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9年,張義潮出生於河西淪喪後的沙州(注:即今敦煌)。


    張氏世代是沙州豪門首富,其實就是當地實力派豪強。但顯赫的家族地位並沒有為張氏家族帶來平安。


    與後世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吐蕃政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為維護統治要去聯合、籠絡當地漢族豪強大戶,更沒有打算讓他們參與政治。


    因此當地大地主同樣要忍受吐蕃貴族的欺詐和蹂躪。張議潮自幼對吐蕃的殘暴統治耳濡目染,對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立誌要驅逐侵略者,迴歸祖國。


    為實現誌向,他自幼就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秘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流亡者。蓄積力量,伺機而動。他的機會終於來到了。


    已經年近知天命的張義潮,依然沒有忘記幼時立誌歸唐的信念。張義潮趁著吐蕃內亂卻是秘密的擴軍備戰,準備收複故土獻給朝廷。這不僅是為了出一口多年被壓迫、剝削的惡氣,也是為了張氏一族以後在大唐的地位。


    張義潮身高八尺,長得魁梧雄壯,一臉的額絡腮胡更是讓初見張義潮的人以為他就是一個徹底的武夫、粗人。但是實際上作為沙洲以及附近漢人和受吐蕃壓迫的小族群首領,張義潮卻是心思縝密。


    原本在大唐軍收複了陷於吐蕃的原州、樂州、秦州,張義潮就打算舉事響應唐軍的。可惜當時沙洲周邊的大都還掌握在吐蕃人手裏,當張義潮的聯絡使者帶著消息迴來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而且唐軍也沒有繼續進攻吐蕃。


    正當張義潮後悔沒能把握時機的時候,長安城卻是來人了。


    此時在房間內,除了張義潮還有他的哥哥張義譚以及把兄弟李明達、李明振。


    此次長安來人,正是李漼派來的,而且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李漼幾兄妹隨手搭救的少年莫章。原本李漼是打算將莫章用作書童的,不過後來李漼卻是發現他很有天賦,所以就將他送入了燕雀進行訓練。如今的莫章已經是李漼的絕對心腹,替李漼掌管著比燕雀還隱密的暗衣衛。


    所謂暗衣衛,如同明朝監視朝野的錦衣衛,雖說名字有點不一樣,但大致的職能是差不多的。不過不同於錦衣衛,李漼的暗衣衛主要是監視燕雀的。


    作為一個從不將自己的最後底牌透露出來的人,李漼可謂是藏的很深很深。


    言歸正傳,莫章此次來是帶著一封李漼的親筆信,以及作為李漼的聯絡人留在沙洲。


    在張義潮侄子張淮深的帶領下,莫章來到了四人所在的房間。


    “小人莫章,見過諸公。小子添為當今太子殿下的管事,此次前來卻是和諸公商量沙洲起義一事。”莫章不卑不亢的說道。


    作為四人中的主事者,張義潮自是率先開口了。


    “貴使請坐,我們這些大唐遺民思慕故國良久。卻是一直不得歸返。如今貴使帶來太子殿下的消息,卻是讓我們欣喜萬分啊!”


    張義潮說道這裏,其他幾人也是情真意切的附和道是。


    雖然早就被訓練得沒什麽感情了,但是莫章還是為這些大唐的遺民們感到高興,大唐仍舊沒有放棄他們。


    “不知貴使帶來了太子殿下的什麽消息?”張義潮開始關注重點。


    而莫章也不是個喜歡墨跡的人。


    “張首領,太子殿下此次叫我來,一是讓我告訴大家,大唐此次定會把握機會收複河西故地;二是作為聯絡人留在貴府,同時我也帶來了訓練好的信鴿以便即使的和官軍聯係;三是給張首領帶來了太子殿下的一封親筆信。”說完,莫章將懷中的密信遞給了張義潮。


    讓侄子張淮深送長安來使休息去了,張義潮則和幾個兄弟商議今後的事情。


    “二哥,快看看那位太子殿下給你寫了什麽!”說話的是李明達。


    “是啊,老二,看看朝廷打算怎麽對我們!”張義譚也十分想看看信中的內容。


    拆開信封,張義潮仔細的研讀這李漼的信函。看完之後,張義潮並沒有說什麽,而是將信遞給了大哥張義譚。


    等幾人都看完了,張義潮才開口問道:“各位兄弟怎麽看!”


    “二弟,我們幾人就數你最能幹。你說行就行,大哥一定支持你!”張義譚自是支持從小就比自己強的二弟。


    “大哥說的是,我們兄弟自然也是以二哥馬首是瞻,二哥說幹我們就跟著幹。說不定我們幾個還能混個萬戶侯也不一定呢!”李明達大聲笑道,其弟李明陣輕輕的點點頭算是肯定其兄的說法。


    “好,既然你們都信任我張義潮,就像明達老弟說的。我們哥幾個說不定還能混個公侯幹幹。那麽,大家都下去準備吧。隻等太子殿下的信號一道,我們謀劃幾十年的事情就算是成了一半。”張義潮想起李漼在心中的承諾,心中卻是一陣火熱。


    一時間,沙洲以及周邊的州縣都在蠢蠢欲動起來,t吐蕃的守將不得不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到幾個重要的州府。


    兩天的時間,很快的就過去了。今天是準備出發的日子。


    李忱為了長子的安全,以及此次西征順利,下令神策軍派出三萬人。其中三千人作為李漼的東宮衛隊,隨侍李漼左右。加上少年羽林軍的一千人,以及原本的東宮衛隊,李漼的親衛軍隊卻是有了五千人。


    在城南大營,李漼作為這支援軍的監軍,拜別了父親李漼。


    看著長子身著精良的鎧甲,腰胯一把特製橫刀,李忱卻是擔心萬分。不過更多的李忱是感到驕傲,自己的長子也已經長大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李漼拒絕了侍從們讓他坐馬車的建議,笑話此次李漼就是打算將自己的英名讓更多的大唐將士知道。坐馬車卻是將給李漼的形象降分不少。


    騎在皇宮高大的禦馬上,李漼卻是想著早上離別的時候的情景。


    “漼郎,此次前去河西,刀槍無眼,你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啊!”馬雲兒膩在李漼的懷裏擔心道。


    “雲兒,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親自上陣殺敵,我隻是在後方看看不會有危險的。何況我還有五千人的精銳將士保護我。”李漼輕柔的安慰著自己的小妻子。


    “漼郎,雖然我知道,但我就是擔心你。行軍在外,環境艱苦你怎麽受得了啊!而且,而且,我也不是一個人在等你。”馬雲兒卻是越說越羞怯。


    “哦,還有雨兒,我知道,我會好好額迴來的。”李漼卻是沒有聽出馬雲兒的話中有話。


    “傻漼郎,我說的不是雨兒。我是說還有我們的孩子!我們母子會等著你迴來!”馬雨兒明亮的眸子深情的看著心上人兒的英武的臉。


    “什麽,雲兒你是說我要等爹爹了!我沒有聽錯,雲兒是不是?”李漼卻是有點歡喜的語無倫次了。


    “漼郎,你沒有聽錯。我們有孩子了,你要當爹了。”馬雲兒用手捧著李漼的臉堅定的說道。


    興奮的李漼一把摟住了愛妻,給了愛妻一個熊吻。


    “雲兒,你真是我的好妻子。你要和寶寶一起等著我迴來,我們一起給寶寶起名字好不好!”李漼陷入初為人父的喜悅中。


    “好,漼郎你說什麽,雲兒都會願意的。”馬雲兒深情的說道。


    最後,馬雲兒和過來的妹妹馬雨兒一起給李漼穿上了製作精美的鎧甲。這套李建業帶來的鎧甲是研究工坊最新的產品,不僅大氣美觀而且防禦能力更是比一般的將軍鎧甲勝上幾籌。


    馬家姐妹幫李漼穿好了鎧甲,卻是愣住了。此時的李漼一身黝黑發亮的特製明光鎧,腰間挎著橫刀。靜靜的站在那裏是那麽的英武不凡。


    發呆的馬家姐妹卻是好一會才迴過神來,有夫如此,婦複何求。


    為了不讓馬雲兒情緒太波動對胎兒不好,李漼沒有讓馬家姐妹送他。李漼騎上戰馬,頭也不迴的走了,後麵跟著東宮的鐵衛唿嘯而過。


    “姐姐,別看了。大壞蛋的人影早不見了。”馬雨兒就是喜歡打趣自己的姐姐。


    “死雨兒,明明你自己也在看,幹嘛打趣我。”馬雲兒卻是伸手去捏妹妹的耳朵。


    姐妹倆打打鬧鬧中卻是,減少了李漼離去的傷感。


    此時還有一個人在偷偷的望著李漼遠去的背影。她就是正牌的太子妃柴敏。


    看到英武的李漼,柴敏將他和心中那個模糊的文弱身影比起來,卻是不知不覺的迷上了那個英武的身影。


    此時的柴敏和李漼如同兩根平行線,雖然時常能看見,但是卻仿佛永遠不會有交集。


    京城百姓的歡唿卻是將李漼從迴憶中喚醒了過來。


    多少年了,大唐的軍隊再次踏上了征途,而不是在內訌中削弱實力。這些京城的百姓卻是盼望的太久了。


    此時的李漼似乎聽到了勝利的號角,大唐複興的號角!


    (隨緣沒那描繪軍事場麵的本事,所以明天的征戰隻能簡寫了,抱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隨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隨緣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