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裏,寧晚橋把一個錯落有致的漏布遞給他。
阮穆寧看了許久,不知道這粗布打了這麽多個小孔是什麽意思。
“這個是我白天做的。太子要是查到重要的線索,就寫信給我。”
阮穆寧忽然明白了:“你是想讓我用暗語?”
寧晚橋點頭:“為了以防萬一,怕別人查看。太子用寫情書的方式,把重要的信息藏在裏麵給我。”
寧晚橋攤開粗布,放到紙上,字被布蓋住,隻看到小孔裏的字。
“這樣我就知道重要的信息了,別人隻以為我們在傳遞相思之苦。”
阮穆寧看到她眼中耀眼的笑,也笑了笑,毫不吝嗇地誇她:“此方法甚妙。”
翌日,寧晚橋起來後,打算在府裏為阮穆寧準備明天出行的行李,安武侯府的帖子突然遞過來,說安武侯生病了,請她迴府去看看。
寧晚橋迴絕,說今日有事,明天送阮穆寧走了,得空再迴。
小廝卻跪下來,說安武侯如何都要請她迴去一趟,連譚氏也在。
難道安武侯病重?
中秋節當晚,秀茶和芙清替她送月餅過去,還說安武侯身體健康,帶著全家人跪謝她和太子賜餅。
小廝連連磕頭:“太子妃,侯爺說請不到太子妃迴去,就讓小的別迴去了。”
寧晚橋去跟阮穆寧說了一聲,便跟著小廝一同迴安武侯府。
到了安武侯的院子裏,卻見他真的躺在床上,譚氏和寧司遠則站在堂屋裏。
“父親這是怎麽了?”
安武侯讓小廝扶他起來,寧晚橋看他麵色如常,根本不像生病的樣子。
“臣是想請太子妃,好好勸勸太子,別去封溪賑災。”
原來是為了這件事,故意稱病騙她迴府。
寧晚橋看了眼譚氏和寧司遠,“阿娘和遠哥兒來這裏,也是想勸我迴府去勸太子別去封溪?”
譚氏點了點頭,擔憂道:“你剛有身孕,阿娘擔心你,萬一,萬一以後你一個人帶孩子…”
寧司遠道:“我跟阿娘的擔心是一樣的。阿姐如今有身孕,雖然沒有其他嬪妾的爭鬥。但是皇子間的爭鬥,比嬪妾間的爭鬥更殘酷。我怕阿姐一個人應付不來。”
安武侯道:“太子妃,遠哥兒說得在理。太子妃不聽臣的話,也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
寧晚橋道:“我知道封溪那邊驚險無比。太子是我的夫君,也是老百姓的君,他有能力過去賑災,能快點把封溪的事解決,救老百姓於危難之中。我又怎麽能因為自己的原因,去挽留太子?”
寧晚橋一番話擲地有聲,大家也不知道再說什麽。
安武侯道:“臣請太子妃日後出行,務必多帶幾個侍衛跟著。”
萬一,萬一太子出事,寧晚橋肚子裏還有個孩子撐著。
也好叫他們有點活路。
譚氏眼紅了,垂眸不說話。
寧司遠道:“阿姐說的是。過幾日,我也要去並安,加入鎮北軍。”
安武侯不悅,這姐弟一個兩個的,怎麽什麽事都不跟他說?
作為他們的父親,他都是最後一個知道。
“宏武學堂的院長安排你去的?”
“太子安排兒子與同窗一起去的。”
安武侯狂喜:“甚好甚好。世子與你姐姐是好友,有他照顧著,日後你定能為侯府爭光。”
寧司遠不語。他是為了阿姐和阿娘才投軍的。
譚氏知道寧司遠要去並安,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麽快。
她以為至少也要寧司遠十二歲以後。
府裏的少爺小姐們,十一歲還在安武侯府學堂讀書,她的兒子已經要到邊疆去從軍了。
譚氏竟是低低抽泣,悲從中來。
安武侯皺眉:“你哭哭啼啼的做什麽?太子妃和遠哥兒有出息,不笑反哭,真是喪氣。”
他最不喜歡譚氏這副樣子,叫他心煩。
譚氏被嗬斥,止住了哭聲。
寧晚橋安撫道:“阿娘別擔憂,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遠哥兒雖然十一歲,但是他心智早熟,肯定也能照顧好自己的。為了讓遠哥兒放心,倒是阿娘要好好照顧自己才是。”
寧司遠保證道:“我會很快掙功名的,阿娘和阿姐等著我的好消息。”
聊得差不多了,寧晚橋坐上自己的馬車迴太子府前,跟譚氏說,過兩日她會再派幾個侍衛過去守著寧宅,也放心些。
而康氏的院子裏,聽到安武侯剛才請了寧晚橋和譚氏,以及寧司遠去自己的院子,康氏憤怒地道:“真是風水輪流轉。譚氏進侯府後,從來沒有資格踏入侯爺的院子,今天因為自己的一雙兒女,終於進去了。我這個正經的夫人,卻被排擠在外,看著他們偷摸聊天。”
嬤嬤輕聲安撫:“夫人別氣。”
“對,我不能生氣,不能氣。”康氏額頭青筋暴起。
等太子去封溪,寧晚橋一個人在京城,到時候水妖之說再加一把火。
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
—
翌日,寧晚橋早早起床,把昨日去點心鋪子買的點心交給錦標。
“這是京城最有名的鋪子買的麻餅和五色豆糕…還有,這是我做的藥膏,防蟲防蚊,跌打損傷,什麽都有…上麵我貼了標簽,不用怕不知道它們的用處…”
“最重要的是這個…”寧晚橋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精致的瓶子,“這是吊命用的…萬一…萬一太子遇到什麽,服下一顆,可以保證太子迴到京城…”
阮穆寧配合地點頭:“嗯。”
“衣服都帶齊了嗎?”
“嗯。”
“太子到了後,要記得給我寫信,告訴我身體健康。”
“嗯。”
“往後下去,天氣冷了,太子要記得多穿衣服。”
“嗯。”
寧晚橋一句一句地囑咐,阮穆寧一句一句應答,十分有耐心。
“我會想太子的。”
阮穆寧愣了一下,於是雙手環住她,輕輕撫了撫她的頭發。
寧晚橋把臉埋在他身前,也迴抱住他。
下人們背過身去,隻是低頭笑。
太子和太子妃的感情真好。
阮穆寧看了許久,不知道這粗布打了這麽多個小孔是什麽意思。
“這個是我白天做的。太子要是查到重要的線索,就寫信給我。”
阮穆寧忽然明白了:“你是想讓我用暗語?”
寧晚橋點頭:“為了以防萬一,怕別人查看。太子用寫情書的方式,把重要的信息藏在裏麵給我。”
寧晚橋攤開粗布,放到紙上,字被布蓋住,隻看到小孔裏的字。
“這樣我就知道重要的信息了,別人隻以為我們在傳遞相思之苦。”
阮穆寧看到她眼中耀眼的笑,也笑了笑,毫不吝嗇地誇她:“此方法甚妙。”
翌日,寧晚橋起來後,打算在府裏為阮穆寧準備明天出行的行李,安武侯府的帖子突然遞過來,說安武侯生病了,請她迴府去看看。
寧晚橋迴絕,說今日有事,明天送阮穆寧走了,得空再迴。
小廝卻跪下來,說安武侯如何都要請她迴去一趟,連譚氏也在。
難道安武侯病重?
中秋節當晚,秀茶和芙清替她送月餅過去,還說安武侯身體健康,帶著全家人跪謝她和太子賜餅。
小廝連連磕頭:“太子妃,侯爺說請不到太子妃迴去,就讓小的別迴去了。”
寧晚橋去跟阮穆寧說了一聲,便跟著小廝一同迴安武侯府。
到了安武侯的院子裏,卻見他真的躺在床上,譚氏和寧司遠則站在堂屋裏。
“父親這是怎麽了?”
安武侯讓小廝扶他起來,寧晚橋看他麵色如常,根本不像生病的樣子。
“臣是想請太子妃,好好勸勸太子,別去封溪賑災。”
原來是為了這件事,故意稱病騙她迴府。
寧晚橋看了眼譚氏和寧司遠,“阿娘和遠哥兒來這裏,也是想勸我迴府去勸太子別去封溪?”
譚氏點了點頭,擔憂道:“你剛有身孕,阿娘擔心你,萬一,萬一以後你一個人帶孩子…”
寧司遠道:“我跟阿娘的擔心是一樣的。阿姐如今有身孕,雖然沒有其他嬪妾的爭鬥。但是皇子間的爭鬥,比嬪妾間的爭鬥更殘酷。我怕阿姐一個人應付不來。”
安武侯道:“太子妃,遠哥兒說得在理。太子妃不聽臣的話,也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
寧晚橋道:“我知道封溪那邊驚險無比。太子是我的夫君,也是老百姓的君,他有能力過去賑災,能快點把封溪的事解決,救老百姓於危難之中。我又怎麽能因為自己的原因,去挽留太子?”
寧晚橋一番話擲地有聲,大家也不知道再說什麽。
安武侯道:“臣請太子妃日後出行,務必多帶幾個侍衛跟著。”
萬一,萬一太子出事,寧晚橋肚子裏還有個孩子撐著。
也好叫他們有點活路。
譚氏眼紅了,垂眸不說話。
寧司遠道:“阿姐說的是。過幾日,我也要去並安,加入鎮北軍。”
安武侯不悅,這姐弟一個兩個的,怎麽什麽事都不跟他說?
作為他們的父親,他都是最後一個知道。
“宏武學堂的院長安排你去的?”
“太子安排兒子與同窗一起去的。”
安武侯狂喜:“甚好甚好。世子與你姐姐是好友,有他照顧著,日後你定能為侯府爭光。”
寧司遠不語。他是為了阿姐和阿娘才投軍的。
譚氏知道寧司遠要去並安,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麽快。
她以為至少也要寧司遠十二歲以後。
府裏的少爺小姐們,十一歲還在安武侯府學堂讀書,她的兒子已經要到邊疆去從軍了。
譚氏竟是低低抽泣,悲從中來。
安武侯皺眉:“你哭哭啼啼的做什麽?太子妃和遠哥兒有出息,不笑反哭,真是喪氣。”
他最不喜歡譚氏這副樣子,叫他心煩。
譚氏被嗬斥,止住了哭聲。
寧晚橋安撫道:“阿娘別擔憂,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遠哥兒雖然十一歲,但是他心智早熟,肯定也能照顧好自己的。為了讓遠哥兒放心,倒是阿娘要好好照顧自己才是。”
寧司遠保證道:“我會很快掙功名的,阿娘和阿姐等著我的好消息。”
聊得差不多了,寧晚橋坐上自己的馬車迴太子府前,跟譚氏說,過兩日她會再派幾個侍衛過去守著寧宅,也放心些。
而康氏的院子裏,聽到安武侯剛才請了寧晚橋和譚氏,以及寧司遠去自己的院子,康氏憤怒地道:“真是風水輪流轉。譚氏進侯府後,從來沒有資格踏入侯爺的院子,今天因為自己的一雙兒女,終於進去了。我這個正經的夫人,卻被排擠在外,看著他們偷摸聊天。”
嬤嬤輕聲安撫:“夫人別氣。”
“對,我不能生氣,不能氣。”康氏額頭青筋暴起。
等太子去封溪,寧晚橋一個人在京城,到時候水妖之說再加一把火。
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
—
翌日,寧晚橋早早起床,把昨日去點心鋪子買的點心交給錦標。
“這是京城最有名的鋪子買的麻餅和五色豆糕…還有,這是我做的藥膏,防蟲防蚊,跌打損傷,什麽都有…上麵我貼了標簽,不用怕不知道它們的用處…”
“最重要的是這個…”寧晚橋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精致的瓶子,“這是吊命用的…萬一…萬一太子遇到什麽,服下一顆,可以保證太子迴到京城…”
阮穆寧配合地點頭:“嗯。”
“衣服都帶齊了嗎?”
“嗯。”
“太子到了後,要記得給我寫信,告訴我身體健康。”
“嗯。”
“往後下去,天氣冷了,太子要記得多穿衣服。”
“嗯。”
寧晚橋一句一句地囑咐,阮穆寧一句一句應答,十分有耐心。
“我會想太子的。”
阮穆寧愣了一下,於是雙手環住她,輕輕撫了撫她的頭發。
寧晚橋把臉埋在他身前,也迴抱住他。
下人們背過身去,隻是低頭笑。
太子和太子妃的感情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