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過後。


    朝堂迎來了開年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


    朝會一如既往的熱鬧。


    三省六部的官員一點卯就麵臨著打仗帶來的各種難題。


    民生,春種以及安置。


    從去年年末的官員述職來看。


    諸多州府官員最大的難題就是糧食的問題。


    都不想從本州府的府庫裏麵出糧。


    如今的大唐就像是一個饕餮。


    無論多少糧食運出去,上頭還是喊著不夠,不夠……


    州府建設道路、橋梁、水渠,河道的護理錢也在朝廷強橫的命令下停止。


    錢財全部變成了糧食,朝著遼東運去。


    李承乾很清楚大家在吵什麽。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說白了就是糧食。


    如今突厥、吐蕃、高句麗、倭奴、百濟,還有那蠢蠢欲動的契丹和薛延陀。


    邊境線上除了南域安靜之外,其餘四周都在打仗。


    西域太遠,供需不上。


    席君買那邊的一萬多人馬總得吃喝吧。


    如今李績已經去了遼東。


    登州口岸的船帆密密麻麻。


    所有江船都被征調,沒日沒夜的運送糧食。


    如果光是運糧就好說。


    可這不僅僅是運糧這麽簡單。


    這打的是滅國戰,也不知道要打多久。


    江船的吃水深度較淺,便於在內河停靠和穿行。


    一到大海就得加壓船石。


    不加壓船石,卸船之後就迴不來。


    等到了登州,壓船石又得搬下來。


    然後江船沿著江河去更遠的地方征調糧食。


    幹活的都是百姓。


    山東道的百姓學問高,燕趙之地又多豪俠。


    如此忙碌,再加上背後的世家陰陽怪氣。


    這地方漸漸有了民憤。


    天下亂不亂,山東說的算。


    如今這朝堂雖然說的不是這個事情,但句句所指這個事情。


    李承乾知道,事情的根本就是如此。


    山東安,則天下安。


    朝堂慢慢的安靜了下來,李承乾知道已經有了結果。


    接下來又該自己定奪了。


    所以,結果的好壞也該由自己來承擔。


    長孫無忌越眾而出,低頭道:


    “陛下,轉眼就要開春,遼東戰事在即。


    戶部已經無多餘的糧款繼續支持遼東的戰事,請陛下知!”


    李承乾點了點頭:“嗯,戶部的折子我看了。


    糧款出入很清晰。


    剛才為這事大家也商量了半天,可有法子?”


    “有!”


    “說來聽聽!”


    長孫無忌抬起頭,看著李承乾低聲道:


    “提高賦稅!”


    李承乾猛地一愣,不可置信的看著群臣道:


    “這就是你們想出來的法子?”


    長孫無忌繼續道:


    “陛下,天下連續七年大熟。


    自貞觀四年起朝廷也未曾增加賦稅。


    百姓家有餘糧,稍微加一些,就足以破目前的困境!”


    “大家都這麽認為麽?”


    “迴陛下,這是大家商議出來的法子,拿出來隻是再議一下。


    之後三省會再審議一次,最後才會呈在陛下案前。”


    長孫無忌的話音剛落,孔惠元就走了出來,直接道:


    “陛下,臣家裏一百七十餘口,食邑五百戶。


    家裏有餘糧,臣拿不出來什麽法子,臣願意捐出來。


    散朝之後臣就會拉到東市的糧庫裏。”


    孔惠元這麽做不是為了這王朝。


    孔家見過太多更替的王朝。


    孔惠元隻是不想看到小十一哭。


    他不想因為戰事不利,李厥死在西域。


    那時候,小十一怕是會哭死。


    他隻是為了故人,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孔惠元知道他會遭到很多人記恨。


    不過他覺得無所謂。


    恨,他們也不敢說出來。


    恨也不敢把自己怎麽著。


    真要有本事,就把自家老祖宗寫的書燒掉。


    獨孤家也站出來了人,緊隨其後道:


    “陛下,臣做不了雪中送炭,那臣就錦上添花。


    臣族中之人,已經把糧食全部運往蘭州!”


    顏韻深吸了一口氣,咬了咬牙,低聲道:


    “陛下,書院這邊臣可以緊一緊,也能籌集一些糧食。


    等散朝之後我便迴去,再跟百姓說一下,從百姓那裏借一些!”


    李承乾聞言直接擺手道:“書院糧食不能扣減!”


    李承乾看出來顏韻的為難。


    他從妹妹小兕子的口中知道書院的流程。


    顏白封地二千戶,實際隻有一千七百戶。


    自己幾個弟弟也在書院混日子。


    他們說的和小兕子說的沒有任何區別。


    李承乾記得顏白的話。


    顏白說,大唐的糧食不足不是種子不好的原因。


    而是,人太少,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大唐有太多太多的地,這些地荒無人煙。


    隻要提高生產力,有人去種,就不會出現餓肚子的問題。


    顏白封地有一千七百戶,夏收後的收租全部都投到書院裏。


    也就是說。


    書院的學子實際是由這一千七百戶供養。


    這就是顏白給李承乾的答卷。


    一千七百戶養活自己,還養活了一萬多名書院學子。


    朝廷開始的時候隻解決書院學子的筆墨紙硯。


    近些年才開始承擔書院的擴建,以及學子四季所穿的衣衫。


    所以,顏家沒錢是眾所周知的。


    每年查賬的時候都有禦史和學生代表在一旁。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敢去搬弄是非。


    有了孔家領頭,程咬金又睜開睡眼。


    他把自己家的糧食也都拿了出來。


    尉遲家緊隨其後,比程咬金還多一千石。


    這兩家永遠都是這樣。


    有了這幾家領頭,跟隨的人立馬多了起來。


    坐在門檻邊的文老六咬著牙喊了一個六百石。


    他是不良人出身,家裏的地本來就少,


    這六百石還要花錢去買一大半糧食。


    雖然心疼的直哆嗦,但他覺得自己應該這麽做。


    他始終記得長孫皇後的恩澤。


    若沒長孫皇後的提拔,他文老六又如何能有今日。


    他希望這大唐永不倒。


    這樣他的孩子才能繼續享福。


    朝堂又熱鬧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開口。


    越來越多的人也恨上了孔惠元。


    人之常情,誰會嫌自己家錢多啊。


    吵鬧下來,長孫家也捐了三千石。


    這些糧食很多,可真要運到戰場,讓數萬將士們吃上,怕是所剩不多。


    十石糧,運到戰場剩三石糧已經極為難得。


    所以,增加賦稅這個法子是個好法子。


    可以用。


    但李承乾不願如此。


    口子一旦打開,那後果就無法預料。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送出去。


    民憤一起,一經挑唆,天下立馬大亂。


    此刻的李承乾恨不得找個由頭去抄家。


    世家占著最肥沃的土地,享受著高人一等的地位。


    他們可比百姓有錢多了。


    李承乾沉思著,思量著,臣子們也都等候著。


    就在眾人都在等著皇帝拿決定的時候,大殿的殿門被猛地推開。


    值守的護衛一頭衝了進來,臉色慘白道:


    “陛下,狼煙,西域的狼煙!”


    朝堂頓時大亂,李承乾也忍不住一陣暈眩。


    他慌忙衝出大殿,望著武功縣方向的那道狼煙,忍不住喃喃道:


    “墨色,是好結果麽!”


    “對對,三道黑煙為大勝,三為大勝……”


    “燃香,燃香.....”


    李承乾突然又衝迴了大殿中。


    捧著一根時香靜靜地看著那一道衝天黑煙。


    群臣不明所以,一頭霧水的看著皇帝。


    立政殿的李二也慌忙跑了過來,群臣慌忙見禮。


    李二看都沒看,衝到李承乾旁邊,也默默的看著時香。


    李象舔了舔嘴唇,心跳的很快。


    時香快燃盡的時候狼煙已經淡了下來。


    群臣議論聲響起,就在李承乾被這議論聲吵得有些心煩的時候。


    狼煙再度衝天而起。


    長孫無忌落寞的歎了口氣。


    李承乾和李二對視了一眼,忽然哈哈哈大笑起來。


    尉遲敬德、李道宗、程咬金等人走了過來,大聲道:


    “我等為陛下賀,為大唐賀!”


    一炷香之後狼煙又散了,片刻之後又衝了起來。


    李承乾激動的雙手握拳,狠狠的捶打著殿門,發出咚咚的巨響。


    “好,好啊,好啊,真是好啊!”


    陰霾散去,西域大勝,誰還敢再提增加賦稅之言。


    “上官儀!”


    “臣在!”


    “擬朕旨意,有臣姓顏名白。


    捐家殉節,艱辛備履,金石不移,論此忠勤,特宜優異,宜以名聞賜公九錫。


    又聞其子德行昭顯,封顏韻為太子中舍人。


    加封為朝議大夫,賜玉如意,賞千金,立功德牌。”


    李承乾暢快極了。


    西突厥打完,自己就等於收迴一條胳膊。


    有這一條胳膊就夠了,就足以壓得住這朝堂,就足以解決糧草問題。


    “再擬朕旨意,中山王征討不庭,嘉謀特舉,戍邊有功,宜乘鼎業。


    命王府仆役進東宮,備開府之事。”


    (ps:九錫指,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斧鉞和秬鬯。)


    李晦從班列走出,大笑道:“如此喜事怎可無酒?”


    李承乾拍手道:


    “大善,再傳朕的旨意,西域突厥俯首,開宮宴,群臣共飲。”


    大殿頓時喜氣洋洋。


    可到底誰是真的開心,誰是假的開心。


    就隻有他自己知道。


    李象又想到了前日的那張紙條,一顆不安的心。


    在此刻終於有了決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喜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的薇並收藏喜唐最新章節