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光如細雨灑落,映襯著通天大殿的宏偉和神秘。


    夜明珠在殿頂高懸,散發著寧靜而神秘的光芒。


    每當通天大殿上的夜明珠亮起時,那似星光璀璨的明珠,如同懸掛在九天之上的明月,灑下清輝,照亮大殿。仿佛通天大殿本身就是一個的巨大法陣,可匯聚煉化天地間的靈力靈氣。


    風銘站在夜明珠下,心神漸定,感覺到一股奇特的力量在體內流動,道行似乎不需借助修真法訣,便可自行飛速提升。


    這種現象實在是匪夷所思,完全違背了人族修真者通常需要依靠吸收天地間靈力靈氣才能提升修為的基本規律。


    這樣的情況,隻有妖族、蠻族、魔族等擁有特殊“血脈”的種族才會擁有。


    風銘心中納悶,難以理解這種異象的出現。


    人族古賢創立的修真文明,人族修士通常需要苦修多年,方能漸漸領悟天地之道,修煉法訣,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境界。而風銘卻似乎走了一條不同的路,他並非借助修真法訣,而是在沉靜中感悟到了一種獨特的修行方式,一種完全由肉身自發的修煉方式。


    如果這種奇特的修行方式被人知曉,必然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可能引發新的蕭牆之禍。


    風銘開始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增長並非無代價。


    他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變化,有時沉重如灌鉛,有時輕如鴻毛,如同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悄然改變著他的生命體征。


    風銘百分百人族血脈,與元始門曆代弟子無二,那麽,為什麽通天大殿被關閉了七千二百年之久?


    通天大殿,在第二代掌門人天塵真君晚年被關閉後,再也沒有人入主通天大殿。


    最近一位坐堂通天大殿的元始門弟子,還是七千四百年前仙逝的天殤真君。


    風銘開啟通天大殿時,沒有任何一位長老出來阻攔,仿佛通天大殿早已是廢棄的偏殿,不值一提。


    似乎,“陰陽咒”乃是天妖皇族的修煉法門,已被風銘在這通天大殿上親自證實。


    可他不明白的是,他一個人族少年,怎麽能修成“陰陽咒”?


    煉丹、製符之餘,風銘挖掘了另一個興趣——“練字”。


    風銘識些字,但不多,如今有權限閱覽宗門藏書,每日必要擠出時間讀書,憑過目不忘的本事,腹中墨水日漸增多。《七聖帖》共十三篇,作者無名氏,書法筆跡優美絕倫,記述人族七聖之軼事。風銘既為野史故事所吸引,亦被書法深深吸引,臨摹筆跡,常臨摹常新。


    今日,臨摹到“喪亂”二字,筆鋒頓滯,斷了“高山流水”的筆勢,意興全失,整個人癱坐在太極椅上。


    他心神一陣恍惚,眼前仿佛站著一個蓬頭冷峻的少年,正直勾勾地盯著自己,不禁歎息道:“你怎麽會被處死?”


    雲烈被處死,已是昨天的事。


    風銘什麽都做不了,原也沒有多深的感情羈絆,可隱隱地有什麽東西觸動著他的神經,讓他心神難寧。


    他喝了幾口熱茶,提筆蘸墨,從“喪亂”二字開始,重新臨摹,用筆縱逸,如高山之流水沿著清剛峭拔的岩石流淌,莊嚴肅穆。臨摹到“春秋之戮”的“戮”字,殺意頓盛,筆鋒如刀似劍,後續的一筆一劃,仿佛刀劍在堅石上刻字,字裏行間充滿了抑鬱悲憤之氣。堅持片刻,啪~,筆杆碎成數截,散落在白紙上。


    風銘一把抓起白紙,揉成一團,在手心燒成灰燼,這才長長歎了口氣,站起身,凝視大殿上懸掛的夜明珠,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寫起字來。第一個字是“莫”字,最後一筆的一捺之後,停頓許久,才寫下第二個字“聽”字,最後一筆手抖,豎筆畫成波浪形。


    這會兒,停頓得更久了,整個人沉默如山。


    驀然間,他發出一聲清嘯,目光如炬,神情坦然,一路寫下來,共是六十二字,正是《七聖帖》中的其中一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迴道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銘寫了一遍又是一遍,翻來覆去地書寫,筆畫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越快,到後來仿佛在狂風驟雨中狂奔,驟遇山洪,將人席卷進巨石泥沙,淹沒了,衝走了。旋即,手勢轉而變得越來越慢,似溺水之人,全無著力。


    “一味強求,我便是那巨石泥沙中的一份子,沒人殺我,我也會溺水而亡。”


    這一轉變,讓風銘領悟心境困境,豁然開朗。


    人生的風雨和自然界的風雨沒有不同,一會兒晴天,一會兒陰雨天,天空沒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風銘再寫“莫”字時,“艸”字頭仿佛身臨大漠,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日”字時日麗中天,氣勢如虹,“大”字底時縱橫捭闔,氣勢雄邁。“一”字和“山”字筆畫甚少,“蓑”字和“醒”字筆畫甚多,但筆畫少的不見其陋,筆畫多的不見敏,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如狡兔之脫,酣暢淋漓,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這六十二個字中“風”、“雨”、“也”、“無”各有兩個,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銘一遍又一遍地寫著,待到午時,日懸中天,豔陽高照,他長嘯一聲,玉虛峰上空陰雲密布,山雨欲來,可當“晴”字落筆而成,雲卷雲舒,碧空如洗。那一刻,他的指尖仿佛掌控著陰晴氣象,意所至而天象變。


    “定風波!”


    風銘迴坐到太極椅上,神識內斂,氣定神閑。


    其時,禍起蕭牆,師父重傷,生死未卜,魔教與蠻族去向不明,齊春秋處死雲烈、急於嫁女,淩霄宗與巡天宗爭奪天雁平原,神仙會已著手進攻元始門的商鋪,風銘縱有滿腔熱忱,卻也分身乏術,身邊無可用之人,無法周全。這股深沉的心情,竟讓他悟出“定風波”這套極厲害的修真神通。


    風銘將六十二個字分成五組,各成一道衝虛圓通的神通,將所悟所得記述成冊,正好傳法給紫陽、禦獸、靈境、華彩、宿環五脈。他選擇振興早已失傳的五脈,以對抗另五脈,那便是選擇漫長的等待,等待每個人的成長,拔苗助長萬萬使不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仙,至苟則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山正飛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山正飛雪並收藏修仙,至苟則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