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嗝……真是太好吃了,吃的我肚子都撐了……”趙坤意猶未盡的放下筷子,長長的打了個飽嗝。
“是啊,下次這麽吃,咱們也得帶糧食來沈家了。”趙坤也摸摸肚子,笑著說。
沈高山這可不依了,忙說到:“你這是說的什麽話?外道了不是?咱們什麽交情,吃點飯都值得你說嘴。”
沈家人都在一旁附和。
吃了一頓熱熱鬧鬧的飯,第二天,沈家人就準備做花糕了。
這次要做的多,因此是全家老少齊上陣,除了錦葵帶著最小的桑傑,就連五歲的桑延也得跑跑腿,幫忙拿拿東西。
海棠坐在灶前燒火,這是她今天分到的最輕鬆的活計,主要是剁魚剁肉的,她也揮不動刀呀。
吃過早飯,就見著趙坤趙乾拎著把菜刀來了,農村人就是這樣,講究禮尚往來,互幫互助。
今兒你有事我來幫一手,明兒我家有事了,你也來幫襯一把,鄰裏相親之間,也親親熱熱的。
“大哥,大妹子,知道你們今年要做的花糕多,我們也來幫忙剁肉,不能白吃你家飯不是。”趙乾走進灶房,隻見沈家人都忙著呢,原本沈家這寬敞的灶房,都覺著有些擠了。
沈高山正在剁魚,聽見聲音抬頭一看,趙家兩個都提著刀來了。
“你倆來的正好,快來換手。”沈高山也不推脫,以後他們兩家有事,自己再去幫忙就是了。
正在給魚剔骨的胡氏卻是嗔怪道:“幫忙就幫忙,不就是昨兒個吃了一頓飯,也值得你說嘴。”
趙乾嗬嗬的笑著。
胡氏又問:“她大娘做什麽去了。”
趙乾“邦邦邦”的剁著,手下不停,迴答說:“今兒在家帶著幾個小的醃魚哩。”
胡氏點頭:“打了這麽多魚,是該醃上,不醃上也吃不贏,往年還能擱雪裏凍著,多放幾天,今年也不知怎麽的,竟都沒下雪。”
趙坤接嘴說:“可不是,今年就是覺得幹冷幹冷的,我這嘴上都起皮了。”
沈高山也附和:“有句老話叫:“瑞雪兆豐年”,今年沒下雪,也不知明年是個什麽年程,怕是不好喲!”
於是幾個種莊稼的老手又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
海棠靜靜坐在一旁聽著,腦子裏聯想到自己那個夢,不由得有些心慌。
若夢是真的,接下來的幾年裏,一定會有一場大的幹旱,幹旱過後又是雨,所謂旱災過後必有澇!到時又該如何應對?
天氣再這麽不正常的話,她就要將那個夢告訴祖父知道,一家人好提前想想對策才好,不至於真的到了那一天抓瞎。
忙忙碌碌一整天,終於做出兩大蒸籠花糕。
這一整天,沈家的灶頭就沒熄過火,個個累的手臂脫力。
趙乾趙坤在沈家吃過晚飯,胡氏有拿了油紙,一家包了一條花糕,讓他們帶迴去嚐嚐鮮。
一般的人家是不做這花糕的,費時費力不說,還要大量的魚,肉,雞蛋,普通的農戶家,哪經得起這樣造。
因此兩人也不拒絕,接過花糕,拿上自家的刀,胡氏和沈高山又寒暄了幾句,兩人這才出了院門。
沈滿倉正把兩個鍋裏的蒸籠搬下來,放在案板上晾涼。
海棠看了看,兩個大蒸籠,一共有六格花糕,這麽多,盡夠了。
胡氏拿了刀,把每格的邊角料切下來,用一個盤裝了,放到眾人麵前說道:“都來嚐嚐吧,也辛苦一天了。”
於是每人從盤子裏撚了一塊,剛出鍋的花糕,還冒著熱氣兒,是最好吃的時候。
眾人嚐了,都忍不住誇好。
胡氏又拿刀開始分花糕,一格花糕豎著切四刀,分成四條,這樣好用油紙包。
第一格已經切出兩條給了趙乾趙坤兩兄弟,還剩兩條,胡氏邊切邊碎碎念:“這兩條給大女兒一家,這兩條給小女兒,這一條給沈裏正家送去嚐嚐鮮,再給滿房他們一條……”
海棠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她可不覺得看祖母這樣做事無聊,相反,她覺得這些都是人情世故,自己應該學起來才是。
“海棠,給蘇家就送這兩格,你看行不?”胡氏問一旁的海棠。
“行啊,兩格夠了,明兒一早我就給蘇家送去。”海棠應著。
“行,我一會兒把其他要帶的東西收拾收拾,免得明兒一早上又抓瞎。”胡氏說著,叫上兩個兒媳,又風風火火的收拾東西去了。
說是收拾東西,其實也沒什麽可收拾的,不過是家裏秋天曬得蘑菇木耳,這蘑菇蘇老夫人尤其愛吃。
還有昨兒一早抓得活魚,活泥鰍,還養在水桶裏,活蹦亂跳,鮮活著呢!
再就是海棠自個曬得花茶,有黃菊花,茉莉花,拿來泡茶也是香香的。
最後是裴氏織出來的棉布,由於棉花收的不多,隻織了兩匹,剩下的棉花隻給幾個孩子續了一件薄的夾襖,大人們都沒有呢。
第二日一早,天色陰沉沉的,北風唿嘯起來,沈高山說,這是要變天了。
於是一家人行動起來,沈滿倉借了溫家的馬車去給蘇府送年禮,順便接了桑榆,行知和茉莉三人迴來過年。
沈滿房則是套了自家的驢車,帶了沈高山往青山村,大女兒的夫家送花糕。
按道理,沈高山是不需要給出嫁的女兒家送禮的,而大女兒家的年禮早在幾天前就送過來了,自個這也不算送禮,就是做了個稀罕東西,送給親友嚐一嚐。
從大女兒家迴來,還得往小女兒家走一趟,小女兒夫家也不知道怎麽迴事,今年的年禮竟還沒送來,剛好去看看。
沈高山坐在驢車裏盤算著。也不是他稀罕小女兒夫家的年禮,她那夫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沒甚可念叨的,就是想女兒了,想去看看。
沈滿盈日子過得緊巴,胡氏和沈高山未免心裏偏疼她一些,沈滿星嫁的好,日子又順心又富裕,很不用他兩操心。
海棠和沈滿倉到了蘇府,卸下一馬車的東西,蘇管事見著兩人又帶這麽多東西,那可是喜笑顏開。
“這是送年禮了?老夫人今兒還吩咐我明兒給你家送東西去,可巧你們今兒來了,又讓我少跑一趟不是!”蘇管事迎上來,朝海棠手裏拿著的油紙包看去。
“是啊,下次這麽吃,咱們也得帶糧食來沈家了。”趙坤也摸摸肚子,笑著說。
沈高山這可不依了,忙說到:“你這是說的什麽話?外道了不是?咱們什麽交情,吃點飯都值得你說嘴。”
沈家人都在一旁附和。
吃了一頓熱熱鬧鬧的飯,第二天,沈家人就準備做花糕了。
這次要做的多,因此是全家老少齊上陣,除了錦葵帶著最小的桑傑,就連五歲的桑延也得跑跑腿,幫忙拿拿東西。
海棠坐在灶前燒火,這是她今天分到的最輕鬆的活計,主要是剁魚剁肉的,她也揮不動刀呀。
吃過早飯,就見著趙坤趙乾拎著把菜刀來了,農村人就是這樣,講究禮尚往來,互幫互助。
今兒你有事我來幫一手,明兒我家有事了,你也來幫襯一把,鄰裏相親之間,也親親熱熱的。
“大哥,大妹子,知道你們今年要做的花糕多,我們也來幫忙剁肉,不能白吃你家飯不是。”趙乾走進灶房,隻見沈家人都忙著呢,原本沈家這寬敞的灶房,都覺著有些擠了。
沈高山正在剁魚,聽見聲音抬頭一看,趙家兩個都提著刀來了。
“你倆來的正好,快來換手。”沈高山也不推脫,以後他們兩家有事,自己再去幫忙就是了。
正在給魚剔骨的胡氏卻是嗔怪道:“幫忙就幫忙,不就是昨兒個吃了一頓飯,也值得你說嘴。”
趙乾嗬嗬的笑著。
胡氏又問:“她大娘做什麽去了。”
趙乾“邦邦邦”的剁著,手下不停,迴答說:“今兒在家帶著幾個小的醃魚哩。”
胡氏點頭:“打了這麽多魚,是該醃上,不醃上也吃不贏,往年還能擱雪裏凍著,多放幾天,今年也不知怎麽的,竟都沒下雪。”
趙坤接嘴說:“可不是,今年就是覺得幹冷幹冷的,我這嘴上都起皮了。”
沈高山也附和:“有句老話叫:“瑞雪兆豐年”,今年沒下雪,也不知明年是個什麽年程,怕是不好喲!”
於是幾個種莊稼的老手又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
海棠靜靜坐在一旁聽著,腦子裏聯想到自己那個夢,不由得有些心慌。
若夢是真的,接下來的幾年裏,一定會有一場大的幹旱,幹旱過後又是雨,所謂旱災過後必有澇!到時又該如何應對?
天氣再這麽不正常的話,她就要將那個夢告訴祖父知道,一家人好提前想想對策才好,不至於真的到了那一天抓瞎。
忙忙碌碌一整天,終於做出兩大蒸籠花糕。
這一整天,沈家的灶頭就沒熄過火,個個累的手臂脫力。
趙乾趙坤在沈家吃過晚飯,胡氏有拿了油紙,一家包了一條花糕,讓他們帶迴去嚐嚐鮮。
一般的人家是不做這花糕的,費時費力不說,還要大量的魚,肉,雞蛋,普通的農戶家,哪經得起這樣造。
因此兩人也不拒絕,接過花糕,拿上自家的刀,胡氏和沈高山又寒暄了幾句,兩人這才出了院門。
沈滿倉正把兩個鍋裏的蒸籠搬下來,放在案板上晾涼。
海棠看了看,兩個大蒸籠,一共有六格花糕,這麽多,盡夠了。
胡氏拿了刀,把每格的邊角料切下來,用一個盤裝了,放到眾人麵前說道:“都來嚐嚐吧,也辛苦一天了。”
於是每人從盤子裏撚了一塊,剛出鍋的花糕,還冒著熱氣兒,是最好吃的時候。
眾人嚐了,都忍不住誇好。
胡氏又拿刀開始分花糕,一格花糕豎著切四刀,分成四條,這樣好用油紙包。
第一格已經切出兩條給了趙乾趙坤兩兄弟,還剩兩條,胡氏邊切邊碎碎念:“這兩條給大女兒一家,這兩條給小女兒,這一條給沈裏正家送去嚐嚐鮮,再給滿房他們一條……”
海棠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她可不覺得看祖母這樣做事無聊,相反,她覺得這些都是人情世故,自己應該學起來才是。
“海棠,給蘇家就送這兩格,你看行不?”胡氏問一旁的海棠。
“行啊,兩格夠了,明兒一早我就給蘇家送去。”海棠應著。
“行,我一會兒把其他要帶的東西收拾收拾,免得明兒一早上又抓瞎。”胡氏說著,叫上兩個兒媳,又風風火火的收拾東西去了。
說是收拾東西,其實也沒什麽可收拾的,不過是家裏秋天曬得蘑菇木耳,這蘑菇蘇老夫人尤其愛吃。
還有昨兒一早抓得活魚,活泥鰍,還養在水桶裏,活蹦亂跳,鮮活著呢!
再就是海棠自個曬得花茶,有黃菊花,茉莉花,拿來泡茶也是香香的。
最後是裴氏織出來的棉布,由於棉花收的不多,隻織了兩匹,剩下的棉花隻給幾個孩子續了一件薄的夾襖,大人們都沒有呢。
第二日一早,天色陰沉沉的,北風唿嘯起來,沈高山說,這是要變天了。
於是一家人行動起來,沈滿倉借了溫家的馬車去給蘇府送年禮,順便接了桑榆,行知和茉莉三人迴來過年。
沈滿房則是套了自家的驢車,帶了沈高山往青山村,大女兒的夫家送花糕。
按道理,沈高山是不需要給出嫁的女兒家送禮的,而大女兒家的年禮早在幾天前就送過來了,自個這也不算送禮,就是做了個稀罕東西,送給親友嚐一嚐。
從大女兒家迴來,還得往小女兒家走一趟,小女兒夫家也不知道怎麽迴事,今年的年禮竟還沒送來,剛好去看看。
沈高山坐在驢車裏盤算著。也不是他稀罕小女兒夫家的年禮,她那夫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沒甚可念叨的,就是想女兒了,想去看看。
沈滿盈日子過得緊巴,胡氏和沈高山未免心裏偏疼她一些,沈滿星嫁的好,日子又順心又富裕,很不用他兩操心。
海棠和沈滿倉到了蘇府,卸下一馬車的東西,蘇管事見著兩人又帶這麽多東西,那可是喜笑顏開。
“這是送年禮了?老夫人今兒還吩咐我明兒給你家送東西去,可巧你們今兒來了,又讓我少跑一趟不是!”蘇管事迎上來,朝海棠手裏拿著的油紙包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