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立功晉升,中尉軍官
諜戰:開局和鄭耀先結拜,我成了軍統七哥! 作者:武修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柔兒的煩惱,葉少鴻並不知情。
從校醫室出來以後,他循著記憶就去了步兵科三班。
因為已經臨近畢業的緣故,教員已經不再傳授新的知識,除了日常的考試自習之外,更多的還是沙盤推演。
同學們振振有詞,揮斥方遒。
倒也有幾分熱血豪邁。
可葉少鴻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一點不足之處。
他發現,軍校的教材有些落後了。
裏麵傳授的知識,講解的案例,還是黃埔軍校初建時的那一套。
內裏的核心,也是以日俄兩國的陸戰係統為主。
這一點倒是不難理解。
畢竟黃埔軍校成立初期,接受過日俄兩國的軍事援助,課本教案,也都是日俄兩國的援助軍官幫著完善梳理的。
不能說他們傳授的東西不好吧。
畢竟當前時代的日俄,都可以算是世界強國。
他們的陸軍理念、係統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遠超世界大部分國家的。
可有利就有弊。
以日俄兩國援建軍官為主,整理出來的教案課程,裏麵都夾帶著他們兩國特有的私貨。
比如日方的孤勇精神,還有俄方的大軍團作戰理念。
這很明顯就是對立排斥的內容。
現在卻都出現在了黃埔軍校的教案書本當中。
如果是呆板愚鈍的學生,很容易就會被他們故意夾帶的私貨弄混了頭腦。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理念思想,還不符合華夏的國情。
可以說是行動雞肋,學來無用棄之可惜。
葉少鴻倒是有心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想把後世享譽全球的遊擊戰法、三三式戰陣提前講述出來。
但他的身份地位太低了,就算是黃埔軍校不禁止言論自由,還是無人重視聽取他的意見。
最後葉少鴻也隻能黯然輕歎,重新歸於平凡。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他提出來的戰術理念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可還是引來了一些教員、教官的大加讚賞。
葉少鴻經常會被他們邀請過去,一起探討深入研究。
再加上張柔兒的暗中相助,很快葉少鴻就在軍校的上層教員、教官圈子裏,闖蕩出了些許名聲。
靠著這微薄的名聲,葉少鴻大殺四方。
不僅他的結業成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就連他想要撰寫書籍急需的日方材料、信息、書籍,葉少鴻也得到了不少。
這給他施展計劃創造了不少便利條件。
時光流逝,轉瞬已近三月。
這一屆的黃埔學員,已經收到了即將畢業的通知信息。
有些家世背景深厚的,更是早就提前一步,謀劃好了自己畢業後的去向崗位。
葉少鴻對此倒是並不關心。
因為在這期間,鄭耀先已經完成任務歸來,他還特意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看了看葉少鴻。
鄭耀先很明確地告訴葉少鴻,他的畢業分配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軍校結束後,他有十五天的假期。
假期結束以後,他就可以直接去特務處行動科報道。
軍銜職務等事宜,也都已經提前給他安排好了。
靠著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積攢下的功勞,葉少鴻剛一入職,就可以肩掛中尉軍銜。
領受行動科一組一分隊副隊長的職務。
而他的直屬上級麽,不是別人,正是那和他相熟的鐵憨憨。
趙簡之。
這個消息讓葉少鴻無比欣喜。
不過更為欣喜的,還是鄭耀先接下來的幾句話。
鄭耀先告訴葉少鴻,他這個中尉軍銜,可不僅僅隻是職務上的晉升啊,而是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正式歸檔記錄的銓授中尉。
或許很多人不懂什麽叫銓授。
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從1934年開始,國府開始逐漸規範軍銜職務程序。
這才有了銓授軍銜和職務軍銜的區別。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的話,那銓授軍銜就相當於封建王朝裏麵的官員品級。
而職務軍銜則相當於臨時虛職。
就拿戴玉農來說吧。
他現在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裏麵記錄的信息,全稱應該是銓授中校、軍事委員會特備調查處上校副處長。
這裏的中校是戴玉農的正式軍銜,是他在國府軍官體係裏的保底品級,未來如無大錯隻可上升不可下調的底線。
而上校副處長,則是臨時委任可以隨時變更的職務。
在整個民國時期,銓授軍銜都是金字招牌。
就拿和戴笠黃埔同期畢業的名將廖耀箱來說吧,抗戰結束以後,他的臨時軍銜職務,已經晉升到了中獎級別。
可他的銓授軍銜,依舊還是騎兵上校。
如果廖耀箱在此期間陣亡的話,那國府給予他家屬的撫恤金和後續照顧,也不是按照中獎臨時虛職分發的,還是會以騎兵上校進行安撫。
所以葉少鴻這個銓授的中尉,別看職銜不高,可放眼現今的特務處行動科,那也算是妥妥的青年才俊了。
當時葉少鴻還追問了鄭耀先的銓授軍銜。
鄭耀先也是報以苦笑。
雖說他也因為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的功勞,正式晉升為了特務處行動科一組組長。
但他現在的銓授軍銜也隻是上尉。
僅僅隻是比葉少鴻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菜鳥,高上了一個品階罷了。
宋孝安進入特務處三年,現在更是已經晉升為了行動科一組副組長,他的銓授軍銜也隻是中尉,和葉少鴻相同。
這個晉升命令,足以補全葉少鴻在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一案的功勞了。
除了鄭耀先前來看他這件事外,整個二月,葉少鴻也沒閑著。
他一直在忙著搜檢日方信息。
在結合他前世曾經看過的社科名著《菊與刀》,刪減融合過後,他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一版草稿。
等到軍校畢業,趁著特務處留給他的十五天假期時間,葉少鴻再去江浙蘇滬一帶走一遭,接觸一些民間的日籍商人、浪人,他就可以找到合適的理由,將自己抄寫編撰的文稿整理出來,正式出版印刷了。
狼與狗這個書名,形象地詮釋了東洋人的品性,葉少鴻還是很滿意的。
初次印刷,他也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準備先小小地印刷上一千冊,一部分自己留著紀念,一部分設法送到國府高層手中。
當然了,鄭耀先那裏也必須要送。
給他不是目的。
借助鄭耀先的手,將這本書送交到我黨手中,才是葉少鴻的核心需求。
希望他這一番作為,良苦用心,能給這苦難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些許幫助吧。
這已經是葉少鴻個人,能為國家做的最大貢獻了。
也不枉他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
從校醫室出來以後,他循著記憶就去了步兵科三班。
因為已經臨近畢業的緣故,教員已經不再傳授新的知識,除了日常的考試自習之外,更多的還是沙盤推演。
同學們振振有詞,揮斥方遒。
倒也有幾分熱血豪邁。
可葉少鴻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一點不足之處。
他發現,軍校的教材有些落後了。
裏麵傳授的知識,講解的案例,還是黃埔軍校初建時的那一套。
內裏的核心,也是以日俄兩國的陸戰係統為主。
這一點倒是不難理解。
畢竟黃埔軍校成立初期,接受過日俄兩國的軍事援助,課本教案,也都是日俄兩國的援助軍官幫著完善梳理的。
不能說他們傳授的東西不好吧。
畢竟當前時代的日俄,都可以算是世界強國。
他們的陸軍理念、係統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遠超世界大部分國家的。
可有利就有弊。
以日俄兩國援建軍官為主,整理出來的教案課程,裏麵都夾帶著他們兩國特有的私貨。
比如日方的孤勇精神,還有俄方的大軍團作戰理念。
這很明顯就是對立排斥的內容。
現在卻都出現在了黃埔軍校的教案書本當中。
如果是呆板愚鈍的學生,很容易就會被他們故意夾帶的私貨弄混了頭腦。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理念思想,還不符合華夏的國情。
可以說是行動雞肋,學來無用棄之可惜。
葉少鴻倒是有心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想把後世享譽全球的遊擊戰法、三三式戰陣提前講述出來。
但他的身份地位太低了,就算是黃埔軍校不禁止言論自由,還是無人重視聽取他的意見。
最後葉少鴻也隻能黯然輕歎,重新歸於平凡。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他提出來的戰術理念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可還是引來了一些教員、教官的大加讚賞。
葉少鴻經常會被他們邀請過去,一起探討深入研究。
再加上張柔兒的暗中相助,很快葉少鴻就在軍校的上層教員、教官圈子裏,闖蕩出了些許名聲。
靠著這微薄的名聲,葉少鴻大殺四方。
不僅他的結業成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就連他想要撰寫書籍急需的日方材料、信息、書籍,葉少鴻也得到了不少。
這給他施展計劃創造了不少便利條件。
時光流逝,轉瞬已近三月。
這一屆的黃埔學員,已經收到了即將畢業的通知信息。
有些家世背景深厚的,更是早就提前一步,謀劃好了自己畢業後的去向崗位。
葉少鴻對此倒是並不關心。
因為在這期間,鄭耀先已經完成任務歸來,他還特意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看了看葉少鴻。
鄭耀先很明確地告訴葉少鴻,他的畢業分配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軍校結束後,他有十五天的假期。
假期結束以後,他就可以直接去特務處行動科報道。
軍銜職務等事宜,也都已經提前給他安排好了。
靠著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積攢下的功勞,葉少鴻剛一入職,就可以肩掛中尉軍銜。
領受行動科一組一分隊副隊長的職務。
而他的直屬上級麽,不是別人,正是那和他相熟的鐵憨憨。
趙簡之。
這個消息讓葉少鴻無比欣喜。
不過更為欣喜的,還是鄭耀先接下來的幾句話。
鄭耀先告訴葉少鴻,他這個中尉軍銜,可不僅僅隻是職務上的晉升啊,而是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正式歸檔記錄的銓授中尉。
或許很多人不懂什麽叫銓授。
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從1934年開始,國府開始逐漸規範軍銜職務程序。
這才有了銓授軍銜和職務軍銜的區別。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的話,那銓授軍銜就相當於封建王朝裏麵的官員品級。
而職務軍銜則相當於臨時虛職。
就拿戴玉農來說吧。
他現在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裏麵記錄的信息,全稱應該是銓授中校、軍事委員會特備調查處上校副處長。
這裏的中校是戴玉農的正式軍銜,是他在國府軍官體係裏的保底品級,未來如無大錯隻可上升不可下調的底線。
而上校副處長,則是臨時委任可以隨時變更的職務。
在整個民國時期,銓授軍銜都是金字招牌。
就拿和戴笠黃埔同期畢業的名將廖耀箱來說吧,抗戰結束以後,他的臨時軍銜職務,已經晉升到了中獎級別。
可他的銓授軍銜,依舊還是騎兵上校。
如果廖耀箱在此期間陣亡的話,那國府給予他家屬的撫恤金和後續照顧,也不是按照中獎臨時虛職分發的,還是會以騎兵上校進行安撫。
所以葉少鴻這個銓授的中尉,別看職銜不高,可放眼現今的特務處行動科,那也算是妥妥的青年才俊了。
當時葉少鴻還追問了鄭耀先的銓授軍銜。
鄭耀先也是報以苦笑。
雖說他也因為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的功勞,正式晉升為了特務處行動科一組組長。
但他現在的銓授軍銜也隻是上尉。
僅僅隻是比葉少鴻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菜鳥,高上了一個品階罷了。
宋孝安進入特務處三年,現在更是已經晉升為了行動科一組副組長,他的銓授軍銜也隻是中尉,和葉少鴻相同。
這個晉升命令,足以補全葉少鴻在馬家滅門慘案和春雨諜報小組一案的功勞了。
除了鄭耀先前來看他這件事外,整個二月,葉少鴻也沒閑著。
他一直在忙著搜檢日方信息。
在結合他前世曾經看過的社科名著《菊與刀》,刪減融合過後,他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一版草稿。
等到軍校畢業,趁著特務處留給他的十五天假期時間,葉少鴻再去江浙蘇滬一帶走一遭,接觸一些民間的日籍商人、浪人,他就可以找到合適的理由,將自己抄寫編撰的文稿整理出來,正式出版印刷了。
狼與狗這個書名,形象地詮釋了東洋人的品性,葉少鴻還是很滿意的。
初次印刷,他也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準備先小小地印刷上一千冊,一部分自己留著紀念,一部分設法送到國府高層手中。
當然了,鄭耀先那裏也必須要送。
給他不是目的。
借助鄭耀先的手,將這本書送交到我黨手中,才是葉少鴻的核心需求。
希望他這一番作為,良苦用心,能給這苦難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些許幫助吧。
這已經是葉少鴻個人,能為國家做的最大貢獻了。
也不枉他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