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張天賜發力之前,朱元璋可從來沒關注過這些在他眼裏是“奇技淫巧”和“亂七八糟”的東西。
無奈,朱元璋隻能先讓百官推舉,隨後又下聖旨全國搜尋。
而張天賜則準備好自己這三年來編纂的各科教材,什麽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政治等教材,等待人才上門。
時間一晃,洪武四年十月。
因為小冰河期前奏的緣故,南京城冷的出奇,張天賜估摸著應天的溫度應該到了零下,因為湖水也已經結冰了。
因為張天賜寫的經濟學的書,朝廷早早備好了蜂窩煤,以及雪災的救災備案。
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準備好備案後,沒過三天,北平和山西兩地同時爆發大規模雪災。
說是大規模,和明末廣東那場雪災比,還是小了不少。
不過,雖然和明末的超級大雪災比不了,但是這場雪災仍然造成了將近二十萬人流離失所,將近兩萬人因雪災凍死或病死。
就因為這事,朱元璋沉著臉,早朝上看著文武百官,見底下默不作聲,不由得越想越氣。
“都說我大明得國最正,又說我大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結果呢!就這麽一塊好地方,能因為雪災死兩萬多人!”
“不是製作蜂窩煤了嗎!不是有雪災備案了嗎!誰能告訴我,為什麽還能死這麽多人!”
這場雪災之下,打擊的不僅僅是朱元璋,更讓張天賜也清醒了很多。
其實按理來說,有了蜂窩煤和防災備案,哪怕是封建王朝也不應該在死這麽多人。
可是地方的怠政、貪汙、推脫、漠視……種種封建時代官員的醜惡嘴臉,都讓張天賜覺得即生氣,又無可奈何。
甚至因為這場雪災,張天賜一時間有些猶豫,就算無線電技術發明出來,大明真的就能因此而受益嗎?
地方官員是否會將這項技術用於和外族勾結?就算不會有,那麽技術真的能改變大明百姓的生活嗎?
“張天賜!你想什麽呢!咱問你話呢!”突然,朱元璋一聲暴喝,讓張天賜迴過神來。
張天賜輕咳一聲:“迴稟陛下,微臣在思考,微臣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
朱元璋眯著眼,看向張天賜:“哦?那你想到了嗎?”
張天賜搖搖頭:“目前來看,技術並沒有惠及百姓。不過微臣認為,這應該是技術沒有鋪開的結果,如果技術能夠鋪開到大明全境,想來大明百姓就不會如此困苦了吧。”
朱元璋聽到張天賜的話,顯然是並不滿意:“張天賜,你會的東西裏,可有能讓百姓快速過上好日子的?”
張天賜一挑眉頭,別說,還真有。
直接革命,推倒地主階級和士族階級,在把握好錯位時間,那肯定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主要問題是,這個辦法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就是你朱元璋啊。
張天賜搖搖頭,直說:“沒辦法,隻能慢慢等,不過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陛下可以將朝廷的工程外包出去,讓商賈承包災後重建工作。”
宋冕這時站了出來:“不可!第一,朝廷並沒有這方麵預算,畢竟要是讓商賈做活,利潤低了他們是不會幹的,這反而會加大朝廷的開支!”
張天賜冷哼一聲:“讓地方官去幹就省錢?怕不是十之五六都進了那些官員的口袋。”
宋冕一頓,立刻說道:“第二,商賈工程質量不得保證,萬一出現粗製濫造的活計,反而會影響百姓民生。”
張天賜冷笑一聲:“那豈不是正好,剛剛宋尚書說,讓商賈承包會增大朝廷開支,那不如羊毛就出在羊身上。”
“哪個商賈敢在這時候發國難財,那就是大明的叛徒,是敵國的奸細!直接叛他一個抄家,在貶為奴隸,讓他們免費給朝廷幹活。”
“這樣一來,付給有良心商賈的銀子有了,給當地人蓋房子的廉價勞動力也有了,這豈不快哉!”
刑部尚書劉惟謙皺眉說道:“這麽做,豈不是容易讓商賈群體恐懼,影響我大明的經濟?”
張天賜摸了摸下巴:“那就給條活路,告訴他們生產查抄家產的十倍價值,大明就能還給他們自由身。”
滿朝文武聽著張天賜的暴論,無不做聲熄音。
原因無他,從沒有哪個臣子,哪怕是曆史上也從未曾有過,這麽將人不當人。
估計隻有寫下商君書的商鞅能穩壓此時的張天賜了吧。
關於將災後重建工作外包給商賈這件事,隻在朝堂上聊了一會,剩餘時間便是文臣和武將之間的對峙。
今年南京下雪結冰,北方出現雪災,那麽位於更北方的蒙元隻會更加難過。
徐達和湯和是堅定的主戰派,自己的老丈人則沒有參與到討論中,因為老丈人吳複已經被朱元璋派出去到南邊鎮壓所謂的“明夏”政權去了。
哦對了,臨走之前,朱元璋可能是看在張天賜的麵子上,又可能是想試驗一下馬克沁機槍的威力,反正給吳複批了三十挺馬克沁機槍一起帶過去。
張天賜總有一種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不過如果能減少一下己方的傷亡,那也是值得的。
朝會後半段全都是討論如何打蒙元,以及武將和文臣要銀子。
張天賜一直走神,原因無他,軍事方麵雖然張天賜看過“四渡洪水”的軍事解析,可是張天賜可不認為自己看了兩遍解析就能在軍事上揮斥方遒,所以在涉及到軍事問題上一直閉嘴。
朱元璋也是覺得頭疼,關於蒙元,打是一定要打的,可是怎麽打,怎麽才能不虧本的打,這才是最重要的。
“天賜,你有什麽好的辦法嗎?”張天賜突然被問到,立刻迴過神,一臉懵逼的看向朱元璋:“什麽辦法,剛剛你們在聊什麽?”
也就是吳複不在朝堂上,要不然吳複早就一拍腦門,上去對準張天賜就是一腳。
你走神了可以,但是你別大大咧咧聞出來啊,那不是純純找茬嘛。
無奈,朱元璋隻能先讓百官推舉,隨後又下聖旨全國搜尋。
而張天賜則準備好自己這三年來編纂的各科教材,什麽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政治等教材,等待人才上門。
時間一晃,洪武四年十月。
因為小冰河期前奏的緣故,南京城冷的出奇,張天賜估摸著應天的溫度應該到了零下,因為湖水也已經結冰了。
因為張天賜寫的經濟學的書,朝廷早早備好了蜂窩煤,以及雪災的救災備案。
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準備好備案後,沒過三天,北平和山西兩地同時爆發大規模雪災。
說是大規模,和明末廣東那場雪災比,還是小了不少。
不過,雖然和明末的超級大雪災比不了,但是這場雪災仍然造成了將近二十萬人流離失所,將近兩萬人因雪災凍死或病死。
就因為這事,朱元璋沉著臉,早朝上看著文武百官,見底下默不作聲,不由得越想越氣。
“都說我大明得國最正,又說我大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結果呢!就這麽一塊好地方,能因為雪災死兩萬多人!”
“不是製作蜂窩煤了嗎!不是有雪災備案了嗎!誰能告訴我,為什麽還能死這麽多人!”
這場雪災之下,打擊的不僅僅是朱元璋,更讓張天賜也清醒了很多。
其實按理來說,有了蜂窩煤和防災備案,哪怕是封建王朝也不應該在死這麽多人。
可是地方的怠政、貪汙、推脫、漠視……種種封建時代官員的醜惡嘴臉,都讓張天賜覺得即生氣,又無可奈何。
甚至因為這場雪災,張天賜一時間有些猶豫,就算無線電技術發明出來,大明真的就能因此而受益嗎?
地方官員是否會將這項技術用於和外族勾結?就算不會有,那麽技術真的能改變大明百姓的生活嗎?
“張天賜!你想什麽呢!咱問你話呢!”突然,朱元璋一聲暴喝,讓張天賜迴過神來。
張天賜輕咳一聲:“迴稟陛下,微臣在思考,微臣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
朱元璋眯著眼,看向張天賜:“哦?那你想到了嗎?”
張天賜搖搖頭:“目前來看,技術並沒有惠及百姓。不過微臣認為,這應該是技術沒有鋪開的結果,如果技術能夠鋪開到大明全境,想來大明百姓就不會如此困苦了吧。”
朱元璋聽到張天賜的話,顯然是並不滿意:“張天賜,你會的東西裏,可有能讓百姓快速過上好日子的?”
張天賜一挑眉頭,別說,還真有。
直接革命,推倒地主階級和士族階級,在把握好錯位時間,那肯定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主要問題是,這個辦法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就是你朱元璋啊。
張天賜搖搖頭,直說:“沒辦法,隻能慢慢等,不過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陛下可以將朝廷的工程外包出去,讓商賈承包災後重建工作。”
宋冕這時站了出來:“不可!第一,朝廷並沒有這方麵預算,畢竟要是讓商賈做活,利潤低了他們是不會幹的,這反而會加大朝廷的開支!”
張天賜冷哼一聲:“讓地方官去幹就省錢?怕不是十之五六都進了那些官員的口袋。”
宋冕一頓,立刻說道:“第二,商賈工程質量不得保證,萬一出現粗製濫造的活計,反而會影響百姓民生。”
張天賜冷笑一聲:“那豈不是正好,剛剛宋尚書說,讓商賈承包會增大朝廷開支,那不如羊毛就出在羊身上。”
“哪個商賈敢在這時候發國難財,那就是大明的叛徒,是敵國的奸細!直接叛他一個抄家,在貶為奴隸,讓他們免費給朝廷幹活。”
“這樣一來,付給有良心商賈的銀子有了,給當地人蓋房子的廉價勞動力也有了,這豈不快哉!”
刑部尚書劉惟謙皺眉說道:“這麽做,豈不是容易讓商賈群體恐懼,影響我大明的經濟?”
張天賜摸了摸下巴:“那就給條活路,告訴他們生產查抄家產的十倍價值,大明就能還給他們自由身。”
滿朝文武聽著張天賜的暴論,無不做聲熄音。
原因無他,從沒有哪個臣子,哪怕是曆史上也從未曾有過,這麽將人不當人。
估計隻有寫下商君書的商鞅能穩壓此時的張天賜了吧。
關於將災後重建工作外包給商賈這件事,隻在朝堂上聊了一會,剩餘時間便是文臣和武將之間的對峙。
今年南京下雪結冰,北方出現雪災,那麽位於更北方的蒙元隻會更加難過。
徐達和湯和是堅定的主戰派,自己的老丈人則沒有參與到討論中,因為老丈人吳複已經被朱元璋派出去到南邊鎮壓所謂的“明夏”政權去了。
哦對了,臨走之前,朱元璋可能是看在張天賜的麵子上,又可能是想試驗一下馬克沁機槍的威力,反正給吳複批了三十挺馬克沁機槍一起帶過去。
張天賜總有一種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不過如果能減少一下己方的傷亡,那也是值得的。
朝會後半段全都是討論如何打蒙元,以及武將和文臣要銀子。
張天賜一直走神,原因無他,軍事方麵雖然張天賜看過“四渡洪水”的軍事解析,可是張天賜可不認為自己看了兩遍解析就能在軍事上揮斥方遒,所以在涉及到軍事問題上一直閉嘴。
朱元璋也是覺得頭疼,關於蒙元,打是一定要打的,可是怎麽打,怎麽才能不虧本的打,這才是最重要的。
“天賜,你有什麽好的辦法嗎?”張天賜突然被問到,立刻迴過神,一臉懵逼的看向朱元璋:“什麽辦法,剛剛你們在聊什麽?”
也就是吳複不在朝堂上,要不然吳複早就一拍腦門,上去對準張天賜就是一腳。
你走神了可以,但是你別大大咧咧聞出來啊,那不是純純找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