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滸電視台第五期《真相》播出的時候,收視率因為汪謙的名聲影響達到了1.26,說起來在汪謙製作的節目中並不算太高,和一般的綜藝節目持平了。


    但是播出之後,網絡上的廣泛傳播,讓這期《真相》的網絡點擊率卻是異常飆升,短短一天的時間就達到了幾千萬次的點擊。


    “有國外恐怖片的感覺。”


    “整體看確實不錯。”


    “雖然是個大廣告,但製作很用心。”


    “一款遊戲的背景故事就有兩個多小時長,看起來遊戲應該不會差。”


    “對《寂靜村》遊戲很期待,準備入手正版玩一玩。”


    “希望遊戲別讓我失望,我想要萌迪妹子那樣的噩夢體驗。”


    “聽說這款遊戲的vr版和普通版感覺完全不一樣,決定入手尼索vr主機,試試vr版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


    汪謙的第五期《真相》,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很多學生家長對這期節目進行了投訴,說嚇壞了他們家的小學生,導致他們出現了精神問題,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第二天不願意去上學。


    本來電視行業這個圈子裏對汪謙不爽的人就很多,汪謙當上邶滸廣電局局長和邶滸電視台台長之後,對他不爽的人更多了。這些人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全都各種鼓噪、渲染,無限誇大著《真相》的對青少年的負麵影響。


    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廣電總局的馬文軒都打電話給汪謙,讓他做節目的時候謹慎一些,不要做太過於恐怖的節目,容易被人詬病,他也不好向上麵交待。


    “這節目恐怖嗎?也就出現了個幹屍而已,青少年沒見過幹屍?博物館還公開展覽古時候的幹屍呢!這就害怕了,是不是心理太脆弱了?”汪謙對此不以為然。


    “可博物館裏的幹屍不會到處跑的吧?”馬文軒一臉的黑線。


    最終汪謙還是隻能妥協了,以後不再製作這麽恐怖的節目,不讓馬文軒為難。


    雖然馬文軒極力想要幫汪謙消除《真相5》的負麵影響,但對汪謙不爽的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繼續在網絡上各種討伐,強烈要求汪謙滾出電視圈。


    還有一些電視台節目製作人對汪謙不爽的,也製造著各種新聞、想盡各種辦法對汪謙進行著打擊。


    就比如某電視台新出了一檔新聞節目,聲稱某學校學生沉迷《皇者榮耀》,學校做出很嚴肅的處罰:舉行手機銷毀大會,用錘子猛砸!扔進水桶!學生家長們紛紛叫好,然後一起控訴自家孩子沉迷於微訊公司的遊戲無法自拔,微訊公司害了整整一代人雲雲。


    ……


    汪謙當然不會任人攻擊。


    “歡迎收看本期《正義之聲》,這一期《正義之聲》我們談談學校砸手機的事情。”


    “隨著手機普及有不少學生都會擁有自己的手機,問題來了,如果學校不給帶手機,不知道大家在讀書時候怎麽處理呢?有的學校老師發現學生帶手機或許收繳到放假時候才給迴,但有些學校卻做出更為嚴肅的處罰:舉行手機銷毀大會,用錘子猛砸,扔進水桶!”


    “據介紹,該事件是發生於南河某中學,幾十部從學生手中沒收來的手機被當眾銷毀,對此,學校工作人員介紹稱,帶手機到學校不交給老師,偷玩《皇者榮耀》的話,一旦被發現就要銷毀,‘家長都很配合,一切都是為學生好’。”


    “我們來看看網友對此事的評論。”


    “我就笑笑不說話。”


    “家長為何不帶迴家?愚昧的做法額!”


    “惡心,動不動就說為了學生好!”


    “活該!就應該全部砸了!這樣我打王者就不會被小學生坑了。”


    “全是法盲,看到學校這些奇奇怪怪的行為,才發覺原來大家的法律意識都是被學校敲碎的。”


    “毀壞他人財物超過五千元就該入刑了吧?”


    “我特別不能理解,純粹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法律問題,非法占有並損壞他人財物,情節嚴重、數額巨大、影響惡劣,事是人辦的,去公安局告、去法院告,把當事學校領導、老師抓起來該怎麽判就怎麽判,為什麽要出來評理?這種犯罪行為哪有評理的餘地了?為什麽所有人都想用倫理架空法律?”


    “建議老師也把自己的手機、電腦砸了,這也是為學生好,老師上課時間玩手機上網什麽的怎麽專心做教育?怎麽給學生樹立榜樣?”


    “主要是你身為學生和學生家長,就算心裏不爽也不能反對,這才是最騷的。”


    “家長肯定是不同意的,隻是都不敢說。”


    “這和強行讓人搬遷是一樣的,權力濫用。”


    ……


    “校方相關人士受訪時稱,校方高調禁機,是想營造出濃烈學習氛圍。”


    “學校不讓用手機,沒收了還當眾銷毀。昨天上午,五六名學生陸續向《正義之聲》致電投訴稱,當天早晨七點多,學校例行升旗儀式後,當著全校數千名師生的麵,校領導把沒收學生的幾十部手機當眾砸毀、摔進水桶。”


    “幾位學生激動地說,手機是家長們出資購買,學校擅自做主銷毀,他們告訴家長了嗎?校方有這個權力嗎?”


    “一位讀高一的男生稱,半個月前,學校出台嚴禁學生攜帶使用手機規定,並和學生家長們簽署了協議。這份規定大意是說,近來我校學生使用手機有所抬頭,根據其他學校經驗並結合我校實際,特規定學生入校之後嚴禁攜帶、使用手機,若發現一律沒收並公開銷毀。”


    “如果學生拒不交出,視情節給予處分直至勒令退學。這項規定付諸實施之後,每天早上、晚上,學校領導及班主任等老師,不定時巡查,一旦發現,手機立即沒收。就連草莓、山星等價值幾千元的手機,也照樣沒收。”


    “這位男生說,當著全校師生的麵,校工會主席拎著幾個檔案袋,把裏麵裝的沒收來的幾十部手機拿出來當著學生的麵用大錘砸爛,再唿啦啦地倒進水桶。此舉一出,引起大家一陣陣騷動,紛紛蹦跳起來,想一看究竟。但是離得太遠,沒看清手機都啥模樣。”


    “這位學生還聲稱,幾十部手機當眾銷毀之後,校領導懷疑兩個班級的學生仍攜帶手機,他們被留下來,逐個進行像飛機安檢一樣的檢查。”


    “還有一位報料同學說,最近一段時間,學校禁止學生攜帶使用手機,與學生偷偷使用,形成了明暗相鬥的膠著狀態。昨天午間,他利用課間休息的間隙,通過手機摳扣向記者介紹稱,在教室內外,校園多處安裝監控設備,在學校禁機令出台後,大家都不敢貿然使用手機。”


    “就連和記者溝通時,他都是悄悄溜達到樓梯間,用書本做掩蓋,匆匆編發短信。這樣做,既不敢大聲宣揚,也不敢告知同學,擔心他們告發給老師,給自己穿小鞋。他說,自己的一舉一動,猶如電影裏黑幫成員接頭,甚為神秘。”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學生說,他們出生於本世紀零零年代,從小至今,包括手機在內的各種電子產品就一直伴隨左右,它們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學校搞一刀切禁機,聽起來挺關心大家,但是這樣做,其實無形中剝奪了大家的權益。”


    “家長學生對此各有說法。”


    “一位學生憤慨地說,沒有哪一項法律規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公民不能正常使用通訊工具。受訪的幾位學生說,在他們看來,學校出台的禁機規定近乎變太。目前信息發達,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外界的東西。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人性化考慮。”


    “比如說每天上課之前,先把手機交由老師保管,待下午放學的時候,再交還個人,留出二十分鍾私人空間,讓學生們自行處置。”


    “校方的舉措引起不少學生的不解和議論,但受訪的幾位家長幾乎都讚同學校的做法。他們說,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儲存知識的黃金季節,天天握著手機上網,自然就分散精力,學習成績難以提高。”


    “一位李姓家長旗幟鮮明地表示,非常歡迎給中學生們下達禁機令。他說,上學求知識是個漫長的孤獨曆程。作為學生,要耐得住寂寞,通過老師的引導進行係統的硬閱讀、條理化學習,才能掌握多方麵的知識。通過手機獲取知識或閱讀,屬於淺閱讀,這些信息通過短期充電,人人都可以儲備掌握;而專業知識,隻有通過係統學習,才能融入腦海,創造出人有我優的成績。”


    “作為校園禁機事件主導者,學校工會主席受訪時說:學校這樣做,是迫於無奈。在資訊發達的當下,手機玩遊戲、上網,不僅讓不少成年人愛不釋手,更是未成年孩子們的最愛。為了淨化學習環境,營造出濃烈學習氛圍,學校才硬起手腕消除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這項校規的出台,得到了廣大家長積極響應。”


    “此舉的目的,是想殺雞儆猴,讓那些繼續在校園使用手機的學生有所收斂,工會主席還聲稱在校園禁止學生們使用手機,他們並不是第一家,他知道的就有很多家學校這麽做。”


    “《正義之聲》認為,沒收手機並當眾銷毀,很難想象如此粗暴的場景竟然發生在教書育人的校園之中。學校的野蠻行為不但直接傷害著學生,也會給學生成長以某種不良的暗示。”


    “學校方麵說此舉的目的是想殺雞儆猴,讓那些在學校使用手機的學生有所收斂。可學生是雞是猴嗎?教育是靠儆的嗎?雖然隻是個比喻,但卻暴露出教育理念的偏差。”


    “銷毀學生手機並不是這一家學校的創舉,此前在其他學校也曾出現過,而放眼校園,各種類似的荒唐規定更是屢見不鮮。”


    “有學校禁止學生與非本班學生接觸,有學校規定不得從校外購買飯菜零食,還有學校要求男女生距離不得小於多少厘米,不客氣地說,這都是典型的教育暴力。製度的出台經過充分論證,尤其是聽取學生意見了嗎?製度的執行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了嗎?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怎麽辦?”


    “《真相》節目稍稍恐怖了一些,就有那麽多人投訴說對學生造成了心理傷害,而學校當著全體師生的麵砸手機,如此暴力行為、損毀他人財物的行為就不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了嗎?”


    “值得重視的是,對於荒唐規定,學校方麵包括一些家長總會找到很多理由,最常見的說辭就是學校的初衷是好的。就比如銷毀手機的這家學校,規定學生私帶手機將被沒收銷毀,據說也是得到家長們同意的。”


    “可良好的初衷等同於行為的正確嗎?家長同意就可以違背法律嗎?強製搜查學生書包、公開銷毀學生物品,不但行為野蠻,更已經涉嫌違法!於情於理都站不住腳。如果初衷良好,但因為過程中的意外導致錯誤,或可解釋為好心辦了錯事,可像銷毀手機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是主動做錯事,何談好心!”


    “我們並沒有必要美化學生帶手機的行為,想當然地認為其可以方便學生查找資料等,就一般情況而言,學生帶手機確實是玩多於學,甚至有部分學生玩《皇者榮耀》。如果學生熱衷於玩手機,很可能造成精力分散、影響學習,所以很多學校也都是倡導學生不帶手機上學的。”


    “關鍵在於倡導很有必要,這是一種提醒、一種引導,但主動權仍在學生手中。即便學生在不恰當的時間使用手機被沒收,也應該在對其進行教育後將手機還給學生。然而倡導一旦變成強製,性質就完全發生了變化,引發學生反感也就難以避免了。”


    “教育不僅是書本知識的傳承,更是學生品格養成和塑造的過程,學校的野蠻行為不但直接傷害著學生,也會給學生成長以某種不良的暗示,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也會采取這樣的暴力手段對付身邊的人,因為他們在學校中受到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我們的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校規的製定和執行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權利。社會在發展,學生的權利意識提升很快,等到學生情緒反彈再出麵道歉、修改規定,又何必當初?這樣的反複之中,受傷害的不僅是學生權利,其實還有教育的精神和教育工作者的尊嚴。”


    “節目的最後,《正義之聲》還想就華國的教育說幾句自己的觀點。”


    “為什麽我們的學生不喜歡現在的教育方式,而是更願意沉迷於手機?我們的教育體係是否應該反省這種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以前的華國很貧窮,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用於建立世界工廠,所以才催生了這種集中營式的教育方式。現在的華國經濟發展起來了,勞動密集型產業越來越少,集中營式的教育方式也該改改了!我們的孩子也該釋放出他們的天性了!”


    “教育方式如果改革成寓教於樂的形式,用各種有趣的活動、有趣的教育方式,自然而然就會把孩子從手機那裏爭取過去。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學習,就算玩《皇者榮耀》也沒有什麽錯啊!以後長大了還可以搞遊戲直播嘛!就算不搞遊戲直播,在微訊公司新建的文學網裏寫練功升級的小白文,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興趣混口飯吃,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就我所知,我們微訊公司新建的文學網裏,已經有好幾位隻有小學生學曆的作者成為了大神、白金大神,他們靠著小學的知識水平就能做到年薪百萬、千萬甚至年薪過億,既然如此,何必一定要把孩子逼向他不願意、不喜歡做的事情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已經毀在那個年代的‘教育集中營’裏了,我們不應該讓這個悲劇繼續在我們下一代人的身上,我們的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應該成為世界工廠裏廉價勞動力的,他們有他們的天性、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他們的興趣上發展,我們適當加以引導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喜歡,那就讓他吧!誰知道他未來會不會成為中原第六白?喜歡遊戲,那就玩遊戲吧!就算在微訊公司做遊戲直播,打得不算太差的話,一個月掙的錢都不會比大部分大學畢業卻無一技之長的那些畢業生少。”


    “該如何讓興趣成為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這才應該是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教育從業者、我們的家長應該去研究、去探討的。一味把孩子教育失敗的責任推到手機、推到《皇者榮耀》的身上,不僅與事無補,反而容易形成一種惰性思維、抱殘守缺,一直繼續著以前那種集中營式的教育方式不放手,這事實上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從業人員的失職。”


    “現在的華國,想實現科技和生產力上的飛躍,想要進一步提升gdp,需要放飛思想的人才,需要擁有主動創造能力的人才,而不再是那種教育集中營培訓出來的血汗工廠裏的廉價勞動力。”


    “我是主持人汪謙!謝謝大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牌主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奧比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奧比椰並收藏金牌主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