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開完早朝。
張天賜打著哈欠,向禦書房走去。
一邊走向禦書房的路上,張天賜還一邊心想:【這人啊,果然不知道滿足,以前六點上班羨慕八點的。現在九點上班羨慕不上班的。】
【唉,太腐朽太墮落了。】
一進禦書房大門,張天賜照例彎腰行禮,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抬頭,就看到朱元璋正坐在辦公桌的後麵,一邊冷著臉瞪著他,手裏一邊盤兩個核桃。
張天賜撓了撓頭,心想這朱元璋不至於這麽小家子氣吧?
不就是沒晚上十點起床給你幹活嘛,至於這麽生氣?
他媽的,穿越前的導員,不會就是朱元璋的後人吧!這種不把人當人的資本家嘴臉,簡直一模一樣!
“張天賜,你好大的膽子!咱現在連叫都叫不動你了是吧!”朱元璋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指著張天賜的鼻子就開始說道:“虧咱那麽信任你,當朝六部你都說調動就能調動,他胡惟庸都沒你這麽大的權力,你就這麽迴報咱!”
張天賜在一旁低下頭,聽著朱元璋在那吧嗒吧嗒自己輸出了十多分鍾。
期間張天賜還因為太困的原因,差點打出一個哈欠。
要不是張天賜定力驚人,硬生生將這個哈欠忍了迴去,張天賜都不敢相信,那朱元璋要被氣成什麽樣。
等到張天賜聽朱元璋不說話了,這才抬起頭看向朱元璋,笑嗬嗬的說道:“是微臣的不是,所以陛下昨夜找微臣是有何事?”
看張天賜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朱元璋氣的眼角直抽。
好小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是吧!
算了算了,趕緊問吧,在糾結下去就要被張天賜活活氣死。
“咳!”朱元璋輕咳一聲,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之後,對張天賜說道:“咱家標兒昨天和你說的,咱都知道了。”
“不過這孩子還是太年輕,做起事來毛手毛腳的,腦子裏隻想著一統世界,連人口問題都沒想到。”
“不過嘛,標兒畢竟是咱的兒子,隻要他的目標不算太離譜,咱努努力幫他奠基一下也不是不行。”
張天賜一臉黑人問號的看向朱元璋,什麽叫【目標不算太離譜】?
你管一統地球叫做目標不算太離譜?
合著整個大明,就我一個人是保守派嗎?
轉頭一看朱元璋的表情,顯然朱元璋也知道這件事確實不靠譜,不過想要一統世界,那就需要開疆拓土和發展人口。
讓朱標在這兩點上努努力,日後駕崩了也能算個好皇帝。
既然如此,那幫著朱標出出力也不是不行。
就是這個人口問題……張天賜摸了摸胡子,心想,是像後世西方那種直接發錢呢?還是在某些老百姓的生活上做優惠呢?
很快,西方那種直接發錢的模式就被張天賜直接否決掉。
大明確實需要更多的人口,但是不需要快樂教育下的廉價勞動力。
作為大明的老百姓,不能心中隻想著吃飽,他們應該還有更高的追求。
而想要更高的追求,那就需要知道什麽是更好的生活。
而想要老百姓“知道”,那就要從教育入手!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小計,可促百姓自發多生子嗣,還能讓大明擁有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張天賜抬頭看了朱元璋一眼,見朱元璋正麵無表情的盯著自己,張天賜也不繼續打啞謎,而是說道:“據微臣所知,哪怕是在百姓從未開蒙之前,民間地裏老農也知曉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讀書能當官封侯,讀書能萌妻蔭子。”
“既然如此,不如將讀書和生育掛鉤,家中兩子者,送子到官辦學堂,可減免半數學雜費用,由朝廷給予補貼,減少地方的壓力。”
“家中三子者,減免六成學雜費用,往後以此類推。”
朱元璋聽後先是點點頭,然後又看向張天賜問道:“若是各地官員,虛造多子上學者,在其中貪汙受賄該如何是好?”
聽到朱元璋這麽一問,張天賜感歎一句,不愧是朱元璋,什麽政策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會有官員在其中貪汙受賄。
不過朱元璋這想法也很合理,畢竟後世……
張天賜思索一番,隨後還是歎息一聲:“陛下,天下政策無萬全之法,隻能以朝廷審查,才可減少壓製底層官吏的惡心。”
“不過微臣認為,單單是懲罰,未免惹得官場風氣人人自危,當有獎有罰才是正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低眉想了想張天賜的提議,隨後先是搖搖頭,然後又是點點頭。
“你這法子還可以,但是不夠全麵。”
“雖說我漢民都知曉讀書可改命,可是還是有那種頑固的老百姓,甚至是整個村子裏的人都很頑固。”
說著,朱元璋抬眼瞥向張天賜:“你說這又該如何是好?”
對於這一點,那張天賜可太有經驗了。
當年大學畢業之後,自己考了研究生,繼續在學校內努力。
而那些本科畢業就去考公的同學,其中就有選擇去扶貧做教育去的。
在張天賜看來,真正要將這些民間的極端頑固派也鬆口,那就隻能讓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心中懷有遠大理想又待人溫和的學子,親自下鄉去和這群老頑固講道理了。
一想到這,張天賜一拍大腿,這不正好把那群死頑固的儒生,也利用起來了嗎?
這群死頑固的儒生,現在要麽在家待學,要麽偶爾聚會一下批判朝廷,說什麽朝廷居然增加別的學派,簡直就是周朝末年國家分裂的模樣。
這群人吧,說他們壞,那還真不一定,興許還有去救落水兒童,扶老奶奶過街道的。
但是說他們好,他們又很頑固的排斥一切進步思想,典型就是學成榆木腦袋的那群人。
這種頑固派的儒生,最適合用來對付民間那些,不想讓孩子上學的老頑固了。
果然,隻有放錯地方的人才,沒有絕對沒用的廢材。
張天賜打著哈欠,向禦書房走去。
一邊走向禦書房的路上,張天賜還一邊心想:【這人啊,果然不知道滿足,以前六點上班羨慕八點的。現在九點上班羨慕不上班的。】
【唉,太腐朽太墮落了。】
一進禦書房大門,張天賜照例彎腰行禮,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抬頭,就看到朱元璋正坐在辦公桌的後麵,一邊冷著臉瞪著他,手裏一邊盤兩個核桃。
張天賜撓了撓頭,心想這朱元璋不至於這麽小家子氣吧?
不就是沒晚上十點起床給你幹活嘛,至於這麽生氣?
他媽的,穿越前的導員,不會就是朱元璋的後人吧!這種不把人當人的資本家嘴臉,簡直一模一樣!
“張天賜,你好大的膽子!咱現在連叫都叫不動你了是吧!”朱元璋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指著張天賜的鼻子就開始說道:“虧咱那麽信任你,當朝六部你都說調動就能調動,他胡惟庸都沒你這麽大的權力,你就這麽迴報咱!”
張天賜在一旁低下頭,聽著朱元璋在那吧嗒吧嗒自己輸出了十多分鍾。
期間張天賜還因為太困的原因,差點打出一個哈欠。
要不是張天賜定力驚人,硬生生將這個哈欠忍了迴去,張天賜都不敢相信,那朱元璋要被氣成什麽樣。
等到張天賜聽朱元璋不說話了,這才抬起頭看向朱元璋,笑嗬嗬的說道:“是微臣的不是,所以陛下昨夜找微臣是有何事?”
看張天賜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朱元璋氣的眼角直抽。
好小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是吧!
算了算了,趕緊問吧,在糾結下去就要被張天賜活活氣死。
“咳!”朱元璋輕咳一聲,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之後,對張天賜說道:“咱家標兒昨天和你說的,咱都知道了。”
“不過這孩子還是太年輕,做起事來毛手毛腳的,腦子裏隻想著一統世界,連人口問題都沒想到。”
“不過嘛,標兒畢竟是咱的兒子,隻要他的目標不算太離譜,咱努努力幫他奠基一下也不是不行。”
張天賜一臉黑人問號的看向朱元璋,什麽叫【目標不算太離譜】?
你管一統地球叫做目標不算太離譜?
合著整個大明,就我一個人是保守派嗎?
轉頭一看朱元璋的表情,顯然朱元璋也知道這件事確實不靠譜,不過想要一統世界,那就需要開疆拓土和發展人口。
讓朱標在這兩點上努努力,日後駕崩了也能算個好皇帝。
既然如此,那幫著朱標出出力也不是不行。
就是這個人口問題……張天賜摸了摸胡子,心想,是像後世西方那種直接發錢呢?還是在某些老百姓的生活上做優惠呢?
很快,西方那種直接發錢的模式就被張天賜直接否決掉。
大明確實需要更多的人口,但是不需要快樂教育下的廉價勞動力。
作為大明的老百姓,不能心中隻想著吃飽,他們應該還有更高的追求。
而想要更高的追求,那就需要知道什麽是更好的生活。
而想要老百姓“知道”,那就要從教育入手!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小計,可促百姓自發多生子嗣,還能讓大明擁有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張天賜抬頭看了朱元璋一眼,見朱元璋正麵無表情的盯著自己,張天賜也不繼續打啞謎,而是說道:“據微臣所知,哪怕是在百姓從未開蒙之前,民間地裏老農也知曉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讀書能當官封侯,讀書能萌妻蔭子。”
“既然如此,不如將讀書和生育掛鉤,家中兩子者,送子到官辦學堂,可減免半數學雜費用,由朝廷給予補貼,減少地方的壓力。”
“家中三子者,減免六成學雜費用,往後以此類推。”
朱元璋聽後先是點點頭,然後又看向張天賜問道:“若是各地官員,虛造多子上學者,在其中貪汙受賄該如何是好?”
聽到朱元璋這麽一問,張天賜感歎一句,不愧是朱元璋,什麽政策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會有官員在其中貪汙受賄。
不過朱元璋這想法也很合理,畢竟後世……
張天賜思索一番,隨後還是歎息一聲:“陛下,天下政策無萬全之法,隻能以朝廷審查,才可減少壓製底層官吏的惡心。”
“不過微臣認為,單單是懲罰,未免惹得官場風氣人人自危,當有獎有罰才是正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低眉想了想張天賜的提議,隨後先是搖搖頭,然後又是點點頭。
“你這法子還可以,但是不夠全麵。”
“雖說我漢民都知曉讀書可改命,可是還是有那種頑固的老百姓,甚至是整個村子裏的人都很頑固。”
說著,朱元璋抬眼瞥向張天賜:“你說這又該如何是好?”
對於這一點,那張天賜可太有經驗了。
當年大學畢業之後,自己考了研究生,繼續在學校內努力。
而那些本科畢業就去考公的同學,其中就有選擇去扶貧做教育去的。
在張天賜看來,真正要將這些民間的極端頑固派也鬆口,那就隻能讓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心中懷有遠大理想又待人溫和的學子,親自下鄉去和這群老頑固講道理了。
一想到這,張天賜一拍大腿,這不正好把那群死頑固的儒生,也利用起來了嗎?
這群死頑固的儒生,現在要麽在家待學,要麽偶爾聚會一下批判朝廷,說什麽朝廷居然增加別的學派,簡直就是周朝末年國家分裂的模樣。
這群人吧,說他們壞,那還真不一定,興許還有去救落水兒童,扶老奶奶過街道的。
但是說他們好,他們又很頑固的排斥一切進步思想,典型就是學成榆木腦袋的那群人。
這種頑固派的儒生,最適合用來對付民間那些,不想讓孩子上學的老頑固了。
果然,隻有放錯地方的人才,沒有絕對沒用的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