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勳貴集團成員有的麵露懼色,低頭不語,似在權衡利弊。


    有的則緊咬牙關,其中一人,眼神陰鷙,悄悄將手伸入袖中……


    “殿下,”他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臣,有一言……”


    “殿下,”那武將頓了頓,似在斟酌用詞,“我等皆是跟隨太祖皇帝出生入死的老臣,對大明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隻是,新政推行之初,難免有些許疑慮,還望殿下明察。”


    朱標麵色稍緩,語氣也柔和了幾分:“諸位叔伯為國盡忠,孤豈會不知?新政變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爾等心有顧慮也在情理之中。孤明白,你們擔心的是什麽。”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孤在此向諸位保證,定會將你們的擔憂如實稟明父皇,請父皇斟酌。”


    眾人聞言,心中稍安,緊繃的神經也略微放鬆。


    有人悄悄拭去額頭的汗珠,有人則長舒一口氣。


    朱標見眾人情緒有所緩和,便趁熱打鐵:“新政初立,百廢待興,正需爾等老臣鼎力相助。父皇推行新政,並非要削弱功臣,而是要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讓百姓安居樂業。隻要爾等真心為國,為民,父皇絕不會虧待任何人。”


    他語氣誠懇,目光炯炯,帶著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殿內氣氛逐漸迴暖,武將們的臉色也漸漸恢複了正常。


    “殿下所言,我等銘記於心!”一位年長的武將起身,拱手說道,“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共襄盛舉!”


    “好!”朱標讚許地點了點頭,“孤相信,隻要我等君臣同心,大明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他舉起酒杯,“來,為了大明,為了未來,幹杯!”


    眾人紛紛舉杯,一飲而盡。


    殿內氣氛再次活躍起來,仿佛剛才的緊張對峙從未發生過。


    朱標放下酒杯,目光閃爍,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其實,諸位若想展現才能價值,倒也不必拘泥於此……”他頓了頓,壓低聲音,“諸位可知,四弟……”


    朱標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絲神秘:“四弟,如今在北平就藩,頗有雄才大略。他推行的新政,比父皇的更為激進,也更為……有效。”


    殿內氣氛再次凝滯,武將們麵麵相覷,眼中閃爍著疑惑和探究。


    朱柏?


    那個被貶謫北平的四皇子?


    他竟然在推行新政?


    而且比皇上的還要激進?


    朱標觀察著眾人的反應,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四弟為人開明,求賢若渴。若諸位真有安邦定國之才,不妨前往北平,一展抱負。”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道,“當然,前提是,你們真心實意為國效力,而非……”他故意沒有說下去,留給眾人無限遐想。


    有人忍不住開口問道:“殿下此言何意?”


    朱標笑了笑,沒有正麵迴答,而是說道:“諸位都是聰明人,應該明白孤的意思。父皇的耐心是有限的,若有人執迷不悟,最終隻會自食惡果。”他的語氣雖然輕柔,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在場眾人心中一凜。


    殿內再次陷入沉默,武將們心思各異,有人低頭沉思,有人眉頭緊鎖,還有人則偷偷交換著眼神。


    朱標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們心中炸響,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未來。


    朱標不再多言,端起酒杯,再次一飲而盡。


    他放下酒杯,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孤言盡於此,諸位好自為之。”


    他起身離席,留下滿殿心思各異的武將。


    夜色漸深,宮燈閃爍,將他們的身影拉得老長,如同一個個巨大的問號,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沉重。


    “殿下,臣……送您。”一位武將快步上前,語氣恭敬,卻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不安。


    朱標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一笑:“不必了,早些迴去歇息吧。”


    說罷,他轉身離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殿內,武將們麵麵相覷,氣氛凝重得仿佛可以滴出水來。


    “這……”一位武將打破沉默,欲言又止。


    夜色深沉,宮燈的光暈在殿內投下斑駁的光影,如同勳貴們此刻複雜的心緒。


    朱標離去後,殿內沉寂了片刻,隨即如同炸開了鍋般,嗡嗡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這太子,好大的口氣!”一位滿臉虯髯的武將重重地將酒杯頓在桌上,杯中酒液濺出,在桌麵上暈開一圈漣漪,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湧的怒火。


    “可不是,咱跟著皇上出生入死打下這大明江山,如今倒要受這鳥氣!”另一位武將附和道,語氣中滿是不忿。


    有人附和,自然也有人反對。


    一位年長的武將緩緩開口,渾厚的聲音壓下了周圍的喧鬧:“太子殿下所言,也不無道理。皇上如今春秋鼎盛,自是龍精虎猛,可若百年之後呢?太子殿下仁厚,對咱們這些老臣也算敬重,跟著太子,未必是件壞事。”


    他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頭上。


    不少人原本漲紅的臉色漸漸褪去,開始認真思考起自己的處境。


    “老侯爺說得對,咱們也得為子孫後代想想。”有人低聲附和,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


    “哼,子孫後代?跟著那朱柏,能有什麽好果子吃?”先前那滿臉虯髯的武將冷哼一聲,眼中滿是不屑。


    他環視四周,沉聲道:“諸位,咱們淮西的兄弟,榮辱與共這麽多年,難道要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嚇唬住不成?”


    他的話再次點燃了部分人的怒火,有人拍案而起,高聲附和:“不錯!咱們怕他作甚!大不了……”


    他話未說完,卻被身旁一人拉住,那人湊到他耳邊低語了幾句,那武將的臉色頓時變了,原本的囂張氣焰也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老李,你說什麽?”他壓低聲音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被他稱作老李的武將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再次低語了幾句。


    那武將的臉色愈發難看,最後頹然地坐迴椅子上,一言不發。


    殿內再次陷入沉默,眾人心思各異。


    有人低頭沉思,權衡利弊;有人目光閃爍,似乎在盤算著什麽;還有人則偷偷交換著眼神,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


    “唉……”一聲長歎打破了沉默,一位武將起身,緩緩說道:“罷了,我先迴府了。”


    說罷,他頭也不迴地離開了大殿。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很快,殿內的人便走了一大半。


    隻剩下幾個武將依然留在原地,他們彼此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咱們……”其中一人剛開口,卻又頓住,目光看向大殿門口,那裏,一道黑影一閃而過。


    “誰?!”


    夜風微涼,吹散了殿內的喧囂,卻吹不散勳貴們心中的波瀾。


    幾個心思活絡的武將,並未急著離去,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名為野心的光芒。


    一個身形魁梧的將領,摩挲著手中酒杯,杯壁的光澤映照出他精明的目光。


    “太子殿下……這番話,倒是點醒了我們。”他低聲喃喃,仿佛在自言自語。


    另一位將領接口道:“是啊,皇上春秋雖盛,可畢竟也有老去的一天。這大明江山,終究是要交給太子的。若是能早些與太子殿下打好關係,日後,咱們這些老兄弟,也能多一份保障。”


    幾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他們都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老油條,深知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如今,太子朱標雖然仁厚,但他們也清楚,未來的大明,必定是這位太子的天下。


    “那朱柏……”一位將領猶豫了一下,說道,“他畢竟是皇上的兒子,如今又深受皇上器重,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接近一番?”


    他的話,無疑說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


    與其將寶全部壓在老朱身上,不如早早地為自己謀劃一番。


    這大明朝堂,風雲變幻,誰又能知道,未來會如何?


    他們紛紛起身,眼神中帶著一絲希望,也帶著幾分權謀。


    “走吧,是時候為我們自己,為子孫後代,好好盤算一番了。”


    與此同時,乾清宮內,朱元璋正端坐案前,批閱著奏章。


    燭火跳躍,將他的身影映照得格外偉岸。


    一位老太監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輕聲稟報道:“皇上,太子殿下設宴款待勳貴之事,已經傳開了。”


    朱元璋手中的朱筆微微一頓,嘴角卻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哦?這小子,倒是學會拉攏人心了。”他的語氣中,沒有絲毫的責備,反而帶著一絲欣慰和滿意。


    老太監低頭不語,他跟隨朱元璋多年,深知這位帝王的心思。


    他知道,朱元璋雖然嚴厲,但對自己的兒子,卻寄予厚望。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


    夜色已深,萬籟俱寂,唯有宮燈的光芒,依然閃耀。


    他輕輕歎息一聲,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標兒……”朱元璋低聲喃喃,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一絲期待。


    這時,殿外突然傳來一聲輕微的腳步聲,朱元璋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他猛地抬起頭,望向殿門方向,沉聲喝道:“誰?!”


    殿門緩緩開啟,太子朱標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他一身素服,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卻異常明亮。


    “父皇,兒臣迴來了。”朱標恭敬地行禮。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兒子,心中感慨萬千。


    曾經那個懵懂稚嫩的孩童,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麵的儲君。


    他緩緩起身,走到朱標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標兒,你做得很好。”


    朱標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他設宴款待勳貴,並非隻是簡單的拉攏人心,而是要向他們傳遞一個信息:大明江山的未來,在他手中。


    “父皇,兒臣隻是做了該做的事。”朱標謙遜地低下頭,心中卻湧起一股暖流。


    父皇的認可,對他來說,比什麽都重要。


    “標兒,朕知道你的用心。”朱元璋看著兒子,”


    朱元璋深知,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並非易事。


    而朱標今晚的表現,讓他看到了大明王朝的希望。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大明王朝,在朱標的帶領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標兒,”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大明的未來,就交給你了。”


    朱標心中一震他抬起頭,眼神堅定地望著父皇,鄭重地點了點頭:“父皇,兒臣定不負您的期望!”


    父子二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對了,父皇,”朱標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開口道,“兒臣今日設宴,還有一事想稟告父皇……”


    “殿下設宴款待淮西勳貴,真是高明之舉啊!”朱柏放下手中的密報,讚歎道。


    他深知這些勳貴在大明朝堂中的影響力,朱標此舉無疑是在維護皇權的權威和穩定,用心良苦。


    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朱柏對這位兄長的智慧和魄力更加敬佩。


    “殿下此舉,既展現了皇室的恩威,又敲打了一番那些心懷鬼胎之輩,可謂一石二鳥。”葉琛在一旁附和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欽佩。


    “標兒兄長心思縝密,行事果斷,實乃我大明之幸!”朱柏大明的未來,需要他們兄弟齊心協力,才能開創新的盛世。


    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宮城,目光深邃而堅定。


    “標兒兄長,我定會全力支持你!”朱柏心中默默地念著,仿佛在向朱標做出承諾。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大明王朝,在他們兄弟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朱柏轉身,對葉琛吩咐道:“備車,我要進宮。”他決定親自與朱標商議,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朝堂上的挑戰。


    改革之路注定充滿荊棘,但朱柏相信,隻要他們兄弟同心,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馬車轔轔,載著朱柏駛向皇宮。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決心


    與此同時,太子府邸的宴席上,觥籌交錯,氣氛看似融洽。


    然而,在推杯換盞的背後,卻暗流湧動。


    淮西集團的幾名勳貴聚在一起,低聲交談著。


    “太子殿下今日這番話,是什麽意思?”一位身材魁梧的勳貴壓低聲音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