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走廊戰場寬大,而遼國又是以騎兵為主。


    想打則打,想退則退,這也導致了,宋軍這邊其實有點不是很好打出一場一勞永逸的勝仗,直接全殲對方。


    其實認真想想的話。


    在大一統的皇朝裏麵,能直接跑到對方的腹地,而且還能有很大的斬獲的。


    也就隻有漢唐了。


    漢朝是因為漢武帝舍得花錢。


    而唐朝則是自己有養馬的地方,打贏了,還能給府兵分土地。


    其他的朝代,則感覺都不太行。


    像即便是大明,這野戰,也隻能是憑借火器的優勢,可以說隻能小勝而已。


    軍營裏。


    所有將士都在等著趙昕下令。


    其實以他們現在的騎兵的數量,完全可以直接衝。


    問題是……


    趙昕希望這一仗能夠贏得多一點。


    如果一上來,你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給暴露了出來,那萬一把對麵給嚇跑了怎麽辦?


    更何況……


    趙昕還想把耶律洪基給活捉了。


    趙昕有考慮過接下來打下遼國以後這治理天下的辦法。


    你要是說讓士卒去草原上駐守,也不能說這樣的方法不行。


    隻是……


    這樣的方法,注定是勞民傷財。


    且誰又願意跑到那麽遠的地方,去給你一直守著草原呢?


    為此……


    趙昕也不得不重新探索草原跟中原的關係。


    趙昕所說的自澶淵之盟以來,五十六年的和平,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事實上……


    趙昕確實對這樣的比較和平的處理兩個民族的方式,有一點想法。


    否則……


    你又能怎麽辦呢?


    你就算是把遼國人給殺了,接下來還是會有蒙古人,還是會有韃子。


    除非你的科技,已經點到了,能讓遊牧民族載歌載舞的程度。


    問題是……


    他們這不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嘛。


    當然!


    這也隻是一種比較異想天開的想法而已,趙昕並不認為,遼國能夠在失去燕雲十六州以後,還能跟他們再和平地相處。


    而且……


    有沒有一種可能,遼國跟大宋之所以能夠保持這麽多年的和平。


    就是因為遼國已經有了燕雲十六州。


    憑借著富庶的燕雲十六州,遼國人自己就開始墮落了,畢竟能從燕雲十六州收上稅,對草原完成轉移支付,這就足夠他們花的了。


    至於你說剩下的那半壁江山。


    在軍事上沒有碾壓式的優勢的情況下,不要也就不要,留著也無妨。


    原本像是這樣的兩國和平的方式,估計還能持續很久吧,可偏偏,卻出了趙昕這樣的異類。


    說句不好聽的,趙昕確實是破壞兩國和平的‘罪人’。


    可趙昕也沒有辦法啊!


    他知道,要是他現如今不努力點,再用不了多久,大宋就得亡。


    那既然如此,也唯有先對遼國開刀。


    再說了!


    當年你遼國勒索我二十萬兩銀子,還有二十萬匹絹,這本來就是你不對,我現如今打你,你這頓揍,其實也不算是白挨。


    隻是……


    打歸打,趙昕其實還是希望,這契丹人能成為中原北邊的屏障。


    至於你說契丹人那餓得幹癟的肚子該怎麽解決。


    趙昕其實有想過,可以帶他們去下南洋。


    反正……


    趙昕也需要人手。


    否則……


    自己的精力若是一直被牽扯在北方跟遊牧民族打的話,漢人怕是又得錯過大航海了。


    當然!


    這也就局限於像是遼國契丹人這樣的,願意主動吸收中原文化的。


    翻翻遼國的曆史,以及看看這遼國人的穿著,還有他們的製度。


    說實話!


    除了發型差了點,其他的,趙昕也談不上有多麽地討厭。


    可以看得出來,遼國還是願意擁抱文明的。


    跟其他的那些遊牧民族,還是有點不一樣。


    聽說,遼國那邊還有漢人的傳國玉璽。


    遼國更是覺得自己才是正統。


    這也為兩者的融合,可以提供一個很不錯的基礎條件。


    當然!


    這些其實也就略微地想想就好!


    趙昕其實深刻地明白,融合隻在劍鋒之上,不把遼國給打廢了,不利用科技將遊牧民族給徹底壓製,鎖死他們的生存空間,這樣的事,根本不可能。


    那就隻有打!


    打一次,打出個十年,十幾年的短暫的和平也好。


    ……


    軍中主帳。


    下麵的人道:“太子殿下!我們什麽時候出擊?”


    趙昕便道:“再等兩天,如果兩天之內,遼國都拿我們沒什麽辦法了,我們就可以主動出擊了。”


    當天。


    遼國便又組織了一次夜襲。


    不過沒有成功。


    第二天。


    遼國是徹底對趙昕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難得的迎來了一天的平靜,而趙昕,也對外放出了‘風聲’,他要在這邊修築城池,以麻痹對方。


    第三天一早,趁著霧氣還沒有散開。


    趙昕便讓趙珣領著五千精銳騎兵,一萬輕騎,以及兩千攜帶了燧發槍的龍騎兵,連夜對數十裏開外的遼國大營,進行了突襲。


    近兩萬的騎兵奔跑在遼西走廊上。


    你別說是遼國的士兵了。


    怕是就連宋朝自己這邊,自立國以來,都從未打過如此富裕的一仗。


    而此時遼國的士兵的心態,經過前幾日的失利,也已經是沮喪到了極點。


    再加之趙昕眼看就是想要築城,根本沒有打算要來攻打他們的意思。


    被淩晨霧氣尚未散去,給突然來了這麽一下。


    頓時……


    所有人便立刻都亂作了一團。


    而且……


    在此之前,宋軍距離他們明明至少還有差不多八九十裏。


    這對於早就習慣了安逸,習慣了宋軍每天隻能龜速移動的遼軍來說,絕對是出乎他們所有人的預料。


    甚至,一名遼國士兵一開始還有點沒有反應過來,因為照理說,這大早上的,不應該會有如此大的動靜才是。


    直到看到了對方似乎並不是自己這邊的騎兵。


    其實……


    這也早該猜出來,畢竟如果是自己家的騎兵,哪有打南邊過來的。


    雙腳不自覺地便朝著自己的身後跑去,一邊跑,一邊還扯開了嗓子,對所有人喊道:“敵襲!敵襲!”


    然而還沒等他走出去多遠,一支箭便從他的身後穿了過去。


    沒多久……


    整個遼軍的營帳,便亂成了一鍋粥。


    其實遼國的忠義之士,也不少。


    畢竟……


    現如今的遼國,還沒有爛到又過了幾十年以後。


    不過……


    僅憑這些忠義之士,也很難能夠抵擋得住趙昕的燧發槍步兵。


    從戰馬上下來,迅速結陣,裝好彈藥,然後誰擋殺誰。


    你說如果對麵也有燧發槍,那大宋這邊的士兵可能還會害怕。


    可現在隻有你有燧發槍。


    那今日,宋軍便可以大聲地宣布,爺天下無敵!


    這其實跟正規軍殺農民起義軍,是一個道理。


    當你穿得全身上下都是盔甲,而你的敵人,卻隻是一個衣衫襤褸的種地老農的時候,那麽你的自信心就會無比爆棚。


    而燧發槍,也確實能給人這樣的自信。


    因為幾乎所有上前想要跟他們反抗的,都被他們連人帶甲給射穿了。


    那些想要拿盾牌來抵擋他們的人,更是連盾牌都給他射穿。


    木屑都飄到了半空。


    ……


    遼國軍營裏。


    到處是廝殺、逃亡的聲音。


    在打散了遼國的那些忠義之士想要組織起的防線後。


    剩下的,便隻有一路的追殺了。


    不少遼國士兵此時根本都來不及穿上鎧甲,自然,一旦被追上,便隻有被屠殺的份。


    這一仗,從早上,一直打到了下午。


    耶律洪基雖說在一群忠義之士的保護下突圍了,可到了安全的地方一數,身邊也僅僅隻剩下十幾人而已。


    其他人,要麽死了,要麽走散了,可問題是,那可是他們遼國的全部的兵力啊!


    “遼國這是要亡於朕之手了嗎?”


    下午,太陽已經開始偏西,準備跌落,隻見此時的耶律洪基也是一臉淒然。


    下麵的臣子也是道:“陛下,我們已經逃了這麽遠了,想必宋軍是不會再追上來了,陛下先休息一下。”


    耶律洪基便道:“朕的七十萬大軍啊!就這樣沒了!?”


    其他人臉上旋即便露出了一臉尷尬的神色。


    還是那位臣子,迴道:“陛下,大多應該隻是逃散了,若是能聚攏一下,應該還是能有不少。”


    耶律洪基便道:“昨夜是誰放的哨!”


    其他人也是心想,放哨的那個估計現如今已經身死了吧。


    倒是有人說了一句公道話,道:“早上霧氣太濃,二十步開外,便已經看不清,想必,那放哨的已經被宋軍給殺了吧。”


    耶律洪基便問眾人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臣子立馬迴道:“外麵兇險,陛下不若先迴上京。至於這逃兵的收攏……”


    旋即便有人請纓道:“收攏逃兵之事,便交給臣等!”


    耶律洪基看了看手下人堅定的神色,也隻能是閉上了雙眼,隻能這樣了。


    其實如果耶律仁先還在的話,一定不會讓耶律洪基逃跑。


    因為這跑了,那肯定是打不過。


    可沒辦法!


    耶律仁先已經讓耶律重元給砍了。


    當然!


    如果耶律仁先還活著的話,他一定會讓耶律洪基留下來阻擊敵人。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趙昕此時此刻,說不定也就能活捉耶律洪基了。


    當前線的戰報傳了迴來,趙昕讀完後也不禁是歎了一口氣。


    “果然!要想活捉耶律洪基還是有點難。這遊牧民族,也太能跑了。”


    第三天中午。


    趙昕便領著後續部隊抵達了前線。


    此戰,經統計,殺敵至少得有三萬,跑不過,直接向宋軍投降的,也有數千人,俘獲牛羊不可勝數。


    隻不過……


    趙昕覺得這些都是虛的,你這殺敵三萬,你得殺其國中精銳才行,你殺的都是逃跑的牧民,那就沒意思了。


    雖說在草原上,其實牧民也是一種威脅。


    因為你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隨時都能裝備上鎧甲騎上戰馬,上陣打你。


    而好消息是……


    這精銳不能說完全沒有。


    隨著一些大臣的屍體被抬了出來,很快,便有契丹人認出了,這些都是原來保護耶律洪基的親衛,或者是官員。


    而像是這樣的人,親衛有近千人,官員也有幾十個。


    而且……


    似乎就連他們的宰相級別的人,也給殺了。


    隻見有人給趙昕介紹道:“此人名叫蕭德,遼國的北院樞密使,封魯國公。”


    趙昕便道:“此人在遼國那邊很有名望嗎?”


    那人便道:“有沒有名不知道,不過對方一把年紀,為其陛下斷起後來,毫無畏懼,讓臣等也不禁心生敬佩。”


    趙昕便道:“那就厚葬吧!讓人尊敬的對手。”


    那人便道:“是!”


    有了遼國的牛羊,接下來……


    趙昕的軍隊倒是更加地不怎麽缺糧食了。


    不過接下來也有問題。


    到底是往西邊去,還是往東邊去好呢?


    與此同時……


    高麗這邊。


    高麗也興兵十萬,開始進攻鴨綠江以北的遼國的城池。


    當然!


    由於高麗沒有趙昕的攻城能力,他們要想攻城,也隻能是用最傳統的辦法。


    而遼東這邊的城池,像是唐時的烏骨城這些,本身就是易守難攻的存在,這也就使得高麗在攻打這些城池的時候,略顯吃力。


    否則……


    真要有那麽容易的話,高麗都不需要趙昕去商量,估計早就自己把這些城池都給拿下來了。


    趙昕想了想,也罷!這遼東還是別去了,還是讓高麗繼續去吸引火力吧。


    至於趙昕……


    其實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比如說,這遼西走廊一路過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城池。


    還是先把這一路上的一些小縣城、小州城什麽的,都給順手拔了吧。


    這些小縣城、小州城說實話,沒什麽軍事實力,估計一座城下來,連十套鎧甲都湊不齊。


    自然!


    趙昕也是直接通過勸降的方式,便可把這些城池都給勸開門。


    關鍵……


    城中的百姓,還有不少曾經都是漢人。


    那這就更好辦了!


    要說有什麽缺點的話,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趙昕也在考慮,要不要把他們都遷徙到山海關關內去。


    可問題是……


    趙昕也沒有那麽多的土地可以安置他們。


    放著他們不管,到時候說不定又要被遼國給奪了迴去。


    守著他們吧,又浪費自己的人力。


    也隻能是拿來當一個據點來使用了。


    可問題是……


    拿來當軍事據點,趙昕也不太信任他們。


    畢竟誰知道他們當中,有沒有心向遼國的。


    也不全是漢人,還有其他部落的人,以及契丹委派下來的官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噢並收藏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