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清理完傷口,用消過毒的紗布遮蓋了張天賜的臀部。


    張天賜則艱難的伸出手,對吳夢琪說:“去我書房,幫我帶幾張紙筆迴來,人歇著腦子不能歇著。”


    議事閣,朱元璋聽著毛驤的匯報,冷哼一聲:“這小子還挺堅強,挨一棍才叫一聲。”


    “若是練練,當個小旗也是可以的。”


    徐本和趙?在一幫直嘬牙花子,他們剛才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二人一邊為張天賜的聰明感慨,一邊為張天賜的勇猛佩服。


    你當著人家兒子們的麵,去反駁老朱的話也就算了。


    你還不給老朱台階下,挨打確實不冤枉。


    不過通過這件事,徐本和趙?也確定了,張天賜罷官沒有任何影響,他依然教著皇子,甚至想和朱元璋議事就能議事,顯然他在朱元璋心底的地位沒有任何改變。


    罷官不過是某個未知事件的借口而已。


    “這宏觀的計劃已經告訴你們了,細則咱們還得敲定敲定。”


    “張天賜這小兔崽子,說的那麽簡單,說什麽有朝廷托底就行,可是咱看啊,這朝廷托底也不是那麽好拖的。”


    “關於宣傳的事,你們也得上上心,按照《國家財富的本質》中說,這宣傳最好是有民間的代理人,由代理人引爆輿論,這才是最好的宣傳方式。如果直接咱們朝廷出麵,很可能會事倍功半。”


    徐本在那掐著手指,一邊嘴裏念念有詞,一邊翻著白眼,也不知道在算什麽東西。


    趙?年紀也大了,咳嗽兩聲後對朱元璋說:“陛下,這生產不是什麽大問題,張天賜所有的生產步驟和注意事項都有記錄,他更是無私教給所有工部內的人。”


    “他說要把控原材料,可是這工部這麽多人都知道原材料的生產步驟,如果哪個官員泄露出去,這原材料的把控估計不簡單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不屑的說道:“那就是他們皮癢,隻希望他們到時候別怪咱下刀子。”


    關於照相館的事,朱元璋一直討論了三天,直到第四天關於照相館的宣傳和原材料以及技術問題,這才討論出一個結果。


    然而當朱元璋以為這些事都結束的時候,又一個問題出現在朱元璋麵前。


    如何找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商賈卻成了問題。


    朱元璋這時才反應過來,自己好像打早了,應該等張天賜都交代清楚之後再狠狠的打。


    現在要是去問張天賜,先不提張天賜會不會說,他朱元璋自己也覺得掛不住麵。


    哦,當著兒子的麵,狠狠地展示了一把權力的力量,完事迴頭又要求人家辦事,這事被兒子知道了,那對朱元璋保不齊心底會是什麽評價,那偉岸的父親形象估計也會遭受重大打擊。


    張府,張天賜看著手中的青黴素,一臉疑惑的看向眼前的太醫:“你確定,你這都是按照我的方法生產的?”


    太醫院院使趙留風點點頭:“就是這個顏色。”


    隻見張天賜手中拿的正是青黴素的溶劑,隻是顏色為淡青色和淡粉色的混合。


    看著著頗具克蘇魯風格的青黴素,張天賜再次不放心的問道:“你們試過多少次實驗?這玩意真的能吃?”


    趙留風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笑眯眯的說道:“放心吧,實驗人員都活著呢。”


    “而且我們目前已經做了一百多次實驗,可惜應天府的死刑犯不夠用,要不還能做更多實驗。”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隻能等這些死刑犯恢複過來再做實驗了,不過目前我們有申請從其他州府調死刑犯過來,還在刑部核查,確認罪行無誤才能到我們太醫院手裏。”


    張天賜咽了咽口水,青黴素的製取,正是上次嚇唬朱元璋,說他兒子快死的時候告訴的太醫院。


    太醫院的人當時雖然不信,但是出於平時無聊,太醫院的人也試著按照配方和步驟做了幾迴試一試。


    哪曾想,這做出來的青黴素是效果極好,除了第一個死刑犯因為首批青黴素的純度不行而沒有救迴來,其餘輕度的感染患者幾乎都保住了性命。


    這一下太醫院的人便開始全速運轉,除了給請病假的臣子做病情鑒定,以及每月例行給皇族做體檢之外,其餘的時間全都用來研究青黴素和硝化甘油。


    當然,研究是不可能不出意外的。


    在研究硝酸甘油的時候,一位太醫的手就不小心被炸斷了。


    不過處於步驟和配方上都寫明了此物的危害,那太醫自己沒注意搞爆炸了,也隻能讓他自認倒黴,領了二百兩銀子提前退休了。


    張天賜猶豫著要不要喝下這淡青色中帶著粉色的青黴素溶劑,趙留風則在一旁笑眯眯的看著張天賜。


    “放心喝吧張大人,你可是陛下的心腹,我就算不想要腦袋,我九族的腦袋還是想要的。”


    張天賜深吸一口氣,咕咚咕咚兩口將手中的青黴素喝了個幹淨,趙留風見張天賜喝下之後也沒什麽問題,又等了兩刻鍾的時間。


    過了兩刻鍾,張天賜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張天賜這才鬆了一口氣,隨後對趙留風說道:“生產還能不能擴大,如果可以那麽就先推廣軍中,之後再推廣全大明。”


    趙留風搖搖頭:“製作一些給陛下等人留著還行,大規模推廣……反正按照戶部的計算,若是想全軍手中每人一支,那就需要大明半年的賦稅。”


    “更重要的是,沒辦法把青黴素送到邊境,這東西的保存時間太短,隻有幾天,等送到邊境就失效了。”


    張天賜一拍腦袋,自己光想著留下朱標的命,卻忘了醫學也是需要工業製備的。


    不過這種藥品,就不能簡單的下沉到商賈手中,隻能讓朝廷自己出資自己掌握。


    讓韓老送走趙留風,張天賜叫來吳夢琪,張天賜開始從記憶中迴憶能用到青黴素生產中的方法。


    因為青黴素的工業生產已經到了二十世紀,而張天賜主要的科普點在於古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對於二十世紀的工業發展雖然也有記錄,但是卻隻有個大概,具體的生產方法隻能自己摸索。


    因為張天賜一直是趴著的姿勢,所以寫字畫畫很麻煩。


    這幾天,張天賜設想各種計劃,都是由吳夢琪幫忙記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