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敬原本是打算主動找老戴商量一下,如何借著鹽商一事調兵攻打荷蘭什麽公司,好給大孫子未來鋪路。
沒想到瞌睡有人送枕頭,他還沒找老戴,老戴倒是先找上他了。
“賈閣老,快救救咱家。”
當晚,戴權就風急火燎的來寧國府找上賈敬。
賈敬微微一笑:“什麽事?戴公公慢點說,先吃杯茶。”
“哎呦,咱家現在哪有功夫吃茶。”戴權拉著賈敬的手,心急道:“還是登仙閣的事,尚缺著兩百萬兩銀子,太上皇命我馬上湊齊,否則我人頭不保啊!”
“哦。”
賈敬把戴權引導上座上坐了,扶了扶胡須麵帶嚴肅道:“居然這麽嚴重?”
“可不是!”戴權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道:“太上皇最近越發迷戀修仙了,還招了一個名叫卜靈子的老道進宮,天天跟著打坐修煉。”
賈敬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打坐修煉倒也罷了,還能靜心養性,隻要沒吃仙丹就好。”
戴權有些無奈道:“太上皇都已經迷戀到這份上了,吃仙丹還不是遲早的事情?咱家就怕……”
“放心,太上皇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會有事的。”賈敬忙安慰戴權說道。
“希望如此吧。”戴權點了點頭,忽然道:“先不說這個了,賈閣老快想想辦法,從哪裏再搞些錢來。”
正題來了!
賈敬吃了口茶,微微一笑:“辦法倒是有一個。”
戴權喜道:“哦?什麽辦法?賈閣老快快跟咱家說來。”
賈敬道:“那幾家鹽商有下落了。”
“真的!”戴權一下子站了起來,搓著手道:“那幾家小崽子在哪裏?”
那可是上千萬兩的銀子,一旦把人捉住,不但太上皇龍顏大悅,他自己也能趁機再撈一筆。
太上皇若真是執迷煉丹,能活幾年還說不準呢,一代天子一代太監,他不得不為迴家養老做準備。
賈敬正色道:“還是在西洋人那邊,上次台州島圍剿時被他們提前得了風聲,又往南跑了。”
戴權:“呂宋那邊?”
作為大夏權勢第一的太監,戴權不但熟知大夏兩京一十三省,就連南洋也是了解不少的。
賈敬點點頭,道:“可能呂宋還要往南一些,據說是西洋人建的一個什麽公司,在我們大夏南海上橫行無忌,公然收留我朝欽犯,十分不將我朝放在眼裏!”
“豈有此理!”戴權氣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如出兵剿滅,揚我大夏國威!”
“戴公公言之有理。”賈敬微微一笑:“而且西洋人好像都有錢呢,上次台州島上不就有些收獲……”
“哈哈。”
戴權立刻會意。
“派誰去剿滅西洋人合適?”
賈敬想了想道:“還是林如海吧,太上皇有意繼續封海,兩淮海軍作用不大了,就讓他們出海追擊欽犯,至於軍餉戶部那邊暫時應該可以出一百萬,前期夠用了。”
上次給了戶部一百萬,現在應該收迴來了,大不了剿滅西洋人之後再補給他們一百萬。
想來劉言不會不同意的。
戴權聞言正色道:“此乃老成持重之舉,就這樣吧!閣老去內閣擬本子,我們司禮監馬上就能批了,至於太上皇那邊咱家一會兒會去說的。”
“好!”
正所謂內外勾連做事不難,二人一拍即合,製訂了下南洋追擊欽犯,揚我大夏國威的軍事計劃。
而後戴權又道:“追擊欽犯,剿滅西洋人畢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現在登仙閣的建造迫在眉睫,賈閣老有沒有辦法暫時借到銀子?後麵銀子到了再補上。”
賈敬笑道:“借銀子倒也不難,馬上就要到冬天了,經過去年一年蜂窩煤暢銷全國,今年必將有更大的利潤,先拿出一百萬來應急不難。”
“這個……”
戴權欲言又止。
“怎麽?”
賈敬疑惑問道。
戴權訕訕道:“前個月剛剛提前支了一百萬銀兩,現在怕是……”
賈敬疑惑。
“支了一百萬?做什麽了?”
戴權道:“太上皇重啟錦衣衛的事情賈閣老也知道吧?”
賈敬點頭:“知道一些。”
雖然這件事不論文臣還是武將勳貴都有很大抵觸,但卻不能明目張膽的阻止。
否則不就成了心虛麽!
戴權繼續道:“這幾個月錦衣衛膨脹的很快,全國各處足有兩萬餘人了,各地的錦衣衙門也相繼建立起來,這裏麵有許多都是重金聘請的,花費著實不小呢,都是從蜂窩煤裏麵出的。”
賈敬:“……”
皇帝手裏就不能有錢。
隨著地位日益穩固,賈敬的心態也漸漸的發生了變化,從一味地討好太上皇,給太上皇撈銀子,變成了忠臣良臣。
要勸誡太上皇。
不能一味地揮霍無度,享樂。
“賈閣老,麻煩你再想想,還有別的來錢門路麽?”戴權聲音略帶焦急的問道。
“別的…”
賈敬想了想,道:“要不百官募捐吧。”
他雖然有錢。
但。
那都是留著為江山社稷出力的,還要留給大孫子一部分,不能為了太上皇一己之私拿出來。
戴權:“……”
募捐?
開玩笑了是吧。
哪怕真能捐個三萬兩萬的,能做什麽?
“賈兄,別鬧。”
“再想想別的辦法啊。”
賈敬無奈道:“要麽先跟戶部借五十萬吧,跟劉言說明年還他六十萬,另外五十萬隻能從太上皇內帑出了。”
戴權雖然還不甚滿意,但也勉強有了交代。
“戶部……還要麻煩賈閣老去說,咱家不屑跟那幫迂腐打交道。”
那幫人私下裏叫他老醃狗,他都是知道的。
賈敬微笑:“好說。”
……
戶部。
尚書劉言苦著臉,道:“閣老大人,國庫真沒錢了!”
“少來。”賈敬擺手,微笑道:“別想哄我,我知道今年的鹽稅已經下來了,這一波五百萬兩的鹽稅可把你們吃的盆滿缽滿。”
劉言忙搖頭。
“賈閣老慎言。”
“你別提那五百萬兩鹽稅了,還沒入庫,已經有幾家眼巴巴的瞅上了。”
“哦?哪幾家?”賈敬問道。
劉言道:“首先一個,西北,漠北兩地的軍餉,今年又欠了三個多月了,補齊了發就是兩百萬兩。”
“另外兩處節度都向朝廷訴苦,抱怨軍械落後,連年征戰導致刀槍不利盔甲破損,需要更換一批,兵部那邊已經著手開始打造了,又是一百多萬兩。”
賈敬點了點頭,這件事他是知道的,邊軍清苦糧餉不能少了,再有跟草原上的韃子打交道,兵甲必須要堅固,這些錢不能省。
“還有呢?”
劉言繼續道:“皇上要了五十萬兩,這是定例無需多說。”
“太上皇那邊今年比往常加了不少,拿去了一百五十萬兩。”
“另外陝西山西兩省大旱,河南遭了蝗災,都要振濟,閣老您給算一下還能剩多少?”
賈敬聞言,皺眉道:“以往災荒不都是從賦稅裏麵出嗎?怎麽今年要從鹽稅裏麵出了?”
劉言苦笑道:“賦稅的情況想必閣老也是清楚的,一年比一年少,在過幾年,全國再多幾千上萬的秀才,賦稅直接減半也是有的。”
一旦成為秀才,不但可免除一家人徭役以及賦稅,成為士族階級享朝廷津貼,還可以收大量帶著田地上門投靠的奴仆掛在名下,同樣可以免除很大一部分苛捐雜稅。
這也就導致賦稅一年竟比一年少。
賈赦對此也是毫無辦法。
甚至有辦法他也不敢動。
國朝百年,賦稅一代一代下來牽扯的利益極廣,從朝堂閣老到地方地主都是利益既得者,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
任何企圖改革的都會被大勢撕成碎片!
大夏這艘戰船已經曆經百年,四下漏風是不可避免的,他身為當朝閣老,能一路修修補補,使戰船不至於沉沒,就算是功在千秋了。
管仲,商鞅之流固然名傳千古,但他自知能力有限,也學不來。
或許,他的孫子可以……
“賈閣老?”
見賈敬忽然沉默不語,劉言小心的提醒了一下。
賈敬迴過神,歎道:“那也罷了,鹽稅就不說了,上次我給你的那一百萬兩先給我用用,明年打了勝仗再給你。”
劉言:“……”
要是輸了怎麽辦?
這話他沒敢說。
賈敬:“還有,想辦法擠出五十萬給戴權送去,明年他還六十萬。”
劉言:“這個……”
賈敬:“別這個那個了,記得要借條就行了。”
說完走了。
不一會兒,又有文吏來報:“北靜王爺來訪。”
劉言一陣頭大。
“快,就說我不在。”
話一剛落,隻聽門口哈哈一陣笑,緊接著走進一位麵如冠玉的青年男子,一身王袍,腰懸玉帶,環佩叮當,發髻上攢著麒麟簪。
“劉大人,小王來的真巧啊,你要出去嗎?”
劉言:“……”
“下官見過王爺。”
“唉。”北靜王拍了拍劉言肩膀:“一家人不必多禮。”
劉言腹誹:誰跟你一家人啊!
“不知王爺來戶部……”
“哈哈,是這樣的。”北靜王在下方的椅子上坐了,微微一笑道:“本王想建個山莊避暑,還缺十萬兩銀子,你先借我,明年還十一萬兩。”
劉言:“……”
“王爺,戶部真的沒錢了!”
北靜王:“真的?”
劉言:“真的,一文都沒有了!”
北靜王板著臉道:“休要欺騙本王,剛剛賈閣老出去時可是麵帶微笑的,哪裏像沒借到錢的模樣?難道你看本王好欺負麽?”
劉言連連苦笑。
“不敢,不敢。”
“那速速簽字,借條我帶來了。”北靜王啪的一下把一張紙條拍在了桌子上。
劉言一陣頭大。
無他,這樣的借條戶部能堆滿一間屋子。
難!
戶部太難了!
……
因為賈敬戴權二人的原因,內閣跟司禮監之間關係密切了不少,很多朝廷政令不再有以前那種相互推脫幾個月不成事的拖遝,往往今日內閣遞上去的本子,明早就有司禮監的批紅下來。
且大多都能成。
麵對強勢的賈敬,首輔葉相選擇了避其鋒芒,經常請假在家。
溫庭雖然當了多年次輔,然誌大才疏,威望也不高,已經被賈敬壓的喘不過氣來,跟個透明人差不多。
一時間。
賈敬不說一手遮天,也是權傾朝野了。
這就讓有些人心中難安。
尤其是大明宮養心殿裏的新皇。他簡直不敢想象,他老子駕鶴以後,誰還能壓製住賈敬。
掌控平衡才是帝王之術。
由此可見,他老父皇已經不行了,隻知道一門心思煉丹享樂,連朝堂都控製不住了。
“朕,必須要開始準備了!”新皇喃喃自語了一句。
第一個先把京營抓在手裏。
有了軍權,才不會亂。
“來人。”
“奴才在。”
“派人給九省統製王子騰帶朕的口諭過去,就說……明白了嗎?”
“奴才明白!”
“嗯,去吧。”
……
不兩日,有聖旨從朝中發出。
升,林如兩淮兼海外總督,兵部尚書,前往南洋追捕朝廷欽犯,驅逐西洋人,揚我大夏國威。
海外總督。
這是一個在賈敬主持下,新出的官職,主要負責以及應對在南海東海日益囂張的西洋人。
對於林如海任這個官職沒有人反對,甚至有許多人認為這是被貶了。
眾所周知,海外都是蠻夷。
就連雲南,瓊州都不如。
海外總督,那不就是涼了嗎?
許多人又因此聯想到太上皇這是為了平衡賈敬的權利,是對權勢滔天的賈敬一種警告!
……
“我嶽父大人又高升了!”
看著朝廷的邸報,賈蓉歡喜異常。
在他的引導下,賈敬漸漸的認識到了海外的重要性,更是準備大力發展海軍,當然,這其中主要是利潤的驅使。
賈敬在朝堂打拚。
林如海在海外打拚。
有兩個老大人在前披荊斬棘,遮風擋雨,賈蓉覺得可以躺平了。
科舉之後就找個清閑衙門,安安心心混朝堂就行。
“呸,誰是你嶽父。”林黛玉輕啐了一口,嗔怪道:“你不害臊!”
“哈哈。”
賈蓉拿起一張桌上的紅紙。
“婚書為證。”
“什麽!”
林黛玉睜大眼睛,又羞又驚。
“你哪裏來的?”
一麵說著就上前搶。
賈蓉往後一閃,微笑道:“去太爺那裏發現的,所以拿來瞧瞧。”
“我看看你的生辰八字哈。”
林黛玉大羞,咬著牙上前:“你給我拿來!”
“嘿嘿,不給。”
賈蓉圍著跑。
林黛玉追了一會兒,無奈追不上,眼珠微微一轉。
“嗬嗬,我知道了!”
“你根本就是騙人,這不是婚書!”
……
賈敬原本是打算主動找老戴商量一下,如何借著鹽商一事調兵攻打荷蘭什麽公司,好給大孫子未來鋪路。
沒想到瞌睡有人送枕頭,他還沒找老戴,老戴倒是先找上他了。
“賈閣老,快救救咱家。”
當晚,戴權就風急火燎的來寧國府找上賈敬。
賈敬微微一笑:“什麽事?戴公公慢點說,先吃杯茶。”
“哎呦,咱家現在哪有功夫吃茶。”戴權拉著賈敬的手,心急道:“還是登仙閣的事,尚缺著兩百萬兩銀子,太上皇命我馬上湊齊,否則我人頭不保啊!”
“哦。”
賈敬把戴權引導上座上坐了,扶了扶胡須麵帶嚴肅道:“居然這麽嚴重?”
“可不是!”戴權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道:“太上皇最近越發迷戀修仙了,還招了一個名叫卜靈子的老道進宮,天天跟著打坐修煉。”
賈敬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打坐修煉倒也罷了,還能靜心養性,隻要沒吃仙丹就好。”
戴權有些無奈道:“太上皇都已經迷戀到這份上了,吃仙丹還不是遲早的事情?咱家就怕……”
“放心,太上皇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會有事的。”賈敬忙安慰戴權說道。
“希望如此吧。”戴權點了點頭,忽然道:“先不說這個了,賈閣老快想想辦法,從哪裏再搞些錢來。”
正題來了!
賈敬吃了口茶,微微一笑:“辦法倒是有一個。”
戴權喜道:“哦?什麽辦法?賈閣老快快跟咱家說來。”
賈敬道:“那幾家鹽商有下落了。”
“真的!”戴權一下子站了起來,搓著手道:“那幾家小崽子在哪裏?”
那可是上千萬兩的銀子,一旦把人捉住,不但太上皇龍顏大悅,他自己也能趁機再撈一筆。
太上皇若真是執迷煉丹,能活幾年還說不準呢,一代天子一代太監,他不得不為迴家養老做準備。
賈敬正色道:“還是在西洋人那邊,上次台州島圍剿時被他們提前得了風聲,又往南跑了。”
戴權:“呂宋那邊?”
作為大夏權勢第一的太監,戴權不但熟知大夏兩京一十三省,就連南洋也是了解不少的。
賈敬點點頭,道:“可能呂宋還要往南一些,據說是西洋人建的一個什麽公司,在我們大夏南海上橫行無忌,公然收留我朝欽犯,十分不將我朝放在眼裏!”
“豈有此理!”戴權氣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如出兵剿滅,揚我大夏國威!”
“戴公公言之有理。”賈敬微微一笑:“而且西洋人好像都有錢呢,上次台州島上不就有些收獲……”
“哈哈。”
戴權立刻會意。
“派誰去剿滅西洋人合適?”
賈敬想了想道:“還是林如海吧,太上皇有意繼續封海,兩淮海軍作用不大了,就讓他們出海追擊欽犯,至於軍餉戶部那邊暫時應該可以出一百萬,前期夠用了。”
上次給了戶部一百萬,現在應該收迴來了,大不了剿滅西洋人之後再補給他們一百萬。
想來劉言不會不同意的。
戴權聞言正色道:“此乃老成持重之舉,就這樣吧!閣老去內閣擬本子,我們司禮監馬上就能批了,至於太上皇那邊咱家一會兒會去說的。”
“好!”
正所謂內外勾連做事不難,二人一拍即合,製訂了下南洋追擊欽犯,揚我大夏國威的軍事計劃。
而後戴權又道:“追擊欽犯,剿滅西洋人畢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現在登仙閣的建造迫在眉睫,賈閣老有沒有辦法暫時借到銀子?後麵銀子到了再補上。”
賈敬笑道:“借銀子倒也不難,馬上就要到冬天了,經過去年一年蜂窩煤暢銷全國,今年必將有更大的利潤,先拿出一百萬來應急不難。”
“這個……”
戴權欲言又止。
“怎麽?”
賈敬疑惑問道。
戴權訕訕道:“前個月剛剛提前支了一百萬銀兩,現在怕是……”
賈敬疑惑。
“支了一百萬?做什麽了?”
戴權道:“太上皇重啟錦衣衛的事情賈閣老也知道吧?”
賈敬點頭:“知道一些。”
雖然這件事不論文臣還是武將勳貴都有很大抵觸,但卻不能明目張膽的阻止。
否則不就成了心虛麽!
戴權繼續道:“這幾個月錦衣衛膨脹的很快,全國各處足有兩萬餘人了,各地的錦衣衙門也相繼建立起來,這裏麵有許多都是重金聘請的,花費著實不小呢,都是從蜂窩煤裏麵出的。”
賈敬:“……”
皇帝手裏就不能有錢。
隨著地位日益穩固,賈敬的心態也漸漸的發生了變化,從一味地討好太上皇,給太上皇撈銀子,變成了忠臣良臣。
要勸誡太上皇。
不能一味地揮霍無度,享樂。
“賈閣老,麻煩你再想想,還有別的來錢門路麽?”戴權聲音略帶焦急的問道。
“別的…”
賈敬想了想,道:“要不百官募捐吧。”
他雖然有錢。
但。
那都是留著為江山社稷出力的,還要留給大孫子一部分,不能為了太上皇一己之私拿出來。
戴權:“……”
募捐?
開玩笑了是吧。
哪怕真能捐個三萬兩萬的,能做什麽?
“賈兄,別鬧。”
“再想想別的辦法啊。”
賈敬無奈道:“要麽先跟戶部借五十萬吧,跟劉言說明年還他六十萬,另外五十萬隻能從太上皇內帑出了。”
戴權雖然還不甚滿意,但也勉強有了交代。
“戶部……還要麻煩賈閣老去說,咱家不屑跟那幫迂腐打交道。”
那幫人私下裏叫他老醃狗,他都是知道的。
賈敬微笑:“好說。”
……
戶部。
尚書劉言苦著臉,道:“閣老大人,國庫真沒錢了!”
“少來。”賈敬擺手,微笑道:“別想哄我,我知道今年的鹽稅已經下來了,這一波五百萬兩的鹽稅可把你們吃的盆滿缽滿。”
劉言忙搖頭。
“賈閣老慎言。”
“你別提那五百萬兩鹽稅了,還沒入庫,已經有幾家眼巴巴的瞅上了。”
“哦?哪幾家?”賈敬問道。
劉言道:“首先一個,西北,漠北兩地的軍餉,今年又欠了三個多月了,補齊了發就是兩百萬兩。”
“另外兩處節度都向朝廷訴苦,抱怨軍械落後,連年征戰導致刀槍不利盔甲破損,需要更換一批,兵部那邊已經著手開始打造了,又是一百多萬兩。”
賈敬點了點頭,這件事他是知道的,邊軍清苦糧餉不能少了,再有跟草原上的韃子打交道,兵甲必須要堅固,這些錢不能省。
“還有呢?”
劉言繼續道:“皇上要了五十萬兩,這是定例無需多說。”
“太上皇那邊今年比往常加了不少,拿去了一百五十萬兩。”
“另外陝西山西兩省大旱,河南遭了蝗災,都要振濟,閣老您給算一下還能剩多少?”
賈敬聞言,皺眉道:“以往災荒不都是從賦稅裏麵出嗎?怎麽今年要從鹽稅裏麵出了?”
劉言苦笑道:“賦稅的情況想必閣老也是清楚的,一年比一年少,在過幾年,全國再多幾千上萬的秀才,賦稅直接減半也是有的。”
一旦成為秀才,不但可免除一家人徭役以及賦稅,成為士族階級享朝廷津貼,還可以收大量帶著田地上門投靠的奴仆掛在名下,同樣可以免除很大一部分苛捐雜稅。
這也就導致賦稅一年竟比一年少。
賈赦對此也是毫無辦法。
甚至有辦法他也不敢動。
國朝百年,賦稅一代一代下來牽扯的利益極廣,從朝堂閣老到地方地主都是利益既得者,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
任何企圖改革的都會被大勢撕成碎片!
大夏這艘戰船已經曆經百年,四下漏風是不可避免的,他身為當朝閣老,能一路修修補補,使戰船不至於沉沒,就算是功在千秋了。
管仲,商鞅之流固然名傳千古,但他自知能力有限,也學不來。
或許,他的孫子可以……
“賈閣老?”
見賈敬忽然沉默不語,劉言小心的提醒了一下。
賈敬迴過神,歎道:“那也罷了,鹽稅就不說了,上次我給你的那一百萬兩先給我用用,明年打了勝仗再給你。”
劉言:“……”
要是輸了怎麽辦?
這話他沒敢說。
賈敬:“還有,想辦法擠出五十萬給戴權送去,明年他還六十萬。”
劉言:“這個……”
賈敬:“別這個那個了,記得要借條就行了。”
說完走了。
不一會兒,又有文吏來報:“北靜王爺來訪。”
劉言一陣頭大。
“快,就說我不在。”
話一剛落,隻聽門口哈哈一陣笑,緊接著走進一位麵如冠玉的青年男子,一身王袍,腰懸玉帶,環佩叮當,發髻上攢著麒麟簪。
“劉大人,小王來的真巧啊,你要出去嗎?”
劉言:“……”
“下官見過王爺。”
“唉。”北靜王拍了拍劉言肩膀:“一家人不必多禮。”
劉言腹誹:誰跟你一家人啊!
“不知王爺來戶部……”
“哈哈,是這樣的。”北靜王在下方的椅子上坐了,微微一笑道:“本王想建個山莊避暑,還缺十萬兩銀子,你先借我,明年還十一萬兩。”
劉言:“……”
“王爺,戶部真的沒錢了!”
北靜王:“真的?”
劉言:“真的,一文都沒有了!”
北靜王板著臉道:“休要欺騙本王,剛剛賈閣老出去時可是麵帶微笑的,哪裏像沒借到錢的模樣?難道你看本王好欺負麽?”
劉言連連苦笑。
“不敢,不敢。”
“那速速簽字,借條我帶來了。”北靜王啪的一下把一張紙條拍在了桌子上。
劉言一陣頭大。
無他,這樣的借條戶部能堆滿一間屋子。
難!
戶部太難了!
……
因為賈敬戴權二人的原因,內閣跟司禮監之間關係密切了不少,很多朝廷政令不再有以前那種相互推脫幾個月不成事的拖遝,往往今日內閣遞上去的本子,明早就有司禮監的批紅下來。
且大多都能成。
麵對強勢的賈敬,首輔葉相選擇了避其鋒芒,經常請假在家。
溫庭雖然當了多年次輔,然誌大才疏,威望也不高,已經被賈敬壓的喘不過氣來,跟個透明人差不多。
一時間。
賈敬不說一手遮天,也是權傾朝野了。
這就讓有些人心中難安。
尤其是大明宮養心殿裏的新皇。他簡直不敢想象,他老子駕鶴以後,誰還能壓製住賈敬。
掌控平衡才是帝王之術。
由此可見,他老父皇已經不行了,隻知道一門心思煉丹享樂,連朝堂都控製不住了。
“朕,必須要開始準備了!”新皇喃喃自語了一句。
第一個先把京營抓在手裏。
有了軍權,才不會亂。
“來人。”
“奴才在。”
“派人給九省統製王子騰帶朕的口諭過去,就說……明白了嗎?”
“奴才明白!”
“嗯,去吧。”
……
不兩日,有聖旨從朝中發出。
升,林如兩淮兼海外總督,兵部尚書,前往南洋追捕朝廷欽犯,驅逐西洋人,揚我大夏國威。
海外總督。
這是一個在賈敬主持下,新出的官職,主要負責以及應對在南海東海日益囂張的西洋人。
對於林如海任這個官職沒有人反對,甚至有許多人認為這是被貶了。
眾所周知,海外都是蠻夷。
就連雲南,瓊州都不如。
海外總督,那不就是涼了嗎?
許多人又因此聯想到太上皇這是為了平衡賈敬的權利,是對權勢滔天的賈敬一種警告!
……
“我嶽父大人又高升了!”
看著朝廷的邸報,賈蓉歡喜異常。
在他的引導下,賈敬漸漸的認識到了海外的重要性,更是準備大力發展海軍,當然,這其中主要是利潤的驅使。
賈敬在朝堂打拚。
林如海在海外打拚。
有兩個老大人在前披荊斬棘,遮風擋雨,賈蓉覺得可以躺平了。
科舉之後就找個清閑衙門,安安心心混朝堂就行。
“呸,誰是你嶽父。”林黛玉輕啐了一口,嗔怪道:“你不害臊!”
“哈哈。”
賈蓉拿起一張桌上的紅紙。
“婚書為證。”
“什麽!”
林黛玉睜大眼睛,又羞又驚。
“你哪裏來的?”
一麵說著就上前搶。
賈蓉往後一閃,微笑道:“去太爺那裏發現的,所以拿來瞧瞧。”
“我看看你的生辰八字哈。”
林黛玉大羞,咬著牙上前:“你給我拿來!”
“嘿嘿,不給。”
賈蓉圍著跑。
林黛玉追了一會兒,無奈追不上,眼珠微微一轉。
“嗬嗬,我知道了!”
“你根本就是騙人,這不是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