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還穿插著汪謙多國語言的講解。


    “聖達尼號有六名華國人幸存,這六名幸存的華國人,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而且名聲是極端負麵的,玩家們通過扮演這六名幸存的華國人,應該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並不象傳說中那樣極端負麵。”


    “真實的聖達尼號海難事件,不但有淒美的愛情故事,還藏著醜陋的種族主義歧視。當時,聖達尼號是一艘超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上麵怎麽會有華國人?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是乘客,而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登記名字是:fanng、leebing、al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m。從史料中隻能查到3個中文名:鍾捷、李炳、炳新。”


    “為了節省成本,當時船務公司喜歡招華人船員,他們隻有一張船票,票價很便宜,一張可供八人使用,三等艙,工資隻有同樣工作的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他們經曆的事也很簡單:聖達尼號首次航行就撞到海中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鍾後沉沒,一千五百零二人葬身海底,七百零五人生還,其中就有他們。”


    “現在說起聖達尼號,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海難發生後,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船上乘客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海難發生後,船上米國人死了不少。最初的時候米國媒體猛烈朝英國開火,因為船是英國人造的,又是英國人開的。還扒出很多內幕:比如說撞上冰山前一個多小時,船上就不斷接到過往船隻的警告,生還的英國水手克萊恩稱瞭望員昏昏欲睡,船上其他指揮官和船員都喝得醉醺醺的等等。”


    “英國媒體為了辯白,就編造了一係列關於紳士精神的故事。最出格的編造,就是關於一個女英雄戈登夫人的事跡,稱她最後一個入艇,鎮定自若。實際上,她和丈夫上了救生艇後,立即塞給船員五英鎊,讓他們快點劃走,結果這艘可裝四十人的小艇,隻裝了十二人就劃走了,其中七人還是船員。”


    “輪船公司紐約碼頭負責人說,英國國會議員、米國參議員等大人物爭先恐後地搶救生艇,船員們不得不開槍將他們趕下來。這則新聞後跟了一條報社的按語,稱他胡說八道。第二天這位負責人就改了口,說自己向記者瞎編的。”


    “真實的情況是:海難全部七百餘名生還者中男子占了一半,根本不存在婦孺先走的騎士精神,而且米國和英國男子在其中占了一大半。生還的婦孺基本上就是他們的家眷。按艙室的檔次來看,頭等艙生還率是百分之六十二,二等艙百分之四十八,三等艙百分之二十五。”


    “英國和米國媒體一開始互相揭短。但隨後英美媒體突然聯合起來,大吹起盎格魯?薩克遜(英美主體民族)始終不渝的騎士精神、盎格魯?薩克遜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等。”


    “聖達尼號屬於白星公司,注冊為英國皇家郵輪,但這家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米國人,.摩根。另外,米國大西洋沿岸的旅遊業老板們,也對米國報紙大罵英國人不負責任不滿,因為他們很希望英國遊客來玩,不希望營造英國輪船公司不負責任的形象,讓人對跨海旅行產生擔憂。”


    “於是,英美媒體對這次海難的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彎,開始了大合唱,吹起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來。但這種吹噓要使人相信,必須要有反麵教材或者參照物才行。”


    “在當時那年代,鍾族主義盛行。在英國和米國鄙視鏈上的外人不少:黑人、愛爾蘭人、意大利人、華國人等。這就變味成了國家實力的pk。用黑人當替罪羊,英美早有傳統。聖達尼號上確實有個黑人,但不幸的是,他死於海難,已經當了替罪羊了……羅根?馬歇爾出版的《聖達尼號沉沒》中聲稱:這個黑人搶奪首席電報員的救生衣,結果被副電報員布萊特擊斃了。”


    “搶救生衣的事確實有,但被搶的人對記者最初說的時候,是說搶他救生衣的是個白人。所以,可以看出後來的說法是栽贓給了黑人。”


    “當時意大利人也常被黑。於是,《紐約時報》報道稱:三等艙乘客們瘋狂撲進救生艇,其中三個意大利人被船副用槍擊斃。在米國參議員聽證會上,聖達尼號五副諾維說:意大利人眼裏全冒出兇狠的光,像群野獸,時刻準備從那裏躍進救生艇。”


    “意大利畢竟也是當時的列強之一,當時的意大利駐美大使古薩尼和使館法律處職員溫森佐立刻找到這個五副進行了抗議。這個五副連忙改口說他是猜的,當時情況慌亂,根本看不出來。”


    “黑人已經死了,意大利人惹不起,所以,選來選去,反麵教材和參照物隻剩下華國人了。更何況八個華國人居然能活下六個,這比例也實在太高了!不找華國人找誰?”


    “船隻出事後,船員們先通知了一等艙的富貴者,引發了那場後來隱瞞的慌亂。但坐三等艙的人們並不知道船要沉沒,就算知道,他們也逃不出來,因為通往上層船艙的艙門被鎖住了!”


    “後來,艙門被強行撞開了,三等艙的人們蜂擁而出。但這時候很多救生艇已經下水劃走了。剩下還有幾艘但有槍支恐嚇著不允許他們上。就在這時,其中五個華國人發現船的甲板上有一條破了的沒有維修好的小船,驚恐亂奔的人們根本沒想到它也能用來求生。”


    “這五名華國人齊心協力,將這條實際上沒法救命的小船拋入大海,再跳下海,浸在水中,抱著這條船,在海裏載沉載浮,幸好後來遇到了救生艇被人救起;另一個華國人落水時,正巧身邊有塊門板,他牢牢抱著,也遇到了救生艇,因此得救。”


    “他們最後一批被放上甲板,又不讓上救生艇,還能奇跡般生還,有三個原因:一是運氣好,碰巧看到一艘破了的小船;另外團結智慧也是他們能生存的原因。最後一個原因相當諷刺,因為最早被給予逃生機會的那些人,主要是英國和米國人過於慌亂,救生艇很多人還沒坐滿就匆匆放下水劃走了,反而使幾名華國人獲救時得到了位子。要是救生艇當時全是滿的,他們遇上了也不會有人救他們。”


    “在當時,這種事實是不會被說出的,船舶公司的人更不可能對他們道歉、補償。反而先有媒體捏造,說他們是混入船上的偷渡客,隨身帶有女人用的披巾,在船員組織女乘客優先進入救生艇時順利偽裝逃生,卑鄙地盜竊英勇的盎格魯?薩克遜男人讓出來的求生機會。”


    “但六人畢竟是船員,有文書做證據,編造他們是偷渡客很難讓人信服。於是又重新編造說他們沒偽裝成女人,而是趁著船上紳士們秩序井然地排隊時,鬼鬼祟祟地摸了過去,潛伏於救生艇底逃生。”


    “但這還不行,因為之前已經報道說他們是從海上被救起的。”


    “於是又造了第三種說法:他們從甲板跳進救生艇,踩傷了艇中的女乘客。這事倒是真有,但是跳進救生艇的不是他們,而是米國富翁斯騰格爾和所羅門。更叫人驚奇的是:這兩個人竟然被米國媒體封為英雄,因為他們在船上幫著劃槳,體現了盎格魯?薩克遜男人的英勇氣概。”


    “在當時華國國力本來就弱,又正好爆發了革命,自顧不暇。西方媒體肆意抹黑他們更沒有任何顧忌,不用擔心發生抹黑意大利人時發生的那種事。另外也不可能有目擊者為他們說話。《紐約時報》曾經披露,為防止生還船員向外透露海難實際情形,白星公司將他們隔離到一艘船的底艙,並派偵探嚴加把守,還勒令他們別做聲,否則將丟掉白星公司的工作。”


    “在不斷抹黑後,這六名死裏逃生的華國人,被說成證明華國人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證明,成了劣等民族的象征,成為西方家喻戶曉的反麵人物。這些事,這六名獲救的華國人當時並不知道。聖達尼號獲救的人,先被送到一個叫達埃利斯的島上,然後被送往紐約。米國當時有排華法案,他們不允許進入米國,所以第二天,他們就離開了,上了另一條船繼續他們的船員生涯。”


    “除了他們之外,所有其他獲救的人,都被允許進入米國。米國媒體當時敢這麽猛造他們謠,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反正他們正在去往古巴的船上幹活,根本不可能知道米國媒體怎麽說他們,就算知道,因為根本不懂英語,也無法辯解。最關鍵的是,當時壓根就沒人會找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牌主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奧比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奧比椰並收藏金牌主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