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兄長從小體弱多病,受盡折磨。如今故去,也算是得以解脫。兄長故去前,曾留下一封遺書,關於他對遼國和西夏局勢的分析和對軍隊改製的建議,臣仔細看過,覺得非常有用,特來獻給陛下。
兄長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為國效力,一直覺得遺憾。若是他所留能夠對朝廷有用,也算是彌補了他的遺憾了。”顧廷燁說道。
“哦?”
趙興聞言驚訝道:“呈上來朕看看。”
“是!”
顧廷燁掏出昨日顧廷煜給他的紙張,遞給了上來的內侍。
內侍把紙張送到趙興手裏,退了下去。
趙興展開紙張看了起來。
當看到顧廷煜對於西夏的分析,趙興十分驚訝。
顧廷煜言,西夏重用漢人官員,將來必有一亂。
遼國雖然也用漢人官員,但和西夏相比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遼國設立南北二院,分別管理契丹人和漢人。
可管理漢人的南院的官員,許多還是用的契丹人。
實際上還是以契丹人為主,漢人為輔。
說白了就是為了安撫漢人罷了。
可西夏卻給了漢人官員一定的權利。
如今西夏梁皇後和宰相都是漢人,太子也是梁皇後所生。
即便將來西夏皇帝去世,太子繼位,依舊會重用漢人。
而梁皇後和背後的梁家,為了掌權也會打壓西夏貴族。
長此以往,必然生亂。
顧廷煜建議,針對西夏以守為主,等待西夏出現大變,便可一舉滅亡西夏。
顧廷煜足不出戶,僅憑一些消息,就能分析出這麽多,可見其有多厲害。
西夏若是按照曆史發展,確實出現了內亂的局麵,從此一蹶不振,走向了沒落。
可惜大宋並沒有抓住機會,滅掉西夏。
除了西夏外,顧廷煜對於遼國的分析也很透徹。
認為耶律重元敗了,耶律乙辛和遼國太後必然會爭權,遼國還會繼續亂上一段時間。
甚至還提出可以撮合耶律重元和遼國太後的合作。
對於遼國太後來說,現在的耶律重元成不了氣候了,反而耶律乙辛是心腹大患,利用耶律重元來削弱耶律乙辛的實力對她非常有利。
除此外,還有對於軍隊改製的一些建議。
提出禁軍取消直接招募,而是從地方廂軍直接擇優選拔。
大宋的鄉兵和廂軍和禁軍之間是各自一個體係。
一般來說,禁軍不會直接從廂軍之中補充兵馬,甚至連廂軍之中的將領,也很難得意升遷進入禁軍之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品級的問題,禁軍的指揮使和地方廂軍的指揮使,從品級上來說是一樣的。
但是從地位和待遇來說,卻又要低幾個檔次。
有句話叫京官大三級,這個指的就是京官如果下地方辦事,會比同品官員高三級。
這一點放在廂軍和禁軍之間一樣適用。
廂軍哪怕平調進入禁軍,都等於是升遷。
像沈從興參與平叛立功,樞密院擬訂的封賞就是平級調入禁軍之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出現了禁軍不會從廂軍之中補充士卒,而是直接通過招募,或者出現天災的時候,把受災百姓中的青壯選入禁軍之中。
一方麵是補充兵力,一方麵也是防止流民叛亂。
可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禁軍之中一些軍中戰力不強。
除此外,因為不好安置的原因,禁軍之中還有不少年級大的,依舊留在軍中。
顧廷煜提出的便是裁剪禁軍之中的老弱,然後從地方廂軍之中抽調精銳,補充禁軍。
“你這個兄長真是可惜了。”趙興歎息道。
看完顧廷煜所提出來的這些,趙興才發現顧廷煜是個難得的人才。
畢竟顧廷煜因為身體的原因,一直待在家中,完全是紙上談兵。
可以說,顧廷煜完全是趙括和馬謖的一類人,十分聰明,學識紮實,缺的就是實踐。
若是顧廷煜沒有病,在軍中曆練幾年,將來很可能成為一代名將。
可惜天妒英才,顧廷煜因為母親體弱多病,先天有缺,這種病以古代的醫術,根本沒有辦法治。
顧廷燁聞言神色也有些黯然,他也為顧廷煜感到可惜。
他之所以恨顧廷煜,不恰好說明在乎麽。
“你兄長所留,對朕有些啟發,也算有功。朕會下旨追封他為禮部侍郎。”趙興說道。
“多謝陛下!”顧廷燁躬身道。
他此時獻上顧廷煜所留之策,也是想為他求個追封。
雖說沒有實際意義,卻能在墓碑上刻著官名。
古人對這些還是很看重的。
顧廷燁走後,趙興還是感到一陣可惜。
大宋不缺人才,缺的乃是軍事上的人才。
…………
還有兩天過年,英國公迴到了汴京。
迴到汴京,英國公直接入宮麵見了趙興。
“臣拜見陛下!”
看著麵容蒼老,身形依舊挺拔的英國公,趙興微笑起身道:“此時也沒外人在,國丈無需多禮!”
趙興讓人給英國公賜了坐,笑道:“這次多虧國丈果決出兵,逼迫遼國退兵,否則耶律重元怕是危險了。”
“陛下言重了,臣無詔出兵,還請陛下責罰!”英國公說道。
“英國公立此功勞,朕高興還來不及呢,豈會怪罪。”
趙興擺了擺手道:“耶律重元暫時還有用處,來年遼國必然會對其出兵,到時候還得國丈見機行事。既不能真和遼國開戰,也不能讓耶律重元被滅。”
“陛下!”
英國公苦笑道:“臣已經年邁,北方苦寒,實在難以承受,陛下還是換個人去吧。”
趙興沉聲道:“朕也知國丈辛苦,可如今軍中朕能信的過的也隻有國丈了。”
大宋文官多如牛毛,可唯獨武將方麵,真正有能力的不多。
就連很多武勳人家,都棄武從文,讓家中子弟讀書,想著科舉入仕。
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但是這句話在大宋並不適用。
相反,民間流傳的是好男不當兵。
趙興已經打算來年親自主持武舉,以表示對武舉的重視。
看看能不能出現一些人才。
北方那邊,除了英國公外,趙興實在想不到可用之人。
不是能力,而是威望和身份。
這次英國公出兵,陳堯阻止的事情趙興也知道。
也就英國公身份足夠,陳堯並沒有強烈反對。
兄長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為國效力,一直覺得遺憾。若是他所留能夠對朝廷有用,也算是彌補了他的遺憾了。”顧廷燁說道。
“哦?”
趙興聞言驚訝道:“呈上來朕看看。”
“是!”
顧廷燁掏出昨日顧廷煜給他的紙張,遞給了上來的內侍。
內侍把紙張送到趙興手裏,退了下去。
趙興展開紙張看了起來。
當看到顧廷煜對於西夏的分析,趙興十分驚訝。
顧廷煜言,西夏重用漢人官員,將來必有一亂。
遼國雖然也用漢人官員,但和西夏相比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遼國設立南北二院,分別管理契丹人和漢人。
可管理漢人的南院的官員,許多還是用的契丹人。
實際上還是以契丹人為主,漢人為輔。
說白了就是為了安撫漢人罷了。
可西夏卻給了漢人官員一定的權利。
如今西夏梁皇後和宰相都是漢人,太子也是梁皇後所生。
即便將來西夏皇帝去世,太子繼位,依舊會重用漢人。
而梁皇後和背後的梁家,為了掌權也會打壓西夏貴族。
長此以往,必然生亂。
顧廷煜建議,針對西夏以守為主,等待西夏出現大變,便可一舉滅亡西夏。
顧廷煜足不出戶,僅憑一些消息,就能分析出這麽多,可見其有多厲害。
西夏若是按照曆史發展,確實出現了內亂的局麵,從此一蹶不振,走向了沒落。
可惜大宋並沒有抓住機會,滅掉西夏。
除了西夏外,顧廷煜對於遼國的分析也很透徹。
認為耶律重元敗了,耶律乙辛和遼國太後必然會爭權,遼國還會繼續亂上一段時間。
甚至還提出可以撮合耶律重元和遼國太後的合作。
對於遼國太後來說,現在的耶律重元成不了氣候了,反而耶律乙辛是心腹大患,利用耶律重元來削弱耶律乙辛的實力對她非常有利。
除此外,還有對於軍隊改製的一些建議。
提出禁軍取消直接招募,而是從地方廂軍直接擇優選拔。
大宋的鄉兵和廂軍和禁軍之間是各自一個體係。
一般來說,禁軍不會直接從廂軍之中補充兵馬,甚至連廂軍之中的將領,也很難得意升遷進入禁軍之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品級的問題,禁軍的指揮使和地方廂軍的指揮使,從品級上來說是一樣的。
但是從地位和待遇來說,卻又要低幾個檔次。
有句話叫京官大三級,這個指的就是京官如果下地方辦事,會比同品官員高三級。
這一點放在廂軍和禁軍之間一樣適用。
廂軍哪怕平調進入禁軍,都等於是升遷。
像沈從興參與平叛立功,樞密院擬訂的封賞就是平級調入禁軍之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出現了禁軍不會從廂軍之中補充士卒,而是直接通過招募,或者出現天災的時候,把受災百姓中的青壯選入禁軍之中。
一方麵是補充兵力,一方麵也是防止流民叛亂。
可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禁軍之中一些軍中戰力不強。
除此外,因為不好安置的原因,禁軍之中還有不少年級大的,依舊留在軍中。
顧廷煜提出的便是裁剪禁軍之中的老弱,然後從地方廂軍之中抽調精銳,補充禁軍。
“你這個兄長真是可惜了。”趙興歎息道。
看完顧廷煜所提出來的這些,趙興才發現顧廷煜是個難得的人才。
畢竟顧廷煜因為身體的原因,一直待在家中,完全是紙上談兵。
可以說,顧廷煜完全是趙括和馬謖的一類人,十分聰明,學識紮實,缺的就是實踐。
若是顧廷煜沒有病,在軍中曆練幾年,將來很可能成為一代名將。
可惜天妒英才,顧廷煜因為母親體弱多病,先天有缺,這種病以古代的醫術,根本沒有辦法治。
顧廷燁聞言神色也有些黯然,他也為顧廷煜感到可惜。
他之所以恨顧廷煜,不恰好說明在乎麽。
“你兄長所留,對朕有些啟發,也算有功。朕會下旨追封他為禮部侍郎。”趙興說道。
“多謝陛下!”顧廷燁躬身道。
他此時獻上顧廷煜所留之策,也是想為他求個追封。
雖說沒有實際意義,卻能在墓碑上刻著官名。
古人對這些還是很看重的。
顧廷燁走後,趙興還是感到一陣可惜。
大宋不缺人才,缺的乃是軍事上的人才。
…………
還有兩天過年,英國公迴到了汴京。
迴到汴京,英國公直接入宮麵見了趙興。
“臣拜見陛下!”
看著麵容蒼老,身形依舊挺拔的英國公,趙興微笑起身道:“此時也沒外人在,國丈無需多禮!”
趙興讓人給英國公賜了坐,笑道:“這次多虧國丈果決出兵,逼迫遼國退兵,否則耶律重元怕是危險了。”
“陛下言重了,臣無詔出兵,還請陛下責罰!”英國公說道。
“英國公立此功勞,朕高興還來不及呢,豈會怪罪。”
趙興擺了擺手道:“耶律重元暫時還有用處,來年遼國必然會對其出兵,到時候還得國丈見機行事。既不能真和遼國開戰,也不能讓耶律重元被滅。”
“陛下!”
英國公苦笑道:“臣已經年邁,北方苦寒,實在難以承受,陛下還是換個人去吧。”
趙興沉聲道:“朕也知國丈辛苦,可如今軍中朕能信的過的也隻有國丈了。”
大宋文官多如牛毛,可唯獨武將方麵,真正有能力的不多。
就連很多武勳人家,都棄武從文,讓家中子弟讀書,想著科舉入仕。
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但是這句話在大宋並不適用。
相反,民間流傳的是好男不當兵。
趙興已經打算來年親自主持武舉,以表示對武舉的重視。
看看能不能出現一些人才。
北方那邊,除了英國公外,趙興實在想不到可用之人。
不是能力,而是威望和身份。
這次英國公出兵,陳堯阻止的事情趙興也知道。
也就英國公身份足夠,陳堯並沒有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