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參觀經濟、農業和兵工廠
抗戰,我給老李送裝備 作者:肥胖的蛋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sl代表團在此期間還參觀了省城和周邊農村。不到一年的時間,省城還是有所變化的,很多漢奸偽軍都遭到了清算,公審大會就舉辦了好幾場,除此之外,公私合營也初步展開,借助兌換的機器設備,不少私人工廠選擇和八路軍合作經營。
在現代機器的加持下,諸如紡織、麵粉加工、釀酒等實業發展的很快。比起當年國統時期效率要高很多,效率高了,自然價格也降了下來。即使如此,選擇合作的幾家依然賺的盆滿缽滿,弄得那些觀望的人懊悔不已。
華西列夫斯基對華夏紅色還保留私有企業並采取公私合營製度有些奇怪,畢竟sl是完全的國有製。不過考慮到現在華夏紅色還沒有結束對倭作戰,還未奪取全國政權,所以保留這種私有製企業倒也正常。
他哪裏知道,在左鈺的影響下,中央已經決定在輕工業方麵保留私人企業或采取公私合營的經營方針,而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尤其是重工業則完全采用集體所有製。
除了經濟方麵,農業方麵則將“打土豪分田地”貫徹到底,畢竟華夏的革命問題更多的就是農民問題,隻有保障農民的利益才能確保革命的勝利。所以土地依然是公有製,但保證每家每戶農民都會分到田地。而且既然已經知道了後世的鳳陽縣小崗村的18人奇跡,那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自然也就開始落實了。
效果是顯著的,在製度的助力下,農民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再加上新的良種、機器的應用、科學的種植施肥手段的加持,近兩年根據地的糧食產量竟然翻了七番,就這還是沒經驗導致的。畢竟左鈺給兌換的種子可是正兒八經在後世得到證明的。
比如小麥采用的品種是後世的煙農1212,畝產量已經接近700公斤,預計未來可達到800公斤以上。而中穀19的畝產量也突破了500公斤。可以說不需要左鈺再兌換糧食,僅憑根據地的糧食產量就足以滿足小半個華夏的需求了。
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成功也給了sl代表團很大的啟發,現在的sl采取的就是公社製度,也就是農莊和國營農場,所有人一起種地,種完了歸國家所有,農民積極性普遍不高。再加上天寒地凍適合種植的糧食種類本就不多,所以sl才拚命的種土豆。要不然後來的那位蘇穗宗怎麽會說出土豆牛肉就是gczy呢。當然話要認真理解,人家的意思是到了gczy階段,每個家庭可分配的物資都很豐富,以至於可以把土豆牛肉(重點是牛肉)當作家常菜來吃了。
sl代表團顯然對那些高產的作物也很感興趣,他們還詢問能否引進一些適合在高緯度地區種植的糧食。顯然,這段時間在八路軍這裏吃的太好了,迴國後也想吃到啊。
之後一行人還參觀了火炮工廠。偌大的廠房裏人頭攢動,但井井有條。所有生產步驟均采用流水線生產。華西列夫斯基他們直接參觀了一門155火炮從鋼管到拉出膛線再到零配件組裝,最終下線成為一門完整的155mm牽引式榴彈炮的過程,按照他們的觀察,單單這一種火炮,這個工廠一天就能生產出10門。據說為了完成他們的訂單,還要每種口徑再增加兩條生產線。sl人對訂單的按期交付充滿了信心。
而子彈工廠的生產流程就讓sl代表團大吃一驚,從彈頭的塑性到彈殼的壓鑄,從底火的安裝到火藥的填裝,整個流程居然是全自動的,隻有幾個人在操作機器,運送原材料和成品。生產速度非常驚人。而且子彈的做工也非常好,全部都是標準化。合格的子彈對於士兵來說非常重要。
其實原本由於缺少銅,所以工廠一開始還是采用鋼作為原材料生產子彈。但隨著周邊的幾個銅礦的發現,以及左鈺那白菜價的原材料兌換,現在工廠生產的都是全銅子彈。
剩下幾天,代表團一行人還參觀了幾家工廠,如煉鋼廠、煉焦廠等。其中煉鋼廠裏巨大的高爐讓一行人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不是,這麽巨大的東西那些海外人是怎麽運過來的。這些可是動輒重達上百噸的設備啊,火車都夠嗆能運輸。”
也無怪乎他們會疑惑。在後世,即使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想要實現大件運輸依然是一件麻煩事兒。不僅僅對運輸車輛有很高要求,單單是道路規劃就需要提前幾十天來完成。而且還時不時需要拆卸很多東西以確保沿路暢通。而在抗戰時期,華夏內部那慘不忍睹的道路水平根本不可能完成運輸工作。
不過對於這一點,我方對外的一貫說法就是海外華人解決的,他們很厲害,什麽都能運進來。這其實也是增加一層神秘感,讓其他國家即使知道了想摻和進來也要掂量一下有沒有這個能力。顯然,起碼sl人是被唬住了,畢竟海外華人能力強什麽都能支援要比左鈺從未來過來兌換裝備要可信的多,尤其是這個時代還沒有所謂穿越的概念。
於是乎,又一封電報發到了msk。
領袖看著電報都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最後也隻能對八路軍的渠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幹脆不管了,反正能把武器賣過來就行。至於高產糧食品種的引進倒是得到了msk的一致同意,糧食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而放開私人企業從事輕工業,實施公私合營製度,國家掌控國計民生行業。以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這種農村生產製度卻引發了一股大討論。很多高層官員和群眾代表都參與了進來。
結果就是在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刻,sl居然還臨時召開了一次大會,探討了這些問題。畢竟這些經濟農業製度在華夏的紅色根據地已經的到了證明。那麽其中的優點是不是可以納入到sl的經濟製度當中就成為了眾人探討的主要內容。
當然,具體討論結果咱們也不知道,而且就算討論出來了,想要實施也要等到戰後了,現階段還是以戰時標準為主。
在現代機器的加持下,諸如紡織、麵粉加工、釀酒等實業發展的很快。比起當年國統時期效率要高很多,效率高了,自然價格也降了下來。即使如此,選擇合作的幾家依然賺的盆滿缽滿,弄得那些觀望的人懊悔不已。
華西列夫斯基對華夏紅色還保留私有企業並采取公私合營製度有些奇怪,畢竟sl是完全的國有製。不過考慮到現在華夏紅色還沒有結束對倭作戰,還未奪取全國政權,所以保留這種私有製企業倒也正常。
他哪裏知道,在左鈺的影響下,中央已經決定在輕工業方麵保留私人企業或采取公私合營的經營方針,而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尤其是重工業則完全采用集體所有製。
除了經濟方麵,農業方麵則將“打土豪分田地”貫徹到底,畢竟華夏的革命問題更多的就是農民問題,隻有保障農民的利益才能確保革命的勝利。所以土地依然是公有製,但保證每家每戶農民都會分到田地。而且既然已經知道了後世的鳳陽縣小崗村的18人奇跡,那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自然也就開始落實了。
效果是顯著的,在製度的助力下,農民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再加上新的良種、機器的應用、科學的種植施肥手段的加持,近兩年根據地的糧食產量竟然翻了七番,就這還是沒經驗導致的。畢竟左鈺給兌換的種子可是正兒八經在後世得到證明的。
比如小麥采用的品種是後世的煙農1212,畝產量已經接近700公斤,預計未來可達到800公斤以上。而中穀19的畝產量也突破了500公斤。可以說不需要左鈺再兌換糧食,僅憑根據地的糧食產量就足以滿足小半個華夏的需求了。
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成功也給了sl代表團很大的啟發,現在的sl采取的就是公社製度,也就是農莊和國營農場,所有人一起種地,種完了歸國家所有,農民積極性普遍不高。再加上天寒地凍適合種植的糧食種類本就不多,所以sl才拚命的種土豆。要不然後來的那位蘇穗宗怎麽會說出土豆牛肉就是gczy呢。當然話要認真理解,人家的意思是到了gczy階段,每個家庭可分配的物資都很豐富,以至於可以把土豆牛肉(重點是牛肉)當作家常菜來吃了。
sl代表團顯然對那些高產的作物也很感興趣,他們還詢問能否引進一些適合在高緯度地區種植的糧食。顯然,這段時間在八路軍這裏吃的太好了,迴國後也想吃到啊。
之後一行人還參觀了火炮工廠。偌大的廠房裏人頭攢動,但井井有條。所有生產步驟均采用流水線生產。華西列夫斯基他們直接參觀了一門155火炮從鋼管到拉出膛線再到零配件組裝,最終下線成為一門完整的155mm牽引式榴彈炮的過程,按照他們的觀察,單單這一種火炮,這個工廠一天就能生產出10門。據說為了完成他們的訂單,還要每種口徑再增加兩條生產線。sl人對訂單的按期交付充滿了信心。
而子彈工廠的生產流程就讓sl代表團大吃一驚,從彈頭的塑性到彈殼的壓鑄,從底火的安裝到火藥的填裝,整個流程居然是全自動的,隻有幾個人在操作機器,運送原材料和成品。生產速度非常驚人。而且子彈的做工也非常好,全部都是標準化。合格的子彈對於士兵來說非常重要。
其實原本由於缺少銅,所以工廠一開始還是采用鋼作為原材料生產子彈。但隨著周邊的幾個銅礦的發現,以及左鈺那白菜價的原材料兌換,現在工廠生產的都是全銅子彈。
剩下幾天,代表團一行人還參觀了幾家工廠,如煉鋼廠、煉焦廠等。其中煉鋼廠裏巨大的高爐讓一行人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不是,這麽巨大的東西那些海外人是怎麽運過來的。這些可是動輒重達上百噸的設備啊,火車都夠嗆能運輸。”
也無怪乎他們會疑惑。在後世,即使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想要實現大件運輸依然是一件麻煩事兒。不僅僅對運輸車輛有很高要求,單單是道路規劃就需要提前幾十天來完成。而且還時不時需要拆卸很多東西以確保沿路暢通。而在抗戰時期,華夏內部那慘不忍睹的道路水平根本不可能完成運輸工作。
不過對於這一點,我方對外的一貫說法就是海外華人解決的,他們很厲害,什麽都能運進來。這其實也是增加一層神秘感,讓其他國家即使知道了想摻和進來也要掂量一下有沒有這個能力。顯然,起碼sl人是被唬住了,畢竟海外華人能力強什麽都能支援要比左鈺從未來過來兌換裝備要可信的多,尤其是這個時代還沒有所謂穿越的概念。
於是乎,又一封電報發到了msk。
領袖看著電報都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最後也隻能對八路軍的渠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幹脆不管了,反正能把武器賣過來就行。至於高產糧食品種的引進倒是得到了msk的一致同意,糧食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而放開私人企業從事輕工業,實施公私合營製度,國家掌控國計民生行業。以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這種農村生產製度卻引發了一股大討論。很多高層官員和群眾代表都參與了進來。
結果就是在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刻,sl居然還臨時召開了一次大會,探討了這些問題。畢竟這些經濟農業製度在華夏的紅色根據地已經的到了證明。那麽其中的優點是不是可以納入到sl的經濟製度當中就成為了眾人探討的主要內容。
當然,具體討論結果咱們也不知道,而且就算討論出來了,想要實施也要等到戰後了,現階段還是以戰時標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