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這樣格局就大了。”


    鐵總讚了一聲,


    “咱們還是要學會團結人。”


    “那是,我可不像對麵那麽小家子氣。”


    鐵總白了他一眼,“這話可不能對外亂說。”


    “當然,我這不是當著鐵姨的麵嘛。”


    “當著我也不興說。”


    “是是。”陳麟風連連點頭。


    他找上鐵總,主要是考慮到對方在文協的巨大影響力。


    金雞獎背後兩個主要的婆家,一個影協,一個文協。


    影協今年正好換屆,主席就是李學建老師,名譽主席唐果強,另外幾個擔任副職的,都是大導演,如陳凱鴿、馮曉剛。


    陳麟風因為過去幾年發展的太猛,也堪堪被選上,擔任了副職,位列最後一名。


    去年,他一直在往這方麵努力,總算沒白費功夫。


    陳麟風在聯絡的時候,就是以影協的名義,李學建和唐果強也是知道並同意的。


    這種擴大影響力的好事,就沒有不同意一說。


    當然,陳麟風所用的,也就隻是名頭了。


    協會中負責日常運營的人,他根本沒有知會,完全是撇開他們在做事。


    其實這樣是有點犯忌諱的。


    也因此,陳麟風找到了鐵總來背書,再拉上文協扯虎皮。


    到時候說是代表金雞獎來做評選,隻要把事順利的辦完,功勞再一分,誰也說不出什麽。


    陳麟風要這種功勞又沒用,他隻需要在評選中,被公平公正的對待就可以了。


    鐵總聽了陳麟風的全盤計劃,覺得還算妥當,隻是這事不能完全撇開別人。


    “這幾個人你記住,迴去就聯係,讓他們也掛名參加,會更穩妥一點。”


    陳麟風心領神會,“謝謝鐵姨,還是您想的周到。”


    鐵總笑笑,“你是我的晚輩,總要照看著你不走錯路,這事隻要在流程上做的足夠公平公正公開,就不會出問題,行了,你繼續忙你的吧。”


    陳麟風迴家的路上,認真琢磨著公平公正公開這幾個字,覺得大有深意。


    隻是,也不能太“公平”了,否則不就又成了不得罪人的分豬肉。


    在他看來,在評選過程中,公正公平公開,才會更具權威性。


    這種小分歧,陳麟風不準備完全聽長輩的。


    就是不願意搞成過往內地獎項的樣子,他才想著撇開一些人另起爐灶。


    人總得有點自己的想法。


    4月中旬,張一謀、陳麟風、韓山平、陳凱鴿、江文、馮曉剛、房龍、李學建、陳道銘、唐果強、顧常衛、賈章科、寧昊、程爾……


    大約20多個行業內的大佬聚到一起,討論影史百年經典評選的規劃和原則問題。


    謝帖黎屬於是名義上的發起人,張一謀和陳麟風是倡導人,陳凱鴿、江文、馮曉剛等人算是委員,剩下的則是重要組織成員。


    韓山平、張軍等電影廠和電影學院的領導人物,作為幫助站台的人,起監督作用,不參與具體的事務。


    所有人的定位和分工都很明確,話語權也有所區分,。


    張一謀喜歡了不出風頭,讓另一個倡導人主持。


    因此,陳麟風這個會場上年紀最小的人,成了主要發言的選手。


    “咱們投票的原則,得包含兩塊,一個是專業性角度,這個作品的獎項和口碑,會是重要的考量標準。


    另一個,則是影響力,在影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作品,無論如何,不能缺少了這樣的作品。”


    “如何才算是有影響力?”陳道銘問道。


    “這個很好判斷,比如華國曆史上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又比如《上甘嶺》,‘一條大河波浪寬’成了國人的曆史記憶。


    再如《大鬧天宮》,華國動畫電影史上永久的豐碑。


    《大決戰》係列,軍事戰爭片的巔峰。


    還有《英雄》,開啟華國大片時代的電影,現代華國電影,怎麽也不能略過的作品。


    例子有很多,這些因素,必須要納入考量因素。”


    眾人有些沉默,小陳說的這幾個例子,他們一開始怎麽也不會想到這上麵去。


    他們被金馬獎的那個榜單帶歪了,首要考慮的都是《霸王別姬》《紅高粱》這樣獲獎的經典佳作。


    力求一個在獎項和專業口碑上,不能讓人詬病。


    但轉念一想,確實,涉及影史,這幾部如論如何也拋不開。


    大家的目光不自覺的看向張一謀。


    老謀子賺大了呀,一上來就有一個必選項。


    再然後,不少人立馬想到了國內剛下畫不久,目前還在海外上映的《你的名字》。


    國內首個破10億、20億的電影,算不算影響力巨大呢?


    還真不好說。


    他們有點懷疑,小陳這裏麵是不是夾帶了點私貨。


    但人家說的堂堂正正,理由充分,誰也不能說什麽。


    對於陳麟風說的這兩條原作,獲得了在場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再然後,經過討論,評選流程準備分為三步:


    第一,評定評選人標準,邀請電影人參加。


    第二,投票先選出500部電影,進入初選。


    第三,擴大評選人範圍,優中選優,選出200部優秀電影,最後選出100部百年影視經典作品。


    多分了一個層級,考慮的就是100部會不夠,把一些覺得可惜的,放在200部之中。


    最關鍵的,其實是兩次圈定評選人。


    華國數代電影人,人數太多了。


    光是兩輪人選的數量,大家的意見就很難統一。


    討論許久之後,才定下初選人員200人,二輪投票時,則擴大為1000人,並在這一輪邀請眾多港島的電影人。


    也就是說,港台的電影人,要在選好的500部電影的基礎上,進行投票。


    這就避免了,選出一堆那些地區本地小眾的作品出來,很多國人聽都沒聽過,也太難看了。


    這樣,初選的人員就很關鍵了。


    大家的分歧就更大了。


    老一輩的導演,都希望從資曆深厚的電影人中挑選。


    這樣他們過去拍的優秀作品,才會更有可能上榜。


    很多人不求一定能上前一百的行列,但二百或者五百榜單中,多上幾個也是好的啊。


    畢竟看這規模,到時候肯定是盛事。


    說不定,以後再說起哪部電影,就得以有沒有上榜來論個高低。


    也就是陳麟風和張一謀雞賊,一開始隻是一個個找人串聯。


    等消息逐漸擴散,很多老資格導演想要加入組織委員會的時候,已經晚了。


    就這幾個,還是通過謝帖黎那邊,知道的消息,他們都隻是重要組織成員,哪怕靠著資曆,話語權也比不過另外一些人。


    比如那個說話最多的小陳導演。


    和老一輩導演意見不同的,當然是現在還在拍戲的第五代包括之後的導演。


    就像馮曉剛,他的大多數電影,都是在00年前後,以及再往後的時間裏拍的。


    如果都找老家夥來選,他的作品估計夠嗆,說不定一個都選不上。


    而照著小陳說的影響力因素,他自覺還能有幾部作品能試試。


    越年輕的電影人,越看中票房影響力。


    因此,他是最支持小陳意見的那個。


    再有江文,他的作品拍攝時間也比較晚,影響力大多集中在年輕群體。


    當然也希望年輕的電影人來選。


    而陳凱鴿就反過來了,《霸王別姬》不用擔心,肯定是能入選的。


    這部電影之後,口碑啥樣,他自己心裏清楚,但往前,他還是有幾部能拿出來一說的電影。


    因此他希望評選人員的資曆深厚一些比較好,當然,因為有了保底,他的這股念頭並沒有太重。


    陳凱鴿算是中立派。


    大家的意見因此產生了分歧。


    然而,在場的這些人中,由於陳麟風和張一謀一開始的操作,終究還是年輕年輕導演占大多數。


    他們都覺得,初選人員,應該挑如今還在業內活躍的電影人。


    都不再拍戲了,肯定就失去了對如今時代的感知。


    說不定說個最近幾年的電影,他們連挺都沒聽過,根本不適合作為評選人員。


    老一輩的當然不同意,然而這根本沒用。


    最後投票,還是定下了從比較年輕的電影人中選人(指50後)的原則。


    要求必須在近5年中有作品產出。


    導演、演員、幕後人員,都要有人。


    各個年齡段也需要均衡,不能說是年輕人,結果都是40多50多歲的,那就沒有意義了。


    當然,20多的肯定會減少數量,準確來說就沒幾個,十幾歲的根本沒有。


    這兩個年齡段也太年輕了。


    陳麟風表示這是年齡歧視,然後就被鎮壓了。


    最多讓劉茜茜這個華國天後加入,剩下的人就別想了。


    陳麟風要求也不多,給茜茜留個位置就行。


    像小龍、舒唱這種,他想推也沒法推。


    隻能說,他的北冰洋小團體,還有待發育。


    緊接著,推舉評選人這塊,需要另選時間來評。


    今天的討論,基本上全在確定原則、規則,就沒搞定幾件正事。


    陳麟風也習慣了,多開會多溝通也不能說錯。


    隻是,他已經想到了往後幾天的場麵,業內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子。


    這是200人初選名單麽,這是圈內地位大比拚啊。


    算了,這事讓別人頭疼去吧,反正他的朋友大多年齡不夠,不用他多操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