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章出了大殿,來到胡中言麵前,說道:“胡尚書,你先起來,本官有些話跟你說。”
“大相公若是想做說客,那就免開尊口。”胡中言搖了搖頭,有些譏諷道:“如今朝廷亂想叢生,陛下不聽朝臣之言,連請願的士子都說抓就抓,大相公卻不勸諫陛下,如此行徑,對得起太上皇的信任麽?”
韓章聞言眉頭微皺道:“我對不對的起太上皇信任,就不勞胡尚書費心了。我也沒有勸你的意思,隻是陛下有幾句話讓我傳達與你,你若願意聽就隨我來,不願意聽那就算了。”
韓章說完,也不管胡中言如何想法,轉身就走。
胡中言猶豫了一會,見韓章已經走遠了,連忙起身追了上去。
“大相公!”
胡中言追上韓章,說道:“大相公有話直說便是。”
韓章把趙興之前的話重複了一遍,說道:“以我對陛下的了解,如今陛下已經忍耐到了極限。陛下既然說了不追劇,胡尚書還是見好就收吧。”
“見好就收?”胡中言臉色一便道:“大相公這麽說,好像在說我有私心一般?我所做都是為了大宋,陛下難不成還能殺了我不成?”
韓章聞言嘴角微微上揚,有些譏諷道:“胡尚書,你做了什麽,老夫也能猜的到,雖然老夫沒有證據,但是你覺得陛下會不會有?太祖皇帝是說過,不得殺言事之官。你們如此做,陛下確實不能殺你們。可是陛下若是掌握了你們不法的證據,可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言盡於此,你自己好生思量!”
說完,不管胡中言是何想法,韓章直接離開了。
胡中言臉色陰晴不定。
此時在龍圖閣外跪著的官員,有一部分和韓章一樣,隻是覺得趙興抓那些讀書人,奪了他們的功名有些太過了。
還有一部分則是和胡中言一樣,想逼趙興妥協。
他們這麽做的底氣,確實如韓章所說,依仗的是太祖皇帝那句不殺言事之官。
趙興雖然否定了太祖皇帝曾說過不殺士大夫,但是卻沒辦法否定這一點。
因為前者是官員曲解出來的,但是後者太祖皇帝確實說過。
他們這麽做就是在‘言事’,無論他們怎麽鬧,除非趙興要違反祖宗之言,否則都不能殺他們。
可是凡事都有例外,趙興不能以他們逼宮之事對他們怎麽樣,卻能夠利用別的名義對付他們。
“不可能,官家要是有證據,早就該對我下手了。”胡中言喃喃自語。
彭清忠確實是他安排人給弄死的,他也知道趙興能夠猜測到。
但是他做的很幹淨,趙興根本找不到證據。
至於他以前所做之事,趙興若是有證據,為什麽不對他下手?
胡中言雖然這麽安慰自己,可是心中總是縈繞著一絲不安。
等胡中言迴到龍圖閣外的時候,發現之前跪著的官員已經散了大半,隻剩下了三十多人。
而和他關係不錯的那些官員都走了。
現在剩下的這三十多人,大多都是朝中的禦史和諫院的官員。
這群人也是朝中的‘清流’。
這些人既不拉幫結派,也不貪汙受賄,隻遵從於自己心中的道德標準。
“諸位同僚,其他人呢?”胡中言問道。
一個禦史說道:“胡尚書,剛剛…”
那個官員把事情經過給說了一遍。
趙興得知韓章沒有把他那番話當眾說出來,便讓三水出來說了一遍,同時告訴了眾人,自己對他們的‘賞賜’。官員們聽完後,許多人心裏害怕。
之前趙旭對彭清忠幾人下手的時候,他們就猜測趙興可能掌控了一些人的罪證。
有的心裏有鬼,有的則因為趙興把幾個犯官的家眷賞賜給他們,心裏害怕。
正好趙興也說了會放了那些士子,便借機下坡,離開了。
韓章離去的方向是知政堂,和官員們離開的方向相反,因此胡中言並沒有遇到。
胡中言聽完臉色一白,如今他孤掌難鳴,該如何是好?
…………
龍圖閣內
趙興得知大部分官員已經散了,隻剩下幾十個清流官員,反而感覺很是頭疼。
所謂的清流官員,並不一定是好官。
在趙興看來,這些人更像是‘頑固派’。
這種人對道德有很高的追求,恪守禮法。
在他們眼裏,道德和禮法就是一切,無論什麽原因,違反道德和禮法就是錯的。
這種人甚至比那些貪官還難對付。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隻要有欲望的人,總會有弱點。
但是這些人沒有,不貪財,也不貪權,甚至還不怕死。
倒也不是說他們完全沒有缺點,這些人愛名聲勝過一切。
這也是趙興覺得頭疼的原因。
他能夠嚇退別的官員,卻嚇不退這些人。
甚至他們巴不得趙興處死他們,落個錚臣的名聲,好名留青史。
趙興頭疼的揉了揉腦袋,說道:“把他們召進來吧!”
“是!”三水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不一會,一群官員魚貫而入,走進了大殿。
“臣等拜見陛下!”
“平身!”趙興擺了擺手,打量了眾人一眼,說道:“別的官員都走了,爾等為何留在殿外不走?”
“陛下!”
禦史大夫劉正清躬身道:“士子在法場和共門口靜坐,雖有不當之處,隻需將人驅散便是,如何能夠輕易命人抓人?《禮記》有雲:刑不上大夫,是說那些士子還不是士大夫,但是對於讀書人最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嗬~”
趙興微微一笑,說道:“劉禦史既然談到了《禮記》,那你告訴朕,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何解?”
“陛下所問,《孔子家語》中便有解釋,大意是士大夫犯錯,當給予基本的禮遇,保留體麵。而庶人忙於生計、勞苦奔波,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禮,不能在禮儀上對他們有太高的要求。”劉正清說道。
“劉禦史學識淵博,所言無錯。但是在朕看來,所謂刑不上大夫,還有一層意思。士大夫讀書知禮,因此當犯了錯誤,無需朝廷對其處罰,自己就會自行對自己處罰。刑不上大夫,不是不上,而是其自省自罰無需上。劉禦史以為然否?”趙興說道。
(本章完)
“大相公若是想做說客,那就免開尊口。”胡中言搖了搖頭,有些譏諷道:“如今朝廷亂想叢生,陛下不聽朝臣之言,連請願的士子都說抓就抓,大相公卻不勸諫陛下,如此行徑,對得起太上皇的信任麽?”
韓章聞言眉頭微皺道:“我對不對的起太上皇信任,就不勞胡尚書費心了。我也沒有勸你的意思,隻是陛下有幾句話讓我傳達與你,你若願意聽就隨我來,不願意聽那就算了。”
韓章說完,也不管胡中言如何想法,轉身就走。
胡中言猶豫了一會,見韓章已經走遠了,連忙起身追了上去。
“大相公!”
胡中言追上韓章,說道:“大相公有話直說便是。”
韓章把趙興之前的話重複了一遍,說道:“以我對陛下的了解,如今陛下已經忍耐到了極限。陛下既然說了不追劇,胡尚書還是見好就收吧。”
“見好就收?”胡中言臉色一便道:“大相公這麽說,好像在說我有私心一般?我所做都是為了大宋,陛下難不成還能殺了我不成?”
韓章聞言嘴角微微上揚,有些譏諷道:“胡尚書,你做了什麽,老夫也能猜的到,雖然老夫沒有證據,但是你覺得陛下會不會有?太祖皇帝是說過,不得殺言事之官。你們如此做,陛下確實不能殺你們。可是陛下若是掌握了你們不法的證據,可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言盡於此,你自己好生思量!”
說完,不管胡中言是何想法,韓章直接離開了。
胡中言臉色陰晴不定。
此時在龍圖閣外跪著的官員,有一部分和韓章一樣,隻是覺得趙興抓那些讀書人,奪了他們的功名有些太過了。
還有一部分則是和胡中言一樣,想逼趙興妥協。
他們這麽做的底氣,確實如韓章所說,依仗的是太祖皇帝那句不殺言事之官。
趙興雖然否定了太祖皇帝曾說過不殺士大夫,但是卻沒辦法否定這一點。
因為前者是官員曲解出來的,但是後者太祖皇帝確實說過。
他們這麽做就是在‘言事’,無論他們怎麽鬧,除非趙興要違反祖宗之言,否則都不能殺他們。
可是凡事都有例外,趙興不能以他們逼宮之事對他們怎麽樣,卻能夠利用別的名義對付他們。
“不可能,官家要是有證據,早就該對我下手了。”胡中言喃喃自語。
彭清忠確實是他安排人給弄死的,他也知道趙興能夠猜測到。
但是他做的很幹淨,趙興根本找不到證據。
至於他以前所做之事,趙興若是有證據,為什麽不對他下手?
胡中言雖然這麽安慰自己,可是心中總是縈繞著一絲不安。
等胡中言迴到龍圖閣外的時候,發現之前跪著的官員已經散了大半,隻剩下了三十多人。
而和他關係不錯的那些官員都走了。
現在剩下的這三十多人,大多都是朝中的禦史和諫院的官員。
這群人也是朝中的‘清流’。
這些人既不拉幫結派,也不貪汙受賄,隻遵從於自己心中的道德標準。
“諸位同僚,其他人呢?”胡中言問道。
一個禦史說道:“胡尚書,剛剛…”
那個官員把事情經過給說了一遍。
趙興得知韓章沒有把他那番話當眾說出來,便讓三水出來說了一遍,同時告訴了眾人,自己對他們的‘賞賜’。官員們聽完後,許多人心裏害怕。
之前趙旭對彭清忠幾人下手的時候,他們就猜測趙興可能掌控了一些人的罪證。
有的心裏有鬼,有的則因為趙興把幾個犯官的家眷賞賜給他們,心裏害怕。
正好趙興也說了會放了那些士子,便借機下坡,離開了。
韓章離去的方向是知政堂,和官員們離開的方向相反,因此胡中言並沒有遇到。
胡中言聽完臉色一白,如今他孤掌難鳴,該如何是好?
…………
龍圖閣內
趙興得知大部分官員已經散了,隻剩下幾十個清流官員,反而感覺很是頭疼。
所謂的清流官員,並不一定是好官。
在趙興看來,這些人更像是‘頑固派’。
這種人對道德有很高的追求,恪守禮法。
在他們眼裏,道德和禮法就是一切,無論什麽原因,違反道德和禮法就是錯的。
這種人甚至比那些貪官還難對付。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隻要有欲望的人,總會有弱點。
但是這些人沒有,不貪財,也不貪權,甚至還不怕死。
倒也不是說他們完全沒有缺點,這些人愛名聲勝過一切。
這也是趙興覺得頭疼的原因。
他能夠嚇退別的官員,卻嚇不退這些人。
甚至他們巴不得趙興處死他們,落個錚臣的名聲,好名留青史。
趙興頭疼的揉了揉腦袋,說道:“把他們召進來吧!”
“是!”三水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不一會,一群官員魚貫而入,走進了大殿。
“臣等拜見陛下!”
“平身!”趙興擺了擺手,打量了眾人一眼,說道:“別的官員都走了,爾等為何留在殿外不走?”
“陛下!”
禦史大夫劉正清躬身道:“士子在法場和共門口靜坐,雖有不當之處,隻需將人驅散便是,如何能夠輕易命人抓人?《禮記》有雲:刑不上大夫,是說那些士子還不是士大夫,但是對於讀書人最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嗬~”
趙興微微一笑,說道:“劉禦史既然談到了《禮記》,那你告訴朕,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何解?”
“陛下所問,《孔子家語》中便有解釋,大意是士大夫犯錯,當給予基本的禮遇,保留體麵。而庶人忙於生計、勞苦奔波,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禮,不能在禮儀上對他們有太高的要求。”劉正清說道。
“劉禦史學識淵博,所言無錯。但是在朕看來,所謂刑不上大夫,還有一層意思。士大夫讀書知禮,因此當犯了錯誤,無需朝廷對其處罰,自己就會自行對自己處罰。刑不上大夫,不是不上,而是其自省自罰無需上。劉禦史以為然否?”趙興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