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終於開始了。


    先撞擊的是sr-1456-yuti-3小行星,重量接近二十億噸。


    如此龐然大物,如果撞擊在地球上,那將是山崩地裂,恐怕所有的建築物都要倒塌或者損壞,海嘯和火山爆發也將吞噬掉大量的生命和財物。


    所有人都不知道,它撞在火星上,將會發生什麽。


    阿超命令火星機器人把核發電設施和所有的工業設施全部關閉,所有機器人都披上反宇宙射線的披風,在地下基地外等候。


    隻見一道火光從火星的北極上空劃過,接著在火星北極掀起了一個巨大的火球,火球的高度達到了三萬多米。


    就在火球還在向外蔓延的時候,地震波已經先傳到了阿超的十幾個機器人基地。


    在基地外避難的機器人紛紛被強震摔倒,基地外很多堆放的物資都被震得散了架子。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餘震,餘震持續了一天才漸漸消散。


    火星北極的幹冰冰蓋,被這顆小行星啃開了一條巨大的深溝,長度達五十公裏左右、寬度達八公裏左右、最深處達到了三公裏左右。


    巨大的衝擊力把幹冰、岩石和水冰化成了細碎的顆粒拋向天空,像一張張開的大傘一樣徐徐展開,向火星的整個北半球蔓延。


    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阿超的機器人從測振儀上看到,第一次地震的強度達到了9.2級。


    估計在北極周圍可能達到了十二級。


    一個月後,阿超向火開聯通報了這一次撞擊的成績。


    這一次撞擊讓火星的大氣壓從5.4千帕增加到了6.8千帕,也就是說,火星的大氣壓差不多達到了地球的百分之6.8。效果非常顯著。


    而且同時把火星的幾處活火山震得開始噴發了,火山噴出的煙霧裏也會含有溫室氣體,對增加火星的氣溫會有幫助。


    既然效果好,那就繼續吧。


    接下來火開聯又陸續用飛船拖著六顆小行星對火星北極進行了撞擊。


    最終讓火星的大氣壓達到了18千帕。也就是達到了地球上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達到了珠穆朗瑪峰峰頂大氣壓的一大半。


    在這個大氣壓下,人類戴著氧氣麵罩雖然會感到不舒服,但是不會立刻發生生命危險的。


    由於在這樣的氣壓下,人類隻要戴著氧氣麵罩、穿著反宇宙射線的服裝,就可以白天在火星表麵活動了。


    比起以前需要穿著笨重的宇航服才能在地麵活動,這樣就可以大大地減少人類在火星上工作的代價,同時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十幾倍


    但是此時火星的氣溫升高還不明顯,因為氣溫升高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讓岩石和大氣積累熱量。阿超預計兩年以後的夜間溫度能夠達到零下五十度左右。白天大約在五度左右。


    也就是說,在兩年以後,人類和機器人在白天的時候都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在火星地麵活動。


    於是,火開聯決定開始向火星大規模運輸人造光合作用板,並開始批量地向火星運送人類。


    這些人要在火星上進行各種實驗,包括人體對長期低氣壓的適應程度、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傷害程度、火星土壤種植技術的驗證、火星工業化的條件等。


    有了人造光合作用板生產的氧氣,就可以用氧氣與火星礦石中提取的氫氣製造一些水,以此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


    ……


    愛德華是火開聯運送到火星的第一批登陸人員。


    他是個火星迷,從小就是看著各種關於火星的童話長大的。


    長大之後,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火星,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了,作為第一批誌願者,免費來到了火星。


    他下飛船時是火星的白天,周圍的氣溫在零下三度左右。


    他按照領隊的要求,戴上了氧氣麵罩,穿上了放射線服,跟著大家走出了飛船。


    雖然感覺腳下有些輕飄飄的,但是維持身體平衡還沒有什麽問題。因為在來之前,他已經接受了半失重狀態下的行走訓練。


    他還沒走出飛船的艙門,就看到了外麵的景象。


    感覺火星的地麵,就如地球的沙漠戈壁,但是土壤的顏色偏紅。


    感覺光線比地球上亮很多,空氣中似乎有些灰塵。估計是由於多次小行星撞擊北極和頻繁的火山爆發引起。


    跟著隊伍向遠處的一個建築走去,看那建築有點像地球上水泥廠的裝料車間,半圓形的頂,沒有窗戶,在下麵有一個小門,看起來是個密封門。


    走著走著,愛德華就感覺脖子上的淋巴結有些疼痛,胸腔也有些不舒服。


    領隊已經說了,現在火星的大氣壓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二十,比珠穆朗瑪峰頂上的氣壓還低,所以會感到很不舒服。


    他們又走了一會兒,便來到了那個半球形的建築。


    那扇小門打開了,果然是一扇密封門。


    裏麵是一間過渡室,大概隻能裝十幾個人。所以進去十幾個人之後,外麵的門就關閉了。


    愛德華聽見了機器運轉的聲音,他估計這是空壓機在給過渡室加壓。


    不一會兒,他看見在裏麵的一扇門的邊上有一個氣壓表,上麵的氣壓確實在升高,達到了o.6個大氣壓之後,便停止加壓了。愛德華感覺比在室外舒服多了。


    接著裏麵的門開了。


    他們魚貫而出。


    原來裏麵是一個豎井,看來真正的基地在地下。


    沿著豎井向下降了三十米,他們出了電梯,看見了還是一扇密封門。


    穿過了密封門,他們進入到了一個非常長的長廊。長廊大約有五米寬,大約有六七十米長。


    長廊的兩麵有很多房間。


    愛德華他們被帶到了其中一個房間,大小約三四十平,裏麵有八張上下鋪的床鋪。


    看來這就是他們的臥室。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


    第三天,愛德華被分到了冶煉廠,就是用火星上的鐵礦石提煉鐵的工廠。


    據說,這個煉鐵廠以前是在地下基地裏,後來由於火星表麵的氣壓升高了一些,機器人就把這些設備搬到了地麵。


    因為在地下基地裏麵煉鐵產生的毒氣太多,很難排出去,人類恐怕帶著麵具也會中毒。


    愛德華看到了那些粗笨的煉鐵設備,感覺自己好像迴到了十八世紀。他有些不敢相信,這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火星生活。


    幹了一天之後腰酸背痛,他又沿著那個密封門迴到了地下基地。


    由於累了一天,胃口還不錯,他對這些從地球運來的合成食品還算滿意。


    吃完飯之後該洗澡了。


    他問領隊哪裏能洗澡。


    領隊告訴他,在走廊的盡頭就是洗澡間。


    他走到洗澡間門口,看了看,沒看懂。


    因為洗澡間裏麵沒有水龍頭,在門口有一個標記著“洗浴用具”的門。


    他拉開那門,看見裏麵排著一排排的塑料箱子,箱子上麵寫著“洗浴用具”。


    他拿下一個箱子,打開蓋。在蓋子的裏麵看見了一個說明書。


    他看了幾眼才明白,原來就是用箱子裏麵的這些東西進行洗浴。


    其實大概就是有幾塊濕紙巾,用這些濕紙巾擦拭身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寫科幻不容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寫科幻不容易並收藏智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