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太子殿。


    普天之下,能讓太子殿下如此重視,願意在東宮設宴款待的,十二皇子絕對是當師第一人。


    而且,有極大大概率也是唯一一人。


    之所以,他能讓太子殿下如此重視,究其原因,卻並非他乃是大明帝國當下風頭正勁的青年俊才。


    而是因為,太子朱標有好些日子,沒有與自家兄弟相見了,心中掛懷。


    席麵不大,僅能容納兩人。


    桌上的菜肴也很是簡樸,一粥一餅一菜一蛋羹,再有兩壺淡酒。


    僅此而已。


    在看清這些飯食之後,朱柏臉上非但沒有任何不悅,反倒是眼中浮現出了迴憶之色。


    這些食物,是他與四哥、大哥年幼時,餐桌上最為長見的食譜。


    那時征戰連綿,即便他們的父皇當時繼任吳王,總攬軍政大權,指揮部隊左右攻伐,勢如破竹。


    但私底下,家眷的生活卻是捉襟見肘,極為清貧。


    最為困難的那段時節,能夠吃上一頓飽飯,便已經是人間至福了,更奢談要吃得精細。


    為了能正在讓長身子的皇子們吃飽飯,馬皇後想盡了辦法。


    不論是上山挖野菜、爬樹掏鳥蛋,還是下河抓螃蟹。


    其目的隻有一個:盡自己的努力,最大程度上豐富皇子們碗中的食物。


    現如今,皇子們各個穿金戴銀,天潢貴胄,飲食方麵那更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早已經忘卻了當年的苦。


    今日,太子朱標也是煞費苦心,專程吩咐禦膳房整治出了這麽一頓“憶苦思甜飯”,以此委婉叮囑十二弟遠在荊州城就藩,切莫忘了以民為本。


    兩兄弟就著淡酒,碰了一杯。


    說是酒,但其實寡淡無味,僅有一星半點兒的酒韻罷了。


    兩兄弟放下酒杯,相視一笑。


    “十二弟,動筷子吧。我這兒可不講究那麽多的繁文縟節。”


    太子朱標笑著說道。


    他習慣性地端起蛋羹,撥出一半堆在了十二弟的碗裏。


    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個小動作,卻是讓朱柏的心口迅速暖了起來。


    就仿佛兩人再度迴到了十幾年前,迴到了那間破舊的瓦屋。


    那時候,作為兄長的朱標,每每吃飯時,也是悄悄將蛋羹,分給四弟、十二弟。


    對此他所給出的解釋是,兩個弟弟都正在長身體,本就應該多吃點,才能更加壯實、更加健康,也才能快快長大。


    四哥嘴饞,每次都開心地囫圇刨飯,唯獨十二弟每次都會一邊小聲說著謝謝,一邊小口咀嚼。


    “還記得這雜糧粥嗎?”


    太子朱標端起粥碗,眼中盡是感慨之色。


    “那時候你是吃得最慢的,每次我叫你吃快點,你都說要細嚼慢咽。”


    朱柏啞然失笑道:“雜糧不易煮熟,所以才更需要用牙齒細細咀嚼,不至於給腸胃添加額外的麻煩。”


    “原來如此!我說呢,老四隔三差五漲肚走氣,時不時還揉著肚子喊疼,也就十二弟你吃完後,什麽不良反應都沒有。”


    朱標麵含微笑,繼續說道。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十二弟此言差矣。牙齒,本就是身體發膚的一部分,怎能算是外物呢?”


    “大哥,內物也是物嘛。”


    兩兄弟相顧一笑。


    真正讓朱標感到心中動容的,還得是這一句“大哥”。


    先前在大本堂,被叫得最多的是“皇兄”,已經多少年沒聽過“大哥”這個稱謂了。


    但這份情感的悸動,也被朱標按在了心底。


    他此次特地宴請十二弟,並非單單隻為了聽一句“大哥”,更多的是希望能聽到十二弟的心聲。


    既關於太子之位,也關於大明日後的長治久安。


    吃菜,喝酒。


    兩人沉默地吃著喝著。


    不多時,一份寓意深遠的“憶苦思甜飯”就吃得差不多了。


    放下碗筷,各自捧著一杯熱茶,繼續閑話。


    “父皇最近的政務愈發繁重,是時候需要人來替他多分擔一些了。


    太子朱標突然低聲說道。


    “十二弟。於你而言,開疆拓土、勵精圖治,哪個詞匯能更精準地形容你?”


    朱柏看著手中的茶碗,思索了片刻,才緩緩答道。


    “不論是開疆拓土,還是勵精圖治,總歸是要利好百姓,給百姓們安居樂業的基本,那才算得上是太平盛世。”


    聽了十二弟的這番話,朱標不由心中一動,追問道:“十二弟不妨展開說說。”


    “其實倒也沒什特別的。無非便是令耕者有其田,令織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廬,老幼有所依,黔首不曾愚,言者無憂懼,各盡其才,承古萌新,則我大明子民之安定,當如日月之恆久,與國之恆泰,定如繁星之璀璨。”


    一席話說完,卻是讓朱標不由為之側目。


    他怔怔看著朱柏,眼中情感複雜,心中更是巨浪滔天。


    誰能夠想到,手握百萬雄師、如此年紀便已是天策上將之身的一方藩王,他的願望竟會如此質樸。


    也隻有真正經曆過底層生活的人,才能夠明白真正的勞苦大眾們需要的是什麽。


    文治武功,後麵接的可以是永世其昌,也可以是守土安民。


    朱柏選擇的是守土安民。


    這不由令朱標深感慚愧,也同時倍感欣慰。


    慚愧的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想法也不夠全麵、不夠成熟。


    欣慰的是,有人能夠接替自己負重前行,並且有能力令大明長治久安。


    一直以來縈繞朱標心頭的這樁事情,至此總算是有了定論。


    寬仁、恭勉的太子朱標,在此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十二弟,愚兄有意效仿堯舜,太子之位,當有能者居……”


    “大哥。”


    朱柏打斷了朱標的這番話,目光灼灼地看著他。


    “堯舜不可取,長幼秩有序。大哥,莫要一時衝動,說出了覆水難收的話。”


    他很清楚,自己這個大哥想要做什麽。


    但,這並非朱柏所向往的生活。


    籠中的飛鳥,永遠沒有辦法振翅翱翔。


    朱柏所向往的,卻不止整片天空。


    天下偌大,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朱柏不希望這隻是一句空談。


    ······


    兄弟們,熱騰騰的稿子奉上!


    新的一天開啟啦!


    祝兄弟們看得開心!


    達到400催更加更!


    還差5個發電加更!


    感恩兄弟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