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堂上的爭議之爭,如菜市口的商販,一聲更比一聲高。
隻因內閣大學士周鈞安,方才說道,國尚且不可一日無君,儲君若是太久不出現在眾人麵前,難免會影響國運,引起朝廷動蕩。
支持周鈞安的官員,說太子仁德、學識淵博、懂得禮儀,十二歲便初露鋒芒,驅逐一度盤踞在邊疆的匈奴勢力,穩定邊疆的局勢。懂得韜光養晦,與兄弟維持和氣。
勤政愛民,了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風民俗、曆史問題。
不支持周鈞安的官員,便以榮氏族人雖然被流放的流放,發配為奴的發配為奴,若是他們知道太子又出來了,難免會有異心,蠢蠢欲動。
兵部尚書李棟出列,說道:“皇上從小鍛煉太子處理政事,太子也從不讓人失望。太子勤政為民,向皇上提議廢除賤籍,資助書生們讀書,為大封招攬到更多的人才。太子十二歲便向皇上提議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太子為了防止皇上被臣下蒙蔽欺騙,帶病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為了老百姓,為了不辜負皇上的信任,太子又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河道。這一莊莊,一件件,都是功。微臣認為,太子被軟禁幾個月,已經足夠了。”
其他反對的人聞言,便紛紛閉嘴,不再說話。
刑部侍郎周薛說道:“李尚書所言極是。如今選秀在即,太子早已經到了娶妻的年紀,也該讓太子娶妻生子,孕育皇孫。”
皇帝望著下麵的一眾重臣,語氣沒有任何溫度道:“這兩日,朕會讓貴妃物色合適的姑娘,再賜婚與他們。”
停了停,皇帝又道,“明日起,東宮的錦衣衛撤了吧,日後太子可隨意出行。”
—
李公公帶著一眾太監到東宮宣旨的時候,阮穆寧正在寫字。
李公公站在後麵望了一眼。
太子的字往日帶著隱忍的鋒芒,今日卻如閨閣姑娘中的涓涓細流。
看來太子心事頗重啊。
李公公清了清嗓音:“太子,接旨吧。”
阮穆寧迴頭,竟是微微驚訝,這幫公公,什麽時候站在他身後的?
方才他落筆太入神,思緒混亂,飄飄渺渺,不曾注意到旁邊。
在小賢子的攙扶下,阮穆寧跪下。
李公公尖著嗓音,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才思出眾,行孝有嘉,堪當大任。自朕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以來,勤政愛民,不負眾望。朕思儲君之位不可久曠,即日起撤去錦衣衛隊與禦林軍,分理庶政,替朝廷分憂擔愁。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阮穆寧心中大駭,不知皇帝為何突然解禁。麵上卻無波無瀾,接過聖旨,磕頭謝恩。
李公公也不能偷偷告訴太子,是因為寧晚橋昨日在禦書房,跪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求見皇上,答應了皇帝的賜婚,所以皇上才決定那麽快放他出來。
隻能婉轉提醒他道:“太子,過兩日便是選秀,皇上希望太子早日成婚,生兒育女。”
阮穆寧磕頭跪謝,目送李公公。
布告欄很快張貼了太子解禁,重新替皇帝一起分擔朝政一事。
被軟禁數月的太子,又升文華殿,依舊穩坐儲君位置。
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見情勢不對勁,立馬又熄滅按兵不動。
猜測太子會被廢的,見此情景,便了然皇帝的心意。
即便是榮家倒台,皇帝也依舊不會動廢了太子的念頭。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仙源公主知道太子明日要解禁了,高興地在寢殿內,對著太夫山的位置,磕了兩個響頭。
前些日子,她同姚淑節去太夫山為太子祈福,希望皇上能早日撤掉東宮的錦衣衛隊和禦林軍,放太子出來。
沒想到,太子不但被放出來了,還繼續在文華殿替皇上分擔政務,這就說明,太子還是太子,日後她的婚事也不會草草了事。
她立即讓貼身侍女,出宮去把這個消息告訴姚淑節,讓姚淑節為進宮選秀的事做準備。
姚淑節早就從順康侯嘴裏知道了這件事,隻道當日皇上談起婚事的時候,順康侯應該立即答應,讓她替太子衝喜。
如今進宮選秀,事情便不可預測,她不一定能被選中,成為太子妃。
順康侯如今也後悔,當日自己女兒分析得頗有道理,若是皇上真想廢了太子,那麽就不會在扳倒榮家前,先軟禁了太子。
隻是如今事情不可挽迴,女兒隻能在選秀中脫穎而出了。
順康侯說道:“父親相信,以你的品貌,一定能在秀女們博得頭彩。”
—
陳國公府。
衛老夫人看到布告,之前一直替太子擔憂的心,終於放了些下來。
既然皇上提前放太子出來,便也是有意讓太子親自選自己的太子妃了。
衛老夫人招來府中的姑娘,檢查她們這段時間,跟著宮中的姑姑們學的禮儀。
一番詢問過後,衛老夫人十分滿意。
—
雖然段雲舟在當天晚上受了傷,但周錦畫的洞房還是成了。
段雲舟俊朗高大,常年習武,年紀輕輕官居二品。
在京城中,很少有人能比得過他。
沒想到他在其他方麵,也那麽非凡。
周錦畫想著想著兩個人的親昵,春心蕩漾,臉紅了起來。
隻是,每次想到段雲舟新婚夜為了寧晚橋受傷,她就對寧晚橋的恨意越來越深。
曾氏安慰她道:“過兩日母親同你一起,去安武侯府,讓安武侯夫婦,管教一下她。和離了還要對前夫死纏爛打,不守婦道。”
“是,母親。”周錦畫乖順地應答。
雖然在爵位上,大家都是侯爵。
但權勢地位卻不一樣。
平昌侯段雲舟有實權,萬寧侯以及萬寧侯府的其他子弟或多或少都有出息,周錦澄又是二皇子妃。
所以,周錦畫並不把一個沒落的安武侯府看在眼裏。
曾氏看著這個新娶進門的兒媳婦,越看越滿意,溫和地道:“也好叫你出出氣。”
隻因內閣大學士周鈞安,方才說道,國尚且不可一日無君,儲君若是太久不出現在眾人麵前,難免會影響國運,引起朝廷動蕩。
支持周鈞安的官員,說太子仁德、學識淵博、懂得禮儀,十二歲便初露鋒芒,驅逐一度盤踞在邊疆的匈奴勢力,穩定邊疆的局勢。懂得韜光養晦,與兄弟維持和氣。
勤政愛民,了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風民俗、曆史問題。
不支持周鈞安的官員,便以榮氏族人雖然被流放的流放,發配為奴的發配為奴,若是他們知道太子又出來了,難免會有異心,蠢蠢欲動。
兵部尚書李棟出列,說道:“皇上從小鍛煉太子處理政事,太子也從不讓人失望。太子勤政為民,向皇上提議廢除賤籍,資助書生們讀書,為大封招攬到更多的人才。太子十二歲便向皇上提議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太子為了防止皇上被臣下蒙蔽欺騙,帶病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為了老百姓,為了不辜負皇上的信任,太子又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河道。這一莊莊,一件件,都是功。微臣認為,太子被軟禁幾個月,已經足夠了。”
其他反對的人聞言,便紛紛閉嘴,不再說話。
刑部侍郎周薛說道:“李尚書所言極是。如今選秀在即,太子早已經到了娶妻的年紀,也該讓太子娶妻生子,孕育皇孫。”
皇帝望著下麵的一眾重臣,語氣沒有任何溫度道:“這兩日,朕會讓貴妃物色合適的姑娘,再賜婚與他們。”
停了停,皇帝又道,“明日起,東宮的錦衣衛撤了吧,日後太子可隨意出行。”
—
李公公帶著一眾太監到東宮宣旨的時候,阮穆寧正在寫字。
李公公站在後麵望了一眼。
太子的字往日帶著隱忍的鋒芒,今日卻如閨閣姑娘中的涓涓細流。
看來太子心事頗重啊。
李公公清了清嗓音:“太子,接旨吧。”
阮穆寧迴頭,竟是微微驚訝,這幫公公,什麽時候站在他身後的?
方才他落筆太入神,思緒混亂,飄飄渺渺,不曾注意到旁邊。
在小賢子的攙扶下,阮穆寧跪下。
李公公尖著嗓音,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才思出眾,行孝有嘉,堪當大任。自朕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以來,勤政愛民,不負眾望。朕思儲君之位不可久曠,即日起撤去錦衣衛隊與禦林軍,分理庶政,替朝廷分憂擔愁。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阮穆寧心中大駭,不知皇帝為何突然解禁。麵上卻無波無瀾,接過聖旨,磕頭謝恩。
李公公也不能偷偷告訴太子,是因為寧晚橋昨日在禦書房,跪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求見皇上,答應了皇帝的賜婚,所以皇上才決定那麽快放他出來。
隻能婉轉提醒他道:“太子,過兩日便是選秀,皇上希望太子早日成婚,生兒育女。”
阮穆寧磕頭跪謝,目送李公公。
布告欄很快張貼了太子解禁,重新替皇帝一起分擔朝政一事。
被軟禁數月的太子,又升文華殿,依舊穩坐儲君位置。
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見情勢不對勁,立馬又熄滅按兵不動。
猜測太子會被廢的,見此情景,便了然皇帝的心意。
即便是榮家倒台,皇帝也依舊不會動廢了太子的念頭。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仙源公主知道太子明日要解禁了,高興地在寢殿內,對著太夫山的位置,磕了兩個響頭。
前些日子,她同姚淑節去太夫山為太子祈福,希望皇上能早日撤掉東宮的錦衣衛隊和禦林軍,放太子出來。
沒想到,太子不但被放出來了,還繼續在文華殿替皇上分擔政務,這就說明,太子還是太子,日後她的婚事也不會草草了事。
她立即讓貼身侍女,出宮去把這個消息告訴姚淑節,讓姚淑節為進宮選秀的事做準備。
姚淑節早就從順康侯嘴裏知道了這件事,隻道當日皇上談起婚事的時候,順康侯應該立即答應,讓她替太子衝喜。
如今進宮選秀,事情便不可預測,她不一定能被選中,成為太子妃。
順康侯如今也後悔,當日自己女兒分析得頗有道理,若是皇上真想廢了太子,那麽就不會在扳倒榮家前,先軟禁了太子。
隻是如今事情不可挽迴,女兒隻能在選秀中脫穎而出了。
順康侯說道:“父親相信,以你的品貌,一定能在秀女們博得頭彩。”
—
陳國公府。
衛老夫人看到布告,之前一直替太子擔憂的心,終於放了些下來。
既然皇上提前放太子出來,便也是有意讓太子親自選自己的太子妃了。
衛老夫人招來府中的姑娘,檢查她們這段時間,跟著宮中的姑姑們學的禮儀。
一番詢問過後,衛老夫人十分滿意。
—
雖然段雲舟在當天晚上受了傷,但周錦畫的洞房還是成了。
段雲舟俊朗高大,常年習武,年紀輕輕官居二品。
在京城中,很少有人能比得過他。
沒想到他在其他方麵,也那麽非凡。
周錦畫想著想著兩個人的親昵,春心蕩漾,臉紅了起來。
隻是,每次想到段雲舟新婚夜為了寧晚橋受傷,她就對寧晚橋的恨意越來越深。
曾氏安慰她道:“過兩日母親同你一起,去安武侯府,讓安武侯夫婦,管教一下她。和離了還要對前夫死纏爛打,不守婦道。”
“是,母親。”周錦畫乖順地應答。
雖然在爵位上,大家都是侯爵。
但權勢地位卻不一樣。
平昌侯段雲舟有實權,萬寧侯以及萬寧侯府的其他子弟或多或少都有出息,周錦澄又是二皇子妃。
所以,周錦畫並不把一個沒落的安武侯府看在眼裏。
曾氏看著這個新娶進門的兒媳婦,越看越滿意,溫和地道:“也好叫你出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