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豬,起了魚塘,做了花糕,置了年貨,過年的事兒就算是忙了大半,剩下的就是臘月二十九做炸紅薯和炸丸子。
這炸紅薯和炸丸子吃的就是一個脆!若是做太早了放久了,變軟了可就不好吃了。
家裏人忙忙碌碌,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一遍,又趁著天晴,被單也拆洗了,忙完這些,已是臘月二十九了。
吃過晌午飯,胡氏與裴氏羅氏便又忙碌起來,海棠也樂顛顛的到灶房看熱鬧。
每個人手上都沒閑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也都沒下來過。
胡氏調著炸紅薯的麵糊,放上些鹽巴,放上些麥子粉,再打上一個雞蛋,調好了炸出來的紅薯外麵皮脆,裏麵紅薯肉甜。
裴氏則洗切紅薯,把紅薯切成小塊小塊。
羅氏則在準備炸肉丸子的佐料。
當灶洞裏燒起了火,煙囪冒出了青煙,沈家院子裏又飄出了淡淡香味。
這香味不同於肉香,菜香,是淡淡的甜香,混合著菜籽油的香味,也是勾人的很。
沈高山這時走進來幫著燒火,見海棠在灶房就說道:“海棠,你上迴說的,要我蜇摸兩塊地做水塘的,我如今有著落了。”
海棠剛好拿起一塊剛出鍋的炸紅薯,燙手的很,正左手倒到右手,聽了這話便問道:“是在哪呢祖父?”
沈高山先是歎了一口氣才慢慢說道:“是那大成家,他分家給了他兩畝地,他又是個不會耕種的,他幾個兄弟也不大管他,聽我一說,就要給一塊地給我,我當然不允,勸他自己耕種,他卻說他種著也隻是糟蹋田地,我想著也是,莫不如給他點銀子,再平常多多幫襯也就是了。
剛好他這田離我們也不遠,也便於管理。”
海棠歪頭想了半晌,才記起大成此人,原來就是祖父跟她說的那個智力有點像孩子的,心下也覺可憐,便說道:“那就按一畝上好田的價格給他結銀子就是了。”
胡氏聽了這話,也說道:“那也是個可憐見的,等平常家裏有個甚吃的,都分一點與他嚐嚐。對了,老頭子,這家裏剛做的花糕拿點與他嚐嚐,他肯定沒吃過這味兒呢。”
沈高山點點頭應到:“我下晌給他送去,也不知道他過年是一個人在家還是去他兄弟家裏,若是一個人也是孤零零的。”
胡氏很不以為意:“這有何難?叫到我們家來,李槐不也是在我們家嗎,左不過就是多雙筷子的事情,又不是吃不起。”
海棠在一旁捂嘴偷笑,祖母這性子是越發豪爽了。
沈高山也笑說道:“那我一會兒去與他說說。”
羅氏也接口說:“咱娘這脾性呀,是越來越惹人愛了……”
胡氏老臉一紅,啐道:“還敢編排起你娘來了……”
說完,娘三個對視一眼,都掌不住笑了起來。
大年三十,一家人早起就開始忙活開了。
溫立一家人卻是在昨天晚上就又住進了沈家,來跟沈家人一起過年。
在大雲村,一般是半晌午就吃團圓飯,誰家吃的越早,就代表越興旺。
雖不知是誰傳下來的,但是大雲村的人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一大早,女眷們就一頭紮進廚房裏,又是煮,又是炒,又是炸的,忙的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沈高山則是帶著幾個兒子,同溫家父子一起,拿著熬好的漿糊在那貼春聯呢!
春聯是沈高山自個買了紅紙,叫溫良寫的。溫良讀書多年,寫得一手好字,寫了好幾副門聯,福字也寫了好幾張,就連豬欄和雞欄外頭也貼上了“六畜興旺”的紅紙。
還貼上了集上買的財神爺畫兒,買的紅燈籠也一左一右北風掛在屋簷兩邊,隻等晚上點燃。
海棠打眼看去,隻覺得滿眼都是紅色,顯得特別吉祥喜慶。
今兒是大年三十,飯菜自然不能精簡囉,哪怕吃不下也要做多多的菜。
幾道大菜有: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餘,整隻的燒雞,用的海棠的叫花雞做法,“雞”代表“吉”,寓意吉祥。
四喜丸子一道,寓意福祿壽喜,紅燒豬尾巴寓意有頭有尾,清燉白菜,白菜寓意“百財”。
忙忙碌碌的做了一桌子菜,當幾個孩子開始往堂屋端菜的時候,沈滿倉與沈滿房已經把鞭炮擺好了,隻等著喊開飯,馬上就能點著鞭炮了。
年夜飯準備的十分豐盛,往那桌上看去,隻見著有紅燒魚、叫花雞、紅燒豬尾巴、清燉白菜、四喜丸子、清蒸花糕、紅燒肉、豬蹄燉蘿卜、肉絲炒木耳、紅燒豆腐、豬肉燉酸菜粉條、辣椒炒兔肉、清燉獅子頭、野雞蘑菇湯,又有炸丸子、炸紅薯,整整十六道菜。
還是照樣擺了兩桌子,所有菜一樣兩盤。
端好了菜,一家人瞧著滿桌的菜笑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沈滿倉在屋外放了一串鞭炮,這時候的鞭炮就是用竹筒自製的,聲音放不到多響亮,煙卻很大。
硝煙彌漫裏,沈高山先擺上碗筷酒杯敬祖宗,沈滿房則是在堂屋上首正中間擺上了條桌,條桌上擺了個香爐,又由沈高山燒了三炷香插在裏頭。
碗裏盛上飯,酒杯裏添上酒,筷子橫放在碗麵上,這是請祖宗吃飯。
等了半晌,等到沈高山終於發話可以吃飯了,女眷們才收起早已冷掉的飯倒迴飯盆裏。
男人們沈高山父子三人,溫立父子兩個,加上李槐與桑榆行知兩個。
女眷們這邊人就多了,胡氏婆媳三個,溫家婆媳兩個,茉莉帶了桑延,錦葵抱著桑傑,加上海棠剛好十個人,隻是桑傑還是個奶娃娃,吃不成菜罷了。
沈高山拿了酒,男人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倒上一杯,連桑榆行知兩個,都被允許嚐上半杯。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倒是熱鬧的很。
沈高山與溫立喝了酒,又說起當初在軍營的生活,又是怎樣上陣殺敵,幾個男人都聽得津津有味,連四歲的桑延都被吸引,跑過去倚在他爹懷裏,聽祖父和溫爺爺講往事。
這炸紅薯和炸丸子吃的就是一個脆!若是做太早了放久了,變軟了可就不好吃了。
家裏人忙忙碌碌,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一遍,又趁著天晴,被單也拆洗了,忙完這些,已是臘月二十九了。
吃過晌午飯,胡氏與裴氏羅氏便又忙碌起來,海棠也樂顛顛的到灶房看熱鬧。
每個人手上都沒閑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也都沒下來過。
胡氏調著炸紅薯的麵糊,放上些鹽巴,放上些麥子粉,再打上一個雞蛋,調好了炸出來的紅薯外麵皮脆,裏麵紅薯肉甜。
裴氏則洗切紅薯,把紅薯切成小塊小塊。
羅氏則在準備炸肉丸子的佐料。
當灶洞裏燒起了火,煙囪冒出了青煙,沈家院子裏又飄出了淡淡香味。
這香味不同於肉香,菜香,是淡淡的甜香,混合著菜籽油的香味,也是勾人的很。
沈高山這時走進來幫著燒火,見海棠在灶房就說道:“海棠,你上迴說的,要我蜇摸兩塊地做水塘的,我如今有著落了。”
海棠剛好拿起一塊剛出鍋的炸紅薯,燙手的很,正左手倒到右手,聽了這話便問道:“是在哪呢祖父?”
沈高山先是歎了一口氣才慢慢說道:“是那大成家,他分家給了他兩畝地,他又是個不會耕種的,他幾個兄弟也不大管他,聽我一說,就要給一塊地給我,我當然不允,勸他自己耕種,他卻說他種著也隻是糟蹋田地,我想著也是,莫不如給他點銀子,再平常多多幫襯也就是了。
剛好他這田離我們也不遠,也便於管理。”
海棠歪頭想了半晌,才記起大成此人,原來就是祖父跟她說的那個智力有點像孩子的,心下也覺可憐,便說道:“那就按一畝上好田的價格給他結銀子就是了。”
胡氏聽了這話,也說道:“那也是個可憐見的,等平常家裏有個甚吃的,都分一點與他嚐嚐。對了,老頭子,這家裏剛做的花糕拿點與他嚐嚐,他肯定沒吃過這味兒呢。”
沈高山點點頭應到:“我下晌給他送去,也不知道他過年是一個人在家還是去他兄弟家裏,若是一個人也是孤零零的。”
胡氏很不以為意:“這有何難?叫到我們家來,李槐不也是在我們家嗎,左不過就是多雙筷子的事情,又不是吃不起。”
海棠在一旁捂嘴偷笑,祖母這性子是越發豪爽了。
沈高山也笑說道:“那我一會兒去與他說說。”
羅氏也接口說:“咱娘這脾性呀,是越來越惹人愛了……”
胡氏老臉一紅,啐道:“還敢編排起你娘來了……”
說完,娘三個對視一眼,都掌不住笑了起來。
大年三十,一家人早起就開始忙活開了。
溫立一家人卻是在昨天晚上就又住進了沈家,來跟沈家人一起過年。
在大雲村,一般是半晌午就吃團圓飯,誰家吃的越早,就代表越興旺。
雖不知是誰傳下來的,但是大雲村的人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一大早,女眷們就一頭紮進廚房裏,又是煮,又是炒,又是炸的,忙的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沈高山則是帶著幾個兒子,同溫家父子一起,拿著熬好的漿糊在那貼春聯呢!
春聯是沈高山自個買了紅紙,叫溫良寫的。溫良讀書多年,寫得一手好字,寫了好幾副門聯,福字也寫了好幾張,就連豬欄和雞欄外頭也貼上了“六畜興旺”的紅紙。
還貼上了集上買的財神爺畫兒,買的紅燈籠也一左一右北風掛在屋簷兩邊,隻等晚上點燃。
海棠打眼看去,隻覺得滿眼都是紅色,顯得特別吉祥喜慶。
今兒是大年三十,飯菜自然不能精簡囉,哪怕吃不下也要做多多的菜。
幾道大菜有: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餘,整隻的燒雞,用的海棠的叫花雞做法,“雞”代表“吉”,寓意吉祥。
四喜丸子一道,寓意福祿壽喜,紅燒豬尾巴寓意有頭有尾,清燉白菜,白菜寓意“百財”。
忙忙碌碌的做了一桌子菜,當幾個孩子開始往堂屋端菜的時候,沈滿倉與沈滿房已經把鞭炮擺好了,隻等著喊開飯,馬上就能點著鞭炮了。
年夜飯準備的十分豐盛,往那桌上看去,隻見著有紅燒魚、叫花雞、紅燒豬尾巴、清燉白菜、四喜丸子、清蒸花糕、紅燒肉、豬蹄燉蘿卜、肉絲炒木耳、紅燒豆腐、豬肉燉酸菜粉條、辣椒炒兔肉、清燉獅子頭、野雞蘑菇湯,又有炸丸子、炸紅薯,整整十六道菜。
還是照樣擺了兩桌子,所有菜一樣兩盤。
端好了菜,一家人瞧著滿桌的菜笑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沈滿倉在屋外放了一串鞭炮,這時候的鞭炮就是用竹筒自製的,聲音放不到多響亮,煙卻很大。
硝煙彌漫裏,沈高山先擺上碗筷酒杯敬祖宗,沈滿房則是在堂屋上首正中間擺上了條桌,條桌上擺了個香爐,又由沈高山燒了三炷香插在裏頭。
碗裏盛上飯,酒杯裏添上酒,筷子橫放在碗麵上,這是請祖宗吃飯。
等了半晌,等到沈高山終於發話可以吃飯了,女眷們才收起早已冷掉的飯倒迴飯盆裏。
男人們沈高山父子三人,溫立父子兩個,加上李槐與桑榆行知兩個。
女眷們這邊人就多了,胡氏婆媳三個,溫家婆媳兩個,茉莉帶了桑延,錦葵抱著桑傑,加上海棠剛好十個人,隻是桑傑還是個奶娃娃,吃不成菜罷了。
沈高山拿了酒,男人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倒上一杯,連桑榆行知兩個,都被允許嚐上半杯。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倒是熱鬧的很。
沈高山與溫立喝了酒,又說起當初在軍營的生活,又是怎樣上陣殺敵,幾個男人都聽得津津有味,連四歲的桑延都被吸引,跑過去倚在他爹懷裏,聽祖父和溫爺爺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