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無冕之王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所以知道這個名字,那是因為黃彪……
呃!
這個黃彪,也是騙得我好慘!
太子,朱標。
秦楓想到那個貌似老實的少年,忍不住微微苦笑。
朱鏡媺已經知無不言,所以自然太子朱標的秘密也瞞不住了。
黃彪曾經在閑聊的時候說,他的私塾先生裏,有一個叫江公黎的,跟他也算是頗為親近,尤其在經史和禮法方麵,很有創見,給他很大的啟迪。
後來秦楓知道了黃彪就是太子朱標,自然就知道了他所謂的私塾先生,就是翰林院或是國子監裏的那些老師團隊,是老朱同誌親自為他選定的班底。
既然能跟太子親近,那一定也是老朱認可的,所以現在需要一個禮部侍郎,索性就給提供上去,借這個機會,給他升升官,估摸著能夠符合老朱的心意。
果然,老朱立刻通過,就這麽一問一答之間,一位嶄新的正三品官員,就已經被打造出來,而這時候甚至連江公黎本人,都對此毫不知情呢。
嗬……
這番心聲,朱元璋自然不會錯過。
我說怎麽翰林侍讀學士他也能認識,原來是標兒偶爾提到過這個名字。
既然是標兒選定的人才,現在放到禮部鍛煉一下,自然是極好的。
朱元璋目光掃過文武百官,待聲音漸漸小了,才繼續說道:“禮部的事,先這樣吧!馬上就是每年例行的秋日祭典,希望禮部眾官員,在劉愛卿的帶領下,能夠完成好此次典禮。”
“臣遵旨!”劉章連忙表態道:“微臣必竭盡全力,不負君恩!”
當然,他心裏是明白的,所謂的帶領,當然隻是表麵的,實際上禮部工作的大方向,還得人家秦楓秦大人來把握,自己最多就是個幹活的。
這其中的大小,萬萬不能錯亂,否則……別說丟官,丟命都大有可能。
君不見今天之前,還是跟自己平級的左侍郎蘇簡,現在卻成了昨日黃花,不但禮部侍郎的職位沒了,甚至可能還要連降幾級,具體的處置,自己須得跟秦大人碰一下,才好最終決定。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戶部尚書何在?”
“臣在!”黃鐸慌忙跨步而出,躬身聽旨。
唰!
可是同一時間,文武百官中至少八成,卻將目光再次聚焦到另一個人身上……
戶部尚書黃鐸?
錯!
戶部尚書秦楓?
對!
秦楓雖然礙於年紀實在太輕,貿然給二品官,顯得頗為古怪,所以才隻是做了侍郎,但實際上……人人都看得分明,之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黃鐸能夠完美地接管戶部,且不到半年就已經做出了極為卓越的成績,讓如今的大明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這都是秦楓的功勞!
從這一點上來看,秦楓才應該是這個戶部尚書。
無冕之王啊!
朱元璋要說什麽事情,大家不聽,也大概能夠猜到。
畢竟,盛夏已經漸漸過了,到了秋天,對朝廷來說至關重要的大事,就隻有秋收賦稅,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淩駕在這件大事之上,畢竟若是賦稅之事出了差錯,那是萬事皆休。
果然,朱元璋看了看神色恭謹的黃鐸,點頭道:“黃卿家,今年全國上下,也算是風調雨順,尤其河南等布政司,據說雨水充沛,農田有望迎來豐收。此乃國家之大幸,百姓之福祉。稅賦之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不慎。”
“不知關於今年的秋收稅賦,黃卿家執掌的戶部,是否已經有了詳盡規劃,能否確保今年的賦稅征收順利進行,既不傷國財,又不會加重百姓負擔?”
“啟稟陛下!”黃鐸雖然沒有準備,但相關的數據卻早已爛熟於胸,聞言隻是微微思忖,便躬身奏道:“月前,我戶部已經主持了全國範圍的戶籍統計工作,連帶著將全國田畝,包括原本舊有的,和近年來墾荒的,全部都核查清楚,數據也已經完全統計出來。”
“此次秋收,微臣依照陛下‘輕徭薄賦’的旨意,繼續執行之前楊老尚書的攤役入畝製度,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製定差異化的稅率,既保證朝廷所需,又兼顧民生疾苦。”
“同時,臣已下令加強監督,嚴懲貪墨之吏,確保稅賦征收過程中公正無私,不使一分一毫落入私囊,力求做到稅賦征收之精細無誤,不負陛下厚望……”
金鑾殿上,戶部尚書黃鐸,在一眾二品以上的官員行列中,算是年輕的,但是麵對聖上垂詢,侃侃而談,言辭中雖然沒有太多的修飾,卻無比翔實,顯示出非常紮實的工作態度。
原本很多人對這個黃鐸都是略有微詞,認為他就是性子乖覺,迅速抱上了秦楓的粗腿,才有了後來戶部蒸蒸日上的局麵。
現在一看,就算是脫離秦楓,這黃鐸也的確能算是一個人才。
或許八麵玲瓏、左右逢源的本事,並非黃鐸所長,但是踏實立足本職,穩紮穩打的這副做派,也正符合當今聖上最喜歡的那種辦事風格。
果然,聖上聽了,亦是龍顏大悅,滿意地說道:“黃卿家,你乃戶部之長,責任重大。朕知你勤勉盡責,但此事關乎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仍需倍加用心,不能有絲毫懈怠。記住,民為國之本,稅為國之基,二者需得兼顧,方能長治久安。你迴去後,務必再行核實,確保萬無一失,朕拭目以待。”
“臣遵旨!”黃鐸規規矩矩地躬身領旨,退到一旁。
這事情,黃鐸還是很有信心的,都不需要去請教秦楓。
以前楊老尚書在的時候,他作為戶部左侍郎,對於全國賦稅的征收,就極為熟悉,現在升任主官,自然也不會忘了具體業務,再加上今年的確是雨水很不錯,各地都傳來喜報,儼然是豐年的氣象,那就更不用擔心什麽了。
問完這兩件大事,朱元璋略鬆了口氣,目光掠過文武群臣,淡淡道:“還有哪位愛卿,有本要奏?”
呃!
這個黃彪,也是騙得我好慘!
太子,朱標。
秦楓想到那個貌似老實的少年,忍不住微微苦笑。
朱鏡媺已經知無不言,所以自然太子朱標的秘密也瞞不住了。
黃彪曾經在閑聊的時候說,他的私塾先生裏,有一個叫江公黎的,跟他也算是頗為親近,尤其在經史和禮法方麵,很有創見,給他很大的啟迪。
後來秦楓知道了黃彪就是太子朱標,自然就知道了他所謂的私塾先生,就是翰林院或是國子監裏的那些老師團隊,是老朱同誌親自為他選定的班底。
既然能跟太子親近,那一定也是老朱認可的,所以現在需要一個禮部侍郎,索性就給提供上去,借這個機會,給他升升官,估摸著能夠符合老朱的心意。
果然,老朱立刻通過,就這麽一問一答之間,一位嶄新的正三品官員,就已經被打造出來,而這時候甚至連江公黎本人,都對此毫不知情呢。
嗬……
這番心聲,朱元璋自然不會錯過。
我說怎麽翰林侍讀學士他也能認識,原來是標兒偶爾提到過這個名字。
既然是標兒選定的人才,現在放到禮部鍛煉一下,自然是極好的。
朱元璋目光掃過文武百官,待聲音漸漸小了,才繼續說道:“禮部的事,先這樣吧!馬上就是每年例行的秋日祭典,希望禮部眾官員,在劉愛卿的帶領下,能夠完成好此次典禮。”
“臣遵旨!”劉章連忙表態道:“微臣必竭盡全力,不負君恩!”
當然,他心裏是明白的,所謂的帶領,當然隻是表麵的,實際上禮部工作的大方向,還得人家秦楓秦大人來把握,自己最多就是個幹活的。
這其中的大小,萬萬不能錯亂,否則……別說丟官,丟命都大有可能。
君不見今天之前,還是跟自己平級的左侍郎蘇簡,現在卻成了昨日黃花,不但禮部侍郎的職位沒了,甚至可能還要連降幾級,具體的處置,自己須得跟秦大人碰一下,才好最終決定。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戶部尚書何在?”
“臣在!”黃鐸慌忙跨步而出,躬身聽旨。
唰!
可是同一時間,文武百官中至少八成,卻將目光再次聚焦到另一個人身上……
戶部尚書黃鐸?
錯!
戶部尚書秦楓?
對!
秦楓雖然礙於年紀實在太輕,貿然給二品官,顯得頗為古怪,所以才隻是做了侍郎,但實際上……人人都看得分明,之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黃鐸能夠完美地接管戶部,且不到半年就已經做出了極為卓越的成績,讓如今的大明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這都是秦楓的功勞!
從這一點上來看,秦楓才應該是這個戶部尚書。
無冕之王啊!
朱元璋要說什麽事情,大家不聽,也大概能夠猜到。
畢竟,盛夏已經漸漸過了,到了秋天,對朝廷來說至關重要的大事,就隻有秋收賦稅,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淩駕在這件大事之上,畢竟若是賦稅之事出了差錯,那是萬事皆休。
果然,朱元璋看了看神色恭謹的黃鐸,點頭道:“黃卿家,今年全國上下,也算是風調雨順,尤其河南等布政司,據說雨水充沛,農田有望迎來豐收。此乃國家之大幸,百姓之福祉。稅賦之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不慎。”
“不知關於今年的秋收稅賦,黃卿家執掌的戶部,是否已經有了詳盡規劃,能否確保今年的賦稅征收順利進行,既不傷國財,又不會加重百姓負擔?”
“啟稟陛下!”黃鐸雖然沒有準備,但相關的數據卻早已爛熟於胸,聞言隻是微微思忖,便躬身奏道:“月前,我戶部已經主持了全國範圍的戶籍統計工作,連帶著將全國田畝,包括原本舊有的,和近年來墾荒的,全部都核查清楚,數據也已經完全統計出來。”
“此次秋收,微臣依照陛下‘輕徭薄賦’的旨意,繼續執行之前楊老尚書的攤役入畝製度,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製定差異化的稅率,既保證朝廷所需,又兼顧民生疾苦。”
“同時,臣已下令加強監督,嚴懲貪墨之吏,確保稅賦征收過程中公正無私,不使一分一毫落入私囊,力求做到稅賦征收之精細無誤,不負陛下厚望……”
金鑾殿上,戶部尚書黃鐸,在一眾二品以上的官員行列中,算是年輕的,但是麵對聖上垂詢,侃侃而談,言辭中雖然沒有太多的修飾,卻無比翔實,顯示出非常紮實的工作態度。
原本很多人對這個黃鐸都是略有微詞,認為他就是性子乖覺,迅速抱上了秦楓的粗腿,才有了後來戶部蒸蒸日上的局麵。
現在一看,就算是脫離秦楓,這黃鐸也的確能算是一個人才。
或許八麵玲瓏、左右逢源的本事,並非黃鐸所長,但是踏實立足本職,穩紮穩打的這副做派,也正符合當今聖上最喜歡的那種辦事風格。
果然,聖上聽了,亦是龍顏大悅,滿意地說道:“黃卿家,你乃戶部之長,責任重大。朕知你勤勉盡責,但此事關乎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仍需倍加用心,不能有絲毫懈怠。記住,民為國之本,稅為國之基,二者需得兼顧,方能長治久安。你迴去後,務必再行核實,確保萬無一失,朕拭目以待。”
“臣遵旨!”黃鐸規規矩矩地躬身領旨,退到一旁。
這事情,黃鐸還是很有信心的,都不需要去請教秦楓。
以前楊老尚書在的時候,他作為戶部左侍郎,對於全國賦稅的征收,就極為熟悉,現在升任主官,自然也不會忘了具體業務,再加上今年的確是雨水很不錯,各地都傳來喜報,儼然是豐年的氣象,那就更不用擔心什麽了。
問完這兩件大事,朱元璋略鬆了口氣,目光掠過文武群臣,淡淡道:“還有哪位愛卿,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