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成也宗族,敗也宗族呀!一鼓作氣,滅了曹家餘孽!
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 作者:堂燕歸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禁,你追隨曹操十餘載,號稱曹營外姓一將,曹操待你如宗室武將,不可謂不信任厚待。”
“你如今當真願背棄曹操,歸降我大漢?”
劉備冷冷質問,語氣中並無喜得一員大將的欣喜,反倒毫不掩飾鄙夷意味。
並不是每一位降將,都會對他以禮相待。
誇張一點比喻,於禁之於曹操,就如同關羽張飛之於他。
那是創業之時起,就追隨自己的手足之臣啊。
手足之臣代表著什麽?
代表著任何人都能背叛,惟獨手足不可能背叛自己。
劉備相信,就如他堅信關張二人,不可能背叛自己一樣,曹操必定也堅信,於禁絕不可能背叛於他。
可現實卻是,一個為曹操視為手足的臣子,卻當真背叛了曹操。
哪怕身為敵人,劉備亦為曹操感到憤怒。
“臣這所謂外姓第一武將,隻是虛名而已。”
“臣雖投奔曹公甚早,然曹公真正信任之人,始終都隻是曹氏夏侯氏的宗親兄弟。”
“此番曹公南退益州,原本是夏侯惇請纓要留守冀城斷後,可曹公怕夏侯惇有失,故意用激將法逼得臣不得不站出來,代替夏侯惇斷後。”
“曹公實則已將臣視為棄子。”
“如今臣戰至冀城城破,無路可走之時,方才背秦降漢,已然是盡了臣子之忠,對得起曹公這十幾年對臣的恩情。”
“臣已恪盡職守,今歸順於陛下,隻是順應天意而已,臣並未有負於曹公也。”
於禁叩首在地,悲涼的語氣為自己的叛曹辯解。
這番辯解之詞,自然有美化自己的成份在內,但其中亦不乏發自肺腑之言。
顯然,當日那場軍議之中,曹操以他代夏侯惇守冀城斷後的深意,於禁還是心知肚明的。
誰是外人,誰是兄弟,於禁也清清楚楚。
人心皆是肉長的,要說他心中沒有半點介懷,那是不可能。
當時還有三萬大軍在手,還未落到如今這般階下囚的境地,那份介懷自然得藏在心裏,於世人麵前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現在不一樣了。
三萬大軍毀於一旦,孤身一人兵敗被俘,淪為了階下囚。
什麽外姓第一武將,什麽大秦左將軍,什麽榮華富貴,名爵利祿,統統都灰飛湮滅。
於禁再無忌憚牽絆,唯一的念想便是活下去,保住一條性命。
為了保命,自然便可肆無顧忌,將心中壓抑的那份怨言,就此一吐為快。
聽得於禁半真半假的解釋,劉備眼中的鄙夷隨之褪色了三分。
憑心而論,若自己也如曹操對於禁這般,對待關羽和張飛兩兄弟,那關張二人倘使有一天背叛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麽理由責備二人的不忠。
“曹孟德,曾經朕羨慕你有家族做為盾,有曹氏夏侯氏的追隨支持,如今看來,你是成也宗族,敗也宗族呀…”
劉備一聲釋然般的感慨。
爾後目光凝視著伏地的於禁,輕撚著細髯沉吟不語。
於禁撐地的雙手在瑟瑟發抖,額頭冷汗一股接一股的往下淌,屏住唿吸大氣不敢喘一口。
他知道,劉備正在思索,將如何處置他。
是殺?還是留?
生死,就在劉備一念之間。
“來人,將於禁押赴京師圈禁起來,讓他了卻殘生吧。”
劉備做出了裁決。
於禁與自己並無生死仇怨,並不是非殺不可的死敵。
何況於禁在最後一刻,選擇了下馬投降。
殺降,並非是他的風格。
況且於禁身為秦國外姓一將,屈膝求降的消息傳出去,對曹操及秦國人心士氣,亦將是沉重一擊。
這樣一個人,自然沒有理由殺。
不殺,亦不能用之。
最優的辦法,就是把於禁監禁起來,吃喝管夠,令其在高牆之中自生自滅。
“陛下的權謀之術,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一旁蕭方則微微點頭,心中暗暗讚許劉備的處置手段得當。
跪在地上的於禁,則是長鬆一口氣。
如釋重負之餘,他心情又是五味雜陳,夾雜著酸楚。
性命算是保下了。
可惜劉備不屑於納他歸降,並不打算令他位列朝班,為大漢所用,而是要將他當成罪人一般,永世圈禁。
這意味著,他雖是保住了性命,可餘生卻隻能在高牆之中度過。
“臣…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於禁隻能強壓下心中那份酸楚,默默的向劉備叩首再拜。
劉備不屑於跟他再多說半個字,隻厭惡的拂了拂手。
左右羽林衛上前,便將於禁拖下了堂去。
“丞相,如今冀城已攻破,接下來朕當如何用兵,丞相可有方略?”
處置完於禁,劉備目光笑看向蕭方。
蕭方心中早有成算,便不緊不慢道:
“今冀城收複,天水,南安等隴西諸郡,傳檄可定也,隴西歸漢已成定局。”
“至於曹操,現下想必已過祁山,進入了漢中地界。”
“曹操雖隻帶走四萬人馬,但其在漢中尚有兵馬數萬,秦嶺之險冠絕天下,曹操以現有兵力,加上秦嶺之險,足以抵消兵力劣勢。”
“秦嶺之險,並非是我們有三十萬兵馬,就能輕易逾越的。”
“且將士們征戰已久,現下精神體力消耗過半,也不易再翻山越嶺深入蜀地攻堅。”
“故臣以為,對南麵方向的用兵,我們當到此為止。”
聽得蕭方的分析,劉備不住的點頭認可。
頓了一頓後,蕭方羽扇卻向北一指:
“對南麵的用兵到此為止,但向北的用兵,我們卻不能停。”
“曹操雖退往益州,其子曹彰卻率數萬兵馬,盤踞於涼北,手中還握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
“此賊雖成不了什麽大氣候,但若將來配合曹操南北夾攻,卻能對我隴西造成不小的威脅。”
“故而我們必須要鏟除此賊,將涼北諸郡收複,將整個涼州納入大漢版圖!”
說罷,蕭方向劉備一拱手:
“討滅曹彰,無需再動用我三十萬大軍。”
“臣以為,陛下可率七萬兵馬北上,與翼德會合,合兵十萬,足以一鼓作氣討滅曹彰。”
劉備深以為然,遂緩緩起身,豪然道:
“傳朕旨意,盡取冀城庫府酒肉,犒賞三軍將士們。”
“再擺下慶功酒,朕要與諸卿一醉方休,共慶收複隴西之功。”
“爾後再依丞相之策,眾將隨朕揮師北上,會合翼德,討滅那曹家餘孽,一舉收複涼州!”
“你如今當真願背棄曹操,歸降我大漢?”
劉備冷冷質問,語氣中並無喜得一員大將的欣喜,反倒毫不掩飾鄙夷意味。
並不是每一位降將,都會對他以禮相待。
誇張一點比喻,於禁之於曹操,就如同關羽張飛之於他。
那是創業之時起,就追隨自己的手足之臣啊。
手足之臣代表著什麽?
代表著任何人都能背叛,惟獨手足不可能背叛自己。
劉備相信,就如他堅信關張二人,不可能背叛自己一樣,曹操必定也堅信,於禁絕不可能背叛於他。
可現實卻是,一個為曹操視為手足的臣子,卻當真背叛了曹操。
哪怕身為敵人,劉備亦為曹操感到憤怒。
“臣這所謂外姓第一武將,隻是虛名而已。”
“臣雖投奔曹公甚早,然曹公真正信任之人,始終都隻是曹氏夏侯氏的宗親兄弟。”
“此番曹公南退益州,原本是夏侯惇請纓要留守冀城斷後,可曹公怕夏侯惇有失,故意用激將法逼得臣不得不站出來,代替夏侯惇斷後。”
“曹公實則已將臣視為棄子。”
“如今臣戰至冀城城破,無路可走之時,方才背秦降漢,已然是盡了臣子之忠,對得起曹公這十幾年對臣的恩情。”
“臣已恪盡職守,今歸順於陛下,隻是順應天意而已,臣並未有負於曹公也。”
於禁叩首在地,悲涼的語氣為自己的叛曹辯解。
這番辯解之詞,自然有美化自己的成份在內,但其中亦不乏發自肺腑之言。
顯然,當日那場軍議之中,曹操以他代夏侯惇守冀城斷後的深意,於禁還是心知肚明的。
誰是外人,誰是兄弟,於禁也清清楚楚。
人心皆是肉長的,要說他心中沒有半點介懷,那是不可能。
當時還有三萬大軍在手,還未落到如今這般階下囚的境地,那份介懷自然得藏在心裏,於世人麵前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現在不一樣了。
三萬大軍毀於一旦,孤身一人兵敗被俘,淪為了階下囚。
什麽外姓第一武將,什麽大秦左將軍,什麽榮華富貴,名爵利祿,統統都灰飛湮滅。
於禁再無忌憚牽絆,唯一的念想便是活下去,保住一條性命。
為了保命,自然便可肆無顧忌,將心中壓抑的那份怨言,就此一吐為快。
聽得於禁半真半假的解釋,劉備眼中的鄙夷隨之褪色了三分。
憑心而論,若自己也如曹操對於禁這般,對待關羽和張飛兩兄弟,那關張二人倘使有一天背叛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麽理由責備二人的不忠。
“曹孟德,曾經朕羨慕你有家族做為盾,有曹氏夏侯氏的追隨支持,如今看來,你是成也宗族,敗也宗族呀…”
劉備一聲釋然般的感慨。
爾後目光凝視著伏地的於禁,輕撚著細髯沉吟不語。
於禁撐地的雙手在瑟瑟發抖,額頭冷汗一股接一股的往下淌,屏住唿吸大氣不敢喘一口。
他知道,劉備正在思索,將如何處置他。
是殺?還是留?
生死,就在劉備一念之間。
“來人,將於禁押赴京師圈禁起來,讓他了卻殘生吧。”
劉備做出了裁決。
於禁與自己並無生死仇怨,並不是非殺不可的死敵。
何況於禁在最後一刻,選擇了下馬投降。
殺降,並非是他的風格。
況且於禁身為秦國外姓一將,屈膝求降的消息傳出去,對曹操及秦國人心士氣,亦將是沉重一擊。
這樣一個人,自然沒有理由殺。
不殺,亦不能用之。
最優的辦法,就是把於禁監禁起來,吃喝管夠,令其在高牆之中自生自滅。
“陛下的權謀之術,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一旁蕭方則微微點頭,心中暗暗讚許劉備的處置手段得當。
跪在地上的於禁,則是長鬆一口氣。
如釋重負之餘,他心情又是五味雜陳,夾雜著酸楚。
性命算是保下了。
可惜劉備不屑於納他歸降,並不打算令他位列朝班,為大漢所用,而是要將他當成罪人一般,永世圈禁。
這意味著,他雖是保住了性命,可餘生卻隻能在高牆之中度過。
“臣…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於禁隻能強壓下心中那份酸楚,默默的向劉備叩首再拜。
劉備不屑於跟他再多說半個字,隻厭惡的拂了拂手。
左右羽林衛上前,便將於禁拖下了堂去。
“丞相,如今冀城已攻破,接下來朕當如何用兵,丞相可有方略?”
處置完於禁,劉備目光笑看向蕭方。
蕭方心中早有成算,便不緊不慢道:
“今冀城收複,天水,南安等隴西諸郡,傳檄可定也,隴西歸漢已成定局。”
“至於曹操,現下想必已過祁山,進入了漢中地界。”
“曹操雖隻帶走四萬人馬,但其在漢中尚有兵馬數萬,秦嶺之險冠絕天下,曹操以現有兵力,加上秦嶺之險,足以抵消兵力劣勢。”
“秦嶺之險,並非是我們有三十萬兵馬,就能輕易逾越的。”
“且將士們征戰已久,現下精神體力消耗過半,也不易再翻山越嶺深入蜀地攻堅。”
“故臣以為,對南麵方向的用兵,我們當到此為止。”
聽得蕭方的分析,劉備不住的點頭認可。
頓了一頓後,蕭方羽扇卻向北一指:
“對南麵的用兵到此為止,但向北的用兵,我們卻不能停。”
“曹操雖退往益州,其子曹彰卻率數萬兵馬,盤踞於涼北,手中還握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
“此賊雖成不了什麽大氣候,但若將來配合曹操南北夾攻,卻能對我隴西造成不小的威脅。”
“故而我們必須要鏟除此賊,將涼北諸郡收複,將整個涼州納入大漢版圖!”
說罷,蕭方向劉備一拱手:
“討滅曹彰,無需再動用我三十萬大軍。”
“臣以為,陛下可率七萬兵馬北上,與翼德會合,合兵十萬,足以一鼓作氣討滅曹彰。”
劉備深以為然,遂緩緩起身,豪然道:
“傳朕旨意,盡取冀城庫府酒肉,犒賞三軍將士們。”
“再擺下慶功酒,朕要與諸卿一醉方休,共慶收複隴西之功。”
“爾後再依丞相之策,眾將隨朕揮師北上,會合翼德,討滅那曹家餘孽,一舉收複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