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天賜滔滔不絕,說著該如何改革軍製時,門外突然響起一陣喧嘩聲。
聞聽喧嘩,朱元璋條件反射的想要皺眉嗬斥,卻不想下一刻便聽到了馬蹄聲。
馬蹄聲?皇宮之中響起馬蹄聲,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邊關急報!
果不其然,一名驛卒騎著駿馬,馬蹄聲踩在石磚上哢噠哢噠。
按理來說,裝了馬蹄鐵的馬匹,並不適合在石磚上繼續奔跑,因為馬蹄鐵的摩擦力不如原本的角質層,在石磚上縱馬很容易滑倒。
果不其然,不等朱元璋走出門,就聽到撲通一聲,人與馬一同摔在地上的聲音讓朱元璋瞳孔微縮。
等到朱元璋走出門,隻見那驛卒已經雙目無神,被倒下昏厥的馬匹壓住了一條腿,一人一馬竟然齊齊昏厥。
因為驛卒身上帶著錦黃小旗,腰間也別著金色銅牌,一看就是傳送重要情報的人,宮女太監是沒一個敢上前的。
朱元璋冷哼一聲,對著毛驤大喊:“把急報給咱拿過來,再給他送到太醫那。”
毛驤從驛卒身上翻找出信件,那群太監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時,有眼力見的太監已經拉著小木車一路小跑了過來,幾個太監一起用力,將這驛卒從馬下拽出,將驛卒放在木板車上之後,那太監便快步跑著將驛卒拉向太醫院。
朱元璋身邊的萬福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不由得點點頭,將那名主動拉車的小太監的容貌記了下來。
朱標見朱元璋接過信件之後,一直眉頭緊鎖,不由得也擔心起來:“父皇,邊關出什麽事了?難不成是蒙元南下了?”
按理來說,此時正值冬季,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秋收時才是南下的好時候,而現在北方大雪紛飛,可不是南下的好時候。
北方此時大雪覆蓋,對視野的影響很大。而積雪也阻礙了馬匹的行進的步伐。
不過,曆史上也不是沒有遊牧民族提前南下的時候,那就是過於嚴重的雪災,導致遊牧民族開春就會選擇南下。
隻見朱元璋握緊拳頭,眼神中滿是殺氣:“該死的蒙元人,趁著一場雪災,從嘉峪關和祁連山中間的酒泉南下,將嘉峪關和祁連山又奪了迴去。”
朱標看了眼張天賜,張天賜也是緊鎖眉頭。
不對啊,蒙元若是想要南下,也不應該選擇甘肅這塊地方啊。
雖然甘肅地勢險峻,是個盤踞的好地方,可是蒙元可是遊牧民族,他們要是落地生根了,那不到兩代就會被同化成漢人。
曾經就有學者統計過,蒙元入主中原之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大量隨著定都固定居住的蒙元人,就因為漢文化強大的感染力而認為自己是漢人。
沒錯,一百年都不到,漢文化就能將停歇下來的蒙元人同化,如此強的感染力,是後世其他文明都不曾出現過的。
“蒙元南下,入侵甘肅?不應該啊,他們入侵甘肅是要貪圖什麽?”朱標喃喃自語道。
“我們平複甘肅,那是因為這是我大漢民族的固有領土,若不得還,何以報前朝之仇?”
“可是蒙元入侵甘肅,又有什麽利益?……”
朱元璋此時已經坐迴座位上,朱標則在一旁同樣深思著蒙元從甘肅南下的原因。
要不要去打?那肯定是要的,這一點不需多慮。
現在重要的是,找到蒙元為何要南下的原因。
因為張天賜的影響,洪武四年應該收複的甘肅嘉峪關地區,在洪武三年末就被收複了迴來。
然而就好像是曆史在矯正一樣,為了懲罰張天賜改變曆史,洪武四年本應該在大明手中的嘉峪關又丟了出去。
“把湯……還是叫徐達吧。”朱元璋思索片刻,還是決定讓徐達來帶兵去收複甘肅。
選擇徐達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徐達帶兵穩健,比湯和還要穩健。
二是朱元璋打算測試一下,馬克沁在戰場上到底有什麽樣的威力。
如今不到一年時間,朱元璋已經生產了二十架馬克沁機槍,子彈也製造了將近六十萬發。
如此大的生產,讓戶部的宋冕天天罵娘,新收的國債也全部砸進軍費中了。
然而宋冕也隻是底下罵一罵,從沒有過想要停止生產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國家財富的本質》中寫的一清二楚。
一個國家經濟最基礎的基石,就是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
軍事力量強大,再窮也可以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向外擴張,以延續國祚。
軍事力量薄弱,那麽周邊所有的鄰居都可以在你身上咬一口!
半年時間,為了生產這些馬克沁和子彈,大明將近砸進去了八十萬兩白銀。
這可是不是明中期和明末!那時候一兩銀子也就價值五百元。
而現在可是明初的八十萬兩!每一兩銀子等比於後世將近一千元。
如果有後世的經濟學家來看現在的大明,那大明妥妥會被冠上窮兵黷武、阿美莉卡在世的帽子。
“我懷疑…此次蒙元南下,和我們改變冶鐵方式,給邊關更換裝備的原因有關。”
“八月底,戶部和工部共同出資出力,給所有邊關的士兵更換了新的刀槍,還給重要的邊關士兵多配了片甲。”
“這麽大規模的裝備更換,不可能瞞過蒙元的眼睛。”
“所以微臣大膽猜測,蒙元人南下主要是三個目的。”
朱元璋麵色平靜,心底卻泛起一絲絲波瀾。你張天賜懂經濟懂科技,怎麽還能懂軍事?
張天賜自然是不懂軍事的,但是常年和清粉和牧羊犬對噴,早就磨練出了舉一反三和見微知著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這種能力並不稀奇,因為每個人都能接收到很多信息,或多或少都磨練出了一些關於政治和軍事方麵的想法。
但是在古代,能有這些深度思想的人,那可都是人才,最少也是個縣令級別,能管成千上萬人的人。
張天賜輕咳一聲,開始給朱元璋解釋起自己推斷。
“微臣認為,蒙元南下主要目的在三點。其一,是為了試探,試探我大明突然改換軍備,是否有新的裝備後,要北上討伐蒙元的想法。”
“而他們此時南下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試探我大明現在士兵的實力。”
“這其二便是在威懾,打算以武力震懾我大明,以換取他們一個喘息之機。”
“這第三,那就是蒙元內部也不穩定,很可能是出現了第三個派係,而這一派係便是被送到甘肅南下的部隊。”
“成了,功勞是大家的,失敗了,死的也不過是政敵的手下。”
聞聽喧嘩,朱元璋條件反射的想要皺眉嗬斥,卻不想下一刻便聽到了馬蹄聲。
馬蹄聲?皇宮之中響起馬蹄聲,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邊關急報!
果不其然,一名驛卒騎著駿馬,馬蹄聲踩在石磚上哢噠哢噠。
按理來說,裝了馬蹄鐵的馬匹,並不適合在石磚上繼續奔跑,因為馬蹄鐵的摩擦力不如原本的角質層,在石磚上縱馬很容易滑倒。
果不其然,不等朱元璋走出門,就聽到撲通一聲,人與馬一同摔在地上的聲音讓朱元璋瞳孔微縮。
等到朱元璋走出門,隻見那驛卒已經雙目無神,被倒下昏厥的馬匹壓住了一條腿,一人一馬竟然齊齊昏厥。
因為驛卒身上帶著錦黃小旗,腰間也別著金色銅牌,一看就是傳送重要情報的人,宮女太監是沒一個敢上前的。
朱元璋冷哼一聲,對著毛驤大喊:“把急報給咱拿過來,再給他送到太醫那。”
毛驤從驛卒身上翻找出信件,那群太監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時,有眼力見的太監已經拉著小木車一路小跑了過來,幾個太監一起用力,將這驛卒從馬下拽出,將驛卒放在木板車上之後,那太監便快步跑著將驛卒拉向太醫院。
朱元璋身邊的萬福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不由得點點頭,將那名主動拉車的小太監的容貌記了下來。
朱標見朱元璋接過信件之後,一直眉頭緊鎖,不由得也擔心起來:“父皇,邊關出什麽事了?難不成是蒙元南下了?”
按理來說,此時正值冬季,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秋收時才是南下的好時候,而現在北方大雪紛飛,可不是南下的好時候。
北方此時大雪覆蓋,對視野的影響很大。而積雪也阻礙了馬匹的行進的步伐。
不過,曆史上也不是沒有遊牧民族提前南下的時候,那就是過於嚴重的雪災,導致遊牧民族開春就會選擇南下。
隻見朱元璋握緊拳頭,眼神中滿是殺氣:“該死的蒙元人,趁著一場雪災,從嘉峪關和祁連山中間的酒泉南下,將嘉峪關和祁連山又奪了迴去。”
朱標看了眼張天賜,張天賜也是緊鎖眉頭。
不對啊,蒙元若是想要南下,也不應該選擇甘肅這塊地方啊。
雖然甘肅地勢險峻,是個盤踞的好地方,可是蒙元可是遊牧民族,他們要是落地生根了,那不到兩代就會被同化成漢人。
曾經就有學者統計過,蒙元入主中原之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大量隨著定都固定居住的蒙元人,就因為漢文化強大的感染力而認為自己是漢人。
沒錯,一百年都不到,漢文化就能將停歇下來的蒙元人同化,如此強的感染力,是後世其他文明都不曾出現過的。
“蒙元南下,入侵甘肅?不應該啊,他們入侵甘肅是要貪圖什麽?”朱標喃喃自語道。
“我們平複甘肅,那是因為這是我大漢民族的固有領土,若不得還,何以報前朝之仇?”
“可是蒙元入侵甘肅,又有什麽利益?……”
朱元璋此時已經坐迴座位上,朱標則在一旁同樣深思著蒙元從甘肅南下的原因。
要不要去打?那肯定是要的,這一點不需多慮。
現在重要的是,找到蒙元為何要南下的原因。
因為張天賜的影響,洪武四年應該收複的甘肅嘉峪關地區,在洪武三年末就被收複了迴來。
然而就好像是曆史在矯正一樣,為了懲罰張天賜改變曆史,洪武四年本應該在大明手中的嘉峪關又丟了出去。
“把湯……還是叫徐達吧。”朱元璋思索片刻,還是決定讓徐達來帶兵去收複甘肅。
選擇徐達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徐達帶兵穩健,比湯和還要穩健。
二是朱元璋打算測試一下,馬克沁在戰場上到底有什麽樣的威力。
如今不到一年時間,朱元璋已經生產了二十架馬克沁機槍,子彈也製造了將近六十萬發。
如此大的生產,讓戶部的宋冕天天罵娘,新收的國債也全部砸進軍費中了。
然而宋冕也隻是底下罵一罵,從沒有過想要停止生產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國家財富的本質》中寫的一清二楚。
一個國家經濟最基礎的基石,就是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
軍事力量強大,再窮也可以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向外擴張,以延續國祚。
軍事力量薄弱,那麽周邊所有的鄰居都可以在你身上咬一口!
半年時間,為了生產這些馬克沁和子彈,大明將近砸進去了八十萬兩白銀。
這可是不是明中期和明末!那時候一兩銀子也就價值五百元。
而現在可是明初的八十萬兩!每一兩銀子等比於後世將近一千元。
如果有後世的經濟學家來看現在的大明,那大明妥妥會被冠上窮兵黷武、阿美莉卡在世的帽子。
“我懷疑…此次蒙元南下,和我們改變冶鐵方式,給邊關更換裝備的原因有關。”
“八月底,戶部和工部共同出資出力,給所有邊關的士兵更換了新的刀槍,還給重要的邊關士兵多配了片甲。”
“這麽大規模的裝備更換,不可能瞞過蒙元的眼睛。”
“所以微臣大膽猜測,蒙元人南下主要是三個目的。”
朱元璋麵色平靜,心底卻泛起一絲絲波瀾。你張天賜懂經濟懂科技,怎麽還能懂軍事?
張天賜自然是不懂軍事的,但是常年和清粉和牧羊犬對噴,早就磨練出了舉一反三和見微知著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這種能力並不稀奇,因為每個人都能接收到很多信息,或多或少都磨練出了一些關於政治和軍事方麵的想法。
但是在古代,能有這些深度思想的人,那可都是人才,最少也是個縣令級別,能管成千上萬人的人。
張天賜輕咳一聲,開始給朱元璋解釋起自己推斷。
“微臣認為,蒙元南下主要目的在三點。其一,是為了試探,試探我大明突然改換軍備,是否有新的裝備後,要北上討伐蒙元的想法。”
“而他們此時南下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試探我大明現在士兵的實力。”
“這其二便是在威懾,打算以武力震懾我大明,以換取他們一個喘息之機。”
“這第三,那就是蒙元內部也不穩定,很可能是出現了第三個派係,而這一派係便是被送到甘肅南下的部隊。”
“成了,功勞是大家的,失敗了,死的也不過是政敵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