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冬。


    張天賜穿越到明朝,已經三年有餘。


    而今天張天賜決定,是時候給朱元璋開個大眼了。


    張天賜原本是一名大學生,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度娘的曆史吧中,整理曆朝曆代的科學技術的資料,並且以時間軸的方式製作成圖片,然後發到網上,給各位網友科普。


    結果,在臨畢業的前一天,張天賜和一個牧羊犬在網上激情互噴。


    恰逢白天時張天賜被知名大廠錄取,大喜大怒之下,導致張天賜直接心髒驟停嘎了。


    等張天賜在醒來時,便成了洪武朝的一名九品小官,擔任工部雜造局的大使一職。


    所謂雜造局,就和名字一樣。


    除去布匹鹽鐵,軍械火藥這些重點營生之外,其他的亂七八糟都是雜造局負責。


    看似一邊管理生產,一邊管理後勤,而且張天賜還在京城當官,年俸六十石,一石大概一百五十斤,換算下來一年差不多九千斤糧食,按理來說應該是個好活。


    可是實際上,洪武三年朝廷嚴重缺錢,然而朝廷中的很多器物都是雜造局要負責的,這甲方沒錢,他這個乙方還不能拒絕。


    現在張天賜就差貸款上班,愁的張天賜是直掉頭發。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所有穿越小說中,或多或少都會描寫到如廁的橋段,或許是因為殺人拋屍,或者是懲罰貪官汙吏,很多橋段都會有這類的描寫。


    那麽,古代朝廷中,官員是要怎麽如廁呢?總不能和老百姓或者奴仆一樣去蹲坑吧。


    百官如廁的地方叫便房,這個便房和宮女太監用的公共便房可不同。


    百官如廁都是小隔間,每個隔間內都有恭桶,每次如廁之後,都會有一名小廝鋪撒一層沙土來隔絕氣味。


    而這個恭桶和沙土,就是雜造局負責的亂七八糟之一。


    這不,上個月朝廷這個甲方不給錢就要貨,又和張天賜要一百二十個恭桶,沙土五百斤。


    作為不能拒絕的乙方,張天賜是實在受夠了,戶部那群狗娘養的,上次要了五十張辦公用的桌案,錢到現在還沒給結清。


    這次又要一堆恭桶,在幹下去張天賜非得貸款上班不可。


    因此,張天賜決定,向朱元璋獻策,然後升職加薪,離開這個破地方。


    想到這,張天賜看了眼自己叫工匠搭建的小型高爐,隨後提筆給單安仁寫信。


    單安仁,前主的救命恩人,更是推舉前主當官的恩師。


    前主曾是乞丐,被單安仁所救,後一直跟著單安仁。


    等明朝建國之後,單安仁便給前主安排了一個小官。


    前主因為當官太過激動,直接猝死,這也給了張天賜穿越而來的機會。


    隻可惜,單安仁為人雖然不算正派,但也不是搞裙帶關係的貪官,所以隻給張天賜一個小官職後,便再也沒管過。


    而單安仁本人,則在洪武二年末,迴到老家養老退休,張天賜也沒有機會再見單安仁一麵。


    張天賜提筆寫下高爐和坩堝冶鐵的法子,隨後到民驛將信件送出。


    在之後,便是等待了。


    轉眼一晃,半個月過去。


    眼瞅著要過年,在安徽養老的單安仁突然收到一封信。


    單安仁為人謙和,當初和投奔朱元璋也是見不下百姓困苦,如今在老家養老,家中四個仆人,除了兩個是老朱安排的特務之外,也隻有兩個仆人。


    “老爺,有京城來的信。”老仆將信件遞給單安仁。


    單安仁拆開信件一看,隻覺得眼前一黑。


    常人書信都有工整的格式,但是張天賜哪懂這些,能寫個明朝的字就不錯了,還能有什麽格式。


    信中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先是問單安仁身體如何,隨後又寫自己發明了新的冶鐵方法,隻是因為官職太低,又不懂上奏格式,更怕被貪官汙吏扣下不發,便希望單安仁幫忙起草一份奏章。


    單安仁將信看了六七遍,嘴裏念叨著:“這兔崽子,字寫的和狗爬一樣。”


    遠在京城的張天賜突然打了兩個噴嚏,緊了緊衣服之後,念叨著:“不會要感冒吧?迴家得整點薑湯了。”


    單安仁搖搖頭,先不說奏章的格式,單單說張天賜的字跡就太過潦草,而且寫的還都是大白話,一點美感都沒有。


    看著信中的冶鐵法,單安仁便叫老仆去找幾個工匠來,畢竟空口無憑,單安仁也不敢冒冒失失直接給朱元璋上書。


    這一試,便又過了半個月。


    看著鐵水輕而易舉的澆築到模具中,冷卻之後在用油脂加鹽水淬火,一柄鐵劍就這麽快誕生了。


    這個方法生產的鐵劍並沒有百鍛鋼的好,但是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成本,卻都要比團鑄法好上很多。


    確定了新式冶鐵法能用,單安仁這才起草給朱元璋上書。


    單安仁畢竟已經退休,對功勞也不再那麽看重,所以信中一開始就說是張天賜發明的,然後他單安仁實驗之後,發現確實很好。


    這種冶鐵法可以用來給老百姓做鐵鍋菜刀,也可以用來給大頭兵生產兵器,將利害關係說清之後,單安仁才退休一年多,便再次給朱元璋上書。


    恍恍惚惚又是半個月,如今已過了新年。張天賜休完七天年假,便再次迴到雜造局開始摸魚。


    此時的朱元璋剛下早朝,正帶著朱標一起吃早飯。


    太監萬福這時走到朱元璋身後,小聲稟報到:“陛下,前工部尚書單安仁單大人來信。”


    朱元璋一聽是單安仁來信,心想這老東西願意繼續給我大明發光發熱了?


    當初同意他退休,實屬朱元璋無奈。人家畢竟不是投降的,而是投奔他的。


    雖然沒有戰功赫赫,但是也將後方各種事宜管理的井井有條。


    國家建立之後,單安仁從洪武二年初開始,以每個月兩封請辭信的頻率開始給朱元璋上書,直到後來朱元璋實在是不耐煩了,這才同意單安仁的退休申請。


    對於朱元璋來說,單安仁可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會幹活,不貪汙,不結黨,話不多,簡直就是完美工具人。


    所以單安仁的退休,對於朱元璋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拆開信件,朱元璋耐心看了起來。


    【以耐火磚石砌爐,以石墨做坩堝置於高爐中,動以鼓風,化百金為水,可做精鐵強鋼。】


    【生產之便,成本之低。建議推廣,以富民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