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七月初,高能所物理中心非常的忙碌。


    好多工作人員都保持996的狀態,目的就是在ichep會議前,完成小型實驗的‘偏差度’計算,並得到結果。


    在對‘偏差度數值’有了解以後,計算中心裏,包括曹孟波、崔凱文,也包括副主任鮑賀星都非常感興趣。


    高能物理會議和計算中心關係不大,但有了全新的成果,尤其是牽扯到粒子研究的成果,也可以到會議上進行發布。


    在chep會議上,計算中心有過一次成為焦點的感覺。


    其他高能物理機構全都在關注他們對於實驗的分析結果,他們成為了會議上的核心焦點,好多原本高傲的同行們,都主動過來探討分析算法以及分析結果的問題。


    現在要進行高能物理會議,也能拿出一項分析成果,不就再次證明了計算中心的實力、水平?


    偏差度,是偏差分析的一個綜合性指數。


    這個指數並不需要重複性的計算,隻需要在評估偏差計算的過程中,嵌入個記錄數字並輸入的代碼。


    最後,再進行匯總計算。


    在擁有偏差分析算法的基礎上,偏差度計算相對還是很容易的,隻要對偏差度數值有理解,就可以在算法基礎上進行修改,就能得到偏差度的輸出數值。


    計算中心連續忙碌十幾天,終於完成了小型實驗偏差分析的算法修改。


    然後他們進行了第一次的分析計算。


    那是以去年的一次實驗數據為基礎進行的分析,最終測定出的偏差度是‘0.0639%’。


    實驗偏差分析結果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異常現象。


    很快,他們就進行了第二次實驗分析。


    這次測定到的偏差分析結果出現了‘區域性粒子斷層現象’,也就是在一個小區域內,粒子數量異常的稀少。


    物理中心把這種現象歸在‘空氣粒子幹擾’上。


    當看到了分析圖像結果以後,崔凱文、鮑賀星下意識就覺得,偏差度肯定會很高,但測定到的結果卻出乎意料。


    “0.0593?”


    “比上一次還低?”


    “不是計算出錯了吧?”


    “那不可能,我們隻是添加了一個偏差度積累計算的模塊,偏差度是一個積累的數據,又怎麽會出現錯誤?”


    偏差度是一個積累的數據。


    每一次偏差評估計算,都會讓偏差度有極為微小的增長。


    這樣慢慢積累增大的數據,即便中途出現一些計算數值偏大或偏小的情況,也不會對最終結果造成太大影響。


    崔凱文讓人檢查下計算中途數據是否存在異常,結果發現‘粒子數量稀少’區域,輸出的偏差度計算數據比其他區域大上幾十、上百倍。


    但是,整體計算輸出的‘偏差度’,依舊比上一次實驗的分析結果數值低。


    然後,他們進行了第三次分析計算。


    這次偏差分析數據沒有任何異常結果,但偏差度卻達到了‘0.0691%’。


    三次實驗分析結果,計算中心就召開了一次討論會議。


    “偏差度,這個數據是一次次偏差評估計算慢慢積累上來的。”


    “我肯定算法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計算結果不會有問題。但是,存在‘空氣粒子阻礙’的實驗,偏差度數值和其他的實驗也很類似……”


    “這個結果……很驚人。”


    崔凱文做報告用了‘很驚人’三個字。


    他心裏比表麵上要驚訝的多。


    他說要做小型實驗的偏差度分析時,張碩就預估了一個數字,偏差度是在0.05%到0.07%之間。


    分析結果和張碩預估的完全一致。


    崔凱文已經對於偏差度有很深入的理解,他很確定偏差度不會受到算法本身的影響。


    這一點,可以通過測試來驗證。


    比如,給算法程序輸入一次假數據,看看結果就知道了。


    “這可能是重大發現。”


    崔凱文繼續道,“不用再繼續了,到了墨爾本,隻需要圍繞‘偏差度’數值做報告,然後展示實驗分析結果就足夠了。”


    很多人都認可崔凱文的說。


    如果偏差度數值計算沒有問題,那麽其中就可能蘊含著什麽未知的情況。


    等會議結束以後,曹孟波對崔凱文、鮑賀星說道,“如果我們計算的數據沒有問題,後續就需要那些物理學家們分析研究了。”


    崔凱文、鮑賀星對視一眼,表情都有些無奈。


    這就是計算中心的問題。


    他們做出再高端的算法,分析出再驚人的結果,研究的事情還是要物理學家們去做。


    實驗不是他們的,理論研究不是他們的。


    計算分析,根本沒人在意。


    即便是通過計算分析有了重大發現,最終的榮譽還是屬於對發現做出解釋的物理學家。


    他們鬱悶的討論了幾句,就說起了即將進行的高能物理會議。


    “如果發布分析結果,肯定有很多人質疑‘偏差度’這個數值。”


    “到時候,誰去作報告?”


    曹孟波和鮑賀星一起看向了崔凱文。


    崔凱文道,“針對這個數值做報告,我是可以的,但是研究屬於張碩吧?”


    “而且,偏差度不隻是一個數值,還關係到偏差評估體係,我覺得要做報告,還是讓張碩自己來……”


    曹孟波聽著點頭,有些擔心道,“張碩做報告確實很適合,他和我們有合作項目,代表計算中心也說得過去……但是現在他能行嗎?”


    “ichep馬上開始了,他的壓力應該很大吧?”


    “譚院士已經出發了!”


    與此同時,蘇東大學中心食堂三樓。


    張碩正和幾個物理學院的人坐在一起吃飯。


    其中有楊海峰院士、有高曉紅,還有其他三個研究員,他們都是蘇東大學cms合作組的成員。


    楊海峰馬上要和張碩一起去墨爾本參加會議。


    這也是參會之前的碰頭了。


    楊海峰不斷對張碩說著,“到會議上做報告的時候,不要有壓力,要自信一些,把自己要說的表達出來。”


    “你要提前和阿戈斯蒂尼的小組溝通好,他們非常有經驗,你們提前分配好講哪一部分、什麽時間上台,遇到問題怎麽處理,等等。”


    “很多事情,都要提前想、提前準備。”


    “你做報告可能會被針對……”


    張碩做報告一定會被針對,因為他看起來年輕、好欺負。


    阿戈斯蒂尼也會被針對,但他的團隊經驗豐富,除非是研究上出現差錯,別人也根本沒有辦法。


    張碩就不一樣了。


    那些人看到他年輕,沒什麽經驗,可能就會故意找刁鑽的問題進行提問。


    張碩耐心的聽著,點頭笑道,“楊院士,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麽辦,不會出問題的。”


    高曉紅也跟著道,“楊院士,你別看張碩年輕,但作報告的表現可能都不比你差。”


    “上次的chep,他當眾質疑阿戈斯蒂尼,做報告表現的淡定從容,直接就說;了自己的想法。”


    “我對他很有信心!”


    其他人也點頭道,“我也看了那個視頻,確實很厲害。”


    “那種國際會議,我到台上隻能按稿子讀了。”


    “我也是……”


    楊海峰笑道,“有自信就好,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建設……”


    他還是有些擔心的。


    張碩要做的可不是普通的報告。不管研究正確與否,他都必然會被各大高能所cp組所針對。


    從事cp破壞研究的都是頂尖的物理學家,


    想想……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做報告。


    台下坐著一排頂尖物理學家。


    他們瞪著眼死死盯著台上,目的就是找出報告的問題,還會故意從各個角度進行刁鑽的提問。


    這個情景,想想都頭皮發麻。


    ……


    楊海峰想的沒有錯。


    幾大cp團隊負責人,都已經磨刀霍霍了。


    核子組織cp組負責人弗朗西斯科-費利弗,提前一周就來到了墨爾本,他還帶著十幾個人的團隊。


    一部分是物理學家,一部分是數據算法專家。


    對弗朗西斯科-費利弗來說,他來墨爾本的目的,就是和阿戈斯蒂尼進行正麵對決。


    很快,費米實驗室cp組負責人加索爾-格雷沃德也來了,他也帶著近十個人的團隊。


    格雷沃德比弗朗西斯科更憤怒。


    如果說弗朗西斯科是來做正麵對決,格雷沃德就是來進行‘生死之戰’的。


    輸掉,來的人一起被解雇。


    格雷沃德見到弗朗西斯科,惱怒的質問道,“這樣的研究,你竟然還給他們用數據!”


    “我知道的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了分析。”


    弗朗西斯科鬱悶的解釋道,“阿戈斯蒂尼是數據中心的人,他的團隊本來就從事超子衰變的分析工作。”


    “你肯定猜不到,那個家夥最開始的時候,還想邀請我加入研究……他真是瘋了!”


    “肯定瘋了!”


    格雷沃德認真道,“這是不可能的。實驗信號轉化手段無效?我們用這個方法,測定出三種介子的cp破壞信號!”


    弗朗西斯科點頭道,“肯定是哪裏有問題,我們要在報告中找到錯誤。”


    他說完問道,“中國團隊的譚誌明來了嗎?”


    “為什麽找他?”


    “研究就是在中國做的,可千萬別忘了,阿戈斯蒂尼是有合作人的,一個叫張碩的年輕人。”


    弗朗西斯科道,“我仔細想過了,這個叫張碩的年輕人可能很關鍵,他研究了一種偏差分析算法,是毫無疑問的算法天才。”


    “阿戈斯蒂尼去了蘇東大學,然後就完成了研究,我覺得,張碩會很關鍵!”


    兩天後,譚誌明也到了。


    弗朗西斯科和格雷沃德一起找了譚誌明,他們是在會議中心廣場見的麵。


    每個人身後都跟著一群人。


    弗朗西斯科見麵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研究是錯誤的,信號分析手段一定有效,對吧?”


    “沒錯,我非常確信!”


    “我也是。”


    三人達成一致,還把手疊在一起表示齊心合力,“就讓我們一起找出錯誤!”


    這一幕的背景,是旁邊唿啦啦站著的一大群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科研從博士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