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摸著胡子,心裏一邊覺得這辦法確實有點道理,一邊又覺得這一旦傳出去,那豈不是要被民間的白蓮教打上資敵的名聲?
左右糾結,朱元璋是越想越覺得煩躁。
張天賜就這麽靜靜的守在一邊,不時喝一口萬福給倒的茶葉。
茶葉苦澀,茶香寡淡,也不知道享受過富裕生活的朱元璋,是怎麽做又做迴由奢入儉的。
“或者,有沒有別的辦法?”
朱元璋歎息一聲,從來沒覺得這皇帝這麽難當。
張天賜微微皺眉,如果向外貿易不行,那就隻能開啟國內的內循環了。
不過,大明能挺住內循環開始的陣痛嗎?
張天賜思索著,要不去倭寇島挖銀礦?反正鄱陽湖之戰剩下的船還在,帶兵到倭寇島還是有可能的。
在或者強征土地,開始工農業剪刀差?可是地主勢力的造反也是個問題。
左右看去,似乎隻有打出去這一條路……等等!
張天賜突然抬起頭,眼中閃出一絲光亮。
“陛下,還有一計最下策。”
朱元璋一聽是最下策,當即有些不滿,不過也沒有阻止張天賜,而是歎息一聲:“說說吧。”
張天賜站起身走到朱元璋身後的地圖前,指著上麵漠北的區域。
“陛下,漠北的唿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一直是蒙元南下最重要的命脈。”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占據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大部分,可是我們也隻能遠遠監視,而不能一直看守。”
“微臣建議,上馬兩項政策,以富我大明。”
“一為圈地北進運動,大明直接放棄漠北土地,轉而將其化作名額,允許商賈或者宗族招募鄉勇,對整個漠北開始圈地。”
“與此同時,我們朝廷以保護巡視的名義監督漠北,直到商賈徹底占據漠北之後,再想辦法把土地贖迴來。”
“貿易之利,根本在於生產資料,而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資料。如今有無本的買賣可以做,商賈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這第二項政策則是建設一條由山東至漠北的鐵路,這條鐵路直奔沿海,一方麵方便商賈運輸商品,另一方麵也方便大明對漠北進行第二重經濟上的控製。”
“隻不過……這麽做總有一種允許漢人出去建國的意思,所以隻能算是下下策。”
朱元璋呲笑一聲,說道:“確實是下下策。”
“不過……如果和大軍一起行動,倒是有可能出奇效……”
“你先迴去吧,萬福,把徐達湯和傅友德都給咱叫來。”
張天賜對於朱元璋這種用完就扔的態度倒沒什麽感覺,反而還覺得有些樂的清淨。
下午沒什麽事,索性早點迴家。
迴到家後,韓老正打著瞌睡,張天賜看著韓老滿頭的白發,沉思了一會。
迴到臥室,沒想到常安懷居然也在。
“姐夫!”常安懷熱情的打了聲招唿。
張天賜點了點頭,算做是打招唿,轉頭對吳夢琪說道:“夫人,我迴來了。”
張天賜穿越前孤家寡人一個,從來沒體會過有誰等待自己迴家的感覺。
如今有了家庭,有了一個皇帝賜封的老婆,心裏總是覺得五味雜陳。
相比於賜封,張天賜更渴望自由戀愛,可是這皇帝賜封給張天賜的媳婦,張天賜也是真的滿意。
也算是第一次品嚐到皇權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了。
“我去書房了。”說完張天賜轉身向另一旁的屋子走去。
張天賜的書房為兩室打通,書架上擺放著後世失傳的經典名著,諸如因為李自成攻下北京,而莫名其妙失傳的各地省誌,名山圖誌,一些宋元時期名人作注的百家經典。
除去這些書籍,書房內還有一張卷軸。
卷軸打開,長度足有這一個房間的三邊之和。
打開之後,張天賜看著環繞整個房間得工業發展圖譜,隨後在自己的筆記上畫了一筆。
“唉,太多了,居然能把水泥都給忘了。”
“還是不要好高騖遠了,下一步培養新人,同時再把電力搞一搞吧。”
“嘖,沒有電力,無線電和有線通訊都沒辦法幹,太麻煩了。”
“對了!夢琪好像快到生日了…”
“要不…做個照相機?想來一定會給夢琪一個驚喜吧……希望她不要以為自己的魂魄被吸進去了。”
照相機的原理很簡單,通過小孔成像原理,利用介質將光與成像物上的物質進行反應,從而在成像物上出現圖案。
鍍銀的銅板,用融化的銀子反複在銅版上經過,如此就能獲得土法的鍍銀銅版。
再使用海帶碳化後的粉末,和水煮開後進行過濾,再過濾水中加入硫酸和雙氧水,最後經過蒸發冷凝之後就能獲得純碘。
而這個實驗中最麻煩的就在於雙氧水。
雙氧水,也就是過氧化氫,需要利用電解六成濃度的硫酸後,再加入水這才能獲得並不是那麽純淨的過氧化氫。
張天賜是行動派,想到什麽就做什麽。
將工業圖譜收起來後藏進暗格,隨後便跑到工部去借蒸汽發電機樣機的電力。
經過三天三夜的操作,頂著毀容的風險,張天賜終於是獲得了雙氧水。
至於張天賜是怎麽確定自己獲得的就是雙氧水的?
很簡單,參與一次製碘流程,能製作出碘的就是雙氧水,製作不出的自然就是“未知雜質”了。
製作出碘液,塗抹在鍍銀銅版之上,在經過一刻鍾時間的曝光,隨後再將銅版放到水銀蒸汽室中。
經過幾分鍾水銀蒸汽的洗禮,最後在用食鹽水塗抹一遍銅版,如此就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照片”了。
經過多次實驗,洪武四年十一月一日,大明第一張照片問世。
張天賜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不是別處,正是張天賜工部在的工作區。
照片正中央是蒸汽發電機的樣機,最左邊是一個正在填煤的工人,照片中間的是一個一臉疑惑的工人正望向鏡頭。
不過因為這二人經常做動作,身影十分模糊。
而最右邊的則是張天賜特意請來的模特,陶成道。
一張照片,背景是代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電機,主體人物則是兩名工人加一名大明時代的本土科學家。
或許千年之後,當人們再次看到這張照片,心中都會泛起對這個時代的向往和波瀾。
而張天賜則在思考,這銀版照相機拍出的相片,能夠保存多久?
左右糾結,朱元璋是越想越覺得煩躁。
張天賜就這麽靜靜的守在一邊,不時喝一口萬福給倒的茶葉。
茶葉苦澀,茶香寡淡,也不知道享受過富裕生活的朱元璋,是怎麽做又做迴由奢入儉的。
“或者,有沒有別的辦法?”
朱元璋歎息一聲,從來沒覺得這皇帝這麽難當。
張天賜微微皺眉,如果向外貿易不行,那就隻能開啟國內的內循環了。
不過,大明能挺住內循環開始的陣痛嗎?
張天賜思索著,要不去倭寇島挖銀礦?反正鄱陽湖之戰剩下的船還在,帶兵到倭寇島還是有可能的。
在或者強征土地,開始工農業剪刀差?可是地主勢力的造反也是個問題。
左右看去,似乎隻有打出去這一條路……等等!
張天賜突然抬起頭,眼中閃出一絲光亮。
“陛下,還有一計最下策。”
朱元璋一聽是最下策,當即有些不滿,不過也沒有阻止張天賜,而是歎息一聲:“說說吧。”
張天賜站起身走到朱元璋身後的地圖前,指著上麵漠北的區域。
“陛下,漠北的唿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一直是蒙元南下最重要的命脈。”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占據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大部分,可是我們也隻能遠遠監視,而不能一直看守。”
“微臣建議,上馬兩項政策,以富我大明。”
“一為圈地北進運動,大明直接放棄漠北土地,轉而將其化作名額,允許商賈或者宗族招募鄉勇,對整個漠北開始圈地。”
“與此同時,我們朝廷以保護巡視的名義監督漠北,直到商賈徹底占據漠北之後,再想辦法把土地贖迴來。”
“貿易之利,根本在於生產資料,而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資料。如今有無本的買賣可以做,商賈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這第二項政策則是建設一條由山東至漠北的鐵路,這條鐵路直奔沿海,一方麵方便商賈運輸商品,另一方麵也方便大明對漠北進行第二重經濟上的控製。”
“隻不過……這麽做總有一種允許漢人出去建國的意思,所以隻能算是下下策。”
朱元璋呲笑一聲,說道:“確實是下下策。”
“不過……如果和大軍一起行動,倒是有可能出奇效……”
“你先迴去吧,萬福,把徐達湯和傅友德都給咱叫來。”
張天賜對於朱元璋這種用完就扔的態度倒沒什麽感覺,反而還覺得有些樂的清淨。
下午沒什麽事,索性早點迴家。
迴到家後,韓老正打著瞌睡,張天賜看著韓老滿頭的白發,沉思了一會。
迴到臥室,沒想到常安懷居然也在。
“姐夫!”常安懷熱情的打了聲招唿。
張天賜點了點頭,算做是打招唿,轉頭對吳夢琪說道:“夫人,我迴來了。”
張天賜穿越前孤家寡人一個,從來沒體會過有誰等待自己迴家的感覺。
如今有了家庭,有了一個皇帝賜封的老婆,心裏總是覺得五味雜陳。
相比於賜封,張天賜更渴望自由戀愛,可是這皇帝賜封給張天賜的媳婦,張天賜也是真的滿意。
也算是第一次品嚐到皇權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了。
“我去書房了。”說完張天賜轉身向另一旁的屋子走去。
張天賜的書房為兩室打通,書架上擺放著後世失傳的經典名著,諸如因為李自成攻下北京,而莫名其妙失傳的各地省誌,名山圖誌,一些宋元時期名人作注的百家經典。
除去這些書籍,書房內還有一張卷軸。
卷軸打開,長度足有這一個房間的三邊之和。
打開之後,張天賜看著環繞整個房間得工業發展圖譜,隨後在自己的筆記上畫了一筆。
“唉,太多了,居然能把水泥都給忘了。”
“還是不要好高騖遠了,下一步培養新人,同時再把電力搞一搞吧。”
“嘖,沒有電力,無線電和有線通訊都沒辦法幹,太麻煩了。”
“對了!夢琪好像快到生日了…”
“要不…做個照相機?想來一定會給夢琪一個驚喜吧……希望她不要以為自己的魂魄被吸進去了。”
照相機的原理很簡單,通過小孔成像原理,利用介質將光與成像物上的物質進行反應,從而在成像物上出現圖案。
鍍銀的銅板,用融化的銀子反複在銅版上經過,如此就能獲得土法的鍍銀銅版。
再使用海帶碳化後的粉末,和水煮開後進行過濾,再過濾水中加入硫酸和雙氧水,最後經過蒸發冷凝之後就能獲得純碘。
而這個實驗中最麻煩的就在於雙氧水。
雙氧水,也就是過氧化氫,需要利用電解六成濃度的硫酸後,再加入水這才能獲得並不是那麽純淨的過氧化氫。
張天賜是行動派,想到什麽就做什麽。
將工業圖譜收起來後藏進暗格,隨後便跑到工部去借蒸汽發電機樣機的電力。
經過三天三夜的操作,頂著毀容的風險,張天賜終於是獲得了雙氧水。
至於張天賜是怎麽確定自己獲得的就是雙氧水的?
很簡單,參與一次製碘流程,能製作出碘的就是雙氧水,製作不出的自然就是“未知雜質”了。
製作出碘液,塗抹在鍍銀銅版之上,在經過一刻鍾時間的曝光,隨後再將銅版放到水銀蒸汽室中。
經過幾分鍾水銀蒸汽的洗禮,最後在用食鹽水塗抹一遍銅版,如此就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照片”了。
經過多次實驗,洪武四年十一月一日,大明第一張照片問世。
張天賜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不是別處,正是張天賜工部在的工作區。
照片正中央是蒸汽發電機的樣機,最左邊是一個正在填煤的工人,照片中間的是一個一臉疑惑的工人正望向鏡頭。
不過因為這二人經常做動作,身影十分模糊。
而最右邊的則是張天賜特意請來的模特,陶成道。
一張照片,背景是代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電機,主體人物則是兩名工人加一名大明時代的本土科學家。
或許千年之後,當人們再次看到這張照片,心中都會泛起對這個時代的向往和波瀾。
而張天賜則在思考,這銀版照相機拍出的相片,能夠保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