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城,總督兩廣軍務行轅,南海宣慰使司衙門簽押房裏,一位幕僚拿著一份急報匆匆走進來。


    “東翁,廣東出事了。”


    胡宗憲從書案的文卷堆裏抬起頭,問道:“出了什麽事?”


    “七日前,福建一股山賊,竄入廣東潮州大埔、平遠兩縣,肆虐四個鄉,十一個村莊。”


    聽幕僚說完,胡宗憲眉頭緊皺,“馬上調潮州、惠州的營衛軍過去,任命澄海衛海防團統領吳建平為指揮使,主持平亂。”


    “是。”


    等幕僚寫完軍令發出去後,胡宗憲又問道:“這股山賊從福建竄入的?”


    “是的東翁。”


    胡宗憲站起身來,背著手在屋子裏來迴踱步。


    “福建出了什麽事?安寧了這麽久,又出事了嗎?”


    胡宗憲主持東南剿倭時,福建是主戰場之一,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在此地輪流作戰。同時許多名臣也在這裏做過官,如譚綸、曹邦輔、王一鶚、汪道昆等人。


    現在的福建巡撫是淩雲翼。


    “東翁,”幕僚稟告道,“福建海賊山盜已經肅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西部山區的礦產。出金出銀,獲利豐厚。當地世家為了爭礦,動員村寨混戰,甚至喬裝山賊,此前屢屢發生過。


    學生聽說淩撫台整飭漳州府龍岩、汀州府上杭等地的銀礦金礦,手段狠辣了些,激得有些礦工和村民落草為寇,被淩撫台剿了幾次,走投無路,南下襲擾我廣東。”


    胡宗憲站在窗前,背著手問道:“剿匪用兵,本督也熟。山賊難道不知道兩廣聚集了朝廷水陸官兵二十幾萬,還敢往刀尖上撞?”


    幕僚看了一眼胡宗憲的背影,小心翼翼地說道:“東翁,淩撫台與張閣老是同科,又是南直隸太倉人,同為徐相的門生。此前在河南布政使任上,被彈劾待勘,還是張閣老保舉了他,不僅免罪,還擢升福建巡撫。


    學生聽聞淩撫台有濟世幹才,手段也了得,就是驕縱嗜殺。”


    胡宗憲轉過頭來盯著幕僚。


    “驕縱嗜殺?這樣的性子如何安撫地方?剛柔相濟,剿撫相宜,方為上策。一味殺戮,隻能適得其反。”


    幕僚連忙說道:“東翁英明!福建是東翁率領諸多能臣名將,浴血奮戰才安定下來的,是東翁的功勳碑石之一,要是被這位淩撫台搞亂了,恐怕與東翁麵上也不好看。


    幕僚此話說到胡宗憲心底裏去了。


    胡宗憲可以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為了剿倭,他可以不顧名聲去巴結趙文華,昧著良心攀附嚴黨,甚至可以下毒手幫著誣陷張經。


    可以納諫如流,聽從各種意見。


    可以不拘一格,啟用舉薦各種人才


    但是他骨子裏自視甚高,狷激性子跟徐渭有幾分相似。曆史上他被徐階所逼,被嘉靖帝卸磨殺驢,激憤之下恨然自殺了。


    幕僚的一番話,讓胡宗憲對淩雲翼心裏多了幾分不滿。


    “你寫份奏章,彈劾淩雲翼。巡撫地方,綏靖民患,不是掃地,垃圾往別人家一掃就了事。本督過目後用印拜發。”


    “是!”幕僚連忙彎腰拱手,眼睛裏閃過得意之色。


    胡宗憲隨即將此事拋之腦後,過了兩日,潘應龍從升龍城迴到香江港,胡宗憲大喜,在行轅後院設宴為他接風洗塵。


    酒席上就他們兩人。


    三杯接風洗塵酒喝完,兩人打開了話匣子。


    潘應龍說了如何攻克升龍城,滅莫氏的經過。胡宗憲拍案叫好,也慶幸自己把潘應龍派去了。


    要不是他想出這等妙計,一舉攻克升龍城,等到秋冬非雨季再克升龍城,三月之期就成了一個笑話!


    “來,鳳梧,你勞苦功高,我敬你一杯!”


    “謝梅林公!”


    兩人對酌一杯後,胡宗憲也把近期手頭上的事情簡略地講給潘應龍聽。


    “廣西的改土歸流告一段落。安隆、上林兩土司,殷養實給本督來了份劄子,準備先圍上半年再說,斷糧、斷鹽、斷布,斷絕一切往來和貨殖。


    此前在廣西殺的人有些多,養實希望接下來以撫為主,把人心收攏一二。現在要用兵的隻是羅旁瑤。


    此瑤盤踞羅旁山一帶,經常北上襲擾德慶和肇慶,兩處是西江要津,廣東運往廣西的各種物資,都是通過西江逆流運過去。


    羅旁瑤幾次阻擾西江船運,差點讓廣西前線軍資不足。現在廣西暫且平定,養實與劉總兵商議後,調集重兵,要趕在入冬前剿定羅旁瑤。”


    潘應龍靜靜地聽著。


    “潮州府從福建竄來一股山匪,掠擾鄉鎮,老夫派員帶著海防團河營衛軍過去進剿,還寫了份彈劾奏章拜發。”


    潘應龍馬上問道:“梅林公,彈劾誰?”


    “當然是福建巡撫淩雲翼,他縱容嗜殺,一味用剿,還故意把山賊趕往廣東,差點釀成大錯,影響廣西改土歸流和南海經略,老夫自然要彈劾他!”


    潘應龍急了,“梅林公,奏章拜發了?”


    “當天下午就拜發,叫海船直送京師。現在吹東南風,這會應該到泉州了。”


    潘應龍連連跺腳,臉色漲紅,“梅林公,你不該寫這份彈劾奏章。”


    胡宗憲放下酒杯,問道:“為何?”


    “梅林公,而今莫氏已滅,南海綏靖,你也該被召迴京師。”


    胡宗憲眯著眼睛問道:“你為何如此篤定?”


    “譚公已經入京,殿下豈會把梅林公單獨留在南海?”


    胡宗憲聽懂了潘應龍話裏的意思,譚綸以前是胡宗憲的副手,現在譚綸被召迴京,胡宗憲卻留在廣東,朝野會怎麽看?


    太子殿下不會犯這等錯誤,他可是玩權術高手的先帝教出來的好學生。


    既然自己要被召進京,不管是入閣,還是入督理處,都不宜與張居正結怨。


    這兩年他默默無聞,十分低調,但是太子近臣都知道,殿下非常器重他,他也在養望蓄勢,等到時機成熟時定會一鳴驚人。


    淩雲翼是他的同科,又是他舉薦到福建巡撫任上,自己一封彈劾,會不會被人趁機利用,以此為引子挑撥離間,把水攪渾?


    自己現在的身份,一封彈劾看上去輕飄飄,實際上的重量不輕。


    胡宗憲猛地站起身來,焦慮地走來走去:“老夫前日忙暈頭了,隻顧著性子,萬萬忘記了這一節。


    還有那位昌文先生”


    胡宗憲目光凜冽。


    他迴憶了一下,察覺出那位幕僚巧到好處的話,就是在引著自己往坑裏走。


    “來人!”


    馬上有心腹隨從在門口應道:“老爺,請吩咐!”


    “去把黨如圭請來。”


    “是!”


    潘應龍也認識這位同僚,“黨昌文?”


    “是的,他跟了老夫四年。去年老夫奉太子令旨南下,幕僚帶得不多,就選了他任機要文字。想不到啊,終於原形畢露!”


    胡宗憲把前日的情況簡略地說了一遍。


    潘應龍想了想答道:“梅林公,黨昌文入幕四年,想來已經了解你的脾性。這次趁著你公務繁忙,對症下藥,引你入甕。學生猜想,說不定他已經逃之夭夭了。”


    “可惱!他敢逃,老夫就敢抓他!”


    過了一會,心腹來稟告:“老爺,黨先生留下一封書信,不見蹤影。”


    “給我!”胡宗憲伸手接過書信,拆開一看,氣得七竅冒煙。


    “氣煞老夫!此獠處心積慮,潛伏在老夫身邊,圖謀不軌!”


    潘應龍接過那封書信一看,無非就是十分抱歉,為人所逼,還請胡公高抬貴手,不要追究到底,留他一條活路。


    “梅林公,此子是誰舉薦到你跟前的?”


    “是幾位同鄉。”


    潘應龍了然。


    胡宗憲的同鄉多徽商,徽商多巨賈,也為胡宗憲仕途提供了不少幫助。托了一份情麵過來,必須得認。


    結果引狼入室,招進來一位內應。


    “梅林公,想必黨先生也不是特意潛伏到你跟前。可能是有人抓到他的把柄,進而逼迫他這樣的做的。


    梅林公,看來有人不希望你入京啊。”


    “高拱?”


    胡宗憲第一個就是想到了他。


    當年借著倒查庚戌之變,嘉靖帝下詔,把晉黨晉商幾乎斬殺殆盡,胡宗憲當時任兵部尚書、山西宣大總督,是具體執刀人。


    晉黨的血海深仇,高拱肯定會記在胡宗憲身上。


    潘應龍想了想,最後搖了搖頭:“梅林公,學生覺得高閣部下手的可能性不大。他隆慶元年被召迴京,出掌戶部,曆經挫折,最後向西苑輸誠服威,這才得以入閣,推行新政。


    新鄭公雖然性子急躁,但宦海浮沉多年,輕重緩急他還是分得清。何況他當下最要緊的對手是其他幾位閣老,沒事招惹遠在南海的梅林公作甚?


    要是梅林公迴京,隻是入督理處,他不是平白招惹了一位強敵?得不償失!”


    胡宗憲點點頭:“有道理。”


    他想了想,其他人有嫌疑,又都似乎不像,一時間未決不定,猜不出是誰,幹脆把幕後黑手拋到一邊。


    “鳳梧,幕後黑手待後再說,現在老夫方寸大亂。這封彈劾奏章要是進到京城裏,老夫擔心被有心人利用,挑起老夫與張叔大之間的矛盾,進而親者痛,仇者快啊!”


    潘應龍答道:“梅林公所言極是,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消除這封急奏的影響。現在興北風,梅林公的奏章又是交給快速帆船,一等一的快。


    追是追不迴來了,我們隻能另想它法”


    他想了一會,提出一個建議:“梅林公,不妨揪住羅旁瑤一事,上疏彈劾殷撫台,再尋個由頭把廣東布政使司、湖廣布政使司也彈劾一番。”


    胡宗憲笑了:“把水攪渾!”


    “對,梅林公,對手想把水攪渾,那我們就順勢而為,把水攪得更渾,渾到誰也看不清誰!


    隻是如此一來,梅林公可能要背負狂妄的非議。”


    “狂妄就狂妄,總好過被人當刀子,跟張叔大去爭鬥一番。”


    “梅林公說得對。太子殿下英明,見到這接二連三的奏章,一定會明白梅林公的苦心。學生建議,梅林公也給殷撫台去一封私信,坦言實情,請他諒解一二。”


    胡宗憲捋著胡須,欣慰地說道:“養實是老夫的同鄉,他會諒解的。幸虧鳳梧及時提醒,要不然老夫差點釀成大錯!”


    潘應龍提醒道:“梅林公,現在出了這件事,可想而知京中朝堂上,暗潮洶湧,危機四伏。梅林公被召進京後,務必請小心為上。”


    胡宗憲臉色凝重,重重地點了點頭,靠著座椅,看著窗外陰沉不定的天,緩緩地說道:“到底是誰在挑撥離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就是萬曆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朕就是萬曆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