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賜原本的計劃,除去給朱標教授現代思想之外,也不過是讓朱標能仁慈一點,把愛分給百姓一點。
可是今天宋濂突然插手,讓張天賜有了一點新的想法。
無論第二代皇帝是朱標還是朱棣,又或者是朱允炆,未來削藩是必然的。
大明皇室的內鬥,張天賜並不在乎,你老朱家就算死絕了,張天賜也不見得會掉一滴眼淚。
可是作為封建時代的皇家,他們的內鬥是不可能無視百姓的,一旦削藩沒有搞好,那麽最後承擔代價的還是老百姓。
既然這件事和老百姓有關係,那張天賜就不能不管了。
能夠阻止大明這一代皇室內鬥,隻有兩個辦法。
向外分封到更遠的地方,或者統一皇家的內部思想。
看著這群還略顯稚嫩的皇子,又看了眼其他宋濂的儒徒,張天賜疑惑的看著手上的名單。
現在是洪武四年末,方孝孺就已經出生了?曆史上他有這個時間就進入皇權機關嗎?
“方孝孺!”張天賜突然喊了一聲方孝孺的名字。
方孝孺今年十四歲,正是青蔥少年的模樣,看性格也是唯唯諾諾,和後來朱棣對著幹的模樣絲毫不像。
看著方孝孺迷茫的樣子,張天賜說道:“以後我點名,答應就站起來喊到。懂了嗎?”
“方孝孺!”
方孝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到!”
張天賜滿意的點點頭,作為後來朝廷上最強硬的嫡子派,張天賜不介意再給方孝孺的思想中添加一把火。
“以後你就是我們這堂課中的學習督察,皇子們學習不好,我不會去問宋濂,也不會去問太子,我隻會去問你,你懂了嗎。”
緊接著,不等方孝孺迴答,張天賜便自顧自的說道:“你先坐下吧。今天我們講,內部鬥爭中【派別】和【路線】的區別。”
“派別,就是以利益聚集起來的團體,主要表現為,以地域、利益、姓氏等在外因素團結起來,且十分排外的政治群體。”
“而路線,則與派別不同,路線者是以思想、理念、夢想等內外因素團結起來的群體,具有包容性和同化性。”
“在這兩種內部鬥爭中,路線鬥爭最為嚴酷,相比於派別鬥爭中出現的因為利益而調停的情況,在路線鬥爭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不過,因為路線鬥爭的特殊性,幾乎所有同路線的個體,都能做到對首領絕對的信任,以及對同事的絕對信任。”
“統治者需要做的,並不是要調停路線鬥爭,而是讓兩條路線的人學會寬容,讓二者明白自己之間的鬥爭會引起多少黎民百姓的傷亡。”
“讓兩條甚至更多條路線鬥爭的團體,以不同的角度給出意見,並以此來管理國家,這才是統治者應該做的事。”
“而派別鬥爭,那就不用多說了,不過是為了銀子為了升官,各種貪汙受賄的官僚,這種鬥爭對於朝廷和百姓沒有任何意義,隻會肥了宗族和個人,遇到了最好直接掐滅。”
“既然說到這了,那我順便說一下,如何讓朝廷內部減少派別鬥爭,讓爭鬥的人轉變為路線之爭。”
“我認為,如今大明官吏選拔是粗糙的,應當在科舉之後,當官之前。在設立一道考試。”
“這道考試不用太難,隻需要驗證考試者的思想路線,然後統治者或當權者引導這部分人進入到適合的團體中。”
接著,張天賜將公務員考核和入黨考核的流程和內容,一點一點磨碎了講給在場眾人。
除了朱標之外,宋濂、其他皇子、儒徒們無不詫異驚愕。
張天賜居然連畫題的範圍和具體內容都舉例說了出來,這足以在朝堂上大封奏折,然後換取升官發財的完美方案,居然就這麽被張天賜拿來當教材,教給了皇子皇孫?
你張天賜就一點升官的想法都沒有嗎?
升官加爵?張天賜對物欲還真沒那麽大的需求。
名聲?張天賜雖然想青史留名,但是也沒有那麽執著。
那麽到底是什麽一直在驅動張天賜,一次次從內心深處渴求改變曆史,甚至在腦海深處一直想著推翻封建王朝?
是前世國家越來越好的扶貧政策,讓張天賜在孤兒院也能正常學習考大學。
是學習中讀到那些真的不在乎自身利益,願意為了整個群體而主動犧牲的英雄史詩。
是自己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困難時,那一個個願意幫助自己一把的人。
是看紀錄片,被凍死也不曾閉眼的上甘嶺英雄。
是學校門口,願意給自己這個貧苦學生抹掉零頭的早餐攤老板。
是自己貧窮時,能看出眼底自己眼底渴望,借著嚐水果的名義,送給自己兩個蘋果的阿姨。
是互聯網上,那一個個或許貧窮或許富裕,卻能站在統一的戰線上,和境外勢力做鬥爭的同誌。
張天賜真的很想很想,現在就一舉大旗,唿喚萬千同僚將這個封建的舊社會推翻。
可是張天賜作為名校的高材生,他也深刻的明白,過於激進隻會讓老百姓受難。
現在才十四世紀,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大航海時代才嶄露頭角,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剛剛停歇,東方的大明也才剛剛成立。
生產力不夠,民眾認知水平不夠,商業環境也不夠。
或許等到死亡,張天賜也沒有舉起大旗的機會,但是張天賜願意為下一名有心揮旗的人,鋪好一條暢通無阻的路。
台下的皇子儒徒看著張天賜,張天賜則用淡漠的眼神迴望著他們。
“至於考試的內容,我暫定為五科,分別為《申論》《邏輯》《分析》《判斷》以及《政思》。”
“這些考試內容將不在考驗考生的專業技能,而是考驗這些考生會不會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分辨他們究竟是真正的讀書人,還是隻會讀書的腐儒。”
“好了,我教的也差不多了,雖然距離下課還有半個小時,但是也不在乎這點時間,直接散了吧。”
“迴去做一做功課,明天搞隨機分組的辯論賽。”
可是今天宋濂突然插手,讓張天賜有了一點新的想法。
無論第二代皇帝是朱標還是朱棣,又或者是朱允炆,未來削藩是必然的。
大明皇室的內鬥,張天賜並不在乎,你老朱家就算死絕了,張天賜也不見得會掉一滴眼淚。
可是作為封建時代的皇家,他們的內鬥是不可能無視百姓的,一旦削藩沒有搞好,那麽最後承擔代價的還是老百姓。
既然這件事和老百姓有關係,那張天賜就不能不管了。
能夠阻止大明這一代皇室內鬥,隻有兩個辦法。
向外分封到更遠的地方,或者統一皇家的內部思想。
看著這群還略顯稚嫩的皇子,又看了眼其他宋濂的儒徒,張天賜疑惑的看著手上的名單。
現在是洪武四年末,方孝孺就已經出生了?曆史上他有這個時間就進入皇權機關嗎?
“方孝孺!”張天賜突然喊了一聲方孝孺的名字。
方孝孺今年十四歲,正是青蔥少年的模樣,看性格也是唯唯諾諾,和後來朱棣對著幹的模樣絲毫不像。
看著方孝孺迷茫的樣子,張天賜說道:“以後我點名,答應就站起來喊到。懂了嗎?”
“方孝孺!”
方孝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到!”
張天賜滿意的點點頭,作為後來朝廷上最強硬的嫡子派,張天賜不介意再給方孝孺的思想中添加一把火。
“以後你就是我們這堂課中的學習督察,皇子們學習不好,我不會去問宋濂,也不會去問太子,我隻會去問你,你懂了嗎。”
緊接著,不等方孝孺迴答,張天賜便自顧自的說道:“你先坐下吧。今天我們講,內部鬥爭中【派別】和【路線】的區別。”
“派別,就是以利益聚集起來的團體,主要表現為,以地域、利益、姓氏等在外因素團結起來,且十分排外的政治群體。”
“而路線,則與派別不同,路線者是以思想、理念、夢想等內外因素團結起來的群體,具有包容性和同化性。”
“在這兩種內部鬥爭中,路線鬥爭最為嚴酷,相比於派別鬥爭中出現的因為利益而調停的情況,在路線鬥爭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不過,因為路線鬥爭的特殊性,幾乎所有同路線的個體,都能做到對首領絕對的信任,以及對同事的絕對信任。”
“統治者需要做的,並不是要調停路線鬥爭,而是讓兩條路線的人學會寬容,讓二者明白自己之間的鬥爭會引起多少黎民百姓的傷亡。”
“讓兩條甚至更多條路線鬥爭的團體,以不同的角度給出意見,並以此來管理國家,這才是統治者應該做的事。”
“而派別鬥爭,那就不用多說了,不過是為了銀子為了升官,各種貪汙受賄的官僚,這種鬥爭對於朝廷和百姓沒有任何意義,隻會肥了宗族和個人,遇到了最好直接掐滅。”
“既然說到這了,那我順便說一下,如何讓朝廷內部減少派別鬥爭,讓爭鬥的人轉變為路線之爭。”
“我認為,如今大明官吏選拔是粗糙的,應當在科舉之後,當官之前。在設立一道考試。”
“這道考試不用太難,隻需要驗證考試者的思想路線,然後統治者或當權者引導這部分人進入到適合的團體中。”
接著,張天賜將公務員考核和入黨考核的流程和內容,一點一點磨碎了講給在場眾人。
除了朱標之外,宋濂、其他皇子、儒徒們無不詫異驚愕。
張天賜居然連畫題的範圍和具體內容都舉例說了出來,這足以在朝堂上大封奏折,然後換取升官發財的完美方案,居然就這麽被張天賜拿來當教材,教給了皇子皇孫?
你張天賜就一點升官的想法都沒有嗎?
升官加爵?張天賜對物欲還真沒那麽大的需求。
名聲?張天賜雖然想青史留名,但是也沒有那麽執著。
那麽到底是什麽一直在驅動張天賜,一次次從內心深處渴求改變曆史,甚至在腦海深處一直想著推翻封建王朝?
是前世國家越來越好的扶貧政策,讓張天賜在孤兒院也能正常學習考大學。
是學習中讀到那些真的不在乎自身利益,願意為了整個群體而主動犧牲的英雄史詩。
是自己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困難時,那一個個願意幫助自己一把的人。
是看紀錄片,被凍死也不曾閉眼的上甘嶺英雄。
是學校門口,願意給自己這個貧苦學生抹掉零頭的早餐攤老板。
是自己貧窮時,能看出眼底自己眼底渴望,借著嚐水果的名義,送給自己兩個蘋果的阿姨。
是互聯網上,那一個個或許貧窮或許富裕,卻能站在統一的戰線上,和境外勢力做鬥爭的同誌。
張天賜真的很想很想,現在就一舉大旗,唿喚萬千同僚將這個封建的舊社會推翻。
可是張天賜作為名校的高材生,他也深刻的明白,過於激進隻會讓老百姓受難。
現在才十四世紀,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大航海時代才嶄露頭角,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剛剛停歇,東方的大明也才剛剛成立。
生產力不夠,民眾認知水平不夠,商業環境也不夠。
或許等到死亡,張天賜也沒有舉起大旗的機會,但是張天賜願意為下一名有心揮旗的人,鋪好一條暢通無阻的路。
台下的皇子儒徒看著張天賜,張天賜則用淡漠的眼神迴望著他們。
“至於考試的內容,我暫定為五科,分別為《申論》《邏輯》《分析》《判斷》以及《政思》。”
“這些考試內容將不在考驗考生的專業技能,而是考驗這些考生會不會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分辨他們究竟是真正的讀書人,還是隻會讀書的腐儒。”
“好了,我教的也差不多了,雖然距離下課還有半個小時,但是也不在乎這點時間,直接散了吧。”
“迴去做一做功課,明天搞隨機分組的辯論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