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的小動作,自然被朱元璋全都看在眼裏。
不過,為了統一朝中權力,朱元璋暫時隻能忍著。
等再靠一些日子,將胡惟庸提到丞相之位後,才是真正對胡惟庸動手的時候。
不過,相比於權力鬥爭,朱元璋還是更關心科舉一事,為了避免無用的爭端浪費時間,朱元璋直接拍板定下。
朝中百官見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迴的地步,無不看張天賜是咬牙切齒。
隻有少數北方官員,對張天賜的態度很好。
而相對於文官,武官這一列就要平靜許多。
先不說文官內鬥和他們沒什麽關係,單說張天賜此舉讓文官中多了一方北人群體,就能減少武官在政治上麵臨的壓力。
而張天賜也不是傻子,胡惟庸和朱元璋二人心底的小九九,張天賜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雖然張天賜對於人情世故隻能說是及格,和這群政治老銀幣比起來毛都不是,但是張天賜可是看過史書的。
胡惟庸一案對於大明官場內部造成了巨大的動蕩,但是張天賜卻不打算改變這件事。
老朱集權,對於張天賜來說沒什麽壞處,或者說老朱集權或者不集權,對於張天賜來說都沒有任何壞處。
主要是張天賜希望通過,日後胡惟庸的案子刺激刺激商賈。
雖然打算利用商賈發展後的力量對抗皇權,可是本質上張天賜更想做的還是平衡二者,讓二者互相退讓。
而不是讓一方打死另一方,那樣的話根本改變不了任何事。
早朝結束,朱元璋便將開春和秋收兩場科舉的試卷,以及對於南北分卷和科舉規則發往大明各地。
別的不說,當全國士子知道大明第一場科舉的規則,居然有動祖墳這一條時,所有人無不驚訝錯愕。
朝廷現在都這麽狠了?為了拿捏官員,連祖墳在哪都要限製?
一些提前知道南北分卷,卻不知道具體規則的有心之士,在得知科舉新規之後,也隻能咬牙切齒的在心底暗罵張天賜。
一時間,整個大明王朝的士子之間,紛紛給張天賜冠上“毒士張”的名號。
對於天下人如何痛罵他,張天賜並不在乎。
沒穿越之前,張天賜少不了和清粉還有牧羊犬在網上對線,被人開盒也不是沒經曆過。
然而除了收了幾份威脅信,電話沒事收到騷擾短信之外,張天賜並沒有覺得還有什麽影響。
大不了線下見麵打一架,線上騷擾連手機都不用關,換個手機號就行了。
現代社會的人不僅僅在眼界上要比古人更加開闊,在心理承受能力上也要更加堅強。
網絡對噴、法律失衡、國際醜聞、種族滅絕、女拳強橫、各種挑戰三觀的事塑造了現代社會人的意誌。
也隻有在資源爭奪這一事情上,現代人的普通人可能比不過古代人,至於其他方麵,現代人都是完虐古代人。
張天賜一邊合計著算計朱元璋和胡惟庸,一邊想著怎麽扶持商賈,加快工業革命。
又是在同一路口,張天賜又聽到一連串急促的馬蹄聲。
這次張天賜反應極快,也可能是每日鍛煉有了效果,眼看著馬匹臨近,張天賜順勢向後一跳,躲過了馬匹的衝撞。
“常安懷,我才剛幫你退掉婚約,你便想來殺我滅口?”
隻見縱馬狂奔的正是常安懷,小姑娘在馬上靦腆的笑了笑,對張天賜解釋道:“不是啦姐夫,是這馬兒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變得很不聽話。”
“我的騎術很厲害的,不然兄長和母親也不會允許我騎馬。”
張天賜一挑眉頭,疑惑地問道:“上次你還說,你是偷偷騎馬出來玩,怎麽這次又變成家裏允許了。”
常安懷也撓了撓頭,疑惑地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從母親知道我找你想辦法,將婚約退掉之後,母親就突然不管我了。”
聽到常安懷說一直很嚴厲的藍氏,居然放縱了對常安懷的管控,張天賜立刻皺起眉頭。
莫不是常府主母藍氏希望自己接盤?
那迴家吳夢琪不得整死他?
“哦對了,母親還說,讓我以後和姐姐多親近親近,可以隨時去找姐姐玩,就算住在姐姐家裏,母親也不管我。”
聽到這,張天賜心底立刻確定了,常府藍氏絕對心裏有別的小九九。
別說是比較嚴格的明朝,即便是對女性還沒有那麽限製的春秋時期,也不曾聽聞允許女子在異性家裏居住。
能允許子女做出這種事的,那除了想把女兒推到對麵家,不可能還有別的想法。
可是張天賜又想不明白,藍氏算計自己圖的又是什麽。
是因為自己發明了馬克沁,看上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又或者藍氏是看上了自己和皇權的親密性?打算讓他家孩子在朝堂中更進一步?
不管藍氏心底是什麽小心思,張天賜自己和常安懷必須保持距離。
自己已經有了一段因為政治聯姻結成的婚姻,好在張天賜自己運氣好,夫妻和睦。
若是再來一次這政治聯姻,張天賜他可不認為自己還能有這般,正好遇到對的人的好運氣。
想到這,張天賜看向常安懷:“夢琪在家也會常常提起你,若是無事你也可以多去陪陪夢琪。”
常安懷點頭:“我這就是要去找姐姐,上次姐姐和我說的什麽“物理原理”,聽起來倒是十分有趣。”
“想不到鐵器甚至是石頭,居然也能浮在水上,倒是真的有趣。”
揮手拜別常安懷,張天賜麵色一沉。
現在這個時間還不能迴家,這要是在被藍氏故意造謠,傳出什麽亂七八糟的謠言,那可就出大問題了。
科學院無事,家那邊暫時也不能迴去。
罷了,還是去煩一煩老朱吧。
起碼老朱有耐心,願意被自己煩。
剛出皇宮,又到禦書房。
進門率先行禮作揖,朱元璋坐在位置上喝著茶水。
“陛下,臣有本奏。”
“陛下定下的軍戶衛所製度,遺傳害大明!還望陛下趁早更改。”
朱元璋一扯嘴角:“咱就知道,你他娘來了就沒有好事。”
不過,為了統一朝中權力,朱元璋暫時隻能忍著。
等再靠一些日子,將胡惟庸提到丞相之位後,才是真正對胡惟庸動手的時候。
不過,相比於權力鬥爭,朱元璋還是更關心科舉一事,為了避免無用的爭端浪費時間,朱元璋直接拍板定下。
朝中百官見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迴的地步,無不看張天賜是咬牙切齒。
隻有少數北方官員,對張天賜的態度很好。
而相對於文官,武官這一列就要平靜許多。
先不說文官內鬥和他們沒什麽關係,單說張天賜此舉讓文官中多了一方北人群體,就能減少武官在政治上麵臨的壓力。
而張天賜也不是傻子,胡惟庸和朱元璋二人心底的小九九,張天賜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雖然張天賜對於人情世故隻能說是及格,和這群政治老銀幣比起來毛都不是,但是張天賜可是看過史書的。
胡惟庸一案對於大明官場內部造成了巨大的動蕩,但是張天賜卻不打算改變這件事。
老朱集權,對於張天賜來說沒什麽壞處,或者說老朱集權或者不集權,對於張天賜來說都沒有任何壞處。
主要是張天賜希望通過,日後胡惟庸的案子刺激刺激商賈。
雖然打算利用商賈發展後的力量對抗皇權,可是本質上張天賜更想做的還是平衡二者,讓二者互相退讓。
而不是讓一方打死另一方,那樣的話根本改變不了任何事。
早朝結束,朱元璋便將開春和秋收兩場科舉的試卷,以及對於南北分卷和科舉規則發往大明各地。
別的不說,當全國士子知道大明第一場科舉的規則,居然有動祖墳這一條時,所有人無不驚訝錯愕。
朝廷現在都這麽狠了?為了拿捏官員,連祖墳在哪都要限製?
一些提前知道南北分卷,卻不知道具體規則的有心之士,在得知科舉新規之後,也隻能咬牙切齒的在心底暗罵張天賜。
一時間,整個大明王朝的士子之間,紛紛給張天賜冠上“毒士張”的名號。
對於天下人如何痛罵他,張天賜並不在乎。
沒穿越之前,張天賜少不了和清粉還有牧羊犬在網上對線,被人開盒也不是沒經曆過。
然而除了收了幾份威脅信,電話沒事收到騷擾短信之外,張天賜並沒有覺得還有什麽影響。
大不了線下見麵打一架,線上騷擾連手機都不用關,換個手機號就行了。
現代社會的人不僅僅在眼界上要比古人更加開闊,在心理承受能力上也要更加堅強。
網絡對噴、法律失衡、國際醜聞、種族滅絕、女拳強橫、各種挑戰三觀的事塑造了現代社會人的意誌。
也隻有在資源爭奪這一事情上,現代人的普通人可能比不過古代人,至於其他方麵,現代人都是完虐古代人。
張天賜一邊合計著算計朱元璋和胡惟庸,一邊想著怎麽扶持商賈,加快工業革命。
又是在同一路口,張天賜又聽到一連串急促的馬蹄聲。
這次張天賜反應極快,也可能是每日鍛煉有了效果,眼看著馬匹臨近,張天賜順勢向後一跳,躲過了馬匹的衝撞。
“常安懷,我才剛幫你退掉婚約,你便想來殺我滅口?”
隻見縱馬狂奔的正是常安懷,小姑娘在馬上靦腆的笑了笑,對張天賜解釋道:“不是啦姐夫,是這馬兒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變得很不聽話。”
“我的騎術很厲害的,不然兄長和母親也不會允許我騎馬。”
張天賜一挑眉頭,疑惑地問道:“上次你還說,你是偷偷騎馬出來玩,怎麽這次又變成家裏允許了。”
常安懷也撓了撓頭,疑惑地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從母親知道我找你想辦法,將婚約退掉之後,母親就突然不管我了。”
聽到常安懷說一直很嚴厲的藍氏,居然放縱了對常安懷的管控,張天賜立刻皺起眉頭。
莫不是常府主母藍氏希望自己接盤?
那迴家吳夢琪不得整死他?
“哦對了,母親還說,讓我以後和姐姐多親近親近,可以隨時去找姐姐玩,就算住在姐姐家裏,母親也不管我。”
聽到這,張天賜心底立刻確定了,常府藍氏絕對心裏有別的小九九。
別說是比較嚴格的明朝,即便是對女性還沒有那麽限製的春秋時期,也不曾聽聞允許女子在異性家裏居住。
能允許子女做出這種事的,那除了想把女兒推到對麵家,不可能還有別的想法。
可是張天賜又想不明白,藍氏算計自己圖的又是什麽。
是因為自己發明了馬克沁,看上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又或者藍氏是看上了自己和皇權的親密性?打算讓他家孩子在朝堂中更進一步?
不管藍氏心底是什麽小心思,張天賜自己和常安懷必須保持距離。
自己已經有了一段因為政治聯姻結成的婚姻,好在張天賜自己運氣好,夫妻和睦。
若是再來一次這政治聯姻,張天賜他可不認為自己還能有這般,正好遇到對的人的好運氣。
想到這,張天賜看向常安懷:“夢琪在家也會常常提起你,若是無事你也可以多去陪陪夢琪。”
常安懷點頭:“我這就是要去找姐姐,上次姐姐和我說的什麽“物理原理”,聽起來倒是十分有趣。”
“想不到鐵器甚至是石頭,居然也能浮在水上,倒是真的有趣。”
揮手拜別常安懷,張天賜麵色一沉。
現在這個時間還不能迴家,這要是在被藍氏故意造謠,傳出什麽亂七八糟的謠言,那可就出大問題了。
科學院無事,家那邊暫時也不能迴去。
罷了,還是去煩一煩老朱吧。
起碼老朱有耐心,願意被自己煩。
剛出皇宮,又到禦書房。
進門率先行禮作揖,朱元璋坐在位置上喝著茶水。
“陛下,臣有本奏。”
“陛下定下的軍戶衛所製度,遺傳害大明!還望陛下趁早更改。”
朱元璋一扯嘴角:“咱就知道,你他娘來了就沒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