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島北方光嚴天皇一拍桌子,從地上站了起來:“你們都是廢物嗎!”
“我不是讓你們去劫殺明國商人的隊伍嗎?為什麽我到現在連一次成功的劫殺消息都沒有聽到。”
一位幕僚緩緩下跪叩首:“天皇大人,不是我等不敢,而是這麽做會讓我大倭寇國麵臨危險啊!”
“即便是要劫殺明國商人,也不能如此明目張膽,不然恐會讓大明出兵征討我大倭寇國,還請天皇大人慎重啊。”
北天皇哈哈大笑兩聲,態度十分猖獗傲慢:“小小明國,賊子之國!一個偷走了大元國祚的賊子罷了。當年南方的懷良能殺大明使臣,我等為何不能劫殺明國的商人?”
“本來明國商人便是地位最底下之人,就算我等殺了明國商人,明國又能如何?我大倭寇國自有神風護佑,何懼明國!”
那幕僚苦著臉,心中暗自吐槽【你吹牛逼能不能別帶上我們?神風是什麽東西,那不就是糊弄老百姓的?老百姓不懂什麽是台風,你還不懂?】
【媽的,實在不行就去跑南邊吧,長慶看起來比你光嚴靠譜多了。】
就在北方光嚴天皇研究著劫殺大明商人時,大明第一艘改裝蒸汽船正式下海。
大明帝國趙工第一蒸汽船,原本是朱元璋的三艘龍樓寶船之一,後來交給工部負責改造,由趙翥負責。
也因為趙翥幾十日一直在建築一線和設計二線之間協調,其中甚至累昏過去一次,老朱知道這事後覺得有些心疼,便在船名中加了“趙工”二字,也算讓他穩穩的青史留名了。
下水十日前,朱元璋派出張天賜和朱標跑到上海縣,舉辦剪彩儀式。
至於為何天津的船要到上海縣去剪彩,主要是天津距離太遠,讓太子跑那麽遠朱元璋不放心。
可是這又是大明第一艘蒸汽船,如果沒有皇家的參與,又有點不夠重視。
兩害相權取其輕,朱元璋便下令要求遠在天津的造船工人乘坐這艘由龍船改造的蒸汽船,到上海來剪彩。
張天賜去年曾妄想過發明打字機,結果卻因為張天賜誤判其製造難度,導致研發失敗。不過因此而誕生的速幹墨水,卻讓大明的印刷價格暴跌十倍。
在配合流水線上的活字銅版印刷,三日一更的報紙,如今已經傳遍了整個大明。
也是因為提前用報紙宣傳的原因,剪彩現場人潮洶湧,人們都想看看這個所謂的劃時代大船有多麽神奇。
沒有桅杆,隻有一個三人高的排煙口立在船上,百姓們看著從遠處冒著青白色煙霧的戰艦緩緩駛來,全都爆發出興奮的歡唿聲。
“沒有風帆,也沒有人力!真的和報紙上說的一樣,是機關之巧,燃煤自動!”
“大明萬歲! 我大明水軍,無敵於天下!”
“當真是無需風力自輕啟,食火吐雲征廣洋!好好好!”
不遠處的新繕太子府,張天賜從住處的二樓,用望遠鏡向外觀察著百姓的表情:“果然,隻有強大的軍備才能保證我大明百姓的自信。”
“一艘蒸汽船,我漢人熱愛和平,尊重各國利益。”
“十艘蒸汽船,我們漢人是東亞的主人。”
“百艘蒸汽船,天下之水,盡為漢屬。”
“千艘蒸汽船,待我漢人入主,自有土著為我辨經!”
朱標這時走了過來,聽到張天賜的自言自語,啞然失笑道:“一千艘?你怕是把大明榨幹都養不起這一千艘。”
張天賜迴首行禮,隨後哈哈一笑:“太子殿下,待工業發展至極,便是十萬艘,我大明也養的起!”
朱標笑著搖頭,他是不敢相信張天賜的話。對於他來說,能讓大明的gdp翻個七八倍就算畢生目標了。
就這目標,估計也養不起一千艘現在的蒸汽船。
朱標上排拍了拍張天賜的肩膀:“走了張師,該去剪彩了。這次張師可是要和孤一起露麵,少說少做。萬一在現場丟人了,可別怪孤,不救尊師了。”
現場已經被柵欄圍欄了起來,每間隔一步便有一位士兵帶刀站崗。
朱標頭戴王冠,步履從容,周圍早已準備好的史官立刻催促助手開始準備攝影。
張天賜跟在朱標身後,目光所及之處,皆站滿了等待許久的百姓。
看到朱標出場,再看朱標身上的太子常服,有見識的百姓立刻下跪大喊:“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
隨著有人帶頭,萬人齊齊下跪,起初聲音還十分混亂,隨著呐喊的次數增加,聲音也越發整齊。
“太子殿下千歲!”
“太子殿下千歲!”
張天賜跟在朱標身後,臉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手卻握成拳頭,眼角還偶爾抽動一下。
朱標聽了幾聲整齊的呐喊,或許是覺得滿意了,這才對著百姓大喊:“萬民!平身!”
一個個隨身太監站成一排,重複著朱標的話大喊道:“太子殿下說,萬民!平身!”
百姓又高唿一聲:“謝過太子殿下!”
朱標原本一直在皇宮內覺得壓抑,繁瑣的政務、父母的期盼、勞累的學業,這些無不一直在壓抑著朱標的內心。
然而當他今天來到現場,接受萬民參拜,朱標便立刻明白,為何這天下人都眼熱這個位置了。
萬民敬仰參拜,百官的恐懼,生殺大權,朱標從沒有今天這般深刻的,體會到權力的滋味。
“孤,代父皇向天下百姓起誓,黃天之下,皆為漢土。日月所照之地,皆為我大明之地!”
“從今日起,我大明將複秦之威、漢之武、唐之盛、宋之富!咱老朱家,將帶天下百姓一起過好日子!”
張天賜差點沒憋住,最後這句話是朱元璋硬要加進來的,說是朱標寫的太文縐縐了,老百姓聽不懂。
不過,最後這句話雖然聽起來粗俗,卻也是老百姓聽的最清楚的一句。
“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打出去!打出去!”
“我要參軍!我要封侯!”
整個人群再次爆發呐喊聲,而這一次喊什麽的都有。
“多麽純樸的百姓啊……可惜你們什麽時候,才能推翻頭頂上的大山呢?”
張天賜歎氣一聲,索性不想這些東西。他可不是教員,沒有那麽強的人格魅力,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
他隻能一步一步慢慢來,先讓華夏富起來,強起來。
最起碼,異族入關和百年屈辱這兩件事,絕對絕對不能再次發生。
“我不是讓你們去劫殺明國商人的隊伍嗎?為什麽我到現在連一次成功的劫殺消息都沒有聽到。”
一位幕僚緩緩下跪叩首:“天皇大人,不是我等不敢,而是這麽做會讓我大倭寇國麵臨危險啊!”
“即便是要劫殺明國商人,也不能如此明目張膽,不然恐會讓大明出兵征討我大倭寇國,還請天皇大人慎重啊。”
北天皇哈哈大笑兩聲,態度十分猖獗傲慢:“小小明國,賊子之國!一個偷走了大元國祚的賊子罷了。當年南方的懷良能殺大明使臣,我等為何不能劫殺明國的商人?”
“本來明國商人便是地位最底下之人,就算我等殺了明國商人,明國又能如何?我大倭寇國自有神風護佑,何懼明國!”
那幕僚苦著臉,心中暗自吐槽【你吹牛逼能不能別帶上我們?神風是什麽東西,那不就是糊弄老百姓的?老百姓不懂什麽是台風,你還不懂?】
【媽的,實在不行就去跑南邊吧,長慶看起來比你光嚴靠譜多了。】
就在北方光嚴天皇研究著劫殺大明商人時,大明第一艘改裝蒸汽船正式下海。
大明帝國趙工第一蒸汽船,原本是朱元璋的三艘龍樓寶船之一,後來交給工部負責改造,由趙翥負責。
也因為趙翥幾十日一直在建築一線和設計二線之間協調,其中甚至累昏過去一次,老朱知道這事後覺得有些心疼,便在船名中加了“趙工”二字,也算讓他穩穩的青史留名了。
下水十日前,朱元璋派出張天賜和朱標跑到上海縣,舉辦剪彩儀式。
至於為何天津的船要到上海縣去剪彩,主要是天津距離太遠,讓太子跑那麽遠朱元璋不放心。
可是這又是大明第一艘蒸汽船,如果沒有皇家的參與,又有點不夠重視。
兩害相權取其輕,朱元璋便下令要求遠在天津的造船工人乘坐這艘由龍船改造的蒸汽船,到上海來剪彩。
張天賜去年曾妄想過發明打字機,結果卻因為張天賜誤判其製造難度,導致研發失敗。不過因此而誕生的速幹墨水,卻讓大明的印刷價格暴跌十倍。
在配合流水線上的活字銅版印刷,三日一更的報紙,如今已經傳遍了整個大明。
也是因為提前用報紙宣傳的原因,剪彩現場人潮洶湧,人們都想看看這個所謂的劃時代大船有多麽神奇。
沒有桅杆,隻有一個三人高的排煙口立在船上,百姓們看著從遠處冒著青白色煙霧的戰艦緩緩駛來,全都爆發出興奮的歡唿聲。
“沒有風帆,也沒有人力!真的和報紙上說的一樣,是機關之巧,燃煤自動!”
“大明萬歲! 我大明水軍,無敵於天下!”
“當真是無需風力自輕啟,食火吐雲征廣洋!好好好!”
不遠處的新繕太子府,張天賜從住處的二樓,用望遠鏡向外觀察著百姓的表情:“果然,隻有強大的軍備才能保證我大明百姓的自信。”
“一艘蒸汽船,我漢人熱愛和平,尊重各國利益。”
“十艘蒸汽船,我們漢人是東亞的主人。”
“百艘蒸汽船,天下之水,盡為漢屬。”
“千艘蒸汽船,待我漢人入主,自有土著為我辨經!”
朱標這時走了過來,聽到張天賜的自言自語,啞然失笑道:“一千艘?你怕是把大明榨幹都養不起這一千艘。”
張天賜迴首行禮,隨後哈哈一笑:“太子殿下,待工業發展至極,便是十萬艘,我大明也養的起!”
朱標笑著搖頭,他是不敢相信張天賜的話。對於他來說,能讓大明的gdp翻個七八倍就算畢生目標了。
就這目標,估計也養不起一千艘現在的蒸汽船。
朱標上排拍了拍張天賜的肩膀:“走了張師,該去剪彩了。這次張師可是要和孤一起露麵,少說少做。萬一在現場丟人了,可別怪孤,不救尊師了。”
現場已經被柵欄圍欄了起來,每間隔一步便有一位士兵帶刀站崗。
朱標頭戴王冠,步履從容,周圍早已準備好的史官立刻催促助手開始準備攝影。
張天賜跟在朱標身後,目光所及之處,皆站滿了等待許久的百姓。
看到朱標出場,再看朱標身上的太子常服,有見識的百姓立刻下跪大喊:“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
隨著有人帶頭,萬人齊齊下跪,起初聲音還十分混亂,隨著呐喊的次數增加,聲音也越發整齊。
“太子殿下千歲!”
“太子殿下千歲!”
張天賜跟在朱標身後,臉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手卻握成拳頭,眼角還偶爾抽動一下。
朱標聽了幾聲整齊的呐喊,或許是覺得滿意了,這才對著百姓大喊:“萬民!平身!”
一個個隨身太監站成一排,重複著朱標的話大喊道:“太子殿下說,萬民!平身!”
百姓又高唿一聲:“謝過太子殿下!”
朱標原本一直在皇宮內覺得壓抑,繁瑣的政務、父母的期盼、勞累的學業,這些無不一直在壓抑著朱標的內心。
然而當他今天來到現場,接受萬民參拜,朱標便立刻明白,為何這天下人都眼熱這個位置了。
萬民敬仰參拜,百官的恐懼,生殺大權,朱標從沒有今天這般深刻的,體會到權力的滋味。
“孤,代父皇向天下百姓起誓,黃天之下,皆為漢土。日月所照之地,皆為我大明之地!”
“從今日起,我大明將複秦之威、漢之武、唐之盛、宋之富!咱老朱家,將帶天下百姓一起過好日子!”
張天賜差點沒憋住,最後這句話是朱元璋硬要加進來的,說是朱標寫的太文縐縐了,老百姓聽不懂。
不過,最後這句話雖然聽起來粗俗,卻也是老百姓聽的最清楚的一句。
“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打出去!打出去!”
“我要參軍!我要封侯!”
整個人群再次爆發呐喊聲,而這一次喊什麽的都有。
“多麽純樸的百姓啊……可惜你們什麽時候,才能推翻頭頂上的大山呢?”
張天賜歎氣一聲,索性不想這些東西。他可不是教員,沒有那麽強的人格魅力,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
他隻能一步一步慢慢來,先讓華夏富起來,強起來。
最起碼,異族入關和百年屈辱這兩件事,絕對絕對不能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