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樣?這是哪位世外高人的點撥啊,簡直是憑借一己之力,徹底扭轉了大明的氣運啊!”


    不得不說,馬皇後的這一番評價,那是相當之高了。


    “重八!我跟你說,這個人不管是什麽身份,你都必須要好好重用!他對我們大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馬皇後的表情變得急切、認真了起來。


    “不論如何,絕對不能讓這等大才埋沒了——重八!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有著呢!”


    朱元璋嘿聲笑道。


    “不瞞你說妹子,提出這等革新法令的,不是旁人,正是老十二!”


    “什麽?!”


    這下,馬皇後徹底被震驚得無言以對了。


    “竟……竟然是老十二?重八,你不會是在誆我吧?”


    “瞎說什麽呢!咱可是一國之君,君無戲言的!”


    朱元璋故意板著臉說道。


    的確。


    這樁事情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


    即便是老十二,若是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在他們看來,那也是足以算得上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了。


    否則,根本沒辦法解釋啊!


    馬皇後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她伸手小心摩挲著那一摞寫滿了文字的宣紙,眼中充滿了憐愛之情。


    良久,她才終於輕聲說道:“至始至終,咱們家老十二心裏所想的,從來都是整個大明……重八,老十二是個好孩子啊!”


    在這一刻。


    即便朱元璋對老十二有再多的不滿意,但此時卻也真心實意地點了點頭,讚同馬皇後的話。


    甭管怎麽說,他跟老十二之間的矛盾衝突,從來都是彼此之間的理念分歧,但彼此的出發點,都絕對是沒有半點私心,隻是為了大明能夠長治久安。


    而碰巧在這個時候,前來後宮給馬皇後請安的太子朱標,也出現在了門口。


    他沒想到朱元璋也在,微微有些意外。


    但還是迅速調整了狀態,立即給父皇、母後請安。


    朱元璋上前,親自將太子朱標攙扶起來。


    “先不忙請安!老大,你來得正好,來看看這個!”


    說著,朱元璋便不由分說從馬皇後手中,將那一摞宣紙搶了過去,塞在太子朱標的手中。


    朱標有些好奇,展開宣紙埋頭看了起來。


    不多時,他便瞪大了雙眼,眼中寫滿了難以置信。


    “父皇!這、這些革新法令……”


    “很驚訝?”


    太子朱標的反應,也令朱元璋很是滿意。


    他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這是老十二提出的改革法令,你覺得如何?”


    聞言,饒是太子朱標速來沉著冷靜,此時也控製不住麵部肌肉,一臉愕然,滿眼震驚。


    “原來,這竟然是十二弟的手筆麽?真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朱標聞言,心中竟然是半點沒有嫉妒、豔慕,反而是對這個十二弟的表現,充滿了驕傲與滿意。


    “不錯不錯!果然是十二弟,才情卓絕,簡直是驚天動地!”


    太子朱標喜笑眉開,心中充滿了自豪。


    “父皇!十二弟果然厲害,這攝政王的位置,他當之無愧啊!”


    輿論的發酵,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更快。


    不過才過了三天時間而已,“考成法”、“一條鞭法”便已經在朝中大臣之中流傳開來。


    任何一個聽說了這兩項全新法令的臣子,無一不感到驚詫、震撼的。


    觀其反應,當真可謂是眾生萬象,好似偌大一個羅生門,正緩緩拉開序幕——


    振奮、激動者有之,此乃正直肱骨之臣,擔憂、惶恐者亦有之,此乃虛偽奸佞之臣。


    總之,因為這兩條法令即將進行推廣與施行,所以群臣之中傳得沸沸揚揚,各種論調不一而足。


    而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善長也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有幸拿到了一份初稿的手抄本。


    他匆匆趕迴府邸,關上了書房大門,這才小心翼翼展開宣紙,仔細觀看起來。


    這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結結實實嚇一跳!


    他在看完之後,心中頓時生出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激蕩之情,忍不住又將宣紙翻迴到了第一頁,重新開始仔細研讀起來。


    逐字逐句,滿滿審閱。


    終於,一盞茶的功夫過後,李善長將這份初稿小心翼翼放在了書桌上。


    他靠在了太師椅上,長長歎了一口氣。


    這兩份改革法令,縱然是以李善長的眼光來看,也是覺得無比精妙,凝聚了近乎令人難以想象的智慧與巧思。


    這“考成法”的精妙之處在於,花了極小的代價,卻以極大的力度整治了官場。


    大明目前最大的根結在於官員累贅,行政效率不夠通達。


    考成法的確立與施行,將會正正好好切入命門,改善、提高官吏的行政效率。


    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整頓吏治,杜絕腐敗貪墨和官僚主義,促進官員勤政廉政。


    當然了,最是讓朝廷之中的諸位看重的一點,還是在於這個“考成法”能夠最大程度維護中央的權威,強化出朱元璋的統治。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朱元璋才會不遺餘力大力推廣。


    至於“一條鞭法”,那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簡化了稅收製度之後,即便是最沒有文化知識的老農,都能夠搞清楚自己應該繳納多少賦稅,繼而能夠推算出自己能夠盈餘下多少糧食。


    最是令人歎服的,當屬這則法令中,按照土地麵積和人丁數量進行分攤賦稅!


    如此一來,便能夠平衡社會負擔,同時也能提高稅收效率,在另外一個層麵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統製,加強了中央對於地方的管控力度!


    最為關鍵之處在於,這兩份改革的法令,其改變的方向極小,所以在推行的過程當中,所會麵臨的阻礙,會遠比想象中要輕鬆許多。


    官吏們對此的接受度會很高,尤其適應起來,並不生澀,隻需稍加注意便可形成定勢思維,繼而保持下去。


    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美感。


    李善長自詡聰明過人,但將心比心,倘若是由他來主導改革,他未必能……不,不是未必,是必然!


    必然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由此可見,他與攝政王之間的差距,究竟是何等令人絕望的天塹。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竟然能如此精妙絕倫,簡直匪夷所思!”


    即便這兩條改革法令乃是出自自己的死對頭,曾經的湘王、現在的攝政王朱柏之手,李善長也無任何非議可說。


    千頭萬緒,最終隻凝結成了四個字——“後生可畏”。


    ......


    .....


    兄弟們,新鮮的稿子來咯!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