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條件的提高,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好處。


    疾病的傳染、爆發風險極大降低。


    再一個,就是飲食的更加科學、合理。


    每天都有熱騰騰的飯菜,每天勞作完了之後,都不用擔心餓肚子。


    這對幫工們來說,簡直不要太幸福!


    當初他們當徭役的時候,下工了之後都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迴到自己的窩棚裏,隨便糊弄點吃的了就蒙頭大睡。


    哪兒還有什麽閑工夫去管自己吃得好不好,吃得飽不飽啊!


    能吊著命不死,就已經算是極好的了。


    由於徭役的衛生措施、安全措施都極為不規範,所以每次服徭役的過程中,都難免會有數量不少的人員意外去世。


    但是現在不同。


    攝政王朱柏所製定的幫工製度,非但衛生條件都搞好了,甚至還有一個臨時的“公立醫館”可供眾人看病就醫,而且還能免費抓藥、煎藥。


    這種待遇,可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等到眾人發現這並不是在搞什麽麵子工程,或者說開玩笑之後,都不由紛紛讚歎起來。


    讚歎攝政王朱柏的偉大和仁慈。


    就拿東直門的第三一七伍來說吧。


    這個伍的五個人都是同村,當初來的時候就是因為看到了招募。


    隻不過他們五人大字不識一個,當初也是聽說攝政王朱柏在招募隊伍,於是便立即挺身而出,表示願意為攝政王效勞。


    他們倒不是覺得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但知道攝政王是個好人,是真心為他們老百姓考慮、做實事的。


    所以才沒有半點遲疑。


    等迴家收拾好了行囊,來到了應天府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要去訓練打仗,僅僅隻是開拓地麵,挖掘石頭。


    這對第三一七伍的眾人來說,就簡直是小菜一碟了。


    當初在村子裏的時候,他們也是挖地的一把好手!


    可惜鋤頭壞了,家裏沒錢去找鎮上的鐵匠重新打造一把鋤頭,隻能將就著用。


    種地,還算湊合。


    隻不過效率,肯定就沒之前那麽好了。


    現在出來,本想著在徭役結束之後,趁機在外麵打打零工,沒想到卻居然有工錢發!


    在心裏算了一算賬,隻要在這兒幹上個三五天,別說重新打鋤頭,就算是買新的鋤頭的錢都夠了!


    頓時,所有人的心裏都充滿了振奮。


    一個個每天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


    正因如此,這個伍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幾乎每天都能夠提前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驗收之後,再去找勤務官領取額外的工作。


    額外的工作,報酬要更高一些。


    他們揮動鋤頭起來,也就更加賣力了。


    再說飲食。


    以往徭役吃東西那可都是自備幹糧!


    想吃什麽自己就帶什麽,吃完了就隻能找別人借,或者寫信問家裏人要。


    這過程究竟有多麽艱辛,暫且不說,光是需要消耗的時間,就漫長到了難以忍受。


    往往秋天寄出去的信箋,要等到冬天的時候才能收到迴信。


    等真正到了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但是在攝政王的這個幫工隊伍裏,根本就不用擔心吃的。


    每天隻管幹活就行了。


    剩下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負責忙碌。


    於是,每天中午、下午各自兩碗大米飯,再配上管夠的紅薯、玉米、蔬菜。


    這可比在家務農甚至都更加舒坦!


    眾人對攝政王朱柏的讚美,從第一天開始,就沒間斷過!


    偏殿。


    攝政王朱柏將一眾文臣所在的各部全都召集了過來。


    今天有要事商談。


    可以說,今天的這次會議,將會影響乃至決定整個大明帝國未來百年的走向。


    此時,劉伯溫、楊憲、解縉、宋濂、方孝孺等文官們,都在此處靜靜等待,屏息靜聽,恨不能把耳朵洗幹淨些,好更仔細地聆聽攝政王的話語。


    “孤準備重新製定稅收、以及確立官吏的月俸製度。”


    什麽?!


    重新製定稅收、重新確立官吏月俸?!


    這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尤其是剛剛穩定的國家來說,簡直是尤為致命的!


    從曆史之中便可知,一千多年的傳承當中,從來沒有過任何一個國家,敢於做出這等離經叛道的事情。


    這可是在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了!


    大臣們雖然平素都是心向攝政王朱柏,並對他尤為敬重、仰慕,可是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依舊是保持了沉默。


    即便是最為支持攝政王朱柏的劉伯溫,此時都保持了沉默,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支持和跟隨。


    “諸位愛卿,為何沉默不語?有什麽想說的,現在講出來,孤可以為你們答疑解惑,總比你們自己去琢磨要強。”


    攝政王見沒人開口,便主動說道。


    聽了這番話,終於眾人是七嘴八舌議論了起來,很快便有了人起頭。


    “攝政王殿下,微臣有奏。”


    “講。”


    “一國之本在於稅收,我大明已經沿用、改良唐宋時代的稅收數年,百姓們早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現在如此大改,會不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啊?”


    宋濂主動站了出來,開口詢問道。


    “尤其現在立國未穩,若是讓有心人故意從中作梗,散播流言蜚語,恐怕會影響我大明的長治久安。”


    “此事看似小,卻是影響深遠,殿下不可不防啊!”


    既然有人開了這個口子,那麽後麵眾人的話,也就說得要更加自然流暢了許多。


    方孝孺、楊憲也先後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唯有解縉,一直沉默不語。


    在他的視角看來,雖然這個決定有些……荒唐?


    但他信的人是攝政王朱柏。


    所以,隻要是從攝政王嘴裏說出來的話,他都會無條件信任的。


    既然攝政王說改革稅收、改革官吏的月俸,能夠更好地保證大明帝國的長治久安,那麽他就相信這話絕對是真的。


    等等,你問他為什麽這麽信任攝政王?


    他當初之所以去參加科舉考試,就是奔著十二皇子朱柏而去的。


    一路從湘王朱柏跟隨到攝政王朱柏,曆經了這麽多的事情。


    ......


    .....


    兄弟們,新鮮的稿子來咯!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