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地一個小夥,去年因為扶起一個摔傷老人,反而被告上法庭,要求賠償。


    這個案子當時隻是在當地引起了一些小波瀾,畢竟這樣的事雖然少見,但也不是沒有過。


    然而如今這個報道中,提到了一個很能引人關注的點。


    近期的一審判決中,法官當庭說出“你沒撞人,你為什麽要扶?”這樣的話。


    還判了小夥負擔賠償責任。


    這與陳麟風所寫的《她》中,所提到的案例太過相似,甚至“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麽要扶”這句話,都與現實中法官的話,近乎如出一轍。


    南周的報道中,直接引用了中的原文,與現實事件進行對比。


    太像了!


    雖然裏對具體時間描述的不是特別清楚,隻有扶人被訛一句話,和這句永世經典。


    但華文好就好在這,簡短的詞匯,就包含巨大的信息量。


    扶老人被訛,5個字就已經把事件說的很清楚了。


    這不就是現在這個事麽,簡直一模一樣。


    這篇報道瞬間引起軒然大波。


    陳麟風得獎本來就有不少人關注,和社會事件結合在一起,1+1遠大於2。


    很快,幾乎所有社會新聞、一般媒體,都報道了案子和近乎完全一致的新聞。


    而因為陳麟風自身的屬性,文學媒體、娛樂媒體,甚至財經新聞,都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


    “n市扶人案與小陳作品中的預言撞車,現實事件與故事中的描寫,幾乎一致,扶人案經過一審判決,是否真的如中所寫,是被訛?”


    ——《東方早報》


    “是巧合還是早有預見?小陳04年作品,與08年發生之事近乎完美的吻合,這是天才的洞見,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文匯報》


    “扶人案發展至今,民眾的社會道德觀和對於國家法製的信任感,都遭受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事情到這裏並沒有結束,後續合理的二審,以及如能及時完善未來相關的法條,是有機會將局麵挽迴的。


    希望不要如中推演的那樣,成為整個社會道德滑坡的導火索。”


    ——《華國法製日報》


    “小陳導演成功預言未來,疑似是未來時空的穿越者,科幻電影映照現實。”


    ——《娛樂星周報》


    大量的官方媒體報道,加上小陳在互聯網上巨大的討論度。


    這波熱度來的過於猛烈,以至於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全民討論熱度。


    “身為小陳的粉絲,看到他的書能很好的預言社會現象,我覺得小陳很厲害,但身為一個華國人,看到真的發生書中的事,我覺得這是一種悲哀。”


    “發生這種事,書裏寫的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以前很多人不知道,這迴可是全國知名,至少不該對應的這麽準吧?”


    “我覺得夠嗆,人類是不會吸取教訓的。”


    “不管怎麽說,這法官太離譜了,發生這種事,我以後真不敢扶老人。”


    “哎,看後麵會不會出台相關法律吧,要不真沒人敢做好事了。”


    “我隻有一個疑問,小陳都已經把這事,明明白白的寫到裏,還有法官敢這麽說話辦事?”


    劉茜茜在晚上和陳麟風通話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聊到這事。


    她也有這樣的疑問,怎麽可能有這麽沒有常識的法官,而且之前明明都在書裏寫過的。


    “我聽說這事的時候,都感覺這人是不是故意的,太離譜了。”


    陳麟風道,“這一點也不奇怪,你是喜歡看我寫的,並且幾乎看完了,才會這麽覺得。”


    他進一步解釋說,“國內看過我的,有千萬量級就很了不得了,可也隻能占國人人口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是沒有看過我的的,或者隻看過部分,《她》在我所有作品中,銷量都算是最低的那一檔。


    那位法官估計根本就沒看過我的,哪怕從別的途徑聽說過,知道它大概是什麽內容,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到裏麵具體的一個橋段,甚至一句話。


    所以發生這種事,也不算奇怪。”


    “怎麽會不奇怪。”劉茜茜語氣裏滿是驚異,“現實中按照你寫的發展,不知道多少人驚掉下巴呢。”


    她很是誇張的說道,“現在隨便哪個地方,聊天的話題,幾乎都是在聊這件事的。


    大家都說,怪不得你能得獎呢。”


    劉茜茜顯得很興奮,她一直是陳麟風的忠實讀者,這次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小陳的,著實感到與有榮焉。


    陳麟風本人可不覺的這是什麽好事。


    扶人案這個事,發展到現在,多了一本的牽扯,變得比前世更大一些。


    梅姐都專門迴國,了解一些不容易打聽到的消息。


    隨後打電話的時候,她都和陳麟風大致說過。


    總體來說,官方就是一個態度——感覺難堪。


    這事說出去太不好聽了。


    人作家都提前在作品裏寫明,通過批判未來,來警示現在,提醒社會和國家,不要犯這樣的錯誤。


    結果,還有法製部門的工作人員,還能正正好踩坑。


    上麵目前麵對這一輿情,甚至有點不知道怎麽處理。


    太特殊了,一個作家幾年前寫的,批判了如今的社會事件。


    這怎麽解決?


    輿論已經完全擴散開,根本封不了悠悠之口。


    從事件當事人這塊,可以用組織原則,來讓法官少說話。


    扶人的小夥,沒有什麽媒體渠道,這塊隻要影響媒體就行。


    但關鍵是小陳那邊,甚至都不能直接暗示,讓人閉嘴。


    小陳剛在國際上拿獎,國內這邊的媒體都等著采訪,如果這時候不說點什麽,肯定要被猜疑,對輿論更不利。


    而且人家沒辦錯什麽事,隻是寫了一本罷了,總不能說“你寫的太準了,以後不要這麽準了”吧。


    何況,陳麟風《她》裏麵,對社會形態的推演,已經有部分在應驗。


    包括一些科技比如wifi,智能手機,都已經有了大規模鋪開的趨勢。


    也包括一些社會問題,比如人口,也比如最近的扶人案。


    要知道,關於人口問題,最近上麵已經陸續有專家提到這個。


    而小陳可是在2003年就有了相關思考,甚至連未來的推演都寫到了書裏。


    至於扶人案,更是有點神,上麵有些領導聽聞後,都有些驚到。


    在上麵看來,這是人才,甚至推高一點說,能夠對社會真實弊病有所思考,有所洞見,這是思想家的雛形。


    對於人才,上麵還是很珍惜的。


    何況小陳本身已經做出了不小的成績,是國家的一張文化名片。


    梅姐得到的消息是,“小陳以後可以多發表一些意見,年輕人正是靈感充沛的時候,不要擔心說錯話,對於小陳這個同誌的立場,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


    她總結道,“小風,這是真把你當大作家看待,你可以給上麵提意見了。”


    領導的話聽著好聽,但陳麟風全當耳旁風。


    肚子裏就那點貨,預言來一次就夠了,以後發言,他也隻會針對影視和文學兩個領域說話。


    至少這塊,他今世努力這麽長時間,確實懂點。


    他影響力太大了,隨便說點什麽都有很多人聽,天然就具備意見領袖的資質。


    然而隻要是意見領袖早晚翻車,基本就沒有例外的。


    連羅老師這種講法律課的,都會在曆史知識上出現可笑的錯誤,而翻車。


    矮大緊這種,更是大話連篇,就沒幾個觀點對的。


    xxx好厲害,什麽都懂,直到講到了你熟悉的領域。


    說得多錯的多。


    這點是他從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陳麟風迴道,“梅姐,這事還是悠著點來,保持以前的節奏就好,領導說是這麽說,咱們得心裏有數。”


    “好吧,聽你的,我會想辦法把你的想法,傳迴到上麵的。”


    梅姐心裏有些遺憾,直言上書,論說國家大事,隻要讀過書的,就沒不這麽想過的。


    小風還真是能忍,你戒過毒的嗎?


    不過既然陳麟風做了決定,梅姐就會照做。


    她緊接著問道,“小風你什麽時候迴國,如今有不少媒體記者找我打聽。”


    “接受完《時代雜誌》的采訪就迴去,差不多下周吧。”


    “那行,我先這麽迴記者。”


    接下來這段時間,陳麟風一邊和馬克商量著電影的籌備工作,同時也試鏡了一些漂亮國演員。


    此外,就是跟皮特,以及其他一些關係不錯的朋友見個麵,加深一些聯係。


    最後,各路采訪肯定是少不了的。


    國內扶人案與《她》之間,因為十分奇妙的聯係,加之在華國引發的巨大討論,也被海外的媒體所知。


    於是在采訪過程中,陳麟風也被數次問到這個事。


    他不太喜歡對外露醜,所以一般是敷衍過去。


    然而這並不影響,事件在國外也逐漸發酵。


    華國自08年之後,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這個事連帶上《她》得獎的消息,成了三月裏,在各國都不小的新聞。


    三月底,陳麟風迴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