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他隻知道老十二酷愛讀書,最是喜歡在自家院子的書房裏博覽群書,甚至連基本的社交都懶得敷衍,一日三餐也都在書房解決,為的就是能夠盡可能地擠出時間多讀書。


    對此朱元璋先前一直以為這是看書看魔怔了的書呆子表現,現在再看,原來老十二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豐厚的知識積累,還有那遠超常人的超前眼光。


    或許,正是因為讀書所造就的!


    是那汗牛充棟的書籍,才有了如今的湘王朱柏。


    一念及此,朱元璋不由又高看了老十二幾分。


    “你說的這些,倒是有些道理,咱能聽得出來,你不是在胡謅。”


    朱元璋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可是,既然儒家都已經有了這麽多的弊端,但這畢竟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就一直延續、傳承下來的啊,已經有了好幾百年的曆史了,積重難返。當真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老十二,你既然對儒家了解得如此通透,那你眼下可有解決之法?”


    朱柏之所以願意說這麽多,便是因為他早已經在心中想好了對應之策。


    此時,恰逢朱元璋問起,他便坦誠說道。


    “迴稟父皇,兒臣倒是有了一些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想法。”


    “但說無妨!”朱元璋聞言,眼冒精光,迫不及待地說道。


    “父皇可曾聽說過月旦評?”


    “月旦評?”朱元璋眼中有精光閃爍,他大概是明白了老十二的想法。


    不得不說,這要是能夠實施起來,倒是能夠轉移儒家和諸子百家之間尖銳的矛盾問題。


    尤其還能夠讓他們自行內部消化存在的問題,品評出個高下來。


    倒是一招妙棋啊!


    於是,朱元璋看朱柏的表情,又多了幾分欣慰。


    “隻要讓那些有名有望的大儒,與當世的諸子百家代表,各自進行一下比試,便能知道孰優孰劣了。”


    朱柏笑道。


    “畢竟,真金不怕火煉嘛。如此能夠迅速揚名立萬之事,想來不論是儒家,還是諸子百家,都沒有不為之怦然心動的理由。”


    聽了老十二三言兩語,便解決了自己心中的大患,朱元璋不由龍顏大悅。


    他撫掌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老十二你的想法去實施吧!莫要畏首畏尾,盡管放手去做!”


    “若是當真出了什麽岔子也別怕,有咱給你兜著呢!”


    籌辦月旦評,其實並非是一樁易事。


    但因為主辦方是湘王朱柏,且他拿到了陛下的準許,加之太子朱標、浙東派諸位官員在得知情況後,也自發地暗中不斷出力,大開綠燈。


    明裏暗裏各種推波助瀾,於是僅僅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偌大的、用於月旦評的白玉台便被搭建了起來。


    場所搭建完成了之後,各方勢力都在積極宣傳、推廣。


    於是很快,儒家、諸子百家的眾人,便將極大的熱情,轉移到了月旦評上。


    這一日,月旦評正式啟動。


    舉辦的場所,便被設立在了應天府的秦淮河旁邊。


    此地是應天府最為繁華的地段,沿岸有著眾多的商鋪、酒樓、茶館和戲院,人流如織。


    更有書院、墨坊、書鋪,文人雅士匯聚。


    月旦評在這裏開班,最是理想不過。


    這日,月旦評正式開啟。


    大半個應天府的達官顯貴,都趕來湊熱鬧了。


    畢竟這可是由當今聖上欽點的月旦評啊,那自然是不容錯過了。


    事實上,出席首次月旦評的成員名單也極為豪華。


    當今天子朱元璋、太子朱標、湘王朱柏悉數到場,足以見得這次月旦評的含金量。


    此外,浙東派、淮西派諸位大臣,隻要不是事務纏身實在走不脫的,所有朝中大臣也都雲集了過來。


    就連最近這段時間裏,長期閉門不出的李善長,也罕見地現了身。


    跟三國時期由許劭所主持的月旦評有所不同,這次重新召開的月旦評主要是由雙方進行闡述、進行辯論。


    可以是對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對人員的點評,不拘形式,百無禁忌,隻看過程和結果。


    台下,諸子百家的首領們,也都全部現身,涇渭分明地各自占據一處,靜靜等待著。


    作為儒家當下實力最為出眾的弟子,方孝孺罕見地換下了朝服,轉而穿上一身儒袍,靜靜站在白玉台的一角。


    等到開始的信號響起,他便要首當其衝作為儒家代表,率先登上白玉台,前去讓眾人領略儒家的風采。


    伴隨著一通夔鼓的聲音響起,月旦評正式開始!


    方孝孺深吸一口氣,眼中精光綻放,抬手撩起衣服下擺,傲然登上了白玉台。


    甫一亮相,他甚至都還沒說什麽話呢,儒家的弟子們,便在台下死命拍手,喝彩不止。


    方孝孺見如此多同門來與自己打氣助威,更是心中充滿了豪情,他向著四方拱手,清了清嗓子,便朗聲說了起來。


    起初,還都隻是一些場麵話,而後便開始宣傳儒家的悠久曆史了。


    在這時候,他還不忘對諸子百家狠狠拉踩一番,尤其將董仲舒描繪成了曠世大儒。


    要不是因為有董仲舒的極力諫言,漢武帝劉徹還當真不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儒家能有如今這飛黃騰達、獨領風騷之機,便是當年董仲舒一手求得的。


    於是,漸漸的,方孝孺口中所說的話,也變得愈發犀利起來,將儒家誇讚到了天上,好似天下獨一份的殊榮。


    畢竟當下即便朝廷要行科舉考試,所采取的題目也都是儒家經典之中的作品。


    這樣一來,普天之下的讀書人,都要修學儒家的經典,才能有機會在科舉考試之中獲得一席之地,完成自己內心的淩雲壯誌。


    原本站在台下的諸子百家,雖然對儒家的學子們,心中頗有一些怨言的,但想著畢竟尊主就在台上看著,他們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鬧出事端來,以免讓尊主為難。


    可是!


    台上那名叫方孝孺的儒生,言語之中對於諸子百家卻多有冒犯、貶低,這不由讓諸人眼中漸漸起了怒意。


    最終,當他說出“當年,之所以漢武帝願意聽信我儒家曠世大儒董仲舒先生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是因為隻有我儒家才是治國安民的唯一方針!”


    “有且僅有我儒家,能夠輔佐君王智力天下,永葆長治久安。是以,若是要教化德行,令百姓守土安民,安居樂業,則儒家必不可少也!”


    “何況,遵守儒家思想,更是君子所為!是以,學儒家經典,便能明辨是非、知曉對錯!更能堅守初心,堅守本性,堅守原則和道德底線!”


    說到這裏,方孝孺掃眼看了麵色難看的諸子百家首領們,隻覺得心中甚是暢快!


    他的人生中,一直以來都是謹小慎微、步步為營的,極少能有如此狂放豪邁的一麵。


    而也正是今天這一遭,讓方孝孺忽然感覺天下偌大。


    自己若是能在學問上更進一步,又或者能在今日的月旦評上嶄露鋒芒,橫壓諸子百家們一手,那麽日後自己未嚐不能跟曠世大儒董仲舒齊名!


    一念及此,方孝孺不由激動得渾身顫抖了起來。


    他強忍著心神,對著在場眾人再度拱手。


    ……


    兄弟們,加更奉上!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