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打算在杭州和上海縣之間修一條鐵路,張天賜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大明各行各業都在百花齊放,化肥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由此也帶動了國企化工行業的進步。


    化工行業的進步也反過來督促運輸行業必須更快,而大批量運輸最低成本的辦法,目前來看隻有火車運輸。


    上海縣是目前大明唯二發達的商貿集散地,而杭州則是大明目前比較發達的經濟中心。


    在浙上兩地之間建設鐵路,也算符合民間資本的需求。


    相比於洪武四年和洪武五年,今年第六年的大明,發展無疑變得越來越快。


    實際上科技的發展就是如此,一步領先別人,別人就要多花十年才能追趕上來。


    蒸汽機驅動新的冶鐵設備,加快冶鐵的效率,為了滿足更高的效率,反而倒逼采礦的工藝革新,進一步提升采礦的效率。


    而采礦工藝的提升,又大大增加了礦產儲備,又反過來倒逼冶鐵效率的增加。


    可以說科技的進步就是左腳踩右腳螺旋升天,一直等到科技的觸手觸摸到微觀物質的層麵,才會開始出現明顯的延緩。


    迴到應天之後,張天賜便一頭紮進了大明科學院裏。


    按照原本的設想,張天賜以為朱元璋會因為科學院內部出現了蛀蟲,而對科學院開始大清洗。


    但是讓張天賜沒想到的是,科學院目前隻是戒嚴,限製這群科研人的外出之外,朱元璋在沒有別的動作。


    這麽輕飄飄的行為,可一點都不符合老朱的人設。


    然而即便是看起來這麽輕飄飄的動作,還是讓讓整個科學院的上空增添了一層陰霾。


    雖然明麵上這群科研人員並沒有表現出多麽緊張,但是張天賜還是敏銳的觀察到,這群科研人員沒事便會向科學院的門口方向看去。


    待看到守衛路過的身影,他們又會快速轉迴視線。


    張天賜對此也沒有任何辦法,從事實上來看,老朱這次行為可以說是很溫柔了。


    甚至可以說是特例!


    沒有錦衣衛,沒有詔獄,甚至連交叉審問都沒有。


    隻是為了防止再次泄密,將整個科學院圍了起來而已。


    但是如果從這群科研人員的視角來看,那這件事就不一樣了。


    他們現在是科研人員,但是曾經也不過是普通的地主、道士、鐵匠、農民。


    所以,哪怕朝廷隻是傳過來一點點風吹草動,這群曾經大明社會中最底層的人,依然會被嚇的膽戰心驚。


    但是從另一個方麵去看,上次大清洗的時候,這群科研人員居然敢於集體上書,為張天賜請求寬恕。


    這是不是也說明張天賜在他們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想到這,張天賜又覺得心頭一暖。


    不過對於內部叛徒這件事,張天賜也是束手無策。


    畢竟張天賜不是神仙,也不是名偵探,不可能做到什麽都會。


    尤其是張天賜要麵對的,還是共同工作兩年多的同僚,張天賜就算鐵石心腸,也沒辦法狠心去審訊他們。


    下不去手的原因也很簡單,每次張天賜看到科學院的科研人員,總是會帶入到後世那些在吃苦受累環境中,幫助祖國趕超英美的科學家。


    有這麽一層光環套在他們身上,張天賜怎麽可能狠下心去想那些毒計去算計他們?


    既想不出好辦法,又下不去狠心,索性張天賜直接來一招鴕鳥埋沙,叛徒的事就讓朱元璋去想辦法吧,反正張天賜是不打算再去摻和。


    與其擔心這擔心那,不如看看出門十日,道陶成道又在研究什麽。


    作為大明科學院內思想最跳脫又是最固執的科研人員,陶成道對一切和飛行有關的東西,他是都想研究個通透。


    對於這種做法,張天賜也不能說不好,畢竟飛機上的精細化學科分工,那也是一戰才開始正規化的分工。


    而一戰開始之前,那飛機是百花齊放,什麽樣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有。


    以現在的水平來看,讓陶成道一個人挑起整個飛行界的大梁,完全沒問題。


    但是也不能說陶成道這麽想就一點問題都沒有,畢竟陶成道是個完美主義者啊!


    也正是陶成道因為完美主義的性格,他現在實在忍受不了飛機上零件的不精準,忍受不了湊活湊合的想法,便又一股腦紮到機床的研究上去了。


    實際上萊特飛機上的零件也不見得有多精準,畢竟那一架飛機是這兄弟倆自己手搓出來的,很多螺絲都是大的大小的小,主打一個不掉就行。


    可是在陶成道看來,既然已經確定了自己的飛機能上天,那就要開始追求完美。


    張天賜看著又跳到別個行業的陶成道,最後也隻是歎息一聲,沒有多勸。


    畢竟陶成道現在研究的可是譽有“工業母機”的機床!


    張天賜雖然在機床這方麵隻給出了一個概念,但是張天賜當時主要想的是,沒有幾年估計到不了這一步。


    先把最重要的蒸汽機、發電機等設備研發出來,然後他們自然會因為精度問題開始研究提高精度的辦法。


    隻是沒想到,陶成道對飛行這麽執著,執著要上天,執著要完美。


    看著陶成道盯著自己製造的,傻大粗黑的機床,張天賜怎麽也沒辦法把這玩意帶入到後世的精雕機床上。


    陶成道目前在研究的,主要是用來做螺紋和拉膛線的膛床,屬於是早古機床中比較簡單也比較重要的一類機床。


    “想什麽呢?”張天賜見到陶成道一直盯著自己製作的“大寶貝”不說話,便好奇的上前問道:“這不是挺好用的嗎?還是蒸汽氣缸驅動的,能做到這個程度很不錯了。”


    陶成道則是搖搖頭,歎息一聲:“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希望不止刀頭能前後移動,固定端也能前後移動,這樣運行起來能方便很多。”


    張天賜搖搖頭:“不太靠譜,雙端都能移動的話,那機械老化帶來的精度下降怎麽辦?”


    “而且到時候老化零件的替換成本,也會比你現在的高太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