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馬皇後:柏兒這孩子,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 作者:敏敏敏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在他的位置比較靠前,而朱元璋、太子朱標又都被鬼穀子吸引去了注意力,所以並未發現李善長的異樣。
此時太子朱標的眼中,更是充滿了欣慰和欣喜之色。
他看向湘王朱柏的眼神,充滿了驕傲。
如果說最近有什麽事情,是能夠讓太子朱標感到開心的,那必然是他發現十二弟變得比以前更加優秀了。
於是乎,他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似乎又輕鬆了許多。
有了十二弟,今後他再也不用如以往那樣整日裏苦大仇深了。
未來可期!
太子朱標堅信,有十二弟在,大明的未來必然會更加繁榮富強。
至於朱元璋,此時他的震撼之色,並不比任何人少。
先是鐵浮屠,然後是渡海艦隊,再往後是關寧鐵騎,還有防災賑災的手冊、紅薯、土豆、大豆!
哪一樣不是令他刮目相看的?
哪一樣不是獨具慧心、影響深遠?
而今,這月旦評也是湘王朱柏一手創辦的。
其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平衡儒家與諸子百家之間的關係。
現在一看,這縱橫家之所以能夠如此出類拔萃,原來是因為他們早早地拜入了老十二的麾下。
念頭通達,一切都說得過去了!
對於老十二竟然能夠籠絡這般不世出的人才,朱元璋那是倍感欣慰啊!
所以,此時他看老十二的眼神,也是越看越是覺得順眼了。
月旦評的第一日,便如此這般地落下了帷幕。
眾人意猶未盡,並開始期待著明日,又會有怎麽樣的精彩表現了。
而這時候,偌大應天府裏,不論是茶館酒肆,還是青樓畫舫,所有人都在說著今天這樁精彩絕倫的辯論。
當然了,最是吸引眾人眼球的,卻並非是鬼穀子與方孝孺之間的辯論。
而是鬼穀子竟然尊稱湘王朱柏為尊主!
由此可見,湘王殿下究竟是何等的少年英雄,多麽的令人敬仰!
尤其大姑娘小娘子們,聽到湘王殿下的事跡之後,更是波光漣漣,秋波如水。
自古美人愛英雄。
也不知道,湘王殿下究竟裝點了多少深閨女子的美夢迷夢。
話分兩頭說,國子監這邊。
孔謙的表情陰冷狠毒,他背負雙手,不斷來迴踱步,嘴裏不幹不淨地咒罵著。
“混賬東西,竟然連這等小事都辦不好,你簡直枉讀了十年聖賢書!”
“我當真是瞎了眼了,當初怎麽願意讓你拜入我孔門麾下的!”
“而今這眾目睽睽之下,你輸了也就罷了,倘若坦蕩一些,亦不失為一樁美談!可為什麽卻非要如此強撐,強詞奪理,惹得眾人心中不快!”
“你莫非當真以為,那隻是敗壞了你方孝孺自己的臉皮吧?錯!大錯特錯!你代表的是儒家,丟的是我們儒家所有人的臉麵!”
孔謙越說越氣,手中的戒尺也更是沒了輕重,狠狠抽打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方孝孺渾身青紫一片,但卻直挺挺跪在了孔子、孟子兩位先賢的畫像下麵,咬緊了牙冠,默不作聲。
即便孔謙的戒尺如雨點一般落下,他也一動不動,任憑打罵。
事實上,今天在眾人之下表現得如此拙劣,方孝孺也是心中羞愧難耐,恨不得一頭撞死在白玉台上,一了百了。
可惜,儒家十三經的《孝經》有教導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忠、孝、仁、義,又是儒家提倡的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所以方孝孺他甚至都不能自尋短見!
否則在儒家思想的教條之下,那他方孝孺便是不孝之人。
他這一死,就會徹底被釘在恥辱柱上,永遠被人戳脊梁骨。
或許,對於方孝孺而言,也隻有戒尺落在身上,那種清晰至極的痛感,才能讓方孝孺的心裏稍微好受一些。
孔謙打得累了,這才住了手,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但他看方孝孺的眼神,卻仍然是充滿了怒其不爭。
儒家發展至今,弟子早已經遍布大江南北。
而方孝孺,便是儒家眾多學子之中的佼佼者,也是孔謙最為看好的、能夠將儒家學說繼續發揚光大,推向更加宏偉目標的候選人之一。
否則,在如此重要的月旦評中,他也自然是不可能派遣方孝孺率先出場,去舌戰諸子百家了。
可他今天的表現,卻是令人大跌眼鏡,更是令孔謙無比失望。
正因如此,所以孔謙才會如此暴怒。
一番打罵之後,此時他心中的氣也總算是消了大半。
此時,他惡狠狠地盯著方孝孺,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明天,我們絕對不容再有任何差池!若是連區區諸子百家都勝不了,那又有何臉麵去見諸位先賢?”
方孝孺聞言,猛地抬起頭來,眼神之中透露著一往無前的堅毅。
“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
“你沒機會了。”
孔謙冷冷地打斷了方孝孺的話頭,說道。
“明天,你給我在席上好好看,好好學!要是再犯錯,我便要執行門規,將你驅逐出儒門!”
方孝孺閉上了嘴,低頭不語,心中充滿了苦澀。
好吧,至少今天自己犯下的錯誤,能夠為明天的師兄弟們爭取到一些經驗教訓,讓他們能在對戰的時候,多些防備……總是好的。
……
此時的皇宮之中。
朱元璋陪著馬皇後在禦花園裏,一邊迴憶著今天在月旦評上發生的事情,一邊詳細向馬皇後轉述著。
馬皇後聽得認真,朱元璋講得又繪聲繪色,好似將方才發生的一幕幕,在馬皇後的麵前重演了一遍似的。
“……真說起來,其實方孝孺做學問的能力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惜卻是個沒有急智之人,話趕話就給把自個兒說死了,再往後就隻剩下了胡攪蠻纏似的詭辯。”
說到這兒,朱元璋的臉上多了一抹火氣。
“早知道技不如人,就痛痛快快地認輸唄,非要在台上死撐,丟人現眼的家夥!不但是丟了他儒家的臉,還丟了咱大明朝廷的臉!”
“不行,趕明兒得給他降一道罪,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馬皇後聽了,隻是稍微思索了片刻,並沒有多說什麽。
這個懲罰,其實對方孝孺來說,還真算不得什麽。
更多的,是警醒和告誡,實質上真沒什麽大不了的。
看得出來,此時朱元璋雖然憤怒,但實際上下手還是極有分寸,也極有章法的。
而方孝孺輸得這麽幹脆利落,想來也是有些飄了,也的確是需要敲打敲打。
正因如此,馬皇後才沒在這話題上過多插嘴。
“沒曾想到,這縱橫家的鬼穀子,當真是見解獨到。”
馬皇後輕聲說道。
“縱橫家,當真有這麽厲害,能夠將儒家的弊病,剖析得這般清楚。”
朱元璋聞言,不由在眼前浮現出了當時的那驚豔卓絕的一幕,心中依舊感覺震撼非常。
“妹子你是不知道,當時那情況,當真是風華絕代啊!”
“那鬼穀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處處直指儒家的要害、命門!那時候方孝孺但凡敢多說一個字,鬼穀子就能追著他,把方孝孺給辯駁得麵紅耳赤,連話都說不清楚。”
說到這裏,朱元璋不由搖了搖頭。
“早知道諸子百家之中,竟然也有如此眾多的能人,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如何會延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禁錮呢?”
“現在知道也不晚啊,畢竟諸子百家的傳承還在,這時候能夠任用他們,想來這些人肯定會感恩戴德,更會加倍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馬皇後勸慰道。
“不過說來啊,還是咱們老十二有眼光,居然能夠把這般厲害的人物,都給請出山了。”
“可不單單是請出山啊。”
朱元璋糾正道。
“那鬼穀子可是當著所有人的麵,給咱們老十二行禮,喊了‘尊主’的。”
“妹子你說說,老十二他究竟是什麽時候,不聲不響的把縱橫家都給收入麾下了呢?”
“我可說不上來。這種事,你得問老十二自個兒啊。”
馬皇後笑道。
朱元璋忍不住又迴想了一遍鬼穀子的風采,最後定格在了他侍立在老十二身後的場景。
“這麽厲害的人物,他卻是甘願在老十二的手下做事……老十二啊老十二,當真是教人猜不透。”
朱元璋忽然問道。
“妹子,你說老十二他的手裏,究竟還有多少沒有亮出來的底牌呢?”
馬皇後聞言輕輕搖了搖頭:“這我可說不好,老十二那孩子打小做事就挺謹慎的,心思也縝密。他現在在外就藩,多些手段、多些底牌也好,免得讓人給小瞧了。”
朱元璋緩緩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麽。
因為有今天的精彩辯論珠玉在前,於是他對明日的月旦評,自然是充滿了期待。
……
兄弟們,大章節奉上!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此時太子朱標的眼中,更是充滿了欣慰和欣喜之色。
他看向湘王朱柏的眼神,充滿了驕傲。
如果說最近有什麽事情,是能夠讓太子朱標感到開心的,那必然是他發現十二弟變得比以前更加優秀了。
於是乎,他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似乎又輕鬆了許多。
有了十二弟,今後他再也不用如以往那樣整日裏苦大仇深了。
未來可期!
太子朱標堅信,有十二弟在,大明的未來必然會更加繁榮富強。
至於朱元璋,此時他的震撼之色,並不比任何人少。
先是鐵浮屠,然後是渡海艦隊,再往後是關寧鐵騎,還有防災賑災的手冊、紅薯、土豆、大豆!
哪一樣不是令他刮目相看的?
哪一樣不是獨具慧心、影響深遠?
而今,這月旦評也是湘王朱柏一手創辦的。
其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平衡儒家與諸子百家之間的關係。
現在一看,這縱橫家之所以能夠如此出類拔萃,原來是因為他們早早地拜入了老十二的麾下。
念頭通達,一切都說得過去了!
對於老十二竟然能夠籠絡這般不世出的人才,朱元璋那是倍感欣慰啊!
所以,此時他看老十二的眼神,也是越看越是覺得順眼了。
月旦評的第一日,便如此這般地落下了帷幕。
眾人意猶未盡,並開始期待著明日,又會有怎麽樣的精彩表現了。
而這時候,偌大應天府裏,不論是茶館酒肆,還是青樓畫舫,所有人都在說著今天這樁精彩絕倫的辯論。
當然了,最是吸引眾人眼球的,卻並非是鬼穀子與方孝孺之間的辯論。
而是鬼穀子竟然尊稱湘王朱柏為尊主!
由此可見,湘王殿下究竟是何等的少年英雄,多麽的令人敬仰!
尤其大姑娘小娘子們,聽到湘王殿下的事跡之後,更是波光漣漣,秋波如水。
自古美人愛英雄。
也不知道,湘王殿下究竟裝點了多少深閨女子的美夢迷夢。
話分兩頭說,國子監這邊。
孔謙的表情陰冷狠毒,他背負雙手,不斷來迴踱步,嘴裏不幹不淨地咒罵著。
“混賬東西,竟然連這等小事都辦不好,你簡直枉讀了十年聖賢書!”
“我當真是瞎了眼了,當初怎麽願意讓你拜入我孔門麾下的!”
“而今這眾目睽睽之下,你輸了也就罷了,倘若坦蕩一些,亦不失為一樁美談!可為什麽卻非要如此強撐,強詞奪理,惹得眾人心中不快!”
“你莫非當真以為,那隻是敗壞了你方孝孺自己的臉皮吧?錯!大錯特錯!你代表的是儒家,丟的是我們儒家所有人的臉麵!”
孔謙越說越氣,手中的戒尺也更是沒了輕重,狠狠抽打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方孝孺渾身青紫一片,但卻直挺挺跪在了孔子、孟子兩位先賢的畫像下麵,咬緊了牙冠,默不作聲。
即便孔謙的戒尺如雨點一般落下,他也一動不動,任憑打罵。
事實上,今天在眾人之下表現得如此拙劣,方孝孺也是心中羞愧難耐,恨不得一頭撞死在白玉台上,一了百了。
可惜,儒家十三經的《孝經》有教導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忠、孝、仁、義,又是儒家提倡的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所以方孝孺他甚至都不能自尋短見!
否則在儒家思想的教條之下,那他方孝孺便是不孝之人。
他這一死,就會徹底被釘在恥辱柱上,永遠被人戳脊梁骨。
或許,對於方孝孺而言,也隻有戒尺落在身上,那種清晰至極的痛感,才能讓方孝孺的心裏稍微好受一些。
孔謙打得累了,這才住了手,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但他看方孝孺的眼神,卻仍然是充滿了怒其不爭。
儒家發展至今,弟子早已經遍布大江南北。
而方孝孺,便是儒家眾多學子之中的佼佼者,也是孔謙最為看好的、能夠將儒家學說繼續發揚光大,推向更加宏偉目標的候選人之一。
否則,在如此重要的月旦評中,他也自然是不可能派遣方孝孺率先出場,去舌戰諸子百家了。
可他今天的表現,卻是令人大跌眼鏡,更是令孔謙無比失望。
正因如此,所以孔謙才會如此暴怒。
一番打罵之後,此時他心中的氣也總算是消了大半。
此時,他惡狠狠地盯著方孝孺,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明天,我們絕對不容再有任何差池!若是連區區諸子百家都勝不了,那又有何臉麵去見諸位先賢?”
方孝孺聞言,猛地抬起頭來,眼神之中透露著一往無前的堅毅。
“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
“你沒機會了。”
孔謙冷冷地打斷了方孝孺的話頭,說道。
“明天,你給我在席上好好看,好好學!要是再犯錯,我便要執行門規,將你驅逐出儒門!”
方孝孺閉上了嘴,低頭不語,心中充滿了苦澀。
好吧,至少今天自己犯下的錯誤,能夠為明天的師兄弟們爭取到一些經驗教訓,讓他們能在對戰的時候,多些防備……總是好的。
……
此時的皇宮之中。
朱元璋陪著馬皇後在禦花園裏,一邊迴憶著今天在月旦評上發生的事情,一邊詳細向馬皇後轉述著。
馬皇後聽得認真,朱元璋講得又繪聲繪色,好似將方才發生的一幕幕,在馬皇後的麵前重演了一遍似的。
“……真說起來,其實方孝孺做學問的能力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惜卻是個沒有急智之人,話趕話就給把自個兒說死了,再往後就隻剩下了胡攪蠻纏似的詭辯。”
說到這兒,朱元璋的臉上多了一抹火氣。
“早知道技不如人,就痛痛快快地認輸唄,非要在台上死撐,丟人現眼的家夥!不但是丟了他儒家的臉,還丟了咱大明朝廷的臉!”
“不行,趕明兒得給他降一道罪,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馬皇後聽了,隻是稍微思索了片刻,並沒有多說什麽。
這個懲罰,其實對方孝孺來說,還真算不得什麽。
更多的,是警醒和告誡,實質上真沒什麽大不了的。
看得出來,此時朱元璋雖然憤怒,但實際上下手還是極有分寸,也極有章法的。
而方孝孺輸得這麽幹脆利落,想來也是有些飄了,也的確是需要敲打敲打。
正因如此,馬皇後才沒在這話題上過多插嘴。
“沒曾想到,這縱橫家的鬼穀子,當真是見解獨到。”
馬皇後輕聲說道。
“縱橫家,當真有這麽厲害,能夠將儒家的弊病,剖析得這般清楚。”
朱元璋聞言,不由在眼前浮現出了當時的那驚豔卓絕的一幕,心中依舊感覺震撼非常。
“妹子你是不知道,當時那情況,當真是風華絕代啊!”
“那鬼穀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處處直指儒家的要害、命門!那時候方孝孺但凡敢多說一個字,鬼穀子就能追著他,把方孝孺給辯駁得麵紅耳赤,連話都說不清楚。”
說到這裏,朱元璋不由搖了搖頭。
“早知道諸子百家之中,竟然也有如此眾多的能人,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如何會延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禁錮呢?”
“現在知道也不晚啊,畢竟諸子百家的傳承還在,這時候能夠任用他們,想來這些人肯定會感恩戴德,更會加倍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馬皇後勸慰道。
“不過說來啊,還是咱們老十二有眼光,居然能夠把這般厲害的人物,都給請出山了。”
“可不單單是請出山啊。”
朱元璋糾正道。
“那鬼穀子可是當著所有人的麵,給咱們老十二行禮,喊了‘尊主’的。”
“妹子你說說,老十二他究竟是什麽時候,不聲不響的把縱橫家都給收入麾下了呢?”
“我可說不上來。這種事,你得問老十二自個兒啊。”
馬皇後笑道。
朱元璋忍不住又迴想了一遍鬼穀子的風采,最後定格在了他侍立在老十二身後的場景。
“這麽厲害的人物,他卻是甘願在老十二的手下做事……老十二啊老十二,當真是教人猜不透。”
朱元璋忽然問道。
“妹子,你說老十二他的手裏,究竟還有多少沒有亮出來的底牌呢?”
馬皇後聞言輕輕搖了搖頭:“這我可說不好,老十二那孩子打小做事就挺謹慎的,心思也縝密。他現在在外就藩,多些手段、多些底牌也好,免得讓人給小瞧了。”
朱元璋緩緩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麽。
因為有今天的精彩辯論珠玉在前,於是他對明日的月旦評,自然是充滿了期待。
……
兄弟們,大章節奉上!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