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商離開之後,孔喜文是哈哈大笑,叫來自己的弟弟,將蒸汽機的圖紙給孔喜章看。
“老弟,你看這是啥!哈哈哈!”
孔喜章接過一看,瞳孔猛地一縮:“哥,這是……蒸汽機的圖紙?”
孔喜文哈哈大笑,上前一拍弟弟的肩膀:“看來老弟見識也夠啊,還能認得出這是蒸汽機的圖紙。”
孔喜文本以為弟弟會跟著自己一起慶祝,哪成想孔喜章當即麵色大變,著急忙慌對孔喜文說道:“哥!這東西要不得啊!”
“朝廷頒布的專利法,裏麵可是明文寫了,這蒸汽機的技術是屬於朝廷的。”
“咱們沒有朝廷的允許,擅自拿了這蒸汽機的圖紙,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豈不是要把我孔家罰的傾家蕩產!”
孔喜文聽到自己弟弟這麽說,當即垮下臉,滿臉的不悅立刻對孔喜章嗬斥道:“你什麽時候才能有點出息!”
“我們是那一般的世家大族?我們是孔家!我們的老祖宗是孔夫子!”
“當年黃巢和太平道都要禮讓我們三分,他朱元璋不過是個佃戶翻身,他在大還能大的過我孔家!”
孔喜章閉著嘴,心裏對孔喜文的話是直嘀咕,臉上卻表現出順從的表情。
“行了,趕快去找最好的匠人,我要在一個月之後見到蒸汽機的成品!”
就在孔家開始打算涉及蒸汽機的時候,大明迎來了不一樣的客人。
遠在馬來西亞的海岸邊,一個皮膚紅白的洋人站在甲板上,欣賞著來自大明的商船。
“天呐,李,你們大明帝國的船實在是太先進了。”
“這樣的船,即便是遇到了傳說中的海怪,也定然不會翻船。”
李帆哈哈大笑,對著眼前的葡萄牙人說道:“孟哥利特,我們大明的船可是要比我這好一萬倍。”
“我聽同僚說,朝廷內現在正在研究打造一艘純鐵船,到時候即便是海上的狂風,也奈何我們不得!”
孟哥利特驚訝的說道:“鐵船?該死,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鐵器隻會沉沒到海底!怎麽可能漂浮在海麵上。”
李帆雖然有點小關係,但是更多的消息還是道聽途說來的。
那朝廷是不是真的在研究鐵船,他也就是聽同行提過一嘴罷了,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
不過既然在外國人麵前,那李帆自然也不能沒了自己國家的麵子。
李帆裝作無所謂的模樣,擺了擺手:“老孟,我什麽時候騙過你?無論是我們這沒有異味的純白糖,又或者是精美的瓷器和絲綢!”
“哪一件我曾對你說過謊?”
孟哥利特想了想,隨即立刻抬起頭,笑著對李帆說道:“我信任你,李。”
“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答應我。”
李帆故作大度的模樣說道:“但說無妨!”
“我想去大明看看!”孟哥利特開口說道。
李帆微微皺眉,隨後一想,去年朝廷似乎頒布過新的名叫國籍的製度,到時候應該去衙門報備一下應該就行了。
想到這,李帆點點頭:“沒問題,不過我不清楚大明對你們這群外國人的政策。”
“你可以坐我的船,跟我一起迴去,不過即便靠岸了你們也要在船上待一陣,等我打聽清楚了,你們再決定是下船或者返航。”
孟哥利特眼前一亮,立刻從懷中掏出兩枚硬幣,硬幣泛著銀白色的光,黑黃色的汙垢附著在銀幣的周邊。
“李,這算是我的謝禮,你一定要收下。”
李帆皺了皺眉,接過銀幣。以他多年經商,無數銀子從手中流過的經驗來看,這銀幣一定是摻了銅,銀子的含量最多不超過八成。
這造假技術……就連街頭賣假藥的人都做不出這麽劣質的銀幣。
不過這東西畢竟是西洋貨,想來也能價值等重的銀子。
收下孟哥利特的銀幣,李帆笑著將孟哥利特以及他的親信迎上了船。
五天之後,李帆帶著孟哥利特等人登陸上海縣。
上海縣的縣尹在聽說有葡萄牙人到大明之後,立刻便通過電話,將這件事告訴給應天衙門。
應天衙門收到消息之後,立刻轉交給老朱。
老朱接到消息之後,便叫來張天賜、陶凱、錢守元三人,到禦書房密談。
太監萬福將事情簡單複述了一遍,張天賜頓感激動。
大明的第二桶金要來了!
“陛下!不知陛下打算以何種方式對待海外洋人?”張天賜率先問道。
對於大明大航海的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種族同化。
但是這畢竟是千年國策,在此期間的一些小的政策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選擇的。
因此,張天賜必須知道朱元璋對這群洋人是什麽態度,如果老朱的態度是以合作為主,那張天賜就會提出鼓勵建立海洋絲綢之路的政策。
如果老朱的態度很強硬,或者無所謂。
那張天賜就會提出進攻性更強的“歐洲飛地”政策。
朱元璋聽到張天賜這麽問,思索片刻後說道:“海外洋人,也不過是蠻夷。不過卻也不能隨意開戰,以免影響我大明國內的民生。”
“不過,除了貿易之外,咱還要把那群臭腐儒全都派過去,他們不是要搞什麽教化萬民嗎?”
“幾千年也沒見他們願意教化我漢民,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去教化洋人吧!”
張天賜眼珠一轉,看來老朱應該也提前想過和國外的接觸問題,不然也不會思考的這麽快。
禮部尚書陶凱則說:“既然陛下要以貿易為主,那對待這群洋人,又該是五等禮還是四等禮?”
朱元璋冷哼一聲:“洋人而已,又不是他們的國王!”
“洋人國王四等禮,洋人五等禮。”
這所謂的四等五等不過是口語上的俗稱,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等級。
而陶凱這麽問,問的則是洋人麵見或者談會議的時候,洋人需要對朱元璋行什麽禮。
一等禮為大明對外最高的尊重,作揖即可。
二等為兩拜,也就是雙手環抱,前伸舉至眉頭高度,隨後彎腰行禮,聽到一聲“興”便再拜一次。
三等四拜、四等八拜、五等三叩九拜。
也就是說,想要見老朱,洋人國王需要做八拜禮,而其他洋人則需要做三叩九拜之禮。
“老弟,你看這是啥!哈哈哈!”
孔喜章接過一看,瞳孔猛地一縮:“哥,這是……蒸汽機的圖紙?”
孔喜文哈哈大笑,上前一拍弟弟的肩膀:“看來老弟見識也夠啊,還能認得出這是蒸汽機的圖紙。”
孔喜文本以為弟弟會跟著自己一起慶祝,哪成想孔喜章當即麵色大變,著急忙慌對孔喜文說道:“哥!這東西要不得啊!”
“朝廷頒布的專利法,裏麵可是明文寫了,這蒸汽機的技術是屬於朝廷的。”
“咱們沒有朝廷的允許,擅自拿了這蒸汽機的圖紙,若是被朝廷知道了,豈不是要把我孔家罰的傾家蕩產!”
孔喜文聽到自己弟弟這麽說,當即垮下臉,滿臉的不悅立刻對孔喜章嗬斥道:“你什麽時候才能有點出息!”
“我們是那一般的世家大族?我們是孔家!我們的老祖宗是孔夫子!”
“當年黃巢和太平道都要禮讓我們三分,他朱元璋不過是個佃戶翻身,他在大還能大的過我孔家!”
孔喜章閉著嘴,心裏對孔喜文的話是直嘀咕,臉上卻表現出順從的表情。
“行了,趕快去找最好的匠人,我要在一個月之後見到蒸汽機的成品!”
就在孔家開始打算涉及蒸汽機的時候,大明迎來了不一樣的客人。
遠在馬來西亞的海岸邊,一個皮膚紅白的洋人站在甲板上,欣賞著來自大明的商船。
“天呐,李,你們大明帝國的船實在是太先進了。”
“這樣的船,即便是遇到了傳說中的海怪,也定然不會翻船。”
李帆哈哈大笑,對著眼前的葡萄牙人說道:“孟哥利特,我們大明的船可是要比我這好一萬倍。”
“我聽同僚說,朝廷內現在正在研究打造一艘純鐵船,到時候即便是海上的狂風,也奈何我們不得!”
孟哥利特驚訝的說道:“鐵船?該死,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鐵器隻會沉沒到海底!怎麽可能漂浮在海麵上。”
李帆雖然有點小關係,但是更多的消息還是道聽途說來的。
那朝廷是不是真的在研究鐵船,他也就是聽同行提過一嘴罷了,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
不過既然在外國人麵前,那李帆自然也不能沒了自己國家的麵子。
李帆裝作無所謂的模樣,擺了擺手:“老孟,我什麽時候騙過你?無論是我們這沒有異味的純白糖,又或者是精美的瓷器和絲綢!”
“哪一件我曾對你說過謊?”
孟哥利特想了想,隨即立刻抬起頭,笑著對李帆說道:“我信任你,李。”
“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答應我。”
李帆故作大度的模樣說道:“但說無妨!”
“我想去大明看看!”孟哥利特開口說道。
李帆微微皺眉,隨後一想,去年朝廷似乎頒布過新的名叫國籍的製度,到時候應該去衙門報備一下應該就行了。
想到這,李帆點點頭:“沒問題,不過我不清楚大明對你們這群外國人的政策。”
“你可以坐我的船,跟我一起迴去,不過即便靠岸了你們也要在船上待一陣,等我打聽清楚了,你們再決定是下船或者返航。”
孟哥利特眼前一亮,立刻從懷中掏出兩枚硬幣,硬幣泛著銀白色的光,黑黃色的汙垢附著在銀幣的周邊。
“李,這算是我的謝禮,你一定要收下。”
李帆皺了皺眉,接過銀幣。以他多年經商,無數銀子從手中流過的經驗來看,這銀幣一定是摻了銅,銀子的含量最多不超過八成。
這造假技術……就連街頭賣假藥的人都做不出這麽劣質的銀幣。
不過這東西畢竟是西洋貨,想來也能價值等重的銀子。
收下孟哥利特的銀幣,李帆笑著將孟哥利特以及他的親信迎上了船。
五天之後,李帆帶著孟哥利特等人登陸上海縣。
上海縣的縣尹在聽說有葡萄牙人到大明之後,立刻便通過電話,將這件事告訴給應天衙門。
應天衙門收到消息之後,立刻轉交給老朱。
老朱接到消息之後,便叫來張天賜、陶凱、錢守元三人,到禦書房密談。
太監萬福將事情簡單複述了一遍,張天賜頓感激動。
大明的第二桶金要來了!
“陛下!不知陛下打算以何種方式對待海外洋人?”張天賜率先問道。
對於大明大航海的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種族同化。
但是這畢竟是千年國策,在此期間的一些小的政策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選擇的。
因此,張天賜必須知道朱元璋對這群洋人是什麽態度,如果老朱的態度是以合作為主,那張天賜就會提出鼓勵建立海洋絲綢之路的政策。
如果老朱的態度很強硬,或者無所謂。
那張天賜就會提出進攻性更強的“歐洲飛地”政策。
朱元璋聽到張天賜這麽問,思索片刻後說道:“海外洋人,也不過是蠻夷。不過卻也不能隨意開戰,以免影響我大明國內的民生。”
“不過,除了貿易之外,咱還要把那群臭腐儒全都派過去,他們不是要搞什麽教化萬民嗎?”
“幾千年也沒見他們願意教化我漢民,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去教化洋人吧!”
張天賜眼珠一轉,看來老朱應該也提前想過和國外的接觸問題,不然也不會思考的這麽快。
禮部尚書陶凱則說:“既然陛下要以貿易為主,那對待這群洋人,又該是五等禮還是四等禮?”
朱元璋冷哼一聲:“洋人而已,又不是他們的國王!”
“洋人國王四等禮,洋人五等禮。”
這所謂的四等五等不過是口語上的俗稱,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等級。
而陶凱這麽問,問的則是洋人麵見或者談會議的時候,洋人需要對朱元璋行什麽禮。
一等禮為大明對外最高的尊重,作揖即可。
二等為兩拜,也就是雙手環抱,前伸舉至眉頭高度,隨後彎腰行禮,聽到一聲“興”便再拜一次。
三等四拜、四等八拜、五等三叩九拜。
也就是說,想要見老朱,洋人國王需要做八拜禮,而其他洋人則需要做三叩九拜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