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考成法出爐!治國、安民、平天下!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 作者:敏敏敏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昨天下午開始,劉伯溫、楊憲、宋濂等人便與解縉一道,聚在了攝政王殿下的書房之中,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出來。”
聞言,朱元璋不由心中好奇了起來。
究竟是什麽事情,需要用到浙東派的諸位大臣,而且還是關起門來商議。
關鍵,這一商量就是整宿啊,到現在了都還沒說完。
頓時,他便不由心生出了想要親自去看看的想法。
“毛驤,隨咱去看看!”
朱元璋起身,果斷讓毛驤跟上,朝攝政王府邸走去。
“是,陛下!”
毛驤、吳伴伴二人不敢耽誤,趕忙跟上。
……
話分兩頭說。
這邊,攝政王府之中。
劉伯溫等人雖然人人都頂著一雙黑眼圈,但每個人的眼中都泛著精芒,臉上更是充滿了激動、興奮之情。
他抬頭看了眾人一眼,楊憲、宋濂、解縉……人人都麵有疲憊,但精神頭卻是異常亢奮。
“如此一來,便說得通了!說得通了!”
楊憲拿手指狠狠敲著桌子,話語之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激動。
“對極,對極!正是合該如此!我等為何卻是未曾想到呢?”
宋濂搖著頭,臉上滿是歎服。
“既然我們推導通順了,那也就不需再繼續叨擾了。”
最終,還是劉伯溫的一言,將此事徹底敲定了下來。
他小心翼翼手捧著一疊宣紙,眼中也浮現出了極為罕見的一抹激動來。
“諸位,攝政王殿下已經為我們展現出了光明的未來。接下來,就該輪到我們出力了!”
眾人齊齊抬頭,眼中迸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熱烈與期盼。
於是,眾人便站起身,魚貫走出了書房。
門外早有廚娘等候多時,為眾人奉上羹湯、肉糜,將宵夜、早飯囫圇一頓吃了。
匆匆吃過了食物,眾人隻覺得精神振奮,渾身充滿了力量。
他們喜出望外,紛紛走出了攝政王府。
走這一路,幾人的談話就沒有斷過。
“攝政王果然天縱奇才,實乃我大明之幸啊!”
“我若是能有攝政王智謀的萬分之一,必然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富國安民,貢獻一方。”
“攝政王殿下所提出的這兩項改革製度,若是能夠順利實施,當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啊!”
“是啊!但凡這兩項變法能夠順利推行,先賢們所推崇、期盼的無為而治之盛世,必然能夠來臨!這一切,都是攝政王殿下的功勞!我等能追隨攝政王殿下,辦下如此驚天動地的偉業,實乃我等三生……不,是九世有幸!”
……
各種各樣的誇耀之詞,從浙東派的諸位大臣口中,好似不要錢一般地說出。
大家都變著法樣讚美著攝政王。
說來有些好笑,浙東派的諸位大臣可幾乎都是朝中清流啊,一等一的重臣,即便是麵對朱元璋的時候,也都多少顯得仍然進退有度,骨子裏的文人傲骨仍在。
可是在麵對攝政王朱柏的時候,那真的是恨不得能夠甘願拜其為師,充當其門下走狗。
究其原因,那是因為攝政王朱柏,是從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東西上,擊敗他們的。
治國、安民、平天下。
諸位大臣的心思,不由又一次迴到了昨天,他們剛進入攝政王殿下書房的那一刻。
攝政王端坐在書桌前,而在他麵前的那一摞宣紙上,墨跡未幹。
之所以這麽快將他們召集過來,攝政王殿下便是要將他剛擬定的“考成法”、“一條鞭法”盡快同他們講解一番。
同時,攝政王殿下也再三強調,這兩種改革法令,與當下大明帝國的製度之間,是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的,所以需要他們群力群策,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動,最終促使這兩條改革法令能夠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成為既定的大明法案。
聽完了攝政王殿下的這番話,眾人當時就被震撼到了。
但,等到他們真正拿到了這兩項改革法令,然後仔細研讀起來之後,心中的這份震撼之感,遂變得更加強烈了起來。
也是這時候,他們才終於猛然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與攝政王殿下之間的差距。
當自己還在埋頭苦幹的時候,攝政王殿下的目光卻早已經洞穿了現實,看到了遙遠的將來去了。
所謂的“考成法”,其實在曆史上是在明代萬曆年期間才確定的官員考核製度,是由張居正提出的。
這一製度,其實說來並不複雜,主要就是為了保證陛下的詔令、中央政府的決策,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
通過新組建的內閣,來控製六科,而又以六科來控製六部,最終使得內閣成為改革的絕對權力中樞。
將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都匯編到了一處,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有效體製。
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對於官員們的考成,每一件應辦的事情都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之上,分別由六部和都察院按照賬簿進行登記,每個月進行檢查。
這樣一來,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就此形成!
“月有考,歲有稽。”
劉伯溫心中激蕩不已,麵帶笑容地說道。
“如此一來,何愁我大明官場不能清澈如泉水呢?攝政王殿下大才啊!”
倘若說“考成法”所麵向的人群是朝廷之中的所有大小官吏,那麽“一條鞭法”所作用的、惠及的便是整個社會了。
事實上,曆史上真正的“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才確立起來的賦稅和徭役製度,但在之後被張居正推廣到了全大明。
這個所謂的“一條鞭法”,主要內容就是規定要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的雜稅全部都統一整合成一項,合並在一起進行征收銀錢,按照田畝進行折算繳納。
這樣一來,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並且還極大簡化了稅製,方便了朝廷向全國征收稅款。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地方上的官員們,從此更加難以徇私舞弊了,繼而可以大大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豐盈國庫。
眾人在理解了這兩項改革法令之後,所有人都被驚掉了下巴!
即便是睿智、穩重如劉伯溫,這時候也都徹底失態了。
他瞪大了雙眼,死死盯著這一張張的宣紙。
在他看來,這哪兒是什麽宣紙啊,分明是大明帝國的未來啊!
......
.....
兄弟們,新鮮的稿子來咯!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感恩!
聞言,朱元璋不由心中好奇了起來。
究竟是什麽事情,需要用到浙東派的諸位大臣,而且還是關起門來商議。
關鍵,這一商量就是整宿啊,到現在了都還沒說完。
頓時,他便不由心生出了想要親自去看看的想法。
“毛驤,隨咱去看看!”
朱元璋起身,果斷讓毛驤跟上,朝攝政王府邸走去。
“是,陛下!”
毛驤、吳伴伴二人不敢耽誤,趕忙跟上。
……
話分兩頭說。
這邊,攝政王府之中。
劉伯溫等人雖然人人都頂著一雙黑眼圈,但每個人的眼中都泛著精芒,臉上更是充滿了激動、興奮之情。
他抬頭看了眾人一眼,楊憲、宋濂、解縉……人人都麵有疲憊,但精神頭卻是異常亢奮。
“如此一來,便說得通了!說得通了!”
楊憲拿手指狠狠敲著桌子,話語之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激動。
“對極,對極!正是合該如此!我等為何卻是未曾想到呢?”
宋濂搖著頭,臉上滿是歎服。
“既然我們推導通順了,那也就不需再繼續叨擾了。”
最終,還是劉伯溫的一言,將此事徹底敲定了下來。
他小心翼翼手捧著一疊宣紙,眼中也浮現出了極為罕見的一抹激動來。
“諸位,攝政王殿下已經為我們展現出了光明的未來。接下來,就該輪到我們出力了!”
眾人齊齊抬頭,眼中迸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熱烈與期盼。
於是,眾人便站起身,魚貫走出了書房。
門外早有廚娘等候多時,為眾人奉上羹湯、肉糜,將宵夜、早飯囫圇一頓吃了。
匆匆吃過了食物,眾人隻覺得精神振奮,渾身充滿了力量。
他們喜出望外,紛紛走出了攝政王府。
走這一路,幾人的談話就沒有斷過。
“攝政王果然天縱奇才,實乃我大明之幸啊!”
“我若是能有攝政王智謀的萬分之一,必然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富國安民,貢獻一方。”
“攝政王殿下所提出的這兩項改革製度,若是能夠順利實施,當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啊!”
“是啊!但凡這兩項變法能夠順利推行,先賢們所推崇、期盼的無為而治之盛世,必然能夠來臨!這一切,都是攝政王殿下的功勞!我等能追隨攝政王殿下,辦下如此驚天動地的偉業,實乃我等三生……不,是九世有幸!”
……
各種各樣的誇耀之詞,從浙東派的諸位大臣口中,好似不要錢一般地說出。
大家都變著法樣讚美著攝政王。
說來有些好笑,浙東派的諸位大臣可幾乎都是朝中清流啊,一等一的重臣,即便是麵對朱元璋的時候,也都多少顯得仍然進退有度,骨子裏的文人傲骨仍在。
可是在麵對攝政王朱柏的時候,那真的是恨不得能夠甘願拜其為師,充當其門下走狗。
究其原因,那是因為攝政王朱柏,是從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東西上,擊敗他們的。
治國、安民、平天下。
諸位大臣的心思,不由又一次迴到了昨天,他們剛進入攝政王殿下書房的那一刻。
攝政王端坐在書桌前,而在他麵前的那一摞宣紙上,墨跡未幹。
之所以這麽快將他們召集過來,攝政王殿下便是要將他剛擬定的“考成法”、“一條鞭法”盡快同他們講解一番。
同時,攝政王殿下也再三強調,這兩種改革法令,與當下大明帝國的製度之間,是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的,所以需要他們群力群策,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動,最終促使這兩條改革法令能夠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成為既定的大明法案。
聽完了攝政王殿下的這番話,眾人當時就被震撼到了。
但,等到他們真正拿到了這兩項改革法令,然後仔細研讀起來之後,心中的這份震撼之感,遂變得更加強烈了起來。
也是這時候,他們才終於猛然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與攝政王殿下之間的差距。
當自己還在埋頭苦幹的時候,攝政王殿下的目光卻早已經洞穿了現實,看到了遙遠的將來去了。
所謂的“考成法”,其實在曆史上是在明代萬曆年期間才確定的官員考核製度,是由張居正提出的。
這一製度,其實說來並不複雜,主要就是為了保證陛下的詔令、中央政府的決策,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
通過新組建的內閣,來控製六科,而又以六科來控製六部,最終使得內閣成為改革的絕對權力中樞。
將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都匯編到了一處,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有效體製。
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對於官員們的考成,每一件應辦的事情都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之上,分別由六部和都察院按照賬簿進行登記,每個月進行檢查。
這樣一來,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就此形成!
“月有考,歲有稽。”
劉伯溫心中激蕩不已,麵帶笑容地說道。
“如此一來,何愁我大明官場不能清澈如泉水呢?攝政王殿下大才啊!”
倘若說“考成法”所麵向的人群是朝廷之中的所有大小官吏,那麽“一條鞭法”所作用的、惠及的便是整個社會了。
事實上,曆史上真正的“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才確立起來的賦稅和徭役製度,但在之後被張居正推廣到了全大明。
這個所謂的“一條鞭法”,主要內容就是規定要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的雜稅全部都統一整合成一項,合並在一起進行征收銀錢,按照田畝進行折算繳納。
這樣一來,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並且還極大簡化了稅製,方便了朝廷向全國征收稅款。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地方上的官員們,從此更加難以徇私舞弊了,繼而可以大大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豐盈國庫。
眾人在理解了這兩項改革法令之後,所有人都被驚掉了下巴!
即便是睿智、穩重如劉伯溫,這時候也都徹底失態了。
他瞪大了雙眼,死死盯著這一張張的宣紙。
在他看來,這哪兒是什麽宣紙啊,分明是大明帝國的未來啊!
......
.....
兄弟們,新鮮的稿子來咯!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