。”
“要麽被蒙元人逃跑,我們依然沒辦法掌握那裏。”
“無論哪種結果,都會影響大明的發展速度。”
“現在是大明滾雪球最重要的時機,不能輕易動兵。”
“怎麽張天賜教你那麽多,地緣政治和戰爭經濟,結果你還不如咱這個在門外旁聽的,記得牢固呢?”
朱標被朱元璋說的有些糾結,心底裏認為朱元璋說的確實是對的,隻要耐心等到鐵路鋪設到克拉瑪依,在等到采油和煉油設備建設成功。
那時候大明才能無懼地理環境,將蒙元納入自己的領土,而不是向前朝一樣隻追求名義上的歸屬。
可是另一邊,朱標年輕氣盛,心底裏那一份開疆拓土的熱血,卻在讓他想要做點什麽。
不然朱標晚上連睡都睡不好。
朱元璋抬眼看出朱標的異樣,安撫道:“有個南洋還不夠你折騰的?不是還有兩個小國正好撞到臉上了嗎?”
“現在南洋動不動兵,什麽時候動兵,咱不都交給你了嗎?你要是實在心中有火難去,那就派水軍到南邊轉一轉。”
朱標搖搖頭:“南洋小國不過是蝦兵蟹將,對著沿岸開幾炮便會投降的東西,打起來有什麽痛快的。”
朱元璋哼哼一聲,對朱標說道:“弱,不代表沒有用。那些南洋小國必須拿下,以做我大明沿海之前的第一條屏障。”
“張天賜說的不錯,未來將是海洋爭霸的時代,誰能征服海洋,誰就能掌握整個天下!”
“而那群南洋小國,就是我大明海麵上的萬裏長城!”
朱標沉默片刻,最後還是歎息一聲:“好吧父皇,兒臣都聽您的。”
看著朱標漸漸遠去的背影,等朱標走遠之後,朱元璋叫來蔣瓛:“這兩年,咱讓錦衣衛在暗中選育的沙鼠和線蟲,做出來了麽?”
蔣瓛迴憶一番,隨後對朱元璋說道:“迴稟陛下,從前指揮使毛驤開始便有研究,至今已篩選出優種沙鼠四種,線蟲兩種。”
“因為太醫院目前還沒搞懂,什麽細胞器之類的東西具體的原理,所以進展緩慢。”
“目前所育沙鼠三萬對,線蟲兩萬斤,陛下可是要調用,對北元襲擊?”
三年前張天賜曾對朱元璋提出過,三條滅亡北元的絕戶計。
雖然當時朱元璋全部否決了,但是對於其中【生物戰】這條絕戶計還是很在乎的。
畢竟這是一種新型的,華夏文明此前從未有過的絕毒計謀。
不費一兵一卒,以自然的力量,將一整塊區域造成根本上的崩潰。
這樣強大、緩慢、滅絕人性的計劃,就連朱元璋也隻敢偷偷找一些人,在暗中秘密計算研究,從不敢拿到台麵上。
不過最近北元的內亂,卻讓朱元璋起了警惕之心。
如果是普通的皇帝,那隻能看到這場內亂中,己方的機遇。
而隻有朱元璋這樣的政治家,卻能敏銳的從地方的內亂中,看到對於大明極端危險的信號。
看似元惠帝禦下無能,導致國內政治力量撕裂。
實際上,在這股混亂之中,卻是統一和凝聚誕生的契機。
元惠帝可不是一個庸才,能從朱元璋的手底下逃出去那麽多次,可見其對戰事和政治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