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陳麟風開始參與到具體的籌備工作中。


    包括和製片主任老王一起,製定整個預算表和行程單。


    上次拍《星你》,到後期還是有些超預算。


    一方麵是時間上,多少還是有些拖了,人工和器材租賃費都要多出。


    此外,除了那些從品牌方租來的高奢,或者直接就是讚助的,這些不會出什麽問題。


    但其他一些道具還是做的不到位,進行了返工和調換,國內的產業鏈目前確實還不太完善。


    這次在預算上,陳麟風直接加高了冗餘。


    整個預算表按照好萊塢製片模式來擬定。


    總製作成本的預算是600萬。


    其中演員片酬150萬,控製在25%。


    這個費用其實已經不低了,主要是陳麟風和劉茜茜的比較高,李學建雖然是老戲骨,但價格是真不貴,馬悅同理,要更便宜一點。


    編劇和導演的費用,加起來一共60萬,占了10%,比他的演員費用高一些,其實都算是文藝片的超低價。


    主創人員之外的幕後人工費60萬,占10%。


    陳麟風的劇組幕後,總是不缺大拿,上迴一起合作的藝術指導李錦輝,和掌燈師傅老劉,又都被他叫迴來了。


    攝影則由曹玉接管,人家畢竟也是金馬獎最佳攝影,不能總讓人家當學徒。


    《星你》時期結識的服裝設計師,也被拉了過來,順勢開展長期合作。


    這些人費用都不算低。


    器材租賃30萬,占了5%。


    這裏麵除了一些燈光器材,最主要的是攝影機的費用。


    雖然陳麟風在這方麵很舍得花錢,不過由於這部電影幾乎都在室內拍攝,劇情又比較連貫,預計的拍攝時間不長。


    所以費用相比《星你》時期,少了很多。


    服化道30萬,5%。


    同樣是相比《星你》大大減少,《爆裂鼓手》中幾乎就沒什麽要求很高的裝束或道具。


    出場最多的樂器,都由學校方麵進行讚助,算是省了一大筆錢。


    此外還有後期特技特效,費用30萬元,占5%。


    這片子幾乎沒什麽特效,特技場景倒是有一點,主要是男主被車撞那段戲的花費。


    音效音樂就比較花錢了,費用60萬,占10%。


    片中大量的使用音樂,涉及到水平很高的爵士樂演奏的橋段,還要專門請最好的爵士樂團,其他相關音樂的版權使用費,也要花錢。


    後勤費用30萬,占比5%。


    劇組整體人員不算多,拍攝時間也不長,30萬應該是夠用的。


    剩下25%的費用,5%用作備用金,20%用作後期宣傳。


    其實這個宣傳費用的比例,相比較好萊塢的標準是偏低的,現如今大片的宣傳費用,有些已經和製作費用1:1了,甚至超出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不過一方麵這是個文藝片,本就沒有太高的票房預期。


    此外陳麟風也多少想著,萬一真能在威尼斯拿到個獎,那宣傳效果比這點錢要有用多了。


    預算具體都製定好了,此外涉及到的一些拍攝場地,程爾他們也都提前勘探完畢。


    陳麟風花了兩天時間,一一現場確認,並最終做出決定。


    剩餘的時間,主要就是要等道具的製作,以及攝影機的調試。


    之前在《星你》拍攝的過程中,雖說是采用的電影級的攝像機,但其實也是數字攝影機。


    好萊塢目前很多劇組都已經放棄了傳統的膠片,國內目前也在逐漸追趕潮流,能租來相應的機器設備,就是例證。


    陳麟風沒有老派導演對膠片機的情懷。


    在他看來,數字攝影機是未來,而且現在好萊塢那邊已經可以拿來拍電影,那就應該盡早去嚐試和接受。


    或者換一種說法,數字攝影機對他來說,才是情懷。


    數字攝影機在畫麵穩定性上具備優勢,幾乎不會出現抖動和閃爍,以往膠片時代那種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


    但出片效果,則往往還是趕不上膠片機拍出來的質感。


    數字攝影機拍出的畫麵,過於幹淨,銳度太高,造成電影感不足,此外就是過於豔麗,總會發生色彩失真的亮部。


    這就需要在拍攝時通過技術手段來進行彌補。


    常見的手法,大概是前期拍攝的時候,壓暗畫麵,後期再進行拉迴,從而提升畫麵噪點,而造出一種膠片機拍攝畫麵的顆粒感。


    但這種操作,想要得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把控好度。


    這就必須提前進行測算和調試。


    因此現如今曹玉正帶著攝影組,和燈光組合作,在定好的拍攝地提前拍攝素材,並通過出後期,來對比和校對。


    拍《星你》的時候,肯定是不用這麽麻煩的,再怎麽說用電影的要求來拍攝,也不用嚴格到這種程度。


    畢竟這次是有點藝術(獎杯)上的追求的。


    當然,他也不是傻子,出片效果決定一切。


    在明暗對比強烈的場景中,膠片機的優勢還是很明顯,這時他就會轉成膠片機拍攝了,畢竟又不是隻能用一台機器。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麻煩,非得用數字攝影機,這就與陳麟風的畢業論文有關了。


    他的論文題目正是《如何用數字攝影機拍好一部電影》。


    ……


    劇本已經發給了相關的演員,他自己寫的劇本,而且記性又好,早早的就背了下來。


    這段時間,陳麟風竟稍微閑下來了。


    馬上就臨近元旦了,媒體放出了最後一波猛料。


    環球時報娛樂版報道:《大唐帝國》海外爆火,各國收視率均進入年度前十!


    文章中詳細闡述《大唐帝國》在霓虹、南棒、馬來、安南等國的收視情況。


    其中霓虹和安南的播出情況最好,觀眾們評價很高。


    安南不用說,人稱“東南亞小中華”,對華國的文化產品本身接受度就很高。


    當年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等經典劇集,均在安南產生過巨大的反響。


    《還珠格格》甚至還有安南翻拍版。


    其實稍晚一些《西遊記後傳》《少年包青天》,影響力也很大。


    華國的曆史劇、古裝劇,向來隻要傳入安南國內,幾乎都有不俗的收視率。


    這次的《大唐帝國》,由於製作精良,劇情看著又爽,在安南一經播出,就極受歡迎,一點不輸早年的那些經典電視劇。


    收視率從播放集數還沒過半開始,就直奔年度第一。


    霓虹那邊影視劇產業發達,不至於像安南一樣。


    但霓虹也自有國情在,其對唐文化的接受度太高了,以至於到了追捧的程度,畢竟過去也是個自稱“小中華”的。


    很巧的是,今年霓虹收視率最高的一部,正是西遊題材的電視劇。


    那邊大唐僧人西行,這邊唐太宗李世民開始了傳奇的一生。


    霓虹國內的觀眾,對華國拍出的,據說質量極高的唐朝電視劇極感興趣,從預告開始,就一直有不少討論的聲音。


    此外,重點宣傳的男主角陳麟風,也是在霓虹有著極大影響力的作家(《命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兩相疊加,從開播就有不少人跟著看,隨後被精良的製作和劇情所折服,開始口口相傳。


    收官之時,收視率達到了18.3%,排在年度收視率排行榜的第6位。


    同時無論是業內還是大眾的評價都非常高,目前已經確定了,後續會進行二次輪播。


    當然,跟當年的《三國演義》還是沒法比,霓虹對三國的態度,那才叫一個狂熱。


    老《三國》在霓虹的收視率,可是達到了46.7%,是進入霓虹曆史收視前十的存在。


    由於《大唐帝國》在霓虹的大獲成功,年初成立的,關於聯名支持引進麒麟老師電視劇的投票網站,本來已經要沉寂下去,如今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大量的新網友進行了投票,臨近年底的時候,投票數已經超過了10萬,早早超過了當初石原莉奈的預期。


    這次幾大電視台不再完全不當迴事,朝日和富士兩個台早在《大唐帝國》播到一半的時候,就動了心思想辦法聯係華國這邊。


    畢竟收視率是實實在在的,兩國確實有這樣的文化基礎。


    別的劇還要擔心會不會觀眾不買賬,但麒麟老師,在霓虹國內的名氣,已經不輸一般的明星了。


    在霓虹之外,另一個自稱“小中華”的棒國,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棒國的民眾這一年,確實是很偏愛曆史劇,第一名的《朱蒙》收視率一度超過40%。


    《大唐帝國》收視率同樣很高,甚至達到了30%,很巧合的是,同樣排名年度收視率排行榜的第6。


    但這卻引起了學界和民間的巨大爭議。


    主要問題就在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曆史爭議上。


    《大唐帝國》的劇情中,對高句麗這段曆史有詳細的描述。


    唐軍連克數城,都快要打到都城了,其中還有野戰中,3萬騎兵擊潰十五萬高句麗大軍的戰爭場麵。


    最終是在臨近高句麗都城的安市城外止步。


    由於安市城地勢一閃二建,城牆堅固,加上唐軍耗費巨資修建的攻城土山突然倒塌,守城將軍也確實有點能力,最終連續一兩個月沒能破城。


    此時時值9月,眼看快要入冬,李世民為防冬季作戰不利,遂宣布撤軍。


    臨走的時候,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然後帶著之前攻下幾座城池中的百姓,返迴長安。


    基本上隻能算差點沒有滅國,在李世民的一眾滅國戰績中,有點不太露臉。


    但絕算不上打輸了,甚至是在按著高句麗的頭狂揍。


    然而,這就讓棒國的一些人很不滿了。


    在他們一直以來的印象裏,大唐征高句麗可是失敗了的。


    雖然高句麗和棒國實際上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他們可是當真祖宗來看待的。


    這電視劇竟然敢胡編亂造。


    很快一些“專家”就在電視和報紙等媒體上,批判這部劇。


    本來很喜歡《大唐帝國》的觀眾們反應過來了,大唐攻打的這個高句麗不就是他們的“精神祖先國”嘛。


    今年收視率第一的《朱蒙》,正是演的高句麗開國君主的曆史電視劇(雖然不倫不類的)。


    這下一部分人就立馬倒戈相向,開始批判起來。


    “這什麽破曆史劇,根本就是在胡說八道。”


    “就是,電視台為什麽要放這麽一部電視劇啊,一定是哪個混蛋收了錢。”


    而有衝的,就有護的。


    他們可不管什麽曆史不曆史的。


    我家哥哥這麽帥,你憑什麽這麽說?


    這女主角這麽漂亮,一看就不是會編造曆史的人呀。


    質量這麽高的劇,考據肯定會好好做的吧。


    這時偷國雖然已經開始了文化偷竊,但還沒有完全形成全民共識,畢竟文化普(捏)及(造)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看了《大唐帝國》之後,覺得這劇裏演的就是真的。


    畢竟都知道大唐很厲害不是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