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畫原本以為碰到寧晚橋,已經夠倒黴了,沒想到路上曾氏又暈倒了。
迴到平昌侯府,她讓管事把府醫叫來替曾氏看病,又讓人去請段雲舟迴來。
其他各院的姨娘聽到曾氏暈倒了還沒有醒,都抱著孩子過來探望曾氏。
看到何姨娘和曾舒悅懷裏的一歲大胖小子,周錦畫想到大師說自己子嗣艱難,心中不免生出一股妒意。
曾氏也是個不會治家的。
哪個大戶人家,嫡子還沒有出生,便出來這麽多個庶子?
這要是放在周家,父親母親都要讓侍妾們先喝了避子湯,以免別人笑話。
段雲舟迴府後,連官服也沒有換,直接到了曾氏的院子。
府醫正好診治完,說曾氏怒火攻心,所以暈倒。隻要喝上兩副藥便能好。交代凡是能讓曾氏動怒的,都得讓曾氏避著。
曾氏嚷嚷著斜肋痛,要死了。
府醫道:“老夫人太過憤怒,肝氣上逆,躥於兩斜,所以斜肋才會脹痛。”
府醫下去後,段雲舟坐到床邊,關心道:“母親何故發如此大的氣?身體比什麽都重要,想開些才好。”
曾氏為了兒子的前程,隻說今日燒香大師說周錦畫子嗣艱難,憂心他沒有嫡子,所以一時想不開,便氣急攻心。
周錦畫也配合著點頭,不敢說今日遇到寧晚橋的事情。
對於不是跟自己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段雲舟對什麽嫡子庶子的,並不是多介意。
隻要是他的兒子,隻要日後能為平昌侯府建功,都是他的好兒子。
是以,不能理解曾氏能氣到暈倒。
但為了寬慰曾氏,段雲舟道:“過兩日兒子遞帖子到宮裏,請太醫到府裏為夫人診治。以太醫院的醫術,不久後定能讓夫人有身孕。”
周錦畫聞言,心中高興,段雲舟到底是關心她的。
何姨娘哄著懷裏的孩子,倒是沒有任何情緒。
如今她有孩子傍身,隻要本本分分,這一輩子便能衣食無憂了。
曾舒悅眼底卻閃過一抹冷意,她的孩子是長子,為了讓兒子繼承爵位,她和母親絕不會讓侯府嫡子出世。
曾氏喝了藥,逗了兩個孫子好一會兒,算是解了想抱孫子的苦。
待其他人都散去,隻留下段雲舟,曾氏猶猶豫豫問起:“太,太子妃…”
如今得尊稱寧晚橋太子妃,不能再隨意叫罵,曾氏有些不習慣。
“娘聽說皇上讓太子妃協助太子辦理火災的事,她可有為難你?”
段雲舟如實迴答:“母親放心,太子是個有分寸的人。況且皇上隻是讓她協助檢查刺客屍體一事,若是她不知分寸幹政,朝中有的是大臣參她一本。”
曾氏放下心來:“她報複心強。日後你若見她,能避著就避著,別與她衝突。”
“兒子明白。”
隻要寧晚橋不是跟太子一同出現,他倒是想日日見寧晚橋。
隻可惜寧晚橋上次去了郊外的停屍房,他便再也沒有見過她。
如今想見她一麵,更是困難。
段雲舟迴了自己的院子後,陳嬤嬤匆忙進來,在曾氏耳邊說了兩句。
曾氏驚詫:“她為何突然要見我?如今平昌侯府與安武侯府,有何往來的必要?”
陳嬤嬤道:“她說想要問問太子妃落水前的事情。”
曾氏一聽到跟寧晚橋有關的,便讓陳嬤嬤把人請過來。
很快,打扮成普通婦人的康氏,跟著自己的貼身嬤嬤進來了。
兩個人客套地寒暄兩句,便直接進入主題。
曾氏道:“夫人怎的突然要問太子妃的事?”
康氏道:“太子妃是我的女兒,自從她跟侯爺和離,又嫁給太子,我總覺得她的性子怪異,不像以前那樣乖順溫和。”
曾氏深有同感:“她以前也是有辦事能力的,把侯府管理得頭頭是道。我叫她替侯爺納妾,叫她伺候侯爺用飯,讓她晨昏定省,伺候我吃喝拉撒,她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後來掉入水裏被撈出來,性子變了許多。府中的事一律不管,經常出府,這能力也是一日比一日強。”
康氏問:“那日老夫人請了道士來做法,道士如何說?”
“道士說她被水妖附體,無奈大理寺的人來了,說道士和曹姨娘合謀害她。後來曹姨娘被降為賤妾,道士被關押獄中,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康氏試探地道:“若是讓老夫人出來指證她被水妖附體,老夫人可願意?”
若是寧晚橋不是太子妃,曾氏自然願意,到底能讓自己出一口惡氣。
如今寧晚橋是太子妃,萬一弄不好,影響到兒子仕途,她可不願意做這等事情。
當日她用火焚燒寧晚橋,寧晚橋尚且不怕。
如今身為太子妃的她,估計會反過來咬她一口。
曾氏硬邦邦地道:“如今我身子不適,替不了夫人作證。夫人還不如去找她的生母。自己親生的女兒,是妖是人,她最是清楚。”
康氏自然會去找譚氏,隻是想多一個人,便多一份說服力。
從平昌侯府出來,康氏便又讓車夫把馬車駛到寧宅。
譚氏聽到康氏親自送了禮過來,心中頓時驚慌。
這才剛下帖要邀請她到安武侯府,怎的又親自送禮上門?
到了前院正廳,譚氏要行禮,康氏的貼身嬤嬤立即扶譚氏起來。
康氏更是大度地道:“橋姐兒如今是太子妃,你的身份和往日自然不同。日後見了我不必行禮,見了別人,更不用行禮。”
譚氏到底不敢,多禮總是不會讓人挑毛病的,到底也不叫人找寧晚橋的不是。
坐下後,康氏看了眼鍾媽媽和鄭媽媽:“你們都下去吧,我跟譚夫人說說話。”
鍾媽媽和鄭媽媽怕康氏欺負譚氏,不想出去,譚氏卻點了點頭,讓她們去門口等著。
康氏恭喜譚氏生出了個好女兒,譚氏納納地道:“橋姐兒也是夫人的女兒。”
康氏笑了笑:“譚夫人可還記得,以前的橋姐兒,是個什麽樣的性子?”
譚氏不知道康氏為何要這麽問,實誠地答:“橋姐兒是個乖順懂事的孩子。”
“那譚夫人,覺得橋姐兒,如今可還是個乖順的孩子?”
譚氏惶恐:“夫人為何這樣說?”
康氏道:“橋姐兒和離當日,平昌侯府的老夫人請了道士來,道士說她被水妖附體,被火燒也不死。”
迴到平昌侯府,她讓管事把府醫叫來替曾氏看病,又讓人去請段雲舟迴來。
其他各院的姨娘聽到曾氏暈倒了還沒有醒,都抱著孩子過來探望曾氏。
看到何姨娘和曾舒悅懷裏的一歲大胖小子,周錦畫想到大師說自己子嗣艱難,心中不免生出一股妒意。
曾氏也是個不會治家的。
哪個大戶人家,嫡子還沒有出生,便出來這麽多個庶子?
這要是放在周家,父親母親都要讓侍妾們先喝了避子湯,以免別人笑話。
段雲舟迴府後,連官服也沒有換,直接到了曾氏的院子。
府醫正好診治完,說曾氏怒火攻心,所以暈倒。隻要喝上兩副藥便能好。交代凡是能讓曾氏動怒的,都得讓曾氏避著。
曾氏嚷嚷著斜肋痛,要死了。
府醫道:“老夫人太過憤怒,肝氣上逆,躥於兩斜,所以斜肋才會脹痛。”
府醫下去後,段雲舟坐到床邊,關心道:“母親何故發如此大的氣?身體比什麽都重要,想開些才好。”
曾氏為了兒子的前程,隻說今日燒香大師說周錦畫子嗣艱難,憂心他沒有嫡子,所以一時想不開,便氣急攻心。
周錦畫也配合著點頭,不敢說今日遇到寧晚橋的事情。
對於不是跟自己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段雲舟對什麽嫡子庶子的,並不是多介意。
隻要是他的兒子,隻要日後能為平昌侯府建功,都是他的好兒子。
是以,不能理解曾氏能氣到暈倒。
但為了寬慰曾氏,段雲舟道:“過兩日兒子遞帖子到宮裏,請太醫到府裏為夫人診治。以太醫院的醫術,不久後定能讓夫人有身孕。”
周錦畫聞言,心中高興,段雲舟到底是關心她的。
何姨娘哄著懷裏的孩子,倒是沒有任何情緒。
如今她有孩子傍身,隻要本本分分,這一輩子便能衣食無憂了。
曾舒悅眼底卻閃過一抹冷意,她的孩子是長子,為了讓兒子繼承爵位,她和母親絕不會讓侯府嫡子出世。
曾氏喝了藥,逗了兩個孫子好一會兒,算是解了想抱孫子的苦。
待其他人都散去,隻留下段雲舟,曾氏猶猶豫豫問起:“太,太子妃…”
如今得尊稱寧晚橋太子妃,不能再隨意叫罵,曾氏有些不習慣。
“娘聽說皇上讓太子妃協助太子辦理火災的事,她可有為難你?”
段雲舟如實迴答:“母親放心,太子是個有分寸的人。況且皇上隻是讓她協助檢查刺客屍體一事,若是她不知分寸幹政,朝中有的是大臣參她一本。”
曾氏放下心來:“她報複心強。日後你若見她,能避著就避著,別與她衝突。”
“兒子明白。”
隻要寧晚橋不是跟太子一同出現,他倒是想日日見寧晚橋。
隻可惜寧晚橋上次去了郊外的停屍房,他便再也沒有見過她。
如今想見她一麵,更是困難。
段雲舟迴了自己的院子後,陳嬤嬤匆忙進來,在曾氏耳邊說了兩句。
曾氏驚詫:“她為何突然要見我?如今平昌侯府與安武侯府,有何往來的必要?”
陳嬤嬤道:“她說想要問問太子妃落水前的事情。”
曾氏一聽到跟寧晚橋有關的,便讓陳嬤嬤把人請過來。
很快,打扮成普通婦人的康氏,跟著自己的貼身嬤嬤進來了。
兩個人客套地寒暄兩句,便直接進入主題。
曾氏道:“夫人怎的突然要問太子妃的事?”
康氏道:“太子妃是我的女兒,自從她跟侯爺和離,又嫁給太子,我總覺得她的性子怪異,不像以前那樣乖順溫和。”
曾氏深有同感:“她以前也是有辦事能力的,把侯府管理得頭頭是道。我叫她替侯爺納妾,叫她伺候侯爺用飯,讓她晨昏定省,伺候我吃喝拉撒,她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後來掉入水裏被撈出來,性子變了許多。府中的事一律不管,經常出府,這能力也是一日比一日強。”
康氏問:“那日老夫人請了道士來做法,道士如何說?”
“道士說她被水妖附體,無奈大理寺的人來了,說道士和曹姨娘合謀害她。後來曹姨娘被降為賤妾,道士被關押獄中,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康氏試探地道:“若是讓老夫人出來指證她被水妖附體,老夫人可願意?”
若是寧晚橋不是太子妃,曾氏自然願意,到底能讓自己出一口惡氣。
如今寧晚橋是太子妃,萬一弄不好,影響到兒子仕途,她可不願意做這等事情。
當日她用火焚燒寧晚橋,寧晚橋尚且不怕。
如今身為太子妃的她,估計會反過來咬她一口。
曾氏硬邦邦地道:“如今我身子不適,替不了夫人作證。夫人還不如去找她的生母。自己親生的女兒,是妖是人,她最是清楚。”
康氏自然會去找譚氏,隻是想多一個人,便多一份說服力。
從平昌侯府出來,康氏便又讓車夫把馬車駛到寧宅。
譚氏聽到康氏親自送了禮過來,心中頓時驚慌。
這才剛下帖要邀請她到安武侯府,怎的又親自送禮上門?
到了前院正廳,譚氏要行禮,康氏的貼身嬤嬤立即扶譚氏起來。
康氏更是大度地道:“橋姐兒如今是太子妃,你的身份和往日自然不同。日後見了我不必行禮,見了別人,更不用行禮。”
譚氏到底不敢,多禮總是不會讓人挑毛病的,到底也不叫人找寧晚橋的不是。
坐下後,康氏看了眼鍾媽媽和鄭媽媽:“你們都下去吧,我跟譚夫人說說話。”
鍾媽媽和鄭媽媽怕康氏欺負譚氏,不想出去,譚氏卻點了點頭,讓她們去門口等著。
康氏恭喜譚氏生出了個好女兒,譚氏納納地道:“橋姐兒也是夫人的女兒。”
康氏笑了笑:“譚夫人可還記得,以前的橋姐兒,是個什麽樣的性子?”
譚氏不知道康氏為何要這麽問,實誠地答:“橋姐兒是個乖順懂事的孩子。”
“那譚夫人,覺得橋姐兒,如今可還是個乖順的孩子?”
譚氏惶恐:“夫人為何這樣說?”
康氏道:“橋姐兒和離當日,平昌侯府的老夫人請了道士來,道士說她被水妖附體,被火燒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