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鳥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作者:卿笑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我手裏還有隻小鳥......”小女孩逐漸鎮定下來,搖晃著一隻握著的手,趴在樹杈上猶豫的說著。
“你待在那別動,等著。”說罷很快那個百戶就找了一個擅長爬樹的侍衛的爬了上去,侍衛接過小鳥,然後拎起她的脖領就一把將小女孩扔了下來,樹下等著的同伴立馬將其穩穩接住,然後看著他把小鳥放迴鳥巢之後輕鬆地跳了下來。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看的朱長安不由得拍手叫了兩聲好。
事情解決了,得到朱長安的示意大家夥就高興的該幹嘛幹嘛去了,除了那個爬樹的小女孩被扔下來的時候受到了一些驚嚇,一切都很好。
隨後朱長安推著車往前走她神色恍惚的就墜在了後麵。
“你是哪家的姑娘,要往哪個宮裏去,順路的話我捎你一程。”朱長安看她悶頭跟著便多嘴問了一句。
“家父穎川侯傅友德民女傅榮要往坤寧宮去,民女多謝皇長孫剛才伸出援手。”聽見朱長安問話,傅榮這才迴過神來對著朱長安行禮說道。
“沒事,上來吧剛好順路。”朱長安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坐上鳩車便打算帶上她一起走。
因為多了個人鳩車騎的並不快,在晃晃悠悠中,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車鏈子哢嚓一下掉了下來。
兩人看向對方,相顧無言一陣沉默。
一刻鍾後。
坤寧宮。
馬皇後正和傅友德之妻萬氏拉著一些家長,說說笑笑之間一個宮女湊到馬皇後耳邊說了幾句話。
(沒有查到傅友德的妻子具體是誰,有萬氏湯氏張氏孔氏杜氏等說法,這裏就當她是萬氏)
馬皇後聽完不由笑了起來:“沒想到這還能讓他英雄救美了。”
萬氏不明就裏也跟著小心賠笑:“娘娘這是.......”
“一會兒你姑娘迴來你就知道了。”馬皇後沒有細說的意思,但顯然很高興。
萬氏心中雖然不解,見狀也隻能點頭稱是。
一刻鍾後。
殿外忽然一陣喧囂。
“皇長孫和傅小姐一起過來了。”周慧立馬進來小聲稟報。
馬皇後點點頭起身向外走去。
“阿奶,我來啦。”朱長安歡快的跑進去撲向馬皇後。
“民女拜見皇後殿下。”傅榮向馬皇後行禮說道。
“來了,路上累不累。”馬皇後抱住朱長安滿是笑意,摸了摸他的頭溫柔的問道,一邊示意傅榮起來。
“謝皇後殿下。”傅榮行完禮起來迴到母親身邊。
“我不累,累的是傅姐姐,對了我鳩車壞了。”朱長安搖了搖頭忽然想起自己落在迴廊的鳩車。
“一會兒讓宮人拿上給你送去工部修修,明天應該就能修好送迴來了。”朱長安點點頭,不由得看向屋裏出現的陌生人。
“這是穎川侯傅友德的夫人。”
“見過夫人。”
在兩人互相問過好以後,朱長安不由得打量了一下傅夫人他們,傅夫人的年紀雖然不輕可是風韻猶存,皮膚也是頗為白皙。
可是傅小姐就不一樣了,之前沒細看這會兒她倆待在一起一對比,這才發現她比之傅夫人的皮膚是健康的麥色,站在那裏就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那英氣的感覺,若非眉眼間依稀的相似一點也不像是母女。
在這裏待了一會兒,看她們聊天感覺沒什麽意思便迴到他的屋裏貓著去了。
很快時間便到了該吃暮食的時候。
朱長安又一次在飯前抱著書睡著了,沒趕上飯隻能等醒了以後再吃。
馬皇後他們早已對此習以為常,隻是叮囑了幾句,之後給他留了一些愛吃的菜。
隨後便聊起了這幾天的收獲。
“和長安差不多大的適齡姑娘我這幾天都見了,其中有三家的比較不錯。”
“在靖海侯吳楨家中有兩個合適的,分別叫做吳恙和吳虞,中山侯湯和家裏有三個合適的,分別叫做湯辛夷、湯玉竹、湯半夏,穎川候傅友德家中有一個叫做傅榮。”馬皇後說著便讓人把畫像和資料都拿了過來,然後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隨意的看了畫像點點頭說道:“都還是小孩沒啥區別。”
然後拿著幾家孩子的資料仔細看了起來。
“靖海侯家這個吳恙是庶出這個不合適,不過吳虞還行。”
“湯辛夷看著不錯白白淨淨的不過這身體沒有上一個結實,這兩個也還行不過也是庶出還是算了吧。”
“傅家這個不錯既是嫡女身體也好。”看到傅榮的資料朱元璋頗為滿意。
馬皇後看著資料上傅榮的年齡不由說道:“傅家這個大了些已經九歲了。”
“九歲好啊,老話說的好女大三抱金磚嘛,而且你看上麵寫的一同習武的兄弟姐妹沒一個打的過她,這身板好啊。”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稱讚。
“身板是不錯,還挺淘呢,你別說今天這姑娘在屋外頭玩還上樹上去下不來呢,還是咱們長安見著了找人救下來的。”馬皇後一聽頓時想起下午宮女和她說的事。
“是嘛那還挺有緣,迴頭你叮囑著點多教一教就好了,畢竟年紀還小,小孩子淘是正常的。”朱元璋一聽樂了,然後寬慰道。
馬皇後點點頭不由得問道:“那倒是,不過你這麽著急幹嘛,長安才多大。”
“那不是每次禦醫和咱一說都是思慮太重,心病還得心藥治,咱就是想給他找個年紀大些的,年紀大的才知冷暖會照顧人不是,而且這從小培養你我也放心對吧。”朱元璋想著每次禦醫說的話也頗有些無奈。
“唉,也不明白他小小年紀怎麽就想的那麽多,那行等我私下裏和萬芸說一下不然過個幾年那姑娘就該說親了。”馬皇後不由得歎息了一聲。(女方十四歲可以訂婚)
“嗯,對了你讓她武藝也別放下,長安他就喜歡武功好的。”想到了什麽朱元璋又叮囑了一句。
聊著聊著馬皇後和朱元璋就達成了共識。
洪武十一年(一三七七年六月十五日)
時光飛逝,半月轉瞬就過。
“你待在那別動,等著。”說罷很快那個百戶就找了一個擅長爬樹的侍衛的爬了上去,侍衛接過小鳥,然後拎起她的脖領就一把將小女孩扔了下來,樹下等著的同伴立馬將其穩穩接住,然後看著他把小鳥放迴鳥巢之後輕鬆地跳了下來。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看的朱長安不由得拍手叫了兩聲好。
事情解決了,得到朱長安的示意大家夥就高興的該幹嘛幹嘛去了,除了那個爬樹的小女孩被扔下來的時候受到了一些驚嚇,一切都很好。
隨後朱長安推著車往前走她神色恍惚的就墜在了後麵。
“你是哪家的姑娘,要往哪個宮裏去,順路的話我捎你一程。”朱長安看她悶頭跟著便多嘴問了一句。
“家父穎川侯傅友德民女傅榮要往坤寧宮去,民女多謝皇長孫剛才伸出援手。”聽見朱長安問話,傅榮這才迴過神來對著朱長安行禮說道。
“沒事,上來吧剛好順路。”朱長安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坐上鳩車便打算帶上她一起走。
因為多了個人鳩車騎的並不快,在晃晃悠悠中,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車鏈子哢嚓一下掉了下來。
兩人看向對方,相顧無言一陣沉默。
一刻鍾後。
坤寧宮。
馬皇後正和傅友德之妻萬氏拉著一些家長,說說笑笑之間一個宮女湊到馬皇後耳邊說了幾句話。
(沒有查到傅友德的妻子具體是誰,有萬氏湯氏張氏孔氏杜氏等說法,這裏就當她是萬氏)
馬皇後聽完不由笑了起來:“沒想到這還能讓他英雄救美了。”
萬氏不明就裏也跟著小心賠笑:“娘娘這是.......”
“一會兒你姑娘迴來你就知道了。”馬皇後沒有細說的意思,但顯然很高興。
萬氏心中雖然不解,見狀也隻能點頭稱是。
一刻鍾後。
殿外忽然一陣喧囂。
“皇長孫和傅小姐一起過來了。”周慧立馬進來小聲稟報。
馬皇後點點頭起身向外走去。
“阿奶,我來啦。”朱長安歡快的跑進去撲向馬皇後。
“民女拜見皇後殿下。”傅榮向馬皇後行禮說道。
“來了,路上累不累。”馬皇後抱住朱長安滿是笑意,摸了摸他的頭溫柔的問道,一邊示意傅榮起來。
“謝皇後殿下。”傅榮行完禮起來迴到母親身邊。
“我不累,累的是傅姐姐,對了我鳩車壞了。”朱長安搖了搖頭忽然想起自己落在迴廊的鳩車。
“一會兒讓宮人拿上給你送去工部修修,明天應該就能修好送迴來了。”朱長安點點頭,不由得看向屋裏出現的陌生人。
“這是穎川侯傅友德的夫人。”
“見過夫人。”
在兩人互相問過好以後,朱長安不由得打量了一下傅夫人他們,傅夫人的年紀雖然不輕可是風韻猶存,皮膚也是頗為白皙。
可是傅小姐就不一樣了,之前沒細看這會兒她倆待在一起一對比,這才發現她比之傅夫人的皮膚是健康的麥色,站在那裏就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那英氣的感覺,若非眉眼間依稀的相似一點也不像是母女。
在這裏待了一會兒,看她們聊天感覺沒什麽意思便迴到他的屋裏貓著去了。
很快時間便到了該吃暮食的時候。
朱長安又一次在飯前抱著書睡著了,沒趕上飯隻能等醒了以後再吃。
馬皇後他們早已對此習以為常,隻是叮囑了幾句,之後給他留了一些愛吃的菜。
隨後便聊起了這幾天的收獲。
“和長安差不多大的適齡姑娘我這幾天都見了,其中有三家的比較不錯。”
“在靖海侯吳楨家中有兩個合適的,分別叫做吳恙和吳虞,中山侯湯和家裏有三個合適的,分別叫做湯辛夷、湯玉竹、湯半夏,穎川候傅友德家中有一個叫做傅榮。”馬皇後說著便讓人把畫像和資料都拿了過來,然後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隨意的看了畫像點點頭說道:“都還是小孩沒啥區別。”
然後拿著幾家孩子的資料仔細看了起來。
“靖海侯家這個吳恙是庶出這個不合適,不過吳虞還行。”
“湯辛夷看著不錯白白淨淨的不過這身體沒有上一個結實,這兩個也還行不過也是庶出還是算了吧。”
“傅家這個不錯既是嫡女身體也好。”看到傅榮的資料朱元璋頗為滿意。
馬皇後看著資料上傅榮的年齡不由說道:“傅家這個大了些已經九歲了。”
“九歲好啊,老話說的好女大三抱金磚嘛,而且你看上麵寫的一同習武的兄弟姐妹沒一個打的過她,這身板好啊。”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稱讚。
“身板是不錯,還挺淘呢,你別說今天這姑娘在屋外頭玩還上樹上去下不來呢,還是咱們長安見著了找人救下來的。”馬皇後一聽頓時想起下午宮女和她說的事。
“是嘛那還挺有緣,迴頭你叮囑著點多教一教就好了,畢竟年紀還小,小孩子淘是正常的。”朱元璋一聽樂了,然後寬慰道。
馬皇後點點頭不由得問道:“那倒是,不過你這麽著急幹嘛,長安才多大。”
“那不是每次禦醫和咱一說都是思慮太重,心病還得心藥治,咱就是想給他找個年紀大些的,年紀大的才知冷暖會照顧人不是,而且這從小培養你我也放心對吧。”朱元璋想著每次禦醫說的話也頗有些無奈。
“唉,也不明白他小小年紀怎麽就想的那麽多,那行等我私下裏和萬芸說一下不然過個幾年那姑娘就該說親了。”馬皇後不由得歎息了一聲。(女方十四歲可以訂婚)
“嗯,對了你讓她武藝也別放下,長安他就喜歡武功好的。”想到了什麽朱元璋又叮囑了一句。
聊著聊著馬皇後和朱元璋就達成了共識。
洪武十一年(一三七七年六月十五日)
時光飛逝,半月轉瞬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