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朱揍完了朱標,徐本這才來問朱元璋,新寶鈔的樣式是否可以。


    見朱元璋點頭應下,徐本這才鬆了一口氣。


    來來迴迴改了十幾遍,可別在改了!


    曆時兩年的新寶鈔研發計劃,終於圓滿落地。


    既然老朱已經點頭應下,確定了寶鈔的樣式和規格,那大明的寶鈔,也終於開始正式印刷。


    以目前大明的印刷產量,一天大概能印刷出兩萬張寶鈔,這還是在綿紙和染料都充足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說起來產能,大明現在也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雖然現在大明拿下了倭島之後,錢也不缺了,資源也暫時能夠被滿足。


    但是因為生產機械的推廣還是不夠快,很多例如煤炭銅鐵等物資都堆積在倉庫或者港口,根本賣不出去。


    甚至在前一段時間,過多積壓的原材料,導致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猛跌。


    要不是朱元璋看國庫裏的銀子太多花不出去,最後選擇出手收購了一些市場上的原材料,估計原材料的價格還會一路猛跌。


    為了保證對民間以及對海外市場的貨幣數量供應,一直印刷了一個月,朱元璋這才開始正式宣布。發布大明第一版寶鈔。


    朝廷宣布發放寶鈔之後,張天賜一直防備著民間的風向。


    倒不是因為別的,畢竟老百姓被宋朝和大元的紙幣坑過很多次了,再傻的老百姓,對寶鈔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抵觸心理。


    然而,民間的輿論風向,和張天賜想象的不太一樣。


    原本張天賜以為,民間要麽是看到精美寶鈔熱烈歡迎,要麽因為被坑多次瘋狂抵觸。


    可是真當紙鈔進入民間之後,張天賜驚訝的發現,民間根本沒什麽水花。


    不支持的還是默默的使用著銅板和銀子,支持朝廷的,則會選擇接受紙幣來貿易。


    無論哪一夥人,都沒有鬧出大聲抱怨,甚至聚集起來抵觸朝廷的事。


    甚至從情況上來看,整個大明支持寶鈔的人,要遠多於不支持的老百姓。


    這個情況可讓戶部和張天賜十分疑惑,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張天賜直接找了上百人去做調查問卷。


    最後得到的結果,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


    民間接受寶鈔的人更多的主要原因,還是基於兩個最樸實的觀點。


    一是大明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掙得錢也越來越多,所以老百姓相信大明這個新興政權。


    二則是大明的寶鈔和以前朝代的寶鈔,完全不同。


    大明這個寶鈔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無論是紙張質量,還是整體的造型,防偽的技術,都能讓老百姓看出這大明寶鈔,絕對不是用來隨便印刷之後收割老百姓的手段。


    老百姓的信任,張天賜認為是政治力量中,最寶貴的東西。


    當信任累積到一定程度,這股信任就會量變引發質變,最後更會化作民族之魂,哪怕是再大的天災人禍,老百姓都會站在朝廷這一邊。


    為了保證這份信任不會辜負,張天賜又和朱元璋提議,嚴格管控寶鈔印刷技術,泄密者等同於叛國!


    不僅要誅九族,還要讓他上地方誌、上族譜,還要刨了他祖墳,讓他先祖挫骨揚灰。


    最後還要在史書上單獨給他開一頁,讓他遺臭萬年!


    寶鈔發行七天之後。


    從各地匯報的情況來看,寶鈔在民間的接受度很高,按照百分比來算,北方的接受度遠高於南方,而從整體來看,則是南方的數量高於北方。


    與此同時,民間也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職業。


    這些名曰抄錄人,每天早上六點,蹲在大明銀行門口,隻要大明銀行一開門,絕對會第一時間衝進去,抄寫今日新的白銀等價表。


    然後趕忙迴去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印刷,再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將這些信息都送到各地豪強富戶的家中。


    沒錯,這寶鈔推行沒多少天,就已經有人開始用這東西想著賺錢了。


    張天賜仔細一琢磨,心想也算正常。


    為了保證貨幣的穩定,寶鈔和銀價的波動都被控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多說也不過三個百分點。


    但是那些豪強是什麽人,他們手裏可是有大量白銀和資金的。


    隻要經過幾次正確的投資,就能讓手中的資產增值百分之十以上。


    雖然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人頻繁的將白銀和寶鈔互相兌換,看起來是有利於大明的寶鈔推廣。


    但是長遠來看,這卻是在供養一個個空手套白狼,貪食國家資產的蛀蟲。


    因為資源總量是不變的,他們這麽操作卻是在看似憑空的增值資產,那就代表一定有朝廷沒注意到的地方,有人承擔了這個代價。


    一想到這群人可能會富裕起來,張天賜學習二十載,靈魂深處對資本家的厭惡,立刻就湧了上來。


    你要是低買高賣我還能容忍,你跟我玩金融?玩空手套白狼?那不讓你虧得傾家蕩產,怎麽對得起各地信任朝廷的老百姓!


    是時候對你們這些封建地主,狠狠地出重拳了!


    下定了決心,張天賜當天晚上便想到了一個好計劃。


    等到第二天一早,那些負責抄送匯率的人忽然發現,今天寫有匯率的公告欄上出現了一行新字:【每時辰更新一次】。


    在牌匾下麵則多了一排新的木塊,上麵有的寫著【蒙元沙暴,恐影響西南地區畜牧收成。】


    有的則寫著【倭島石見銀山,發現新的礦團,預計白銀增產百分之八十。】


    七八條看似不相關的消息出現在公告欄下麵,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根本分不清哪件事會影響白銀的價格,哪件事對白銀兌換沒有任何影響。


    那負責抄送的人頂多是認識字,哪知道這金融貿易的信息有多重要,隻能是埋頭將這些東西都抄下來。


    當天,各地的豪強和富戶便發現,不能再簡單的像以前一樣,輕而易舉的預估朝廷的白銀兌換走向。


    大量的信息反而讓這些富戶和豪強開始懵逼。


    他們是玩過投資的,唐朝也有權貴通過當年的銀行,也就是“櫃坊”,玩過加息降息等模式,以此來收割老百姓。


    可是這種以時辰為單位,快速更新數據的模式他們沒玩過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