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陪不陪(二合一)
我的仇敵成了我的道侶 作者:藍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姑似的女孩還沒跑幾步,就給猛地給拽了迴去。
女孩拚了命地掙紮起來,儒衫男子捂住她的嘴,任她怎樣拳打腳踢,都死死按住。
儒衫男子帶著忌憚,賠著笑臉道:
“小孩子不懂事,亂說話。”
說話間,他的腳已微微退後,而那隨行的漢子也製住了男孩,哪怕後者顫著不敢有動作。
閔寧眯起了眼睛。
儒衫男子滿臉緊張,瞥了個眼神,眾人紛紛把手放到了腰刀上。
隻見那俠士踏前一步。
眾人已有冷汗落下,牙關嗡嗡打顫。
“合字上的兄弟,一碗水大家喝。”閔寧頓了頓道:“小娃子不錯,給我分點錢。”
儒衫男子微愣,迴過神來抹了抹汗水笑道:
“好說、好說,原來是合字上的兄弟,哪條道上的?”
“黃金頂下來的。”
黃金頂,皇宮就是金鑾頂,黃金頂下來的,就是從京城來的,聽到這黑話,趙元望立即就明白了。
原以為是什麽路見不平的俠義之士,到頭來原來是其他道上來的綠林。
他趙元望來往於多地販賣人口,當然知道京城的黑話,而這人看來是外麵來的過江龍,既然要分一杯羹,也不好輕易打發。
“這兩個小娃子什麽路數?”閔寧開口問道。
“是兩個什麽道種佛種,總之就是那些有天資的童男童女,要賣到仙家的門上。”
趙元望賠笑著說道,示意幾人收起兵器,想著給點錢打發幹淨。
女孩的麵色漸漸慘白,目光也旋即絕望。
閔寧隻掃過一眼,道:
“看來還值不少銀子,我說個數:三成。”
趙元望一瞪眼,摸向兜裏的手停住,這三成的錢是筆大數目,他現在完全拿不出來。
那四人裏有一個坐不住道:“這兄弟太不地道了吧,一句話要我們三成?”
閔寧慢慢道:“保你們一路平安。”
趙元望旋即看了眼地上死去的蛛妖,琢磨一陣,咬牙道:“三成就三成,待把人送到,定然不會少你分毫。”
閔寧勾起嘴角道:“我信你們肯定不會少。”
送佛送到西…
等到了地,一窩端。
………………
那日元豐樓的大火燒得厲害,周遭的屋舍也遭了害,戲班子住的地也是一團團烏漆嘛黑。
這房舍是戲班子租的,如今元豐樓一毀,自然是要退租,再加上元豐樓大火後,黃景散盡千金,很多人眼紅戲班子過去的風光,紛紛過來討錢,哪裏應付得了,方師傅算是看開了過去的風光,眼下隻想盡早遠離這是非之地。
山同城還是落魄,黃景一死,根本就養不起一個戲班子。
而這戲班子的撫恤,自是由官府接手了,也不隻是戲班子,元豐樓內一眾下人的撫恤也是由官府接手。
至於平日裏高高在上的縣衙為何這般好說話,方師傅當然知道是誰的功勞。
“閔千戶啊,咱們唱戲這行當,拜的是唐明皇做祖師爺,每日習練無非開嗓、練腿、一練就是好些個時辰,但這還不能登台……”
方師傅給陳易殷勤拉扯起了家常,訴說著這戲班子多年來的不易。
原因無他,誰叫陳易能給他們帶錢?
哪怕帶的是官府給的大虞寶鈔,但有撫恤總比沒撫恤好,至於前些日子死人傷人了,方師傅似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下九流的誰沒見過人死人傷?
“那幾個傷了的,死了的,方師傅要怎麽處置?”陳易不想談太多有的沒的,他跟東宮若疏來這裏,除了探望下那小桃姑娘外,就是為了了解下這戲班子怎麽處理後事。
“傷了的就分一點錢,各奔東西,各自養活吧。”
談到錢,方師傅一臉肉疼,大拇指互相搓了好一會道:
“死了的…我就掏點私錢買一口好棺材葬了……喪事就不大辦了。”
“好。”
陳易看了眼麵前的院子,烏黑黑的灰燼下,臨近晌午,飯桌給擺了出來,一大盆熱湯、幾碟醬肉和鹹菜,再堆上一些饢餅,就見戲班子的伶人們圍坐一塊吃飯了,男女班吃飯的時候是分開的,大抵是男班先吃,吃過後才輪到女班。
此刻正是女班在吃飯。
伶人們姿儀各異,坐在樹蔭下更顯皮膚白皙,陳易聽說過伶人們在入戲班前,都會給關到黑屋子裏關上一個一個月,等什麽時候皮膚關白了,人關苗條柔弱了,性格也給磨沒了棱角,再放出來教學唱戲。
“不知閔千戶有沒有看上的啊?”
方師傅壓著嗓子問道。
陳易搖了搖頭,迴絕了這獻來的殷勤道:
“我不愛聽戲。”
“噢…噢…是我孟浪了,當時千戶給小桃出頭,我還以為伱看上了小桃姑娘。”
方師傅說著,歎了口氣道:
“人各有各的活法,總為什麽而活,小桃姑娘瘸了腿,以後…吃不上戲班的飯了。”
“看在我朋友的份上,她的事你不必擔心。”
“是極、是極。”方師傅應和著點頭,有幾分貪婪地提點道:“小桃姑娘可是戲班花了三百兩買來的……”
陳易置若罔聞,見東宮若疏招手,起身就朝小桃的病房裏去。
方師傅尷尬地呆了一會。
來到病房內,陳易拉開椅子坐下。
“小桃的氣色比昨天好多了。”東宮若疏翹著眉頭道。
她聽到陳易給人家出頭時,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高興得就好像她親自打殺了黃景一般。
小桃姑娘朝陳易露了個笑臉,咳嗽了聲道:
“待過兩日,千戶就會安排我到太華山…是嗎?”
她頗有幾分不可置信,一旁的侍女也是眼睛微亮。
這是要當道士了,還是太華山的道士,下九流一下就成了上九流。
“不錯,你在那養傷就是,待傷養好後,未嚐不能拜入太華山做外門弟子。”
陳易簡單地交代道,他事前已跟殷惟郢通過氣了。
小桃臉上垂下淚水來,
“謝謝、謝謝…大恩大德,小女子唯有來世做牛做馬,以圖報答,小女子這輩子欠最多的恩情,除了戲班子以外,就是千戶你了。”
他們不過萍水相逢,陳易卻能做到這樣的地步,叫她如何不動容。
當年窮困潦倒之際,幾乎餓死街頭,是這戲班子花三百兩買下了她,把她一步步培養成角,而如今陳易雪中送炭,出手相助,不僅討了個公道,還擺平了撫恤,二者之恩,無論哪一個都足以讓她感念一生。
“謝倒不必,不過我想問件事。”
陳易慢慢問起大火時的一個細節,
“那天元豐樓裏,江心真人是自己來的嗎?”
“是方師傅請來的,江心真人好戲,空閑的日子裏方師傅時不時就請過來,讓戲班子給他單獨演。”
“了然。”
陳易聽到之後,微微頷首,
沒有迴頭去看那個方師傅一眼。
原來如此,
黃景一直要找的諜子,不在妙尚寺,也不在重陽觀,
就在他的元豐樓裏……
……………………????“此事當真?”殷惟郢黛眉緊蹙,“封印抑製不住了?”
重陽觀道人重重點頭,滿臉懇請之色:“觀主不幸遭難後,劍池禁地的封印大陣便一下失去真人支撐,再加之這幾日連是兇日,這封印,我們一眾道人如今不過是勉力維持。”
重陽觀本為全真教在山同城的一座不大不小的道觀,當年山同城繁榮時確是香火鼎盛,但也因時而興,因時而亡,到了他們這一代,已許久都未出過一個真人,好不容易候來一位江心,卻又死得不明不白。
殷惟郢眉頭微蹙,接著道:
“江心真人會請各路道友來重陽觀內探尋機緣,謀求封印之術,這麽久就沒商量出個對策?”
道人頓時有幾分尷尬,眼睛都垂了下去,支支吾吾道:
“來此的眾道友大多是小門小派,或是雲遊散修,說是會請各方道友,其實主要還是請神女的太華山、以及寅劍山兩脈。”
殷惟郢不禁道:“既然如此,何不直言?”
“…我等重陽觀是為全真道,與太華山、寅劍山是不同的門庭,就是隻怕直言此事,會弱了我全真的氣勢……”
殷惟郢搖頭歎道:“死要麵子活受罪。”
“神女教訓的是…”
道人說完,捧茶的手微微發抖,倒是幾分坐立難安。
若非情況嚴峻,他們斷不會這般上門直言,劍池的封印已愈發鬆動,不時便有劍氣流溢而出,落地割出數尺深痕,駭人至極,從前進去尋覓機緣的各路道士們,如今臨到陣時,反而紛紛退避,逼不得已,他們隻能派人過來請太華神女出手。
殷惟郢將之神色盡收眼底。
道教數脈,唯全真教最重門庭之爭,昔年王重陽在時,曾四處砸毀天師道所立的麻姑廟,改立嶽姑廟,由此與一眾道門結下怨仇,而時過境遷,如今道門宗派之爭雖有緩解,不再彼此對立,可即便如此,全真教相較於其他道門,仍舊自視甚高。
如今把人逼得不得不低頭過來明言,可見江心真人的死對重陽觀的打擊何其之大,又可見重陽觀的形勢何其嚴峻。
見殷惟郢似在思索,道人出聲勸道:
“我輩道士同氣連枝,從無見死不救之理,更何況如今告急,若是封印崩塌,隻怕不隻重陽觀要見血,連山同城的百姓也危在旦夕……”
殷惟郢旋即看了一眼陳易。
陳易思索後道:“去吧,跟陸英一起去。”
不遠處安靜品茶的陸英稍微抬起了眼,又飛快垂下。
殷惟郢轉頭向那道人道:“既然如此,那麽我等自會前去拜謁。”
道士起身作揖,拜謝道:“還請速來。”
說罷,他正欲轉身就走,陳易則叫住他道:
“這位道長,想問下你怎麽一個人來?”
“有群官兵說我重陽觀內出了賊寇,觀裏觀外都被封鎖了起來,我也是請示過後才被放出的重陽觀。”
“好,沒事了。”
陳易擺了擺手,仆婦迎了過去,把道士送出了大門。
待道士走後片刻,殷惟郢轉頭看向陳易。
她先前聽聞重陽觀內藏著那一眾西晉諜子,喜鵲閣和黃景等人多日以來便是被他們耍得團團轉,卻又一無所獲。
如今要她去重陽觀,殷惟郢雖不心憂自己的安危,隻是在他麵前,倒是做些柔軟姿態也未嚐不可。
她便假意要他來陪,如此一來,他雖會嗔怪,隻怕仍舊把她護得緊緊,這樣拉扯間讓他沉淪更深,到某一日,想來他會心甘情願地扮豬臉,再喊一聲“好姐姐”。
心念至此,殷惟郢已有定數,嘴角微翹,要清聲開口。
陸英這時忽然道:“陳易,你是不是陪我去?”
殷惟郢愣了下。
這是她要說的詞啊!
雖說無論是陪她去,還是陪陸英去,都是一樣,但感覺上就總有些怪怪的,好像若是後者,自己這大夫人就淪為陪襯似的。
想到這裏,再瞟了眼陸英,隻見後者直直望著陳易,眼睛一眨不眨。
眉目傳情?
殷惟郢心都提起來了,唇齒輕咬,盯了盯陳易。
陳易隻覺兩道目光略微沉重,頭皮微微發麻,最後交代道:
“不,我有事要辦,另有去處。”
這是確實有事要辦,得為山同城的事畫上句號。
隻是在二女聽來就不一樣了。
殷惟郢嘴角微勾,暗暗搖頭,心歎他到底是婉拒了陸英,終歸依著自己的意思,知道界限在哪裏。
陸英卻稍顯落寞的垂下頭,低聲自語:“不去便不去,你這護法,說到底也不算失職,但也不多稱職,想來師尊的意思便是如此,自己的緣法,終歸是自己要的,罷罷罷,不多說了,免得你以為我苛責你,我待你其實也無甚苛責。”
這一番話音不大不小,陳易隻能苦笑以對。
而殷惟郢聽到之後,心裏暗爽不已。
小浪蹄子,誰聽不出你的幽怨?
他是我的鼎爐!
正想著,殷惟郢瞧見陳易似欲出言寬慰,不想給二人拉近關係的機會,連聲道:
“你隨我去看那小桃姑娘,此事我已知會師叔師伯,不過仍有些事要同她交代。”
陳易也沒多想,點了點頭起身隨她而出。
二人的身影消失在陸英的視野裏,素來道心如鶴的陸英,這一會把頭低下來,埋著頭久久品茶。
可茶碗很早就空了。
………
小桃姑娘及其侍女被暫時安置到玄府上,方才還在房裏說說笑笑,而一見二人進門後,就一下安靜下來,原因無他,與寄人籬下無關。
隻因那隨陳易入內的太華神女,委實太過仙風道骨。
白衣勝雪,姿儀飄渺,一瞥一笑皆是出塵氣韻,小桃姑娘做為旦角,見過多少天仙似的人物,如今見到這一位,反倒不敢高聲語。
殷惟郢拂塵輕晃道:
“此事我已知會師叔,待你在這玄府能方便下床時,便接你到山上。”
小桃姑娘雖早有準備,此刻聽了仍不住潸然,下九流一夜成了上九流,多少夜夢裏都不敢想的事,需知人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且不論佛寺道觀收弟子要考察其天資悟性,哪怕佛寺道觀看上了,更需官府頒下度牒方可出家。
這對於身為賤籍的伶人來說,簡直難如登天。
小桃姑娘滿臉淚水,於床榻上壓腰一拜,身旁的侍女也盈盈下拜,殷惟郢素手微抬,便有無形的勁力托起,竟是不受拜。
“此後便是同門師妹,我輩道人本就無高低之分,所以我今日不受你拜。”
殷惟郢頓了頓,如畫中仙姑淡然一笑道:
“若是勤勉修行,之後未必不能入內門,到時我親自為你們加冠。”
“謝過殷仙姑收容之恩……”
小桃已滿麵是淚,
“若我當真修道有成,必為感念之人立牌位,祈求你們平安無事、風調雨順。”
“立牌倒不必,不過人確是該常懷感念之心。”
交代過後,殷惟郢便領著陳易離去了。
小桃姑娘仍是感激涕零,一旁的侍女也撲在床邊哭,像是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別看旦角麵上好似風風光光的,可又能風光多久呢,多少伶人二十歲後嗓音不複當年,被迫淪落風塵之間啊。
小桃姑娘拉著侍女的手,低聲道:
“要記著,要記恩,你我姐妹能有今日,一定要記恩,莫忘啊。”
“記著呢、記著呢…”
“閔千戶、還有殷仙姑,這兩位定要記著,還有方師傅也別忘,他給了我們吃飯的營生,也別忘,不是那三百兩銀子,你我就餓死街頭了……”
小桃姑娘好似一下迴想起唱戲的歲月,忽地就拉起嗓音來:
“多心經,都念過;孔雀經,參不破,
惟有蓮經七卷,是最難學,咱師傅在眠裏夢裏都教過……”
(本章完)
女孩拚了命地掙紮起來,儒衫男子捂住她的嘴,任她怎樣拳打腳踢,都死死按住。
儒衫男子帶著忌憚,賠著笑臉道:
“小孩子不懂事,亂說話。”
說話間,他的腳已微微退後,而那隨行的漢子也製住了男孩,哪怕後者顫著不敢有動作。
閔寧眯起了眼睛。
儒衫男子滿臉緊張,瞥了個眼神,眾人紛紛把手放到了腰刀上。
隻見那俠士踏前一步。
眾人已有冷汗落下,牙關嗡嗡打顫。
“合字上的兄弟,一碗水大家喝。”閔寧頓了頓道:“小娃子不錯,給我分點錢。”
儒衫男子微愣,迴過神來抹了抹汗水笑道:
“好說、好說,原來是合字上的兄弟,哪條道上的?”
“黃金頂下來的。”
黃金頂,皇宮就是金鑾頂,黃金頂下來的,就是從京城來的,聽到這黑話,趙元望立即就明白了。
原以為是什麽路見不平的俠義之士,到頭來原來是其他道上來的綠林。
他趙元望來往於多地販賣人口,當然知道京城的黑話,而這人看來是外麵來的過江龍,既然要分一杯羹,也不好輕易打發。
“這兩個小娃子什麽路數?”閔寧開口問道。
“是兩個什麽道種佛種,總之就是那些有天資的童男童女,要賣到仙家的門上。”
趙元望賠笑著說道,示意幾人收起兵器,想著給點錢打發幹淨。
女孩的麵色漸漸慘白,目光也旋即絕望。
閔寧隻掃過一眼,道:
“看來還值不少銀子,我說個數:三成。”
趙元望一瞪眼,摸向兜裏的手停住,這三成的錢是筆大數目,他現在完全拿不出來。
那四人裏有一個坐不住道:“這兄弟太不地道了吧,一句話要我們三成?”
閔寧慢慢道:“保你們一路平安。”
趙元望旋即看了眼地上死去的蛛妖,琢磨一陣,咬牙道:“三成就三成,待把人送到,定然不會少你分毫。”
閔寧勾起嘴角道:“我信你們肯定不會少。”
送佛送到西…
等到了地,一窩端。
………………
那日元豐樓的大火燒得厲害,周遭的屋舍也遭了害,戲班子住的地也是一團團烏漆嘛黑。
這房舍是戲班子租的,如今元豐樓一毀,自然是要退租,再加上元豐樓大火後,黃景散盡千金,很多人眼紅戲班子過去的風光,紛紛過來討錢,哪裏應付得了,方師傅算是看開了過去的風光,眼下隻想盡早遠離這是非之地。
山同城還是落魄,黃景一死,根本就養不起一個戲班子。
而這戲班子的撫恤,自是由官府接手了,也不隻是戲班子,元豐樓內一眾下人的撫恤也是由官府接手。
至於平日裏高高在上的縣衙為何這般好說話,方師傅當然知道是誰的功勞。
“閔千戶啊,咱們唱戲這行當,拜的是唐明皇做祖師爺,每日習練無非開嗓、練腿、一練就是好些個時辰,但這還不能登台……”
方師傅給陳易殷勤拉扯起了家常,訴說著這戲班子多年來的不易。
原因無他,誰叫陳易能給他們帶錢?
哪怕帶的是官府給的大虞寶鈔,但有撫恤總比沒撫恤好,至於前些日子死人傷人了,方師傅似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下九流的誰沒見過人死人傷?
“那幾個傷了的,死了的,方師傅要怎麽處置?”陳易不想談太多有的沒的,他跟東宮若疏來這裏,除了探望下那小桃姑娘外,就是為了了解下這戲班子怎麽處理後事。
“傷了的就分一點錢,各奔東西,各自養活吧。”
談到錢,方師傅一臉肉疼,大拇指互相搓了好一會道:
“死了的…我就掏點私錢買一口好棺材葬了……喪事就不大辦了。”
“好。”
陳易看了眼麵前的院子,烏黑黑的灰燼下,臨近晌午,飯桌給擺了出來,一大盆熱湯、幾碟醬肉和鹹菜,再堆上一些饢餅,就見戲班子的伶人們圍坐一塊吃飯了,男女班吃飯的時候是分開的,大抵是男班先吃,吃過後才輪到女班。
此刻正是女班在吃飯。
伶人們姿儀各異,坐在樹蔭下更顯皮膚白皙,陳易聽說過伶人們在入戲班前,都會給關到黑屋子裏關上一個一個月,等什麽時候皮膚關白了,人關苗條柔弱了,性格也給磨沒了棱角,再放出來教學唱戲。
“不知閔千戶有沒有看上的啊?”
方師傅壓著嗓子問道。
陳易搖了搖頭,迴絕了這獻來的殷勤道:
“我不愛聽戲。”
“噢…噢…是我孟浪了,當時千戶給小桃出頭,我還以為伱看上了小桃姑娘。”
方師傅說著,歎了口氣道:
“人各有各的活法,總為什麽而活,小桃姑娘瘸了腿,以後…吃不上戲班的飯了。”
“看在我朋友的份上,她的事你不必擔心。”
“是極、是極。”方師傅應和著點頭,有幾分貪婪地提點道:“小桃姑娘可是戲班花了三百兩買來的……”
陳易置若罔聞,見東宮若疏招手,起身就朝小桃的病房裏去。
方師傅尷尬地呆了一會。
來到病房內,陳易拉開椅子坐下。
“小桃的氣色比昨天好多了。”東宮若疏翹著眉頭道。
她聽到陳易給人家出頭時,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高興得就好像她親自打殺了黃景一般。
小桃姑娘朝陳易露了個笑臉,咳嗽了聲道:
“待過兩日,千戶就會安排我到太華山…是嗎?”
她頗有幾分不可置信,一旁的侍女也是眼睛微亮。
這是要當道士了,還是太華山的道士,下九流一下就成了上九流。
“不錯,你在那養傷就是,待傷養好後,未嚐不能拜入太華山做外門弟子。”
陳易簡單地交代道,他事前已跟殷惟郢通過氣了。
小桃臉上垂下淚水來,
“謝謝、謝謝…大恩大德,小女子唯有來世做牛做馬,以圖報答,小女子這輩子欠最多的恩情,除了戲班子以外,就是千戶你了。”
他們不過萍水相逢,陳易卻能做到這樣的地步,叫她如何不動容。
當年窮困潦倒之際,幾乎餓死街頭,是這戲班子花三百兩買下了她,把她一步步培養成角,而如今陳易雪中送炭,出手相助,不僅討了個公道,還擺平了撫恤,二者之恩,無論哪一個都足以讓她感念一生。
“謝倒不必,不過我想問件事。”
陳易慢慢問起大火時的一個細節,
“那天元豐樓裏,江心真人是自己來的嗎?”
“是方師傅請來的,江心真人好戲,空閑的日子裏方師傅時不時就請過來,讓戲班子給他單獨演。”
“了然。”
陳易聽到之後,微微頷首,
沒有迴頭去看那個方師傅一眼。
原來如此,
黃景一直要找的諜子,不在妙尚寺,也不在重陽觀,
就在他的元豐樓裏……
……………………????“此事當真?”殷惟郢黛眉緊蹙,“封印抑製不住了?”
重陽觀道人重重點頭,滿臉懇請之色:“觀主不幸遭難後,劍池禁地的封印大陣便一下失去真人支撐,再加之這幾日連是兇日,這封印,我們一眾道人如今不過是勉力維持。”
重陽觀本為全真教在山同城的一座不大不小的道觀,當年山同城繁榮時確是香火鼎盛,但也因時而興,因時而亡,到了他們這一代,已許久都未出過一個真人,好不容易候來一位江心,卻又死得不明不白。
殷惟郢眉頭微蹙,接著道:
“江心真人會請各路道友來重陽觀內探尋機緣,謀求封印之術,這麽久就沒商量出個對策?”
道人頓時有幾分尷尬,眼睛都垂了下去,支支吾吾道:
“來此的眾道友大多是小門小派,或是雲遊散修,說是會請各方道友,其實主要還是請神女的太華山、以及寅劍山兩脈。”
殷惟郢不禁道:“既然如此,何不直言?”
“…我等重陽觀是為全真道,與太華山、寅劍山是不同的門庭,就是隻怕直言此事,會弱了我全真的氣勢……”
殷惟郢搖頭歎道:“死要麵子活受罪。”
“神女教訓的是…”
道人說完,捧茶的手微微發抖,倒是幾分坐立難安。
若非情況嚴峻,他們斷不會這般上門直言,劍池的封印已愈發鬆動,不時便有劍氣流溢而出,落地割出數尺深痕,駭人至極,從前進去尋覓機緣的各路道士們,如今臨到陣時,反而紛紛退避,逼不得已,他們隻能派人過來請太華神女出手。
殷惟郢將之神色盡收眼底。
道教數脈,唯全真教最重門庭之爭,昔年王重陽在時,曾四處砸毀天師道所立的麻姑廟,改立嶽姑廟,由此與一眾道門結下怨仇,而時過境遷,如今道門宗派之爭雖有緩解,不再彼此對立,可即便如此,全真教相較於其他道門,仍舊自視甚高。
如今把人逼得不得不低頭過來明言,可見江心真人的死對重陽觀的打擊何其之大,又可見重陽觀的形勢何其嚴峻。
見殷惟郢似在思索,道人出聲勸道:
“我輩道士同氣連枝,從無見死不救之理,更何況如今告急,若是封印崩塌,隻怕不隻重陽觀要見血,連山同城的百姓也危在旦夕……”
殷惟郢旋即看了一眼陳易。
陳易思索後道:“去吧,跟陸英一起去。”
不遠處安靜品茶的陸英稍微抬起了眼,又飛快垂下。
殷惟郢轉頭向那道人道:“既然如此,那麽我等自會前去拜謁。”
道士起身作揖,拜謝道:“還請速來。”
說罷,他正欲轉身就走,陳易則叫住他道:
“這位道長,想問下你怎麽一個人來?”
“有群官兵說我重陽觀內出了賊寇,觀裏觀外都被封鎖了起來,我也是請示過後才被放出的重陽觀。”
“好,沒事了。”
陳易擺了擺手,仆婦迎了過去,把道士送出了大門。
待道士走後片刻,殷惟郢轉頭看向陳易。
她先前聽聞重陽觀內藏著那一眾西晉諜子,喜鵲閣和黃景等人多日以來便是被他們耍得團團轉,卻又一無所獲。
如今要她去重陽觀,殷惟郢雖不心憂自己的安危,隻是在他麵前,倒是做些柔軟姿態也未嚐不可。
她便假意要他來陪,如此一來,他雖會嗔怪,隻怕仍舊把她護得緊緊,這樣拉扯間讓他沉淪更深,到某一日,想來他會心甘情願地扮豬臉,再喊一聲“好姐姐”。
心念至此,殷惟郢已有定數,嘴角微翹,要清聲開口。
陸英這時忽然道:“陳易,你是不是陪我去?”
殷惟郢愣了下。
這是她要說的詞啊!
雖說無論是陪她去,還是陪陸英去,都是一樣,但感覺上就總有些怪怪的,好像若是後者,自己這大夫人就淪為陪襯似的。
想到這裏,再瞟了眼陸英,隻見後者直直望著陳易,眼睛一眨不眨。
眉目傳情?
殷惟郢心都提起來了,唇齒輕咬,盯了盯陳易。
陳易隻覺兩道目光略微沉重,頭皮微微發麻,最後交代道:
“不,我有事要辦,另有去處。”
這是確實有事要辦,得為山同城的事畫上句號。
隻是在二女聽來就不一樣了。
殷惟郢嘴角微勾,暗暗搖頭,心歎他到底是婉拒了陸英,終歸依著自己的意思,知道界限在哪裏。
陸英卻稍顯落寞的垂下頭,低聲自語:“不去便不去,你這護法,說到底也不算失職,但也不多稱職,想來師尊的意思便是如此,自己的緣法,終歸是自己要的,罷罷罷,不多說了,免得你以為我苛責你,我待你其實也無甚苛責。”
這一番話音不大不小,陳易隻能苦笑以對。
而殷惟郢聽到之後,心裏暗爽不已。
小浪蹄子,誰聽不出你的幽怨?
他是我的鼎爐!
正想著,殷惟郢瞧見陳易似欲出言寬慰,不想給二人拉近關係的機會,連聲道:
“你隨我去看那小桃姑娘,此事我已知會師叔師伯,不過仍有些事要同她交代。”
陳易也沒多想,點了點頭起身隨她而出。
二人的身影消失在陸英的視野裏,素來道心如鶴的陸英,這一會把頭低下來,埋著頭久久品茶。
可茶碗很早就空了。
………
小桃姑娘及其侍女被暫時安置到玄府上,方才還在房裏說說笑笑,而一見二人進門後,就一下安靜下來,原因無他,與寄人籬下無關。
隻因那隨陳易入內的太華神女,委實太過仙風道骨。
白衣勝雪,姿儀飄渺,一瞥一笑皆是出塵氣韻,小桃姑娘做為旦角,見過多少天仙似的人物,如今見到這一位,反倒不敢高聲語。
殷惟郢拂塵輕晃道:
“此事我已知會師叔,待你在這玄府能方便下床時,便接你到山上。”
小桃姑娘雖早有準備,此刻聽了仍不住潸然,下九流一夜成了上九流,多少夜夢裏都不敢想的事,需知人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且不論佛寺道觀收弟子要考察其天資悟性,哪怕佛寺道觀看上了,更需官府頒下度牒方可出家。
這對於身為賤籍的伶人來說,簡直難如登天。
小桃姑娘滿臉淚水,於床榻上壓腰一拜,身旁的侍女也盈盈下拜,殷惟郢素手微抬,便有無形的勁力托起,竟是不受拜。
“此後便是同門師妹,我輩道人本就無高低之分,所以我今日不受你拜。”
殷惟郢頓了頓,如畫中仙姑淡然一笑道:
“若是勤勉修行,之後未必不能入內門,到時我親自為你們加冠。”
“謝過殷仙姑收容之恩……”
小桃已滿麵是淚,
“若我當真修道有成,必為感念之人立牌位,祈求你們平安無事、風調雨順。”
“立牌倒不必,不過人確是該常懷感念之心。”
交代過後,殷惟郢便領著陳易離去了。
小桃姑娘仍是感激涕零,一旁的侍女也撲在床邊哭,像是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別看旦角麵上好似風風光光的,可又能風光多久呢,多少伶人二十歲後嗓音不複當年,被迫淪落風塵之間啊。
小桃姑娘拉著侍女的手,低聲道:
“要記著,要記恩,你我姐妹能有今日,一定要記恩,莫忘啊。”
“記著呢、記著呢…”
“閔千戶、還有殷仙姑,這兩位定要記著,還有方師傅也別忘,他給了我們吃飯的營生,也別忘,不是那三百兩銀子,你我就餓死街頭了……”
小桃姑娘好似一下迴想起唱戲的歲月,忽地就拉起嗓音來:
“多心經,都念過;孔雀經,參不破,
惟有蓮經七卷,是最難學,咱師傅在眠裏夢裏都教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