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皇位怎麽能是他想要就要的呢?名不正言不順的,他坐不穩這江山。”


    “當真坐不穩麽?”馬皇後反問了一句,“老十二手底下不但有軍權,而且一個個都能征善戰,關鍵他還特別得民心。”


    “不光是紅薯、土豆、大豆這些食物,養活了人,而且還專門製定了賑災管理的小冊子,遇著受災了,隻要按照這冊子的事項去做,是正兒八經能活人的。”


    “重八,你說說看。又是給糧食讓百姓們活命,又是撰寫小冊子替老百姓們賑災。這天下他不得民心,誰得民心?”


    馬皇後繼續說道。


    “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十二在民間擁有這麽重的聲譽,那他想要當這個皇帝,你說究竟難不難?”


    朱元璋被這一席話,給徹底問得說不出話來了。


    他原本堅定的內心,此時卻是因為馬皇後的一席話,而出現了動搖。


    “莫非,咱當真是錯了?”


    他低聲說道。


    “你啊。”馬皇後搖了搖頭,認真說道,“你沒錯,老十二也沒有錯。”


    “關鍵在於,是重八你跟老十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身份不一樣,所以才導致了彼此會因為立場的原因,把好事兒給辦成了壞事兒。”


    “所以我才說啊,這事兒其實並不是什麽大事情,別搞得那麽苦大仇深的。換一個太子就行了——說不定,對我們大明來說,這反倒還是一樁好事呢!”


    不得不說,在這方麵馬皇後的眼界的確是相當毒辣的。


    她能夠想到朱元璋所想不到的,也能夠看到朱元璋所看不到的,難怪朱元璋會調侃她為“馬軍師”。


    “可是,這事情不合禮數啊。”


    朱元璋被勸了許久,才終於悶悶說了一句。


    聞言,馬皇後便心中知道,重八已經被她說動了至少七八分了。


    至於接下來的三兩分,那麽就隻需要再上最後一把火,便足夠了。


    她思索了片刻,心中便已經是有了成策。


    “重八。”


    馬皇後的眼中,浮現出了幽幽之色。


    “還記得當初咱們在濠州的時候嗎?當初郭子興跟孫德崖等人之間起了矛盾,卻是你最後被逼走了。”


    “如果說,那時候咱們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跟他們抗衡的話,重八你還會心甘情願地一而再、再而三選擇退讓嗎?”


    一席話,徹底說進了朱元璋的心坎裏。


    當年的那些事情,尤其是等到現在功成身就、一統天下了之後再去迴想,就每每會覺得意難平。


    像是有根針,狠狠地紮在了心裏似的。


    不去想,就不會感覺到疼。


    但隻要去想,那就是刺骨銘心的痛徹心扉。


    於是,朱元璋再一次沉默了。


    而這一次,馬皇後則是默默陪在了朱元璋的身邊,給他重新煮了一碗麵,陪他慢慢吃著。


    是夜,朱元璋躺在床榻上,卻是怎麽都合不上雙眼,瞪著房頂的雕梁畫棟捱了整晚……


    東方吐白,雄雞唱曉。


    朱元璋坐起身來,由侍女、宦官們服侍著洗漱幹淨、換上朝服後,開始了新一天的早朝。


    今天要處理的朝政,基本上都是跟昨天儒家叛亂有關的。


    事務極其繁多,而且駁雜。


    但好在一切事務都有條不紊進行著,並沒有引發太大的騷亂。


    由於城守、衙役、禁軍以及羽林天軍配合得當,也沒有多少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困擾。


    至於忙著殺人殺到了前半夜的乞活軍,則在悉數殺滅了所有反叛的儒家弟子之後,便不聲不響撤退了。


    他們走的時候,還把儒生的屍體一並帶走,並未給應天府留下多少的麻煩。


    唯獨在城外,乞活軍們用儒生的腦袋,給堆砌了好幾個大小不一的京觀,用以震懾宵小之徒。


    處理完了應天府有關儒家反叛的所有事務,各地呈報上來的奏折也逐一上報。


    事務有大有小,不一而足。


    但隻要是呈報上來的事務,朱元璋跟朝中諸位大臣們,都逐一商議,迅速給出了處理結果。


    有劉伯溫、楊憲、宋濂、李善長等人在旁協助,處理的效率相當快。


    不多時,這次早朝的所有奏折,都清理空了。


    退朝的時候,朱元璋讓吳伴伴叫住了太子朱標,讓他先不慌離開,留下來先去禦書房。


    太子不疑有他,耐著性子等在禦書房。


    不多時,換下了朝服的朱元璋,便出現在了禦書房裏。


    “父皇。”


    太子朱標上前見禮問安。


    “不知父皇留下兒臣,是為何事呢?”


    朱元璋仔細打量了太子朱標一眼,這才慢慢說道。


    “今日閑來無事,老大你陪咱去應天府的城牆上走走,如何?”


    聽見朱元璋這好似心血來潮的提議,太子朱標雖然心中頗為詫異,但卻並沒有提出任何否定的意見,而是欣然點頭。


    “如此甚好!兒臣也有些日子沒有去城牆上走動了。正好,兒臣陪父皇去看看、去走走。”


    父子二人便在禁軍的護衛下,來到了宮城的城牆上。


    應天府的城牆,跟別處是不一樣的。


    從建造之初,便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製,改為依山傍水而建造,將山勢、水勢也融入到了防禦的體係之中,形成了極為獨特的具有強大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尤其應天府的城牆包括了宮城、皇城、京城以及外郭城這四重城牆,遭遇外敵,其攻克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跟別處的城牆最大區別之處在於,應天府的城牆“高而堅,甲而眾,據崗壟而脊之”,即便是用上諸如登雲梯、攻城錐一類的攻城器械,在短時間內都奈何不得。


    登臨城牆,微風習習。


    朱元璋臨高遠眺,心情不由一陣大好。


    太子朱柏站在身後,看著遠處重重疊疊的房屋、遠山,心中也是一陣清亮。


    偌大皇宮,盡收眼底。


    那種幾乎一手便可遮天蔽日的豪情之感,令人格外迷醉。


    朱元璋揮了揮手,讓陪同的禁軍們站得遠了一些,他同太子朱標二人肚子走上了城牆的最高處。


    那是一處視野極為開闊的大型垛口,平素裏都有眼神極好的禁軍掃視、監控四周,一旦發現任何異常,便要立即鳴金敲鼓,以提醒眾人。


    此時,禁軍們都被撤了下來,站得遠遠的。


    朱元璋、朱標兩父子便站在這垛口之中,一邊吹著微風,一邊遠眺。


    “父皇可是有心事?”


    突然,太子朱標好似沒頭沒尾似的,開口問了一句。


    朱元璋聞言,下意識扭頭看向朱標。


    .....


    .....


    兄弟們,催更目標達成!


    加更奉上!


    希望兄弟們看得開心!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感恩兄弟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