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後,機器人說,在土丘下麵埋著一些設備,但看不出來是什麽設備。


    薑嶽升再一次跟著機器人鑽進了洞裏,他看到機器人已經把那個土丘移走了,而且向下挖了二十多米。


    下麵果然有一些看起來像設備的東西,因為外形很規整,中間是一個直徑大約五米的圓柱形平台,兩麵還有長方形的東西。薑嶽升在機器人的攙扶下來到了下麵,他伸手摸了摸,感覺那個表麵的質感比鈦合金還結實,他用拳頭敲了敲,根本沒有共振,就像一個實心的大家夥。


    “繼續挖!”薑嶽升命令道,“把這裏沉積的石頭和塵土全部挖出去。”


    一個月以後,機器人向薑嶽升報告,說隧洞裏的沉積岩和塵土都挖走了,想請薑嶽升去看看。


    薑嶽升下去一看,簡直被驚呆了,因為中間那個圓柱體竟然有三十米高,四周有八個長方形的立柱,也都接近三十米。


    在周圍,已經形成了一個直徑大約有一百五十的巨大穹頂空間。


    這絕對不是自然形成的,薑嶽升在心裏篤定地認為,這很可能與伊娜人有關,也許與那艘伊娜人的飛船和十六具遺骨有關。


    為了保密,他讓機器人在挖掘的洞口外建一個蔬菜大棚偽裝起來。然後讓機器人把守大棚,不讓任何人類進入。


    他開始讓機器人繼續在洞裏向周邊挖掘。


    機器人向周邊挖掘,發現了六條支洞,沿著支洞向周邊繼續挖掘,發現了一些新的空間。在左側進深三十米的一個洞穴內,挖出了一個半透明的四方立柱,大約有八十厘米見方、高兩米,裏麵看起來是很多密密麻麻排列的藍色晶體,感覺這些晶體像是被澆築在一種類似於透明的亞克力的物質裏麵。


    這個柱子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辨認出一些細節的物體。


    這到底是什麽東西?


    薑嶽升用一部保密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發給媽媽一份,又發給了阿超一份,讓他們辨認一下。


    第三天,阿超先迴複了,說看不出來這是什麽東西。


    一周以後,媽媽迴複了,說她查閱了很多資料,認為柱子裏麵藍色的東西可能是藍寶石,那麽這個柱子有可能是用藍寶石作為半導體襯底的量子計算機。


    因為華夏國的科學院有一個團隊,研究藍寶石量子芯片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進入工業化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無法製造大口徑的晶圓,集成度始終不高等問題。


    所以,目前科學院那邊最多也隻能在實驗室進行試驗,比特位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096位。


    而且江玉還給薑嶽升傳過來一張科學院搞的藍寶石量子芯片的照片。


    薑嶽升對比著看了一下,感覺似乎有點相似之處。


    薑嶽升於是便與阿超商量,能不能把華夏國科學院的科學家請來,讓他們看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麽?


    阿超認為可以。


    因為阿超的知識其實都是來自於人類,它的能力主要是篩選和關聯的能力遠遠超越人類。所以,人類沒有公開發布過的東西,它是不可能了解的。


    出於謹慎,薑嶽升把那些照片用一個保密郵箱發給了科學院的塗院長。說在火星發現了一個遠古的設備,想請科學院的專家鑒定一下。


    三個月後,華夏國的一艘隱身飛船秘密地降落在了環赤道鐵路公司的一個基地上。


    華夏國的量子計算機泰鬥級人物馮院士帶隊,一共七位院士和七位博士一行十五人,秘密來到了環赤道鐵路公司的一個保密的地下基地。


    第二天,薑嶽升便親自帶著這十五位科學家,悄悄地來到了那個八百多米深的地下洞穴。


    當馮院士看到了那個半透明的柱子之後,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雙手撫摸著柱子的邊緣,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柱子裏麵那些藍色的有序排列的晶體很久,才慢慢地轉過身。


    “我數了一下,這是一台至少三百萬個比特位的藍寶石量子計算機,保守地說,是人類最高水平算力的十億倍。”馮院士有些哽咽地說。


    “啊……”


    周圍的人一片嘩然,開始交頭接耳地議論。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這個裏麵的每一個單元不是一個比特,而是十個、一百個、一千個比特,”馮院士哽咽著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有可能是我們的計算速度的,千億倍、億億倍,甚至億億億億倍!”


    “啊……”


    周圍又泛起一陣議論聲,然後就開始變得死一般地沉寂。


    開始有人東張西望,環顧四周。


    “我覺得這可能隻是一個外圍的設備,真正核心的設備在大廳的中間,但是現在根本看不出來裏麵是什麽東西。”馮院士說。


    “馮院士,要不我們先用年代測量儀估算一下這裏形成的年代吧?”一位搞考古的院士說。


    “好的,先測一下吧。”


    一個博士生從背後的包裏拿出了一個儀器,然後從周圍的牆壁上刮下一些樣品放在儀器上。


    “兩千零六十萬年前左右!”博士生向大家報告。


    “兩千年前?”一位院士激動地問?


    “陸院士,不是兩千年,是兩千萬年前!”那位博士生強調了一下“萬”字。


    “什麽?”陸院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說一遍?”


    “陸院士,確實是兩千萬年前!”博士生故意把“萬”字說得很重。


    “我不信!”陸院士摘下花鏡,湊到儀器前仔細觀看。


    他看到的確實“兩千零六十萬年前”。


    “你的儀器會不會有問題?”陸院士說著,從自己的頭上使勁拔下來幾根頭發,伸手交給博士生。


    博士生把陸院士的頭發放在儀器上,儀器很快就顯示出:“一年內”。


    陸院士又從鞋底扣下來一塊橡膠放在儀器上,儀器便顯示:“四年內”。


    “這樣吧,薑總,我們這次來也不能拆解這個東西,我們要把這裏所有能采樣的東西都采樣,然後在用掃描儀把這裏的空間都記錄下來,”馮院士說,“然後我們在您的基地裏住下,把采樣的東西寄迴去,我們這裏等待化驗結果。”


    “可以,馮院士,我全力配合你們!”薑嶽升說。


    “薑總,你說我就在這裏住下,行不行?”馮院士陪著笑臉問。


    “行是肯定行,但是這裏這麽陰暗,對身體不好呀!”薑嶽升一臉憂慮地說。


    “我們兩個陪著馮院士!”旁邊走過來兩個博士生,笑著對薑嶽升說。


    “哦……那當然好,我讓人在這裏增加一些燈光!”薑嶽升說。


    “不行,薑總,要增加燈光隻能在我們搭起的帳篷裏,我擔心這裏有什麽東西對光線敏感!”馮院士說。


    “好的,我讓機器人運來兩頂帳篷,然後在帳篷裏增加一些亮度。”薑嶽升說。


    “可以,那就麻煩薑總了!”馮院士說。


    “薑總,我也想住在這裏,也給我搞一頂帳篷吧!”陸院士湊過來說。


    “薑總,我也住這裏!”又過來一個院士說。


    “薑總,我也住這裏!”


    最後,七位院士都決定住在這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寫科幻不容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寫科幻不容易並收藏智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