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陳麟風搞了個混淆觀眾的法子。


    鏡頭中張謙領著人大張旗鼓的出發,警方這邊也出動大批人馬提前布場。


    鏡頭語言,讓大家誤解,以為這就要最終決戰了。


    誰想到,雙方就不在一個地方,目標也不一致。


    隨後張謙要去殺人的時候,底下的觀眾都急壞了。


    “你怎麽這麽笨啊,就不會防一手對方使詐嗎?”


    “他在騙你啊,快迴頭去抓張謙”


    這麽一個兇殘又狡猾的反派,大家見的實屬不多。


    都恨不得進到電影裏,幫馬東指點一二。


    還好,張謙這次不太順利。


    因為主角提前塞給目標的一個防彈衣,又趕來的及時,他沒能殺掉人。


    不過錢倒是拿到了,並且順利脫離。


    然而馬東也在這時,知道了張謙想要逃跑的消息。


    最終,他成功在機場的廁所,堵住了張謙。


    張宇唿了一口氣,終於要大決戰了。


    這麽兇殘的反派太少見,真的是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威脅感。


    最終的決戰,讓人看的很舒服。


    雙方在廁所展開大戰。


    張謙固然狠,但馬東比他狠的多。


    一點沒給他機會,全程保持著壓製。


    拳頭又快又重,甚至還很敏捷。


    哪怕張謙在爭鬥的過程中,找到了順手的工具,也絲毫占不了上風。


    最後馬東朝著對方手肘的一拳,把張謙胳膊直接打脫臼,掛上銀手鐲。


    張謙還要發狠,又被一腳把腿踹骨折。


    就這,也沒能讓他放棄抵抗。


    沒辦法,隻能一巴掌,送入夢鄉。


    “我艸,最後這一段看著好爽啊。”


    “是啊,這種狠人,還得是馬東來治。”


    觀眾們看嗨了,前麵反派有多狠,最後看著就有多爽快。


    首映結束,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位置比較偏後的觀眾,更是口哨聲、歡唿聲不斷。


    陳麟風領著眾主創,上台來致謝。


    張宇坐在原位不動,想著這次的影評該怎麽寫。


    這個叫王謙源的演員,演技太好。


    包括王保牆,他竟然也能演反派,而且絲毫不比王謙源遜色,簡直是見了鬼。


    這兩個演員完全憑一己之力,把劇情衝突張力給立起來了,當然,這裏麵肯定也少不了導演的調教。


    還有,江武的表現也很驚人,很難想象,他以前是劇情類演員出身,以前甚至靠演傻子,贏得大家對他演技的認可。


    張宇想了想,感覺有了靈感。


    另外的電影院中,隨著電影結束,放映廳裏沒人離座,一直等到bgm結束,觀眾們才陸續離開。


    “這電影太好看了,果然小陳搞出來的東西,就沒有差的。”


    “一直以為網上那些人是在胡亂吹捧,沒想到是真的,我有點草率了。”


    一對年輕人從過道走過,激動的交換著觀後感。


    陳凱鴿靜靜地坐著,聽到了兩人的談話,心裏十分的涼、爽。


    感覺有些走遠了呢。


    他對於電影的看法,和張宇不同,更多的是從導演的角度來評析。


    雖然他自己比較偏向於文藝片風格,但是平時拉片,看的好萊塢電影可不少。


    在他看來,小陳這個電影,完全就是好萊塢式的打法。


    節奏突出一個快,鏡頭、剪輯都沒有特別高深的技法,但故事的衝突性很明顯。


    起承轉合,該什麽時候幹什麽事,整的是明明白白。


    不用多想,就知道觀眾肯定喜歡看這種類型的片子。


    陳凱鴿很是嫌棄這種套路,感覺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純粹就是在公式化做題。


    小陳啊,你怎麽就墮落了呢。


    隻是,他心裏知道,這種玩法,最得觀眾的喜歡。


    在陳凱歌看來,他不是做不到這樣,隻是不屑於這樣做而已。


    至少,他自己是這麽想的。


    四周的觀眾聽完片尾曲,逐漸散去。


    陳凱鴿緩緩的站起身,覺得自己有種孤獨中的堅強。


    終究是錯付了啊。


    首映場這邊,到了觀眾提問環節。


    一名觀眾站起來問道,“請問王謙源是怎麽演的這麽兇惡的,你現實中是什麽性格的人啊?”


    看來是對這個反派記憶深刻。


    稍後,又有人問江武,“江武老師,你現實中會拳擊嗎?我感覺你在電影裏邊,打的很專業的樣子。”


    還有人問王保牆,“你之前一直演老實憨厚的角色,怎麽這次整了個360大轉彎?”


    陳麟風深感欣慰,之前宣傳過程中,一直以他為主,幾個演員的存在感不高。


    然而,從現在來看,大家明顯對幾個演員產生了興趣。


    這是好事,說明電影中的角色,真的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麟風的感覺是對的。


    第二天的報道和影評,對於幾個主角的表現大加讚揚。


    絲毫沒有電影上映前,那副小透明的樣子。


    書報亭堆著的報紙中,南周早報娛樂版的頭條標題很是顯眼:


    《一部拍出了好萊塢範兒的電影》


    這篇影評報道,占據了大半個版麵,全麵介紹了《警察事件》這部電影。


    “小陳出品的劇本,一如既往的精彩紮實,繼威尼斯電影節表現藝術功力之後,這次他投向了商業片領域。


    看起來,他在這個領域,更加的得心應手。


    鏡頭運用和上一部電影,截然不同,剪輯也變得迅捷明快,小陳在自己的領域內,從不讓人失望。


    上映前,導演說自己拍的是不同於以往的動作片,很明顯,他做到了。


    充滿真實感的動作戲份,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這種看起來沒那麽多招數的打戲,有著別樣的魅力。


    而這部電影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導演,演員更是出彩的一環。


    王謙源和王保牆兩人的反派表演,可以稱得上今年最好的突破性演技。


    一個不甚出名,一個是過往以憨厚形象示人的‘傻根’‘許三多’,但演起反派來,甚至比過去那些經典反派,更給人一種驚悚感。”


    隨後,報道中對片中幾個演員的表現,展開了一連串讚揚。


    甚至還專門誇了一下,劉茜茜在片中客串的女警察,稱其給這一部男人戲增添了一絲亮色。


    看來,影評人是真的對電影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很滿意。


    最後,報道中給出了對於電影的整體評價:


    “一部絕對值得觀看的電影,有著不同於過往港片和內地警匪片的氣質,是近年來少有的佳作,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相關類型片的完美範例。


    最關鍵的是,看這部電影,你絕對會覺得爽。


    暴力與暴力的對抗,幹脆利落的解決對手,看完之後,一切陰鬱的情緒,都隨之消解。


    這是一部可以讓人看完之後,多吃兩碗飯的電影。”


    張宇對電影極盡誇獎,他是真的很喜歡《警察事件》。


    而有捧的就有踩的。


    燕京新報的影評中,有一篇長評,對電影中過度的暴力,和導演的拍攝手法進行貶低。


    “一部可笑的電影,是導演藝術墮落的代表,小陳打出新式動作片的名頭,但全片我隻看到主角一巴掌解決戰鬥,哪裏有動作啦?”


    但看了這部電影的影迷們,明顯是站在肯定的立場上。


    某瓣的評分,在點映期開分,當時給到了接近9分的評分,這很明顯是粉絲的過高評價。


    隨後正式上映後,評分緩慢下降,到了8.3分後,逐漸變為上下起伏。


    畢竟是一部動作片,不以劇情取勝,這個分數可以說比同類型電影高多了。


    多虧了這幾年國產電影的襯托。


    12月6日下午,麒麟工作室收到了首映第一日的票房數據。


    連帶4號這一天的零點場,一共收入1300萬票房。


    周六日上座率更是飆升,票房也隨之上漲,首周末票房來到了6500萬。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梅蘭芳》的首周末4600萬票房。


    兩者並沒有直接競爭,甚至因為綁定宣傳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做大了市場,比前世還多了一些。


    但《警察事件》這樣的票房數據,還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包括陳麟風。


    他一開始的目標,可是破億就行的啊。


    然而連續不斷地宣傳片拉高期待,不停地熱點事件,等於是在觀眾耳邊,持續迴放《警察事件》要上映的消息。


    加上大規模點映,這個以前大家不甚重視的手段,電影的口碑被大大拉高了。


    陳麟風本身又有太多的粉絲群體,自帶票房號召力。


    哪怕這部電影他沒有出鏡。


    當然,過去幾年,國內導演們犯的罪,也在幫忙拉高電影的評價。


    這多重因素加起來,每一個都如同一個大力丸,給票房的漲勢來一波推力。


    也就陳麟風這次的作品,體量不算大,演員也不是特別出名,沒有形成大片效應。


    此外,點映畢竟更容易造成盜版的提早出現,雖然如今觀眾的正版觀念,已經稍微好了不少。


    畢竟80後已經陸續步入社會。


    也就因為有不利因素拖累,所以票房成績,隻是有了過往大導的大片水平罷了。


    否則說不好就要破個記錄。


    當然,這在他看來,不是壞事,口碑攢著,下次是會釋放出來的。


    況且,這迴的票房,真的已經出乎預料了。


    影視媒體們,對於這個首周末票房數字更為敏感。


    《赤壁上》的首周末票房,雖然比《警察事件》高一些,但後續趨勢就不如了。


    根據影院的預測,最終票房成績,可能會很接近。


    他們瞬間沸騰,今年上半年的票房冠軍,是《赤壁上》,兩者最終預測成績接近。


    難道說?


    吳雨森拍《赤壁》,可是花了數千萬美金啊。


    小陳的《警察事件》,哪怕不看匯率,隻是數字都要少於《赤壁》。


    真要比成本,那更是天差地別,兩者從體量上,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現在,卻是分庭抗禮的局麵。


    媒體們一邊在報道中,大肆渲染小陳和吳雨森的過往恩怨,一邊持續跟進著《警察事件》的票房情況。


    至於一開始,和小陳導演並提的大陳導演,以及同時上映的《梅蘭芳》。


    那是誰?


    現在,這段時間,隻有一個陳導。


    其實《梅蘭芳》也不算差了,隻是少了近兩千萬而已。


    但營銷事件中,高一個名次,說起來差別就很大。


    何況小陳,哦,不對,這會是陳導和吳雨森導演還有過往恩怨。


    現在是恩怨局的時刻。


    周末過去,上座率有所下降。


    但周末票房經過媒體們的瘋狂宣傳,不少人都聽到了相關消息。


    加上此前,也多少聽到過,《警察事件》的前期宣傳。


    不少人在想,要不要去看看這片子,聽說真的挺不錯的。


    周一落迴到一千多萬(1600),但還是比周五多,這是個很好的趨勢。


    隨後票房當然還是向下走的,但下降幅度,明顯低於大部分電影。


    到了12月12日,又是周五,這個檔期,沒有什麽重要電影上映,完全是留給《梅蘭芳》和《警察事件》吃票房的。


    但現在,《警察事件》吃的更多。


    與此同時,一周票房數據也出來了。


    1.8億!


    已經幾乎趕上了《赤壁上》的首周票房。


    明眼人都知道,這場對局,幾乎要確認結果了。


    《警察事件》到現在,口碑仍然不錯。


    而現在還有整整一周時間,讓其肆無忌憚的跑馬圈地,根本沒有對手。


    哦,陳凱鴿導演的《梅蘭芳》又被忽略了。


    大陳導這次的片子後勁明顯不足,雖然之前聯合營銷的時候,熱度很不錯。


    但首周末之後,沒能維持住票房走勢。


    陳凱鴿一個勁後悔,覺得是被小陳搶走了他的票房份額。


    就不應該和他一個時期上映,《葉問》你迴來吧。


    其實《梅蘭芳》目前的成績,8000萬的首周票房,已經比前世好不少了。


    前期的宣傳,還是有效果的。


    但《梅蘭芳》還是很明顯的要虧本。


    成本上億,最終票房按照預測,可能隻比成本多個幾千萬,還是賠本賺吆喝。


    與之相比,陳麟風這部《警察事件》,就顯得有點恐怖了。


    這就是一部放大版的《瘋狂的石頭》啊。


    4000萬的票房,5天收迴成本,後麵的都是純賺。


    不僅如此,電影中的幾個演員,江武、王謙源借此大火。


    本就很火的王保牆和石小龍,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甚至裏麵一些飾演黑幫小反派的演員,都因此小火了一把。


    和當初《石頭》一樣,都是大贏特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