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國內媒體扒出了新料。


    當年陳麟風參加《鏗鏗三人行》的節目,那一番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言論,終於在大眾層麵被爆了出來。


    事實上,不少媒體在轉載視頻的時候,都在驚異。


    怎麽這段炸裂言論,現在才被爆了出來。


    “你覺得大陸文人有可能得獎?”


    “等十幾二十年後,華國的體量大到一定程度,能夠引起西方敵對情緒的時候就能得了。”


    ……


    “如果真有這麽一天,我隻希望那位獲獎者能有點骨氣,學習讓保羅薩特,維持自身的純粹,拒絕領獎。”


    “如果沒有拒絕的骨氣,那就隻能證明,你寫那樣的作品,不是什麽揭露和批判,就是為了向西方世界獻媚。”


    ……


    這段視頻,等於是在本就全網轟動的輿論上,又澆上了熱油。


    網友們直接炸了鍋。


    “小陳時代就這麽猛了?當時他才剛十歲出頭吧。”


    “陳麟風還真是一以貫之啊,當年就討厭諾貝爾文學獎,如今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至少他保持了自己的純粹,我覺得這一點挺好,路轉粉了。”


    “嗬嗬,有點成績就敢小看諾貝爾獎,可笑。”


    “就是,諾貝爾獎是全人類的獎項,如何能區分成是西方還是東方的,簡直狹隘。”


    “樓上又開始了。”


    “說起來,這個年紀的陳麟風,小小的,好可愛。”


    “這個帖子已經沒法看了,跪族和顛佬粉絲都來了。”


    “……”


    “啪”的一聲,視頻被關閉。


    “都說說吧,這事要怎麽解決。”


    燕京一間會議室裏,作聯的一場委員會會議正在展開。


    說來也巧,4月份正好是作聯這邊慣常開會的日子。


    陳麟風拒絕諾獎,作為近日來引起巨大風波的事件,也被劃入到開會的議題之一。


    其實這個視頻,有不少人已經在網上看到過了。


    於華就是其中之一。


    但再次看到這段視頻,他還是不由的感歎。


    還是小陳夠自信啊。


    當年小小的年紀,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於華可以確信,他們這代人,沒有一個人,能有這般視諾貝爾文學獎如糞土的心態。


    大家都對西方有種說不出的欽慕。


    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很難避免這一點。


    哪怕於華自己也是如此。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就不對陳麟風的做法感到欽佩。


    從感性上去看待這件事,都感覺小陳挺牛的。


    他和幾個朋友私下裏交流,不少人都是這樣的看法。


    隻是這場風波也實在是鬧得有夠大。


    他看向坐在上首處的作聯老大,這位新官上任,也不知道會怎麽看待這事。


    此前是鐵總當老大,不過去年文協換屆,人家換到文協當老大去了。


    新老大發話,在場眾人有些沉默,這件事有點不好說。


    從民族情感上,覺得小陳是對的,但真細究起來,作為一個作家,誰在意這個啊。


    世界主義總是要大於狹隘的民族情感的嘛。


    葛飛忍不住要率先發言,一直以來,他都對陳麟風這個人不太感冒。


    其取得的成績是一方麵,思想分歧才是主要的。


    就像是在麵對諾獎、以及通俗文學的態度上,兩人就持截然相反的觀念。


    “要我說啊,小陳同誌這事做的不合適,現在什麽時代了,怎麽還能有這樣的冷戰思維。”


    葛飛起頭,就有人立馬跟上。


    “說來冷戰結束的時候,他才3歲,怎麽還會有這樣的思想,肯定是地方教育的問題。”


    “我覺得不能坐視輿論繼續這麽發酵,應該以組織的名義,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葛飛心中一喜,還是有正義的聲音存在的。


    他再接再厲,想著加大攻勢。


    “對,他這樣說倒是顯得高風亮節、不慕名利了,讓其他同行們怎麽辦,也學他這樣拒絕人諾貝爾文學獎?”


    其他人用驚異的眼神,看著他。


    不是兄弟,你不會真有心思吧?


    真覺得自己有一天,也能得諾獎?


    最後這一段發言,顯然是有些私心過重了。


    到此刻,沒人再發言了。


    大家畢竟都是成名作家,要保持文人的體麵。


    於華和幾個朋友互視一眼,都不準備摻和這事。


    他們幾個人,都是國內比較知名的頂級作家。


    也因此,最不適合說話。


    不管是反對還是支持,都會被有心人亂解讀。


    文人相輕,再沒有他們更了解了。


    眼見沒人要發言了,新老大以總結性的陳述來收尾。


    “我對大家的想法也大致有了些了解,我看啊,咱們作聯作為一個整體,還是不適合在這種事上發表意見。


    一些同誌如果自己想發表看法,寫文章投稿,或者是接受采訪都可以,咱們都不禁止,暢所欲言、百花齊放嘛……”


    一通沒什麽用的發言過後,算是把這個議題給略過了。


    相比當年,陳麟風因為寫《命運》被群起而攻之。


    如今他做出更出格的事(文人視角),卻沒幾個人願意再表現出反對態度了。


    陳麟風在國際上的名氣太響,他們這些與國際文學界交流較多的作家們都心知肚明。


    因此,萬一因為反對小陳,而丟臉丟到國際上去,那就太不體麵了。


    文人,還是要愛惜羽毛的。


    ……


    文協這邊,也有人跟鐵總提到了“陳麟風拒領”這事。


    文藝不分家,文協和作聯的關係,還是很緊密的。


    鐵總心中也有些不理解,但她心知小陳是個很穩重的年輕人,做事之前一定是經過審慎考慮的。


    因此,當著同事的麵,她風輕雲淡的說道,“這也正常,小陳在外接觸的比較多,說不定就是知道了什麽別的消息。”


    安撫了同事之後,迴頭她就打電話給當事人進行詢問。


    ……


    文化口的領導同樣關心著這事。


    剛想著讓小陳當文化名片。


    你這直接拒掉了諾貝爾文學獎,搞得大家很被動啊。


    “這小陳怎麽迴事,這不是平白引發國際非議嘛。”


    有人借機想要使壞,提議換個人扶持。


    領導一瞪眼,“小陳是你能亂說的嗎?”


    真是想瞎了心,國家文化名片這種事,是想換就能換的?


    把小陳去掉,什麽人能頂替他的位置。


    人老外都不認識,你名個屁的片。


    ……


    京圈的眾人,也在討論這事,當前沒有比這更勁爆的話題了。


    他們之中,有人對陳麟風拒領諾貝爾有著些許不同的看法。


    “小陳真是雞賊啊,本身就大概率選不上,這等於是拿自己沒有的東西,換成出了一次大名。”


    “碩子,你這疑似有點陰謀論了吧。”


    一貫捧著的馮曉剛,此次都有點不太信。


    其他幾人也是類似看法。


    誰能拿諾貝爾文學獎這麽大的獎項,來搞這種的。


    陳凱鴿更是一百個不信,“那可是諾貝爾,不是別的什麽野雞獎。而且小陳是正經的文人,自有風骨在,我相信他在這方麵的操守。”


    他向來欽慕文學大家,不太滿意王碩的“抹黑”。


    眾人紛紛點頭,在圈裏這麽多年,小陳別的不說,人品確實不錯。


    除了有點記仇。


    王碩本來也隻是猜測,聽著一群人反對,還在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了。


    但一聽陳凱鴿提到什麽“文人風骨”,王碩不由的心中冷笑。


    反而更確定了,小陳說不定就是這麽想的。


    黑了心的文人,他還能不知道那是什麽德行?


    ……


    人藝、華影、華藝、光線、燕影……


    幾乎所有與陳麟風有關係的地方,都在熱情的討論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


    不少在網上聽聞相關消息的人,上班期間跟同事聊,迴家和家人聊,儼然成了一件很有話題度的談資。


    陳家。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飯。


    陳山佟機械的夾著菜,填道嘴裏都沒吃出味。


    他是在公司聽下屬說的這個消息。


    自從聽說了之後,以往總是背著手巡視公司的他,硬是憋在辦公室兩天沒怎麽出去過。


    將嘴裏的飯菜咽下之後,陳山佟實在是忍不住了,還是出聲詢問。


    “小風啊,你到底是因為啥,拒絕領諾貝爾獎啊?”


    這話一出,不論是劉茜茜,還是石小龍都立馬看向他。


    他倆也好奇的緊呢。


    也就王豔萍比較淡定,在她眼裏,自家二小子做事肯定是有章法的。


    “我這哪能算是拒領,根本八字沒一撇的事,隻能算是拒絕了一個可能性罷了。”


    “所以呢,到底是因為啥?”陳山佟平靜的繼續問道。


    避重就輕可沒用。


    見話術迷惑不了老爹,陳麟風尷尬一笑,以政治論進行迴複。


    當然,麵對自家人,他說的多了一點。


    加入了自己對未來國際局勢的分析。


    說到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華國肯定能達到與西方世界相抗衡的實力。


    這種情況下,與西方意識形態掛鉤較多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如不去沾邊為好。


    對個人的整體評價,說不上是好事還是壞事。


    陳山佟咕噥了一下,沒在多說什麽。


    在他的視角裏,諾貝爾文學獎就相當於過去時代的狀元。


    他們陳家說好聽點,叫世代習武,其實就是玩不來高端的,當不了文化人。


    如今好不容易出了個耍筆杆的,還有希望掙得大榮譽,如今卻早早放棄。


    心裏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須知,老陳也是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他對西方,也是有濾鏡在的。


    “哎,算了,你有你自己的考慮,我也不好多說什麽。”


    雖然如此,但看他不停唉聲歎氣那樣子,態度自是不言而喻。


    等吃完飯,陳山佟迴書房傷春悲秋,陳母在廚房刷碗。


    劉茜茜小心的看了眼左右,感覺公婆短時間都不在,應該聽不到她說話。


    然後她小聲的說道,“小風,咱們說不領就不領,別人不支持,我支持你!”


    陳麟風看著她捏緊的小拳頭,不禁感覺好笑,拉過她細嫩的手臂,幫著把手舒展開來。


    同時笑著調侃道,“這是我的事,你這麽緊張幹嘛。”


    劉茜茜瞪大了雙眼,“咱們不是一夥的嗎?”


    夫妻一體,我拿你當老公,你把我當什麽了?


    她氣憤不已,拳頭都要硬了。


    “是,是一夥的,我說錯話了。”


    陳麟風果斷認錯,心情不覺間也變得好多了。


    最近這兩天,太多人對他的決定表示了不理解。


    有些還是親朋好友。


    電話都不帶停的。


    一開始還好,解釋的次數多了,總會覺得有些心煩。


    還是調戲自己老婆比較有意思。


    茜茜真是太可愛了。


    9日,事件正式在全球範圍內發酵開來。


    因為諾貝爾委員會官方,對外公開發表了看法。


    他們話說的倒敞亮。


    “對於最近的一些輿論,我們也有所了解,chen是否在提名名單中,鑒於相關保密原則,不好多說。


    但對於chen拒絕提名、或是拒絕領獎的相關言論,委員會其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事實上,獎項的發放,並不由其本人決定……”


    總結起來就是,我發我的,你領不領是你的事。


    有個性的不止你一個,我們諾貝爾獎不會因此降低逼格。


    也算是符合他們的一貫做法了。


    不過輿論界的規律,一件事如果隻有一方在自顧自的表演,是不會有長久熱度的。


    而一旦變成有來有迴,就不一樣了。


    諾貝爾委員會這麽一迴複,等於是使事件變得有來有迴。


    因此,更加引起了媒體和大眾的興趣。


    再加上此前不少媒體挖出的料,類似博彩賠率以及華國某檔早年談話節目的新聞等。


    諸多信息疊加起來,足以發布一則深度的新聞報道了。


    眾多著名的大報、媒體,也重視起這條新聞來,不再是一條簡訊就打發掉了。


    “拒絕諾貝爾不是一個好主意,未來的chen,一定會為他今天所做的決定而感到後悔。”


    ——《泰晤士報》


    “從種種消息中可以看出,chen的愛國情懷,促使他做出了拒絕諾貝爾提名的決定,這是來自東方愛國主義教育的勝利,還是某種洗腦?”


    ——《紐約時報》


    “對於某些人來說,諾貝爾文學獎一年一次評一人,太少了,一輩子都不夠等;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獎項發的又太多了,這樣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又如何能代表他的一生?”


    ——《洛杉磯時報》


    “……”


    這裏麵,洛杉磯時報對陳麟風的評價最高。


    報道中列舉了他目前所做出的成就,包括文學、編劇、導演、表演、配樂等各個方麵。


    認為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chen會是幾十年才出一個的文娛巨星。


    沒有諾貝爾,也照樣是時代的巨人。


    因此不是區區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能涵蓋的了的。


    誇的有模有樣的。


    這裏麵有沒有華納的充值,不太好說。


    此後,不少其他國家的媒體,開始轉載或者沿用《洛杉磯時報》中的說法。


    像是《朝日新聞》《朝鮮日報》《海峽時報》《聯合早報》等。


    就十分熱衷於在《洛杉磯時報》那一片報道上的基礎上,繼續添油加醋。


    包括國內的一些大報,也轉載了相關報道。


    其實這類報道是有不少誇大成分的,但媒體嘛,這本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國內的官方媒體,多少講究點吃相,隻轉載,沒怎麽借題發揮。


    實在是同行們已經發揮的夠夠的,不少國人看著報道中的陳麟風,都感覺快要不認識了。


    但還真別說,這樣子來報道,節目效果拉滿,收獲了大量的關注度。


    確實,相比起某個人配不上諾貝爾獎。


    還是諾貝爾獎配不上chen,更能吸引眼球。


    電視媒體方麵,就更熱鬧了。


    艾美麗肯有幾個電視台,專門為此開了專題討論。


    比較搞的是,他們不止請文學方麵的作家或者評論家,有時候還會請一些好萊塢的人士。


    畢竟chen也是影視行業的從業者,搭得上邊。


    作家和文學評論家群體,在這件事上,對陳麟風的觀感一般。


    但可能是華納方麵,在信息投放上的策略起了作用。


    對於chen以政治因素拒絕了諾獎,他們還是挺欣賞的。


    好萊塢人士更是不用多說,麵對那些“可惡的”“高傲的”筆杆子,chen簡直就是他們自己人。


    平時那麽看不起他們影視圈,如今還不是被chen羞辱。


    在他們看來,chen拒絕諾貝爾,但是接受了奧斯卡,一定要大誇特誇。


    反倒是一些社會評論家,或者政治相關的嘉賓,本來沒什麽相關性,卻對陳麟風的做法感到厭惡。


    他們能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政治因素多麽,但你怎麽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拒領呢?


    真是倒反天罡!


    必須狠狠批判!


    正反方意見都有,而且還有忽左忽右的文學同行,討論起來,節目效果可謂精彩。


    隻要有相關的話題討論,立馬收視率猛增,觀眾們愛看。


    再然後,富士台、nhk、kbs(棒國)、vtv(安南)、新傳媒8頻道(李家坡)tv……


    也都開始學習西方媒體好榜樣。


    找到了近期內的流量密碼屬於是。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也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這件事都成了熱議的話題。


    就如當年高考狀元拒絕名校,引發的關於“學曆”“教育”等話題的大討論。


    如今“chen拒領諾貝爾”一事,也引發了關於“成就”“獎項”“文學價值”等話題的討論熱潮。


    為此,最近這一段時間,有太多的邀約電話,打到了陳麟風這裏。


    甚至《鏗鏗三人行》都沒忘了當年的“十年之約”。


    對外公開邀請他,說時間差不多到了,咱們可以再聚在一起聊聊了。


    不過在陳麟風看來,現在還沒到時候。


    而且如今隻能算是輿論熱度的第一波高峰。


    等10月份,諾貝爾文學獎對外公布結果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高峰來臨。


    當然,前提是諾貝爾委員會方麵,不改變既定的結果。


    “十年之約”肯定是要赴的。


    不過還是等到10月份,結果出來,再去吧。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眾多的歐美名人接受采訪時,記者往往會詢問其對這件事的看法。


    迴避相關話題的就不說了。


    正麵迴應的,大多以開玩笑的態度,表達了支持。


    彼得傑克遜甚至態度認真的在迴應中力挺。


    作為靠《指環王》發家的導演,和文學作家,關聯還是比較多的。


    但要知道,《指環王》在文學界眼中,可也是通俗類。


    哪怕這本,已經有了奇幻文學鼻祖的稱號,地位相當高。


    但相比其他嚴肅文學經典,還是要差一些。


    在掌握行業話語權的眾多文學作家口中,就更是如此。


    你還是跟《哈利波特》那種坐一桌吧。


    這還不提影視圈麵對文學圈的鄙視鏈問題。


    這個時候,chen這個屁股沒坐歪的作家、導演、編劇,就是純正的自己人了。


    就連jk羅琳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是力挺陳麟風。


    認為他的做法,很有勇氣,如果進入霍格沃茲學院,完全可以被分到格蘭芬多的。


    整件事估計要成為今年的熱點話題了。


    也就在這期間,《詭秘之主》的發售工作開始啟動。


    臨近發售前兩天,本來關於諾貝爾獎的話題,不少都摻入了陳麟風新書發售的消息。


    不少以前沒看過他的人,都開始感到好奇。


    能夠拒絕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寫的書會是什麽樣子。


    網絡、報刊雜誌、電視等各個渠道,一下子就出現了很多相關的報道,助推著消息的傳播。


    “拒絕諾貝爾的人”“chen”“麒麟”等字眼,隨處可見。


    “一部東方天才寫就的西方奇幻克蘇魯題材。”


    “拒絕了諾貝爾之人,帶給你的奇幻盛宴。”


    “全新的設定,全新的主角類型,讓你欲罷不能的一部。”


    ……


    各大書店的顯眼處,都貼上了《詭秘之主》的封麵海報。


    一個看著讓人有些眼熟的黑發帥哥,虛幻的低頭致意,而與之似是共用著一個身體的黑發褐瞳帥哥,手持塔羅牌望向前方。


    “詭秘之主”的中英文兩種書名,在正上方顯示,側邊是陳麟風的中文名,被用以紅色字體顯示,尤為顯眼。


    4月12日,新書發售,正式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